顾瑛;韩丽娜;刘凡光
背景:以往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重建其稳定性是以取自体髂骨块植入,术后需坚强的外固定,但经常出现取骨处长期疼痛,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影响了手术疗效,增加患者的痛苦.利用钛网自体骨粒重建颈椎前部结构可获得颈椎的稳定性,避免自体取骨,但目前尚缺乏详细的随访资料.
作者:范少地;罗卓荆;杨卫红;闫自强;张魁;雷海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超宽带微波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2/2002-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完成.体外分离、培养Wistar胎鼠颅骨成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分别以0 mW/cm2和95 mW/cm2超宽带微波源进行辐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超宽带微波辐照后12,24,48 h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分别升高24%,44%及50%(P<0.05),而在24 h及48 h后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18.6%和16.5%(P<0.05),Cyclin D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辐照后12 h开始升高,24 h至48 h后升高更为显著.结论:超宽带微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这种促进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使Cyclin D1在转录与蛋白翻译两个水平表达上调实现的.
作者:龚茜芬;白光兴;杨学森;张广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及其mRNA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01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侵袭实验、明胶酶谱分析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对76例乳腺癌组织和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中MMP-2及其mRNA、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2及其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MP-2及其mRNA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其阳性率分别为77.63%和71.05%;MMP-2及其mRNA的表达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VD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或其mRNA表达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MCF-7细胞中MMP-2及其mRNA均为阳性;MMP-2抗体可使MCF-7细胞侵袭细胞数由(56.21±3.68)个/400倍下降为(20.32±3.24)个/400倍;直接培养于培养瓶的MCF-7细胞可以分泌MMP-2酶原,培养于Ⅰ型胶原包被培养瓶的MCF-7细胞MMP-2酶原表达增强并且出现活化形式.结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具有较强的分泌MMP-2的能力,MMP-2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何旭;张丽红;许传杰;王阳;朱桂彬;张海英;李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神经元的作用,与CNTF mRNA在成年大鼠正常视神经和视网膜表达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取8只正常成年SD大鼠的眼球和视神经,行冷冻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NTF mRNA在视网膜和视神经的表达定位.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正常视网膜组织,CNTF mRNA阳性表达信号位于内核层.在正常视神经中,CNTF mRNA阳性细胞沿其长轴呈串珠状排列.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视网膜组织,CNTF mRNA阳性表达位于内核层;视神经中,CNTF mRNA广泛表达.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CNTF能够促进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和轴突再生有关.
作者:张巍;叶剑;陈春林;邹倩;许建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止痛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在中国疼痛医学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刚刚起步,但慢性疼痛治疗技术已显示出多学科干预的趋势,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放射线科、神经介入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老年病科均积极参与了疼痛治疗技术的应用及开发.2004年9月首届北京国际慢性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的主题就是慢性疼痛治疗与多学科干预,会上知名学者和专家以专题报告形式,展示和讲解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新技术,及各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其中微创疼痛治疗技术和微创生物治疗技术向人们展示了疼痛临床治疗学上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视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以往研究脊柱力学与相关症状都围绕着一个如何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问题而进行的,而脊柱的稳定是由其前部及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周围肌群的正常肌力所维持,对于脊柱病变与疼痛的关系,并无完全确定的说法.
作者:李奇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调查乳腺疾病患者的自然状况与乳腺癌发病关系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981-01/2001-12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以乳腺疾病来求治的36 000例患者作为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回顾性调查表,用存档的病例资料填写,然后录入电脑,利用数据库进行筛选,并运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乳腺疾病15 100例(41.944%).其中乳腺增生14 400例(40.000%);纤维瘤692例(1.922%);乳腺癌8例(0.022%).分析结果为:文化程度高、体质量指数大、精神心理压抑、有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史、摄入乳类食品多,为主要危险因数,可增加发病危险性.而常吃葱等食物及避孕年数多为保护性因子.结论:高危人群中文化程度高、体质量指数大、长期精神压抑、患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者,长期高脂饮食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发生的内在联系较密切,发病率较高.
作者:李军;王茂生;黄健;姚美霞;余朝晖;梁宇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02-10/2004-04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分别取42例肝癌患者HIFU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外周血2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CD4+,CD8+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结果:经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的NK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t=7.475,P<0.05),CD4+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t=2.272,P<0.05;t=3.216,P<0.01),CD8+T细胞百分数则下降(t=2.148,P<0.05).结论:应用HIFU技术的物理热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邹玉红;叶欣;杨宪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椎间盘代谢受许多因素影响,探讨静水压对人体腰椎间盘的一氧化氮产生及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1998-05/2000-03在日本国富山医科药科大学骨科收集后方腰椎椎间盘摘除术所获标本69例样,样品切成1.0~2.0 mm3碎块后,与1 mL不含碳酸氢钠培养基DMEM一同装入2.5 mL塑料注射器中,再放入37℃充满蒸馏水的能够培养椎间盘组织的装置,分别提供0.1,0.3,3 MPa气压.蛋白多糖合成由35S-硫酸盐结合率来测定.无活性、稳定的一氧化氮的终产物亚硝酸盐浓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0.3MPa蛋白多糖合成高,约为0.1MPa的1.3倍;3MPa抑制蛋白多糖合成率.但静水压对一氧化氮的产生起着逆转效应.在0.3 MPa一氧化氮的产生量和0.1 MPa的相比略微降低,而3 MPa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量,约是0.1 MPa的1.34倍.结论:人的突出腰椎间盘组织诱导一氧化氮产生,其一氧化氮产生和蛋白多糖合成的改变与静水压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负荷静水压(3 MPa)增加一氧化氮产生量而减少蛋白多糖合成.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在人体腰椎间盘静水压环境下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中一氧化氮发挥的作用.如果在椎间盘代谢中一氧化氮的作用得到明了,提示可用特异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或一氧化氮的药物阻止或延缓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作者:柳根哲;徐林;李春根;曲弋;郑大滨;俞兴;石原裕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软骨缺损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及神经生物教研室.材料:Wistar大鼠(清洁级动物)6只,雌雄不限,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黑)20020002.方法:取第二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自然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其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软骨细胞的鉴定,不同诱导时间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率的比较.结果:诱导后的MSCs具有软骨细胞的特点.结论: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基能向软骨细胞方向转化,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冬梅;金连弘;张宇;李呼伦;刘慧雯;张宝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是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A)重要的病理改变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国外已将超声用于SpA患者肌腱/韧带附着点的检查,但健康志愿者附着点的超声表现,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了解健康志愿者肌腱/韧带附着点的声像表现,初步探讨超声用于附着点检查的可行性及附着点声像表现的可能影响因素.设计:非随机相互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3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或学习的年轻健康工人和医学生,自愿参加,所有入选者均无关节病和慢性腰背痛病史,其中男22例,女8例.干预:以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健康志愿者下肢共540个肌腱/韧带附着点,并对其厚度分别按左右及性别进行比较,对发现骨面异常者行X射线检查对照.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附着点内部回声、边界和骨面情况,测量其厚度,并探查其血流.结果:正常肌腱/韧带附着点表现为均匀的稍低回声,内见清晰的条索状纤维回声;多数见包膜回声稍高,与周围分界清楚,其内无血流信号,附着点骨面光滑连续.男性志愿者股直肌腱止点、髌韧带起点、髌韧带止点、胫侧副韧带止点、腓侧副韧带止点、跟腱止点和足底腱膜止点的厚度依次为0.50±0.06,0.50±0.07,0.42±0.04,0.20±0.03,0.38±0.04,0.52±0.07和0.32±0.03 cm,女性志愿者相应肌腱/韧带附着点的厚度则依次为0.44±0.04,0.46±0.03,0.39±0.03,0.19±0.02,0.32±0.02,0.41±0.06和0.28±0.03 cm.除胫侧副韧带止点外,男性其它附着点的厚度均较女性大(P<0.05),但左右两侧厚度的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8例志愿者的11个附着点(占总检查附着点数的2.0%)发现有钙化、骨质缺损、骨质增生或血流增加,总计为15项异常,部分异常部位有外伤史.结论:双侧相应部位的肌腱/韧带附着点厚度基本一致,但男性多数附着点厚度较女性大,身高、体质量及运动为影响附着点厚度的可能因素;外伤可致附着点声像异常;超声可作为附着点检查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李天旺;古洁若;任杰;郑荣琴;黄烽;吴玉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ALA-PDT)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2004-05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完成.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随之以激光辐照;固定浓度的5-ALA给予不同剂量的激光辐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激光能量恒定于25.0 J/cm2时,ALA-PDT对U251细胞的杀伤力在较低5-ALA浓度范围内,随着5-ALA的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各组与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770.12,P=0.000 0).在较高5-ALA浓度范围内,则存在着饱和现象;相同的5-ALA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单用5-ALA或激光处理,均不对细胞造成显著杀伤.结论:5-ALA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其介导的PDT是很有前途的胶质瘤治疗方法.
作者:丁涟沭;徐如祥;姜晓丹;黄涛;许忠;袁军;陈镇洲;蔡颖谦;邹雨汐;杜谋选;徐宗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其生物学特征及放射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以进一步明确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反应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03/05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后3个月和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时的血清中VEGF水平,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人的血清做正常对照.结果: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93.71±241.03)ng/L和(295.24±136.05)ng/L,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Ⅰ,Ⅱ,Ⅲ期之间以及T1,T2,T3期之间血清VEGF水平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或Ⅲ期,T4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1,T2或T3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P<0.01).放疗后局部复发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398.00±24.01)ng/L,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发生远处转移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前(P<0.01),且其放疗后血清VEGF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鼻咽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鼻咽癌侵袭生长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预测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
作者:李杰恩;李红丽;林欣然;李佳荃;唐安洲;黄光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置钉方法改进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1-12/2002-12在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采集成人湿润固定的胸腰椎标本6具,12个功能节段,采用咬除进针点周围5 mm的骨皮质和保留骨皮质,由开路器准备钉道两种方法.拔出试验中,实验组去皮质范围为约5 mm,对照组为保留骨皮质.采用Mage~定位法,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5°~15°.然后,进行Steffee椎弓根器械内固定,采用直径为6 mm的螺钉.用实验应力分析法比较其脊柱的强度和刚度等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仪器采用WD-5万能试验机和NT-100B扭转试验机.结果:对两类标本进行应变-强度分析,位移-刚度分析脊柱在轴向中心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扭转状态下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咬除进针点部分骨皮质,探明骨道,置钉准确,坚强有效的固定与未咬除骨皮质标本的强度和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中也看到,如果去皮质的范围过大,将会降低拔出力(P<0.05).结论:进钉点咬除部分骨皮质行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的强度和刚度无明显影响,手术方法安全,简单,实用,但应注意咬除皮质的范围不应超过螺钉的直径,否则会降低拔出力.
作者:孙寒松;门德华;唐天驷;杨惠林;钱忠来;王振田;王以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发生炎症反应,导致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兔眼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水细胞学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方法:36只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汉防己甲素组.术后第1,3,7,14天抽取前房水计数房水细胞总数.结果:汉防己甲素组、地塞米松组术后细胞总数(第1天:F=86.11,P<0.01;第3天:F=153.61,P<0.01;第7天:F=74.77,P<0.01;第14天:F=34.5,P<0.01)、嗜中性粒细胞(第1天:F=126.95,P<0.01;第3天:F=68.09,P<0.01;第7天:F=105.81,P<0.01;第14天:F=0.32,P<0.05)、巨噬细胞(第1天:F=34.14,P<0.01;第3天:F=208.52,P<0.01;第7天:F=206.59,P<0.01;第14天:F=34.50,P<0.01)、淋巴细胞计数(第1天:F=67.17,P<0.01;第3天:F=158.16,P<0.01;第7天:F=163.88,P<0.01;第14天:F=426.68,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汉防己甲素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组能够抑制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炎症反应,预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膜的形成.
作者:陈学国;赵军;何守志;张效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 000,500,100 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刘立岷;宋跃明;李胜富;段宏;卢冰;丁永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补益药虽然是治疗肿瘤常用的药,但不可滥用,只能作为辅助药.攻邪法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是彻底根除肿瘤或防止肿瘤复发的根本大法.在使用其中的活血药、散结药、解毒药这几类药物时也应注意适应证,不可滥用.中医补益、攻邪两种治法治疗肿瘤的各有利弊.正确运用这两种方法来治疗肿瘤,可增加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达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大鼠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组织内内皮素-1和Ca2+含量变化,探讨内皮素-1与Ca2+在hSCI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山东医学科学院实验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30只,应用直视刀切法制成hSCI模型.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hSCI后1,4,8,24,72和168 h脊髓组织的Ca2+和内皮素-1吸光度值.结果:大鼠脊髓半切后损伤阶段组织细胞内Ca2+含量和内皮素-1光密度值随病程改变,于8 h达高峰,(157.4±18.6)μg/g与正常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I后脊髓中Ca2+和内皮素-1浓度迅速升高,提示ET受体阻滞剂和Ca2+拮抗剂可联合应用治疗hSCI.
作者:田纪伟;李家顺;叶晓健;贾连顺;高岱峰;赵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目前,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已成为生物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尽管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学的发展,建立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走向了应用.但是,由于内固定器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建立可以进行生物力学计算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依然是一件繁琐而复杂的工作,包括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快速建立方法.方法:引入材料坐标系和运动变形方法,快速有效建立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构建的ATMFS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内固定器结构特征,能够进行力学分析.结论:此建立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对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的建模是快速而有效的.
作者:徐峰;苏佳灿;吴建国;张春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高乌甲素具有镇痛、消炎、局麻、解热和消肿等作用,无精神依赖和积蓄作用.观察高乌甲素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2003-03/2004-09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就诊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组62例使用高乌甲素透皮贴剂2~6贴,贴于耳后无发处或胸前皮肤平坦处,72 h更换1次,观察9 d.对照组32例服用双氢可待因/醋氨酚复方片一两片,6 h1次,24 h不超过8片,观察9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52/62),对照组为78.12%(25/32),显示高乌甲素透皮贴剂效果稍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对中度疼痛的止痛效果均优于重度疼痛(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高乌甲素透皮贴剂适用于慢性中度疼痛尤其是晚期癌痛患者.
作者:阙铁生;钟进才;周晓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