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的关系

傅汉菁;袁申元;朱良湘;潘素芳

关键词:2型糖尿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摘要: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将3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108例)、大血管并发症组(104例)、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122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05例)比较.结果表明血清vWF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0.82±0.38 U/mL;无并发症组1.15±0.39 U/mL;大血管并发症组1.30±0.46 U/mL;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1.51±0.50 U/mL;血清vWF水平随血管并发症增多而上升,各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既与是否患有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P<0.05),也与是否患有大血管病变呈非常显著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分别与vWF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此变化随着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

    观察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经图象分析定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肾缺血1 h,再灌注24、48、72和96 h)ICAM-1的表达水平.正常组肾组织未见ICAM-1表达,模型组大鼠肾缺血1 h未再灌注时亦未见ICAM-1的表达,再灌注24 h出现明显的ICAM-1表达,48~72 h达高峰,并持续至96 h.提示ICAM-1介导并参与了肾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作者:吴毅泰;蒋晓峰;汤如勇;方建萍;李江涛;孙向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氧预适应增加小鼠脑组织蛋白激酶C膜转位

    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我室建立的小鼠低氧预适应模型,结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 bolt)等生化技术,观察了低氧预适应对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内PKC膜转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的PKC膜转位均随着低氧次数(小鼠低氧耐受时间)的增加而增高.特别是低氧3次的海马组织和低氧4次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内,PKC膜转位的增加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果提示,PKC的激活可能在脑低氧预适应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俊发;韩松;祖鹏宇;杨彩莲;李洪燕;吕国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作者:童安莉;曾正陪;李汉忠;李明;杨堤;毛全宗;刘广华;陈松;孙梅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鼠蛋白激酶CK2β亚基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

    通过反转录PCR从NIH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获得小鼠蛋白激酶CK2β亚基编码区cDNA;构建其表达质粒并经测序证明其编码小鼠蛋白激酶CK2β亚基,但与两种已报道的小鼠CK2β亚基cDNA编码区序列分别存在一个碱基差异,与大鼠、猪、兔和人CK2β亚基cDNA的编码区相应碱基序列则一致.将其在表达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出现一26kDa分子量蛋白过度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1.7%,但大多数以不溶形式存在.Western blot鉴定表明:过度表达产物能与抗人CK2β亚基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当CK2 α和β亚基以1:1摩尔比混合时,构成性的CK2全酶显示出大活性,直接表明CK2β亚基对CK2α有激活作用.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克隆表达的重组蛋白是小鼠蛋白激酶CK2β亚基.

    作者:陈小文;郑克勤;梁景耀;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原AGT A-20C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盐敏感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一个安徽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核心启动子区域上游-20位点A/C基因多态性与盐负荷状态下血压的反应性的关系,特别是与盐敏感中间表型的关系.8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经过3~5d的高盐饮食后进人5~7d的低盐饮食,每日动态测定血压,高盐平衡期平均动脉压(MBP)升高>666.7 Pa或低盐平衡期MBP较高盐期MBP下降≥1333.3 Pa者判断为盐敏感.基因型测定采用PCR-RFLP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检验基因型和盐敏感的相关性.低盐平衡期患者的血压较高盐平衡期血压显著降低,在本研究的高血压人群中有46.4%为盐敏感.AGT基因核心启动子A-20C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盐敏感和非敏感组间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本研究人群中该基因型与盐负荷/限盐引起的血压变化无显著相关.本研究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AGT基因启动子A-20C多态性和盐敏感及盐负荷/限盐状态下的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相关.

    作者:李栋;冯雁;彭少杰;邢厚恂;黄爱群;汪元平;徐希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分子量肝素降低肾衰模型大鼠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探讨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细胞外基质和凝血酶受体表达的影响,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并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20周,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中Ⅳ型胶原、凝血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能显著降低5/6肾切除大鼠蛋白尿、血肌酐、血脂和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程度,并且显著下调Ⅳ型胶原、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结果提示低分子量肝素可能通过影响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减轻肾小球重塑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异常代谢、沉积.

    作者:王文新;石晓云;周伟;陈香美;叶一舟;师锁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江苏汉族人群FⅧ基因内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为研究江苏地区汉族人群FⅧ基因内微卫星DNA CA-13、CA-22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在血友病甲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分别检测了86名(131条X染色体)和74名(109条X染色体)江苏汉族人CA-13、CA-22的长度多态以及三个血友病甲家系成员这两个微卫星的长度变化.结果发现CA-13、CA-22分别有7种、4种等位片段,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分别为0.5149、0.5202.用这两个微卫星进行家系连锁分析,两个家系得到诊断,并检出一名携带者.本研究表明微卫星标记CA-13、CA-22具有高多态性,联合应用这两个微卫星,理论上可使家系完整的血友病甲携带者检出率及产前诊断率达77%.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血友病甲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的新方法.

    作者:金洁;吴朝阳;刘木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ARS译文2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的抗高血压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引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通常需要一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30/80mmHg的理想范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并且具有不依赖于其降压效应的肾脏保护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也具有降低血压和保护肾脏的作用.ACEI和ARB同属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则属于二线降压药.其次可以选择的一类药物是利尿剂.只有当用上述药物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时,才考虑加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作者:罗敏;贾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美国糖尿病协会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建议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近期在Diabetes Care上发表了今年有关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建议,内容包括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程,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血糖及血压控制的作用,及降压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等,并提供了这些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作者:杨金奎;谌贻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过敏原引起的人皮肤晚期反应样本中白细胞介素6和8 mRNA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在变应原诱导的皮肤晚期反应标本中的表达.14例标本中,两种细胞因子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2/14和13/14.与相应对照比较,变应原攻击标本中表达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

    作者:宇丽;吕俊华;李冰;郑辉;孙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的关系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将3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108例)、大血管并发症组(104例)、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122例).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05例)比较.结果表明血清vWF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0.82±0.38 U/mL;无并发症组1.15±0.39 U/mL;大血管并发症组1.30±0.46 U/mL;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1.51±0.50 U/mL;血清vWF水平随血管并发症增多而上升,各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既与是否患有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P<0.05),也与是否患有大血管病变呈非常显著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分别与vWF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此变化随着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傅汉菁;袁申元;朱良湘;潘素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吸烟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组胺的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吸烟是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九五期间我们的工作曾表明,吸烟伴有COPD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明显低于不伴有COPD者[1],提示α1-AT可能是一重要的宿主高危因素。

    作者:陈祥银;程显声;徐希胜;斯勤;武阳丰;谢宝元;徐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第二讲 临床研究的程序及其要点

    从早期的经验(Empirical)医学演变为现代的医学科学有赖于实验观察和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的目的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临床研究的成果将可直接用于疾病诊治、预后判断、卫生保健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之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小白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含量的变化

    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是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气道发生不可逆性气流阻塞及持续性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TGF-β是分子量约25kD的蛋白质,近报道TGF-β具有刺激纤维母细胞促进纤维结合素及胶原的等间质成分的产生[1],于是推测TGF-β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朴红梅;安昌善;许京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以及糖尿病肾病危险性的预测指标已广为接受.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微量白蛋白尿并不能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准确预测因子.将AER与临床指标以及肾脏结构变量结合起来将会使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预测更为准确.本文就白蛋白排泄率与1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病危险作一综述.

    作者:陈家伟;杨金奎;杨光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的重构

    为观察氯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重构(LVR)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将202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①假手术对照组、②梗塞模型对照组、③阳性给药组(依那普利20 mg/kg/d)、④梗塞+氯沙坦低剂量组(10 mg/kg/d)、⑤梗塞+氯沙坦中剂量组(30 mg/kg/d)、⑥梗塞+氯沙坦高剂量组(60 mg/kg/d);各组按给药时程再随机分为3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用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给予氯沙坦或依那普利灌胃.达给药时程后经颈总动脉插管直接测定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然后对心脏标本进行病理学处理.梗塞模型对照组、阳性给药组及各梗塞给药组LVEDP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阳性给药组及各梗塞给药组LVEDP又显著低于梗塞模型对照组,但其间差异不明显.各假手术对照组无室壁膨胀,阳性给药组及各梗塞给药组室壁膨胀较梗塞模型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各梗塞给药组与梗塞模型对照组相比,室壁变薄率明显增大(P<0.05),表明室壁变薄减轻;重构指数示阳性给药组及各梗塞给药组心室重构明显改善.提示氯沙坦可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有利于减轻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射血功能.

    作者:陈宝琅;田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SARS合并糖尿病酮症治疗成功报告1例

    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充分,治疗方法仍在摸索中,但本质上它毕竟属于肺部感染,除针对SARS本身的治疗外,同时控制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同样重要.

    作者:张丽华;刘晓红;张化冰;刘永太;任明保;曾正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盐酸丁卡因粉剂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

    研究盐酸丁卡因粉剂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硬膜外麻醉病人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43例全麻下开胸肺叶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盐酸丁卡因(22例)和盐酸罗哌卡因(21例)两组.两组病人术后均使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分别采用0.15%丁卡因与0.3%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镇痛48h.镇痛泵设定为单次注射模式:单次剂量6 mL,锁定时间1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术前及术后每日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0/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监测并记录每次注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硬膜外单次注射局麻药后两组病人VAS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术后FEV1.0/FVC和PEF改变率无显著性差异.给药后两组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率亦无显著性差异.开胸术后使用0.15%丁卡因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与0.3%罗哌卡因相似,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郭向阳;李勇;叶铁虎;任洪智;黄宇光;罗爱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脂多糖预处理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PGE2的影响

    探讨不同剂量脂多糖预处理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PGE2的影响.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不同剂量脂多糖(0、10、100、1000 μg/L)预处理24 h,然后测定其再次受到不同剂量脂多糖(0、10、100、1000 μg/L)刺激后分泌TNFα和PCE2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TNFα,EIA方法测定PGE2.脂多糖可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PGE2.脂多糖预处理导致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减少,而明显增加PGE2的生成.脂多糖预处理可以引起人单核细胞产生耐受.

    作者:孙东旭;杜斌;潘家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北京生理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