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萍;楼小光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结论 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李坚;陈之青;谢金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结合35例具体病例,对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总结:熟练操作是置管成功的基础,无菌措施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应积极预防导管堵塞.
作者:沈云梅;赖登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对双腔右心室诊治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本院11例双腔右心室病例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的分析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术前经超声心动图诊断6例,5例于术中确诊,其中单纯双腔右心室1例,合并室缺10例,合并房缺1例.所有患者均经右室切口疏通右心室梗阻并修补房室缺.无手术死亡患者.随访时间1-2年,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双腔右心室的诊断有赖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中探查,外科手术矫治心内畸形是唯一根治方法.
作者:傅雪颜;王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超声波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脑梗死的初发病例70例分为两组一超声波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及强度一致,超声波治疗组于此同时接受头部超声波治疗.超声波输出功率为1.25W/cm2,每次20min,1次/d,连续10d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 超声波治疗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早期超声波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韩仁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所有病例手术中采用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2例较大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2例喉多形性腺瘤采用颈侧切开肿瘤切除术;2例咽肌上皮瘤和2例较小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采用口内咽侧切开肿瘤切除术.3例喉腺样囊性癌,1例声门上型T1N0M0患者行水平半喉切除术,2例声门下型喉癌行全喉切除术;2例颈段气管肿瘤患者低位气管切开术加行气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放疗.结果 13例原发性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2,良、恶比例为2∶1.肿瘤的位置:咽部占50.0%(6/12),喉部占33.3%(4/12),颈段气管占16.7%(2/12).良性肿瘤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6例(咽部4例,喉部2例),肌上皮瘤2例(均位于咽部);病程短为10天,长为2月.恶性肿瘤4例,其中腺样囊性癌4例(喉部3例,颈段气管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位于颈段气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良性肿瘤随访2~12年,失访2例,1例死于其它疾病,余5例无复发.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访2年~11年,失访1例,余均健在.结论 原发于咽、喉及颈段气管的小涎腺性肿瘤有独特的特点,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逐渐增大时才影响所在部位的功能.良性肿瘤被覆的粘膜无破溃,色质无改变,边界清楚,大多呈球形或类球形或分叶状,均不影响神经功能,症状均无突然加重现象.恶性组中均位于喉部及颈段气管,肿瘤表面不光滑,淡红色,边界不清.均可手术治疗.
作者:郑舟军;周水洪;徐盈盈;汪审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16例,一期切除肿瘤双腔造口术13例,Hartmann手术9例,捷径手术或造瘘术18例.术前诊断率为53.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8%.结论 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病情允许时,一期切除肿瘤行肠吻合术是可行的.
作者:徐鑫;俞毅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 对98例SPR术后患儿施行康复训练,观察疗效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显效8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结论 SPR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机能的关键.
作者:何宝琴;李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式、自身对照试验,选取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拉西地平4mg,1次/日,如服用2周无效则加至6mg,1次/日,共6周.观察服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经6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至第2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下降(12.4±9.2)mmHg(P<0.01)和(9.0±4.8)mmHg(P<0.01);至第6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达(24.0±9.8)mmHg(P<0.01)和(14.4±5.1)mmHg(P<0.01).结论 拉西地平为一种降压平稳、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
作者:金建凤;王利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8例住院UA患者外周血中CD62P、PAC-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同期以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UA组的CD62P、PAC-1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UA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PAC-1、CD62P可作为冠心病发生急性事件监测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芳;陈玉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分类和理论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伦理学等方面,其影响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当代主观幸福感的确立,可作为个人生活满意度衡量依据,并将成为创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决策依据.
作者:涂俊华;王毓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观察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拉西地平及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式、平行对照试验,共选取11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拉西地平片4mg,1次/日(61例)、氨氯地平片5mg,1次/日(53例),患者平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应用拉西地平组水肿发生率3.28%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的15.09%(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西地平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的理想降压药物.
作者:石蔚萍;王利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窝沟封闭对六龄齿窝沟龋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60名6~8岁儿童230颗六龄齿作窝沟封闭(实验组),与55名儿童的218颗未作窝沟封闭的六龄齿(对照组)在6、12个月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6个月、12个月后的患龋率分别为0.9%、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龋率11.47%、18.6%(P<0.01).实验组发生窝沟龋者均为封闭剂部分或全部脱落者.结论 对六龄齿施行窝沟封闭能有效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作者:应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校大学生身心危机现状与预防对策.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原理对在杭高校的1286名大学生身心危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危机;大学生自身预防危机意识和措施不够;校园安全工作有待完善.结论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身心危机的能力,尽一切可能减少大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
作者:许亮文;郭清;谢大伟;沈威;刘婷婕;及崇岩;景骏蕾;何平;何华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总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老龄化将带来的社会护理问题,并提出在护理教育、护理内容、护理手段及护理管理体制方面所应采取的相应举措.
作者:卢力军;金小娟;余珍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和行为特征,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失眠症患者认知和行为特征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失眠症患者与睡眠正常者,在人格、认知活动和情绪表现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具有高度一致的个性心理特征、内倾性和不稳定性的人格;有明显的对睡眠主一客观评估不一致的特点;存在对失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外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所以全面认识失眠症的个性心理特征,早期心理干预,从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的角度理解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任婉文;邵敏;叶雪花;周国林;陈树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制作高质量教学用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方法.方法 选用家兔作实验用动物,静脉注射3%曲利本蓝,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作铺片镜检.结果 铺片中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清晰均匀,优于传统的方法.结论 选用家兔以3%曲利本蓝浓度作静脉注射造模,可批量获取优质疏松结缔组织铺片.
作者:尹洪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根据强迫症患者的特点,对1例难免流产伴强迫症(洁癖)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和手段,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吴红萍;楼小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胃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MMP-9,MMP-2,CA72-4,P53-IgG,MC7-Ag的水平,以评价其在胃癌的诊断和预测病理分型和转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MMP-9,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2,CA72-4,P53-IgG,MG7-Ag.结果 上述肿瘤标记物在非胃癌组和胃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以高于非胃癌标记物平均数加2倍标准差作为诊断肿瘤的界限,则五种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3.8%.但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对各标记物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 采用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王也玲;姚晓红;楼国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从知识经济时代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出发,阐述知识经济时代对护士语言文化修养方面的要求,强调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叶昌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结合63例老年高血压病的具体病例,阐述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指出针对不同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者:沈小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