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藜芦醇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系统表达的影响

张健波;朱娜萍;陈洁;刘开平;叶涵;许文;潘建春

关键词:白藜芦醇, 肠易激综合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慢急性联合应激,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和肠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急性联合应激模型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10、20和40 mg/kg)、氟西汀组以及地西泮组.采用慢急性联合应激建立IBS模型,通过强迫游泳、大理石掩埋实验分别评估动物抑郁、焦虑样行为,以肠道动力学测试和内脏敏感性实验来测定大鼠肠道动力和肠道敏感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额叶、回肠和结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慢急性联合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大理石掩埋(P<0.01)和排便颗数明显增多(P<0.01),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升高(20 mmHg:P<0.05;40 mmHg:P<0.05;60 mmHg:P<0.01;80 mmHg:P<0.01);海马和额叶中BDNF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肠和回肠BDNF表达增加(P<0.05).在连续22 d给予白藜芦醇治疗后,上述现象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改善IBS大鼠焦虑抑郁、肠道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加的现象,且这一作用很可能与其调节脑内与肠道中BDNF系统表达相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RP与白蛋白比值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入院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及其比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探讨其能否作为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为非危重组、危重组与极危重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清CRP、白蛋白水平及CRP/白蛋白比值差异以及预测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重症肺炎患儿28 d死亡20例,存活53例.死亡组与存活组间血清CRP、白蛋白以及CRP/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CRP、白蛋白及CRP/白蛋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40和0.841,CRP/白蛋白取0.5为截点值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77.4%;CRP取16.5 mg/L为截点值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73.6%;白蛋白取33.0 g/L为截点值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75.0%.结论:CRP/白蛋白比值、CRP和白蛋白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评估及死亡预测有一定价值,且CRP/白蛋白比值的预测准确性明显优于CRP和白蛋白.

    作者:孙亨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表达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hTERC基因表达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宫颈门诊行FISH检测的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TERC基因表达情况与宫颈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行FISH检测后选择宫颈锥切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的hTERC基因扩增情况与术后病理升级的关系.结果:随细胞学病变级别的进展,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呈上升趋势(P<0.05).随组织病理学级别的进展,hTERC基因扩增率及异常扩增率呈上升趋势(P<0.05).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患者其术后病理升级率明显高于hTERC基因未异常扩增患者(P<0.05).结论:hTERC基因的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而增加,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患者其术后病理级别升级的可能性大,提示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对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露露;王毓莉;周清;周凯;朱华;胡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系统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和肠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性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急性联合应激模型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10、20和40 mg/kg)、氟西汀组以及地西泮组.采用慢急性联合应激建立IBS模型,通过强迫游泳、大理石掩埋实验分别评估动物抑郁、焦虑样行为,以肠道动力学测试和内脏敏感性实验来测定大鼠肠道动力和肠道敏感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额叶、回肠和结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慢急性联合应激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大理石掩埋(P<0.01)和排便颗数明显增多(P<0.01),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升高(20 mmHg:P<0.05;40 mmHg:P<0.05;60 mmHg:P<0.01;80 mmHg:P<0.01);海马和额叶中BDNF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肠和回肠BDNF表达增加(P<0.05).在连续22 d给予白藜芦醇治疗后,上述现象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改善IBS大鼠焦虑抑郁、肠道动力紊乱和内脏敏感性增加的现象,且这一作用很可能与其调节脑内与肠道中BDNF系统表达相关.

    作者:张健波;朱娜萍;陈洁;刘开平;叶涵;许文;潘建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对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基因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人滋养细胞TEV-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的影响.方法:构建ILK-siRNA慢病毒载体后,转染人TEV-1细胞,分ILK基因沉默组(KD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NC组)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法和划痕实验等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基因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IL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证明干扰ILK表达成功.沉默ILK后,TEV-1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ILK-siRNA转染TEV-1细胞后,MMP-9和p-GSK3β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沉默ILK通过下调GSK3β和MMP-9的表达抑制人滋养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作者:林燕燕;廖婷婷;金佳希;陈佳佳;黄贤苹;项慧秋;董克;许张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奉化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80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G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CGA组通过CGA评估,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实施.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功能情况和原发疾病构成等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G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9%(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高、合并症数目多、日常生活能力弱、跌倒风险高、认知功能障碍及营养状况差对老年CHF的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应用CGA将有利于评估预后危险因素,制订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老年CHF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刘晓芳;梁静芝;郑科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自2013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54例,先行PTGD术,结合抗生素治疗,同时治疗合并疾病,PTGD后1周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及患者家属手术的意愿选择PTGD术后1~2周(A组)或2~3个月(B组)序贯行LC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行PTGD,成功率100%,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3 d内均缓解,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行LC过程均顺利,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期行LC对患者生活增加不便.结论: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可在急性期、手术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先行PTGD迅速控制病情,再择期行LC.在部分基础疾病控制良好,且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中早期行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辉;章旭明;洪重;郑鹏;谢君青;王继生;周斌;童洪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眼视光医学本科《科研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眼视光本科《科研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出建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本科专业已开设《科研设计》课程的2012年级和20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对上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对该课程的需求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13人,65.5%的学生认为开设《科研设计》课程有必要,58.4%的学生认为课程重要或非常重要,分别81.4%和69.9%的学生认为课时数和内容设置合理,62.8%的学生对授课老师满意或非常满意,但51.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实用性不太强或无实用性,58.4%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认为应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论:有必要提高和改进眼视光本科学生《科研设计》课程的实用性、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作者:王晨晓;郑景伟;南开辉;徐菁菁;俞阿勇;张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增强动脉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值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动脉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CT值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连续的40例经临床诊断并由CTA证实的单或双侧CAS斑块(大厚度>2 mm),在没有钙化和明显伪影的斑块大层面选择感兴趣区,测量其平扫及动脉期CT值并计算其差值(?Hu),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中符合入组条件的颈动脉斑块61个,其中CTA期斑块CT值上升>10 Hu的有26个(占42.6%),CT值下降>10 Hu的有8个(占13.1%),介于两者之间的有27个(占44.3%).?Hu的中位数值、大值、小值分别为4.8 (-4.4,19.3)Hu、49.6 Hu、-55.3 Hu.结论:动脉期对比剂浓度可影响CAS斑块CT值测量结果.

    作者:叶会闯;柯文婷;范恒鑫;陈真婧;樊树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大鼠子宫去细胞化支架的制备和评价

    目的:通过去细胞化灌注技术,探讨成功制备天然子宫去细胞化生物支架的理想灌注策略,并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以鉴定其能否作为子宫组织再生工程研究的良好应用载体.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子宫动脉入路途径,通过冻融、酶解及曲亚通(TritonX-100)联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洗脱灌注等流程,获取子宫去细胞化支架.并通过大体形态观察、美兰染色、HE染色观察、基因组DNA定量分析、EGF、bFGF、TGF-β含量测定、电镜观察、胶原蛋白总量检测及主要胶原成分鉴定等对去细胞化后的子宫支架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成功建立动脉灌注入路并获得了肉眼透明的子宫去细胞化支架,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均表明去细胞化子宫支架内无细胞残留,DNA含量检测表明支架内DNA残留量为(45.6±7.3)ng/mg,不足正常子宫的5%(P<0.01),美兰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子宫支架的脉管网络和空间结构保存完整;而胶原蛋白含量由新鲜子宫组织的(0.57±0.12)μg/mg增加到去细胞化子宫支架的(0.88±0.10)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各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定性分析,说明去细胞化后子宫支架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得较为完整;ELISA结果显示去细胞化子宫支架中细胞因子EGF、bFGF和TGF-β分别保留了66%、85%和54%,表明其仍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够成功制备理想的去细胞化子宫支架,并且支架的基质成分和理化特性完整保留,能够作为子宫组织工程研究的良好载体.

    作者:郭芳;杨洁;陈晶晶;刘丽;陈云志;郑飞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肛瘘患者外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7A表达水平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IL-6、IL-17A在肛瘘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肛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9例肛瘘患者(肛瘘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CA199,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测定外周血清中IL-6、IL-17A水平.肛瘘壁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肛瘘脓液细菌培养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结果:肛瘘组外周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肛瘘组外周血清IL-6和IL-17A表达水平增高者,肛瘘壁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肛瘘中存在脓液及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肛瘘中无脓液及脓液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1).结论:肛瘘患者外周血清IL-6和IL-17A表达水平增高与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有关,IL-6还与肛瘘是否有脓液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清IL-6和IL-17A水平对评估肛瘘患者的病情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方可欣;林湘涛;华国花;王永杰;竺王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XCL12对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基质衍生因子-1(CXCL12)体外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使用RANKL诱导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同时使用浓度为0、25、50、100 ng/mL的CXCL12刺激细胞,CCK-8检测CXCL12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CXCL12组和AMD3100组,对照组只使用RANKL诱导培养,CXCL12组同时使用50 ng/mL的CXCL12培养,AMD3100组同时使用浓度为650 nmol/L的AMD3100刺激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的形态,RT-PCR检测MMP-9、c-src、Cathepsin K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MP-9、p-src、Cathepsin 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XCL12不影响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RANKL诱导的细胞TRAP染色阳性的数量在CXCL12组明显增高(P<0.05),而AMD3100组明显降低(P<0.05);CXCL12能够促进RANKL诱导的细胞中MMP-9、c-src、Cathepsin K mRNA的表达(P<0.05)及MMP-9、p-src、Cathepsin K蛋白的表达(P<0.05);AMD3100则能抑制这种增高(P<0.05).结论:CXCL12能促进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并能提高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可能是骨质疏松的治疗靶点.

    作者:赖宪良;苏嘉;陈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喂饲姜黄素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 方法:20只雄性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n=10)和治疗组(T组, n=10),另选10只雄性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n=10).T组4月龄起喂饲含姜黄素(100 mg·kg-1·d-1)的饲料,M组和C组喂饲普通饲料,9月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β和HMGB1、RAGE、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M组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且平均跨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CA1区和DG区Aβ数量及IOD值增加(P<0.05),海马中HMGB1、RAGE、TLR4和NF-κB p65表达均增多(P<0.05).与M组比,T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且平均跨平台次数增多,海马CA1区和DG区Aβ数量及IOD值降低(P<0.05),海马中HMGB1、RAGE、TLR4和NF-κB p65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持续喂饲姜黄素5个月可显著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减少海马Aβ含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HMGB1-RAGE/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韩园;黄晨苗;方钱娟;刘启星;南克;项芳芳;曹红;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肱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2例,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否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进行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否伴骨质疏松是影响肱骨头置换手术疗效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127)、受伤至手术时间(P<0.001,OR=1.104)、术后开始锻炼时间(P<0.001,OR=1.064)、是否定期门诊随访(P<0.001,OR=0.088)是影响肱骨头置换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影响肱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春慧;张传旭;蔡乐益;郑文浩;陶振宇;陈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魏酸通过抑制STAT3蛋白活化调控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MMP-1和TIMP-1的表达

    目的:探索阿魏酸是否可以通过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活化调控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抑制物-1(TIMP-1)的表达.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5 mg/kg阿魏酸组、50 mg/kg阿魏酸组和100 mg/kg阿魏酸组,每组10只.冠脉结扎法制作CHF模型.手术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取左心室心肌,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MMP-1和TIM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5),射血分数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胶原沉积明显,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MMP-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阿魏酸干预后,CHF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内径减少(P<0.05),射血分数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胶原沉积减少,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MMP-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 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阿魏酸可能通过降低STAT3蛋白活化调控CHF大鼠心肌组织MMP-1和TIMP-1表达,延缓CHF进展.

    作者:吴秀绍;吴竞;刘子夏;陈旭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突变致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家系分析

    目的:对1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基因突变检测,并分析误诊情况.方法:取得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知情同意后,收集RTH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及其余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TR β基因的3-10号外显子编码区并直接测序,分析家系成员误诊情况.结果:11名家族成员中共发现3名患者,DNA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儿子、母亲TR β第9外显子存在c.1234 A>G(p.A317T)错义突变,为杂合突变.先证者表现为心悸消瘦,先证者儿子表现为多动,先证者母亲症状不明显.先证者和其儿子因在外院被误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已行放射性碘治疗,需终身甲状腺激素替代,先证者母亲因症状隐匿未被误诊误治.结论:TRβ基因第9外显子c.1234 A>G突变是引起本家系RTH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避免不适当的治疗.

    作者:钱掩映;戴志娟;金建;祝聪;周盈盈;吴朝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OF)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120例社区老年高风险OF患者,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本研究既定方案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评价2组患者骨质疏松症知识、信念、高危行为情况,并在干预结束后的第12、第24个月随访2组患者跌倒、骨折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骨质疏松知识得分得到提高,且在危险因素、运动知识、摄钙知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的健康信念在易感性、严重性、补钙益处等6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高危行为在日照、食豆制品、服维生素D及补充钙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结束后的第24个月时,2组患者跌倒、骨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高风险OF患者的知识水平,增强骨质疏松健康信念,改善相关行为,对老年高风险OF患者的跌倒及骨折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张荣丽;朱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