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糖耐量人群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

胡珦;顾雪疆;杨丽娟;林怡;虞伟慧;斯琪雅

关键词:糖尿病一级亲属, 血脂紊乱, 正常糖耐量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一级亲属(FDR)人群其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紊乱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人群选自REACTION研究基线温州地区参与者.FDR定义为有一个或多个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妹、子女)患有糖尿病.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定义血脂紊乱.研究人群根据是否为FDR分为non-FDR组和FDR组,比较2组间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及其相关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与non-FDR组相比,FDR人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均P<0.05);FDR人群血脂紊乱的患病率显著高于non-FDR人群(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TG、LDL-c和HDL-c(均P<0.05)与一级糖尿病家族史呈独立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级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紊乱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P<0.001).结论:在糖耐量及体质量均正常时,FDR人群已出现血脂紊乱的易感性;FDR糖尿病家族史是血脂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乙酸钠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保护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损伤

    目的:检测乙酸钠对乙醇诱导的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乙酸钠组.采取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模型,成模后取胃组织标本行大体观测评估疗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MCP-1进行检测.在人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上,以乙醇进行刺激,通过CCK-8检测乙醇对细胞的损伤程度.在离体培养小鼠巨噬细胞J774上,采用LPS诱导建立体外炎症反应模型,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评价乙酸钠对炎症反应的抑制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乙醇诱导能明显引起胃黏膜损伤,呈现大面积的出血性损伤,而乙酸钠组明显降低乙醇诱导的胃黏膜损伤.炎症因子的检测结果发现,相较正常对照组,乙醇诱导的胃黏膜损伤造成IL-1β、TNFα和MCP-1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加(P<0.01),在乙酸钠处理后,各炎症因子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离体培养的GES-1细胞损伤实验的结果表明,乙酸钠对乙醇引起的胃黏膜细胞GES-1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J774的细胞学实验也表明,乙酸钠显著减低IL-1β、TNFα和MCP-1的表达(P<0.01).结论:乙酸钠具有抗乙醇诱导的胃黏膜损伤作用,对胃黏膜细胞的保护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机制.

    作者:施伊露;张佳丽;乔莞宁;陈洁;苏炜;张铮铮;董人杰;王方岩;黄颖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蟾毒灵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效应

    目的:探讨蟾毒灵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和RH-123、PI染色流式检测仪检测蟾毒灵对MM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效应.同时用CCK-8试剂盒检测SAHA单药、联合蟾毒灵对MM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蟾毒灵以较低的药物浓度即可较强抑制H929、U266、CZ-1细胞株的生长,48 h的IC50浓度在10~20 nmol/L;并且蟾毒灵主要引起H929、U266、RPMI8226细胞株MM细胞发生S期及G2-M期的细胞周期阻滞,可通过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而导致后续的细胞凋亡的发生.SAHA也可使H929及CZ-1细胞发生明显的生长抑制.两药共同作用于H929细胞48 h,较单药有显著的联合作用,10 nmol/L的蟾毒灵可以使SAHA相应浓度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活性下降30%左右(P<0.01).结论:蟾毒灵、SAHA均有诱导MM细胞生长抑制,甚至凋亡的作用,但两药联合可以以更低的药物浓度发挥强有效的抗MM细胞作用.

    作者:黄河;周舒萍;郭文坚;姚荣欣;林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快速老化SAMP6小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和生长特性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SAMP6小鼠成骨细胞,探讨该品系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生长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机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法分离新生SAMP6小鼠的颅骨,酶消化法培养SAMP6小鼠成骨细胞,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SAMP6小鼠成骨细胞的形态,茜素红染色出现钙化结节来鉴定SAMP6小鼠成骨细胞.结果:SAPM6小鼠成骨细胞生长曲线显示,1~3 d是SAMP6小鼠成骨细胞潜伏适应期,3~7 d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转为平台期.体外培养的SAMP6小鼠成骨细胞经瑞氏-姬姆萨染色后镜下观察显示胞浆呈现蓝色颗粒,细胞核被染成紫褐色,平均有1~3个核仁.碱性磷酸酶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胞浆内分布紫红色颗粒,茜素红染色肉眼和镜下均可见被染成橘红色的钙化结节,表明分离培养的SAMP6小鼠细胞是实验需要的成骨细胞.结论:本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得到的SAMP6新生小鼠成骨细胞经初步鉴定后基本符合成骨细胞的特性,为SAMP6小鼠模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王洁;王萧枫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表面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

    目的:利用噬茵体7肽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结合肽.方法: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体外快速差减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细胞和在位内膜细胞,经过连续5轮生物淘洗,随机挑选50个噬茵体克隆,通过ELISA筛选并进行DNA测序,再通过噬茵体竞争抑制试验来验证阳性噬菌体的亲和性.结果:①经过ELISA实验,其中OD450值大于0.5的共有13个噬菌体克隆被选出,经DNA测序,13个噬菌体克隆中包含6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其中5个克隆有共同序列为CGCACCCGCCTGCATACCCGC,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为RTRLHTR.②多肽RTRLHTR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结合能力呈多肽剂量依赖性降低,而对照组多肽没有显示这种特异性结合活性.结论:噬茵体展示技术筛选的多肽RTRLHTR可望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颜林志;曹丹;王乐丹;李文桔;吕杰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第3天冷冻胚胎提前解冻培养至第5天移植的临床效果

    目的:考察第3天胚胎提前解冻培养至第5天移植的临床效果,探讨第3天冷冻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培养至第5天进行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第3天卵裂期冷冻胚胎较多的患者,将第3天胚胎解冻后直接移植(A组)与第3天胚胎提前解冻培养至第5天移植(B组)的周期进行比较.将解冻胚胎培养后移植前有胚胎发育成囊胚或早期囊胚的列为BI组;而将细胞数增加,但均无胚胎发育成囊胚的周期列为BII;培养后所移植胚胎细胞均未增加的列为BIII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胚胎种植率、流产率与临床妊娠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组(发育至囊胚)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66.67%vs.37.5%,P<0.05),BIII组解冻后胚胎存活,但并没有进一步发育的周期数比例则高达8.62%(5/58).结论:第3天冷冻胚胎提前解冻培养至第5天移植并不影响冷冻移植周期结局,反而有利于预测冷冻移植周期的临床效果.

    作者:习海涛;陈华;张帆;刘晓明;付养华;赵军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伴有抑郁症状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

    目的:研究伴有抑郁症状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方法:使用3.0T MR扫描仪对16例MCI伴随抑郁症状的患者(D-MCI组)和18例无抑郁症状的MCI患者(nD-MCI组)进行扫描,并获得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评估2组间CReHo不同的区域,同时对CReHo指数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评价CReHo与MCI患者病理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nD-MCI组比较,D-MCI组患者左侧颞横回和右侧丘脑区的CReHo值显著增高,而左侧中央后回的CReHo值减低.左侧丘脑的CReHo值与D-MCI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结论:感觉运动网络异常可能是伴有抑郁症状MCI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之一.

    作者:陈久尊;周胜法;林锋;何承斌;车灿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防治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慈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80例,其中上下肢各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术前消肿止血对症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继续预防感染、消肿止痛、止血、促骨生长等对症治疗为主.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临床常规用药治疗:中药由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补血汤组成,主方:金银花12 g、野菊花12 g、蒲公英30 g、天葵子15 g、紫花地丁15 g、黄芪30 g、当归6 g.各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5 d检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比值等血常规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上下肢闭合性骨折患者CRP、ESR、WBC、NEU比值、TNF-α、IL-1及IL-6等指标在术后1 d高,术后5 d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比发现观察组术后各指标相同时段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后期随访发现对照组中有2例感染病例,观察组无感染患者.结论:骨折围手术期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拟制炎性介质释放,其在防治感染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加强效果.

    作者:余能;方略;黄晓涛;严利民;张弛;周嘉恩;谢长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使用内瘘穿刺的MHD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为常规穿刺,观察组40例为涂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再行穿刺.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FPS-R)记录2组的评分结果,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穿刺疼痛程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另随机抽取20例患者在同一周内连续2次透析,第1次采用对照组方法进行穿刺,第2次采用观察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各组内穿刺前后所测血压及穿刺前后血压波动情况.结果:2组患者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进行血压监测的患者,观察组穿刺前后2次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穿刺前后2次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穿刺前后的血压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能明显缓解MHD患者内瘘穿刺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穿刺前后的血压波动,患者情绪平稳舒适,提高透析依从性.

    作者:吴瑶瑶;黄文;叶白如;徐武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胃肠道血管炎继发肠道伤寒感染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介导血管炎,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累及胃肠道血管,临床上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血便等症状[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或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减少等[2].目前关于SLE合并消化道症状继发伤寒的报道较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1例SLE合并伤寒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繁奇;薛阿利;吴素叶;赵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正常糖耐量人群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糖尿病一级亲属(FDR)人群其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紊乱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人群选自REACTION研究基线温州地区参与者.FDR定义为有一个或多个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妹、子女)患有糖尿病.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定义血脂紊乱.研究人群根据是否为FDR分为non-FDR组和FDR组,比较2组间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及其相关代谢指标水平.结果:与non-FDR组相比,FDR人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均P<0.05);FDR人群血脂紊乱的患病率显著高于non-FDR人群(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TG、LDL-c和HDL-c(均P<0.05)与一级糖尿病家族史呈独立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级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紊乱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P<0.001).结论:在糖耐量及体质量均正常时,FDR人群已出现血脂紊乱的易感性;FDR糖尿病家族史是血脂紊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珦;顾雪疆;杨丽娟;林怡;虞伟慧;斯琪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CT GE Lung VCAR软件鉴别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

    目的:利用GE Lung VCAR软件分析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AIS患者50例、MIA患者55例.使用GE Lung VCAR软件对105例结节的CT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分析,比较2组结节实性成分及总体的左右径(LRD)、前后径(APD)、上下径(SID)、平均密度(DAVG)、非实性部分体积(VNS)、实性部分体积(VS)、总体体积(VT)、实性部分体积百分率(VS%)以及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并与二维轴位CT图像肺窗下手动测量结节大径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评估GE Lung VCAR软件的诊断价值.结果:AIS组与MIA组的二维手动测量大径与软件分析获得结节实性部分及总体三径、VS、VT、VS%、结节形态、毛刺征、结节与血管关系、累及血管根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 Lung VCAR软件评估结节大小较手动测量诊断效能高;部分参数诊断效能由高到低分别为:累及血管根数、毛刺征、总体LRD、实性APD、VT、VS;佳截断值分别为:累及3根血管、短毛刺征、总体LRD:14.5 mm、实性APD:8.5 mm、VT:802 mm3、VS:133 mm3.结论:GE Lung VCAR软件在肺结节CT诊断中具有较好实用价值,是鉴别AIS和MIA的一项有利工具.

    作者:纪晓微;傅钢泽;李文斌;杨运俊;陈聪;蔡蒙婷;吴恩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单侧输尿管结石双肾密度的不对称性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双肾密度的不对称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计算输尿管结石患者患侧肾实质CT值与健侧肾实质CT值比值(CT患/CT健),同时测量计算对照组双肾CT值比值(任一侧肾实质CT小值/另一侧肾实质CT大值),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T患/CT健的佳诊断价值.根据输尿管结石位置不同,将其分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组、中段结石组和下段结石组,依据结石大小临床分级(Ⅰ级≤5 mm;Ⅱ级6~9 mm;Ⅲ级≥10 mm),将其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比较上述各组间的CT患/CT健差异.结果:单侧输尿管结石组CT患/CT健均值为84.43%±6.17%,对照组双肾CT值比值均值为96.02%±2.03%,输尿管结石组CT患/CT健小于健康对照组(P<0.01),CT患/CT健的AUC为0.981(P<0.01),95%CI为0.965~0.977,佳诊断阈值为93.10%,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94.3%、97.29%、97.16%、97.55%,Kappa值为0.933,表明一致水平较好(P<0.01).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其CT患/CT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不同直径结石其CT患/CT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肾CT值比值下降是单侧输尿管结石可靠的继发征象之一,其优势是客观量化的指标,而且不受输尿管结石位置与直径的影响.

    作者:余灵安;黄丹江;韩颖敏;章灵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氨甲环酸不同时间给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降解的影响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TXA)对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多糖-蛋白质复合物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加入100μmol/L的H2O2作用12 h,在H2O2作用开始后30 min和60 min以及H2O2作用结束前1 h和2 h这4个时间点加入150μmol/L TXA;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HUVECs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多配体聚糖、透明质酸(HL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体外血管内皮细胞侵袭行为.结果:HUVECs经H2O2作用后,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ICAM、HLA和TNF-α的表达,同时促进体外内皮细胞侵袭行为(P<0.05);TXA在H2O2作用60 min内给药可抑制H2O2对HUVECs的凋亡诱导作用,同时下调caspase-3、ICAM、HLA和TNF-α的表达,并抑制内皮细胞侵袭行为(均P<0.05);TXA在经H2O2作用60 min后给药无上述保护作用(P>0.05).结论:早期TXA给药对H2O2诱导HUVECs中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的降解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胡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D-L1蛋白表达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D-L1蛋白表达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74例PTC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PD-L1蛋白表达,Q-PCR法检测PTC组织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D-L1蛋白表达与PTC各临床病理特征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PD-L1阳性表达于48.6%(36/74)的PTC组织中,高于癌旁对照组(P<0.01).PD-L1蛋白在PTC中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背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79.7%(59/74).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的组织学分型有关(P<0.01).PD-L1蛋白表达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Kappa=-0.09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LT背景是影响PD-L1蛋白表达的独立因素(OR=18.675,95%CI:3.074~113.453,P<0.01).结论:PD-L1蛋白在PTC组织中有过量表达,其阳性表达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而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无关.

    作者:罗华荣;甘梅富;徐铖;徐伟铭;梁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计算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显示能力的评估

    目的:探讨计算扩散加权成像(cDWI)对脑肿瘤的显示能力.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经手术切除后有病理结果,并且在术前1个月内行颅脑多模态磁共振扫描的脑肿瘤患者共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3~73岁,平均(49±15)岁.根据扫描所得DWI图像单指数模型拟合重建系列b值(b=1500、2000、2500、3000、3500、4000 s/mm2)cDWI图像,分别测量肿瘤、灶周水肿及正常脑白质信号强度St、Se及Sn,定量比较各b值cDWI和扫描所得mDWI 1000图像肿瘤与正常脑白质间对比度(CRn)及肿瘤与瘤周水肿间对比度(CRe).结果:标准化后CRe 2500、CRe 3000、CRe 3500、CRe 4000显著高于mCRe 1000(均P<0.05).结论:对于存在瘤周水肿的脑肿瘤,高b值cDWI图像能增强其与瘤周水肿间的对比,并具有检出恶性肿瘤灶周浸润的潜在能力.

    作者:陈中伟;赵悠帆;叶琼;张昭;薛英楠;陈勇春;李建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特征及转归

    目的:分析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风湿科的41例SoJIA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结果:SoJIA患儿共41例,发病年龄9个月~11.5岁,平均(7.35±3.17)岁.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19.5(15.0,41.5)d.起病时主要症状为发热41例(占100%),关节炎33例(占80.5%),皮疹24例(占58.5%).关节炎发生时,以大关节累及多见,由多到少依次为膝、踝、肩、肘.起病时以单一关节受累多见,占87.9%(29例),其中5例随访过程中进展为多关节受累.起病初无关节受累8例,其中5例随访中新发关节症状,均为少关节型,在发病后125.0(116.0,372.5)d出现.实验室检查中血白细胞总数升高28例(占68.3%),CRP升高41(占100%),ESR增快38例(占95.0%),贫血18例(占43.9%),血清铁蛋白(SF)升高24例(70.6%),IgE升高25例(占65.8%),RF阳性2例(占5.9%),ANA阳性5例(占12.2%).并发间质性肺炎1例,肺动脉高压1例.符合Ravelli 2016年标准诊断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共6例.41例中规律随访29例,平均随访1155.0(730.0,1872.5)d,单相病程13例(占44.8%),复发1次5例(占17.2%),复发2次及以上11例(占37.9%).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占86.2%),部分缓解3例(占10.3%),未缓解0例,死亡1例.失访12例.复发组年龄、血CRP、SF水平、ESR、CD3+、CD4+相对值、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复发组.结论:SoJIA临床表现多样,约12.2%起病初无关节炎症状,随访过程中新发关节症状.现有治疗下大部分预后良好,发病年龄小、初期高水平的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可能与SoJIA复发相关.

    作者:杨康康;叶晓华;上官瑶瑶;郑雯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生化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近年来随着虚拟实验的出现和发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辅助提高传统实验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研究结合我校的实践,就临床生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内容进行了介绍.临床生化虚拟仿真实验的开设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减轻了实验室管理的压力,为学校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安全高效的实验平台.

    作者:应俊;姚蔚;李佩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