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唇皮样囊肿1例

张玉波;童文超

关键词:唇肿瘤, 皮样囊肿, 先天发育异常
摘要:皮样囊肿被认为是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颅面部好发于眶周区域,口腔则以口底部和颏下区多见[1]。皮样囊肿属迷芽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病因不明。目前,国内外对唇部皮样囊肿的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唇皮样囊肿,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发生、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探讨。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伏立康唑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肺曲霉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肺曲霉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住院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经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的患儿17例,在随后的化疗中应用伏立康唑片剂,每12 h口服1次,直至粒细胞恢复,共58例次(同一患儿在多次化疗骨髓抑制期使用),观察真菌感染情况,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伏立康唑片剂二级预防,化疗后均无真菌感染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伏立康唑二级预防对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有效、安全。

    作者:陈敏;李昌崇;周海霞;李原;钱江潮;王菊香;黄珍;曾炜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工作环境现状研究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工作开展专项抽样调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满意度。方法:采用横断式研究设计,应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护理工作环境由9个因素构成:自主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同伴凝聚力、领导与管理、系统维持与变革、硬件资源条件、权利保障、认可度。其中得分低前3位为工作负荷、认可度和权利保障,得分高前3位为系统维持、自主性和领导管理。不同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工作职务和工作科室间工作环境的若干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者应针对不同因子开展有针对性管理,提升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周瑶;孙一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牙本质折断恒牙牙髓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牙本质折断的恒牙牙髓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的牙本质折断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牙根发育情况、冠折近髓程度、松动度及就诊叩痛,分析治疗效果及牙髓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牙髓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305例符合纳入条件的牙本质折断患者,共有患牙325颗。其中有248颗(占76.3%)牙髓存活或钙化,为治疗成功;77颗(占23.7%)发生了牙髓坏死,为治疗失败;牙本质折断行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为76.3%。冠折近髓程度、就诊叩痛与牙髓坏死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牙髓坏死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牙本质折断后行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较高;冠折近髓程度、就诊时叩痛是判断牙髓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云云;黄建静;谢亚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齐墩果酸抑制地佐环平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在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样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口服给予齐墩果酸,观察MK-801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样行为反应,包括旷场实验、听觉惊吓反射(ASR)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反应。结果:MK-801处理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表现出过度的兴奋性运动,而单次给予齐墩果酸阻断了这一作用。齐墩果酸本身对小鼠ASR或前脉冲抑制(PPI)没有影响,却可以减轻MK-801诱导的前脉冲缺陷。在新物体辨识实验中,单次给予齐墩果酸同样可以逆转MK-801诱导的小鼠注意力和识别记忆损伤。此外,齐墩果酸抑制MK-801对前额叶Akt、GSK3β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齐墩果酸可以作为治疗严重精神分裂症如阳性症状、感觉门控失调、意识损伤的候选药物。

    作者:陈德沈;刘立滢;陈策;张伟;林崇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改善饮食诱导肥胖斑马鱼脂代谢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SV)对饮食诱导肥胖斑马鱼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20条野生型成年雄性斑马鱼(AB系),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喂饲组(Con),正常喂饲+RSV组(Con+RSV),过度喂饲组(DIO),过度喂饲+RSV组(DIO+RSV)。每条鱼正常喂饲虫卵量每天为8 mg,过量喂饲量为每天60 mg,RSV干预剂量为20μmol/L,每天11 h。实验持续8周。实验结束时测定鱼体长、体质量,计算肥满度,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观察肝组织形态。检测鱼体pAMPKα/AMPKα、Sirt1、Cav-1和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IO组斑马鱼体长、体质量和肥满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7%、61.9%和15.1%(P<0.01),虽然喂食量和RSV对斑马鱼体长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P<0.05),但RSV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干预能显著改善过度喂饲诱导的脂肪浸润和肝脏脂滴形成,上调鱼体AMPKα蛋白磷酸化水平及显著提升Sirt1蛋白表达水平(725.8% DIO+RSV组 vs DIO组,P<0.01),RSV干预同时显著提升自噬标志蛋白LC3-II的水平(P<0.05)。结论:RSV在没有影响体长、体质量和血脂的情况下,可以调节饮食诱导肥胖斑马鱼的脂代谢,这可能与pAMPKa/Sirt1/自噬通路有关。

    作者:冉盖;应力;李琳;邓拓;燕乔乔;应晨江;叶晓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大小原发性周围型小肺癌(大直径≤2.0 cm)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判断肿瘤大小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4例不同大直径(≤1.0 cm、>1.0~≤1.5 cm及>1.5~≤2.0 cm)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统计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周围型小肺癌以腺癌为主,≤1.0 cm组、>1.0~≤1.5 cm组及>1.5~≤2.0 cm组肺癌临床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组织学类型及CT征象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cm组小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0%,总生存时间亦明显长于其他2组(P<0.05)。结论:不同直径周围型小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微小肺癌(大直径≤1.0 cm)总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高,微小肺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永奎;谭林林;乐涵波;王善军;王兆宇;竺王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唇皮样囊肿1例

    皮样囊肿被认为是起源于异位的胚胎上皮细胞,颅面部好发于眶周区域,口腔则以口底部和颏下区多见[1]。皮样囊肿属迷芽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病因不明。目前,国内外对唇部皮样囊肿的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唇皮样囊肿,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发生、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张玉波;童文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肾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肾氧化损伤的干预和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姜黄素对照组(姜黄素50 mg/kg)15只、PQ染毒组(PQ 100 mg/kg)15只、姜黄素干预组(PQ染毒后15 min、24 h、48 h,腹腔注射姜黄素50 mg/kg)15只。大鼠经处理后第1、第3、第7天取肾组织,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匀浆液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ELISA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l(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RT-PCR法检测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染毒组和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MDA含量均升高, GSH、SOD、CAT活力均降低,iNOS活力升高,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第1、第3天HO-l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时间点PQ染毒组比较,姜黄素干预组各时间点MDA含量明显降低, GSH、SOD、CAT明显升高,iNOS活力下降,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第1、第3天HO-1活力升高(P<0.05);PQ染毒组肾小球球囊间隙增大,排列紊乱,随时间延长,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玻璃样变性及空泡样变性,姜黄素干预组病理表现较PQ染毒组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对PQ中毒大鼠急性肾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肾组织Nrf2表达,上调HO-1、SOD等抗氧化酶水平,提高肾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

    作者:郑丹;韩文文;洪广亮;赵光举;李萌芳;蔡晓霞;吴斌;卢中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房黏液瘤合并二尖瓣返流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术中发现二尖瓣返流的左房黏液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因左房黏液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切除肿瘤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有10例。术者在切除肿瘤后常规对二尖瓣进行探查,术中应用食道心超对瓣膜情况进行评估,如发现存在中度以上的返流,则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者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0例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患者在切除巨大肿瘤[长(5.0±1.9)cm,宽(4.1±1.0)cm]后发现均存在二尖瓣中重度返流,其中9例患者在术前检查中并未提示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患者9例,二尖瓣置换机械瓣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无死亡、再次手术和肿瘤复发病例,未发现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结论:对于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巨大黏液瘤的患者,在术中应警惕存在肿瘤切除后合并二尖瓣返流的可能,应在肿瘤切除后常规对二尖瓣进行探查,并且利用术中经食道心超及时动态地评估二尖瓣的功能情况,如发现存在严重的返流,推荐同期进行二尖瓣成形术。

    作者:翁家侃;金培峰;孙成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羊膜移植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相关研究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预防宫腔粘连(IUA)的疗效,以评价羊膜移植对IUA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IUA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TCRA术后放置宫腔型节育器;B组:TCRA术后放置14号Foley球囊;C组:TCRA术后放置14号Foley球囊,球囊外敷新鲜羊膜。术后1个月、2个月采用宫腔纤维软镜检查行AFS评分,术中取子宫内膜活检行HE染色检测内膜腺体数量,观察恢复情况,比较3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3组感染发生率。结果:C组术后2个月子宫形态、宫腔容积及月经恢复情况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HE染色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C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羊膜移植对TCRA术后预防宫腔再次粘连的效果明显优于宫腔型节育器及Foley球囊,可为中重度IUA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玲;张李钱;高琳;曹学全;赵玲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Rho鸟苷交换因子12(ARHGEF12)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生长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Rho鸟苷交换因子12(ARHGEF12)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选定的U937、KG1a、ML2、Kasumi-1、THP1白血病细胞株进行ARHGEF12基因表达的检测,并用shRNA分别在高表达及低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中敲低ARHGEF12,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生长及凋亡情况,后进行蛋白激酶芯片分析以发现相关作用机制。结果:部分白血病细胞株高表达ARHGEF12基因,在高表达的细胞中敲低ARHGEF12基因会使细胞生长受抑制,这与敲低后细胞凋亡增加、增殖抑制相关,并且和p53、CDK2及p27 Kip1磷酸化相关。结论:ARHGEF12对其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是必须的,敲低ARHGEF12基因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增殖抑制。

    作者:高莉;解杨阳;王翔;汤燕静;汤静燕;陈静;沈树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XCL1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增生期内膜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CXCL1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增生期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取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手术和病理确诊增生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8例在位内膜、24例异位内膜及20例因行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手术的增生期正常子宫内膜(术后病理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CXCL14表达的检测。结果:①与正常内膜比较,III-IV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CXCL1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内膜比较,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CXCL1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III-IV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比较,III-IV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CXCL1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II期在位内膜比较,I-II期异位内膜的CXCL1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L14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率低有关。

    作者:邹阮敏;林刻智;余霞;余剑琴;阮静瑶;陈冠阁;张文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尿毒症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与甲状旁腺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与甲状旁腺素(PTH)的关系。方法:选择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2例,检测血肌酐、血清全段PTH(iPTH)等指标,24 h动态心电图收集HRT数据,根据iPTH进行分组:A组(iPTH>300 ng/L),B组(iPTH≤300 ng/L);A组给予血液透析、降磷及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B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震荡初始值(TO)明显升高,震荡斜率(T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TO明显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iPTH水平与TO呈正相关(r=0.435,P<0.05),与TS呈负相关(r=-0.238, 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与HRT关系密切,治疗SHPT有助于改善HRT。

    作者:王永业;李若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登革病毒HLA-A*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诱导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登革病毒(DENV)HLA-A*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诱导DENV血清型间交叉反应性T细胞的效应。方法:基于已鉴定DENV-1中HLA-A*0201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NS4b40-48TLYAVATTI)序列,合成在其他血清型中相似的候选表位,采用MHC-肽复合物稳定性实验检测候选表位与HLA-A*0201结合力。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实验研究已鉴定表位及候选表位免疫HLA-A*0201转基因小鼠产生的CD8+T细胞识别相同及相似表位能力;采用ELISPOT实验研究不同DENV血清型感染HLA-A*0201转基因小鼠是否产生能识别已鉴定表位及候选表位的T细胞反应。结果:DENV-3中NS4b39-47TLYAVATTV与HLA-A*0201具高结合力,但DENV-2中NS4b39-47TLYAVATTF与HLA-A*0201结合力弱。DENV-1-NS4b40-48和DENV-3-NS4b39-47免疫的转基因小鼠脾、淋巴结和外周血中存在可识别DENV-1-NS4b40-48、DENV-2-NS4b39-47和DENV-3-NS4b39-47的交叉反应性CD8+T细胞。在DENV-1,-2,-3感染的转基因小鼠体内也存在类似的T细胞反应。结论:DENV-3中NS4b39-47TLYAVATTV为新的CD8+T细胞表位,该表位及已报道表位NS4b40-48TLYAVATTI均可诱导DENV血清型间交叉反应性CD8+T细胞反应,二者有助于我们研究DENV血清型间交叉反应性CD8+T细胞的功能以及用于评估DENV候选疫苗的T细胞免疫效应。

    作者:段志良;李德周;徐娟娟;贾庆军;刘慧芳;陈柏坤;金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前段反应及处理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检测HbA1c值,其中A组49例HbA1c≥9%,B组43例HbA1c<9%,C组9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计算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并比较术后眼前段反应及处理情况。结果:3组E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术后眼前段反应及处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和C组比,A组术后眼前段反应及处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HbA1c的测定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时间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友沛;庞玲霞;顾云峰;陈鼎;郑美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和IAPP分泌模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Exendin4作用下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及胰淀粉样多肽(IAPP)的分泌模式。方法:观察小鼠胰岛瘤细胞系MIN6细胞在不同浓度Exendin4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MTT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的细胞活性的变化;采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培养液上清中的胰岛素和IAPP分泌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MIN6细胞的胰岛素和IAPP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xendin4组的细胞数量增加,贴壁牢固,形态正常;细胞活性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胰岛素和IAPP的分泌水平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而IAPP/胰岛素的比值随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胰岛素和IAPP mRNA水平均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调,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IAPP/胰岛素mRNA比值随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结论:Exendin4作用于MIN6细胞可增加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改善细胞状态,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并且可引起胰岛素以及IAPP分泌水平增加,胰岛素和IAPP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IAPP/胰岛素比值下降。

    作者:黄婷婷;谷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术后继发性隐睾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术后继发性隐睾的形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的男性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患儿,鉴别出因隐睾再次手术的患者。误诊和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医源性隐睾及回缩睾丸排除在外。结果:近15年,我院共手术治疗男性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患儿12849例,17295侧。其中,8例患儿共9个继发性隐睾(占0.052%)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初次手术年龄1~8岁;出生体质量1.6~3.7 kg;术后发现隐睾的时间间隔为5.5~75个月;早产儿2例,足月儿6例;左侧4例,右侧3例,双侧1例;8个睾丸位于腹股沟下方,1个位于阴囊上极。亚组分析显示,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分别占0.067%和0.029%)、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分别占0.062%和0.022%)以及左右侧(分别占0.074%和0.038%)之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腹股沟疝和鞘膜积液术后继发性隐睾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易;王复然;钟红继;赵军锋;李炎;施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RI扩散加权成像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和肾癌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RAML的患者137例,结合影像资料去除含明确脂肪的患者122例,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乏脂肪RAML患者共15例,搜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肾癌并且具有完整MRI检查资料的患者31例,分析其MRI DWI信号特点,测量各病灶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5例乏脂肪RAML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7±6.0)岁,ADC值为(1.62±0.18)×10-3 mm2/s;31例肾癌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7.5)岁,透明细胞肾癌19例,乳头状肾癌7例,嫌色细胞肾癌5例,肾癌ADC值为(1.46±0.283)×10-3 mm2/s;乏脂肪RAML ADC值与肾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阈值选择为1.57×10-3 mm2/s时,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77.4%。结论:乏脂肪RAML和肾癌的MRI DWI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ADC值在乏脂肪RAML和肾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周海生;张爱伟;陈伟建;郑汉朋;王军;黄海;邱乾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