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王小同;黄汉津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O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后续实验研究做好准备.方法:通过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EGM-2培养基的诱导分化下,获得EOCs.通过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荆豆凝集素(FITC-UEA-1)结合实验、CD34与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flk-1免疫荧光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以及细胞NO分泌功能测定,从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功能两方面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MNCs在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EOCs,EOCs能稳定摄取ac-LDL并与UEA-1结合,一致表达CD34、flk-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EOCs能分泌NO,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兔外周MNCs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能诱导分化成为EOCs.
作者:肖方毅;蔡雪黎;张怀勤;黄伟剑;肖刚峰;杨德业;余华;周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ur SP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PT临床和组织学(HE、PAS法)特点,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研究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4、38、42岁,均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B超或CT示腹部囊实性包块.瘤体较大(平均直径8 cm,呈实性或囊实性,伴有坏死和出血,有纤维包膜.组织学上,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胞浆淡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可有核皱折,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实性区瘤细胞常排列成实性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中心或肿瘤间质内常见PAS染色阳性的粉染小体,囊性区常见广泛出血、坏死,其中1例瘤细胞伴有包膜浸润.免疫表型:3例CK阳性,PR阳性,Vimentin、NSE局灶阳性,其中2例Syn及α-AT阳性.其他CgA、ER、CEA、S-100、actin、CD31、CD34、CD68、Insulin、HMB45、SMA、EMA、DES标记均阴性.结论:胰腺SPT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其临床预后并不确定,多数为良性,部分病例的生物学行为需要长期的随访来确定.
作者:陈建欧;万丽;吴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综合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与血清标志物及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住院患者9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采用ELISA法,同步测定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在HBeAg阳性模式中,HBV DNA阳性率为96.6%(375/388),其中>107copies/ml者占41.8%(162/388),显著高于其他各种模式(P<0.01);在其他不同模式中,均检测到一定的HBV DNA阳性率.其中抗-HBe阳性模式中,HBV DNA阳性者占51.1%(190/372).ALT在不同HBV DNA载量的组间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P<0.01).结论:血清标志物指标需结合HBV DNA以及ALT一起分析,联合检测对HBV感染者的诊断、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郦卫星;张学军;陈永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于顺产分娩会阴侧切术后是否常规应用抗生素的问题临床一直有争议.现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期间在我科顺产分娩的产妇1800例进行分组研究,以探讨抗生素在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胜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制备高效价E血清型沙眼衣原体(CT)的多克隆抗体.方法:用hep-2细胞培养制备并用超速离心方法纯化E血清型CT作为抗原,采用弗氏佐剂乳化抗原,背部皮下多点免疫4只家兔,收获免疫后血清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鉴定,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所有家兔在全程免疫后都产生了高效价的血清抗体,高滴度达1∶160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CT血清抗体能与CT全菌体抗原发生b异结合.结论:CT菌体抗原免疫家兔可成功制备高效价的血清抗体,为建立沙眼衣原体免疫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作者:侯晓红;朱珊丽;王乐丹;张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脑脊液、血常规、影像学特点以及其治疗和预后规律.结果: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避免严重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施旭来;周小坚;叶秀云;李光乾;胡鸿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预后情况及药物预防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收治的12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24 h内惊厥次数、家族史、围产期情况.结果:复发54例(占45%),转为癫(癎)4例(占3.3%),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首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39 ℃,首发24 h内惊厥≥2次,持续时间≥10 min,有热厥及癫(癎)家族史及首发为复杂型者.结论:首发FC年龄越小、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首发24 h反复发作2次以上、首发为复杂型、有热厥及癫(癎)家族史者日后越易复发.对于易复发患儿应采取临时性药物进行干预.
作者:郑雪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在肿瘤外科领域的不断发展,我院自2004年4月以来开展的微创直肠癌切除术,成为治疗直肠癌极具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在临床老年患者中备受重视与关注,对老年患者顺利康复十分重要[1].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完善老年患者微创直肠癌切除术的配合,防止各种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现将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红;孙乐英;叶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以及红花注射液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红花干预组(SI组).复制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比观察各组肺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定量评价指标(IQA);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观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IR组W/D、IQA、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caspase-3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P<0.01).SI组上述各指标明显低于IR组(P<0.01或P<0.05).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W/D、IQA及caspase-3mRNA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920,0.925,0.927;P均<0.01).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红花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戴雍月;徐正祄;王万铁;邱晓晓;陈锡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69岁.一年来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治疗不佳.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听诊无殊,腹软肝脾未及,无压痛,无肿块,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上肢因脑梗塞后遗症肌力肌张力约Ⅲ级,左上、双下肢正常.
作者:毛传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在不同移位下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的稳定性差异.方法:将8具尸体骨盆随机取3具做压力测试设为正常组,然后制成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模型,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移位0~4 mm(低度移位组)及移位8~12 mm(高度移位组)行后环骶髂关节螺钉和前环钢板螺钉固定,测量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的垂直和水平移位.结果:在不同移位下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行前后环内固定,低度移位组骨盆稳定性显著高于高度移位组.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尽量取得解剖复位固定,确保骶髂关节移位<4 mm,以提高骨盆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功能康复.
作者:金建华;郭晓山;万曲桥;王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组(CU)、溶剂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6 h、1 d、3 d、5 d及7 d 5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以TUNEL法行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Hsp70、Hsp27基因表达产物Hsp70及Hsp27蛋白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与IR组相比,P<0.01),进一步诱导Hsp70蛋白表达并抑制Hsp27蛋白的表达(与IR组相比,P<0.01).结论: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调控热休克基因hsp70和hsp27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军;曹红;连庆泉;曾因明;曾邦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儿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抗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效果和DU愈合对受损胃黏膜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45例(男28例,女17例)3~15岁[(9.5±3.8)岁]Hp阳性DU患儿为研究对象,另设30例单纯Hp相关慢性胃炎为对照组,均经行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形态学检查及Giemsa染色证实.DU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治疗2 w,停药4~8 w后复查胃镜,检查步骤及方法同前.对DU组和单纯胃炎组胃黏膜病理改变进行比较.对DU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进行比较.结果:DU组45例胃黏膜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7例.对照组Hp相关慢性胃炎30例,其中轻度17例、中度8例、重度5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3例.DU组胃黏膜损害更为严重(χ2=6.927,P<0.05).DU组治疗后胃黏膜炎症轻度28例、中度15例、重度2例,伴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胃黏膜损害程度明显减轻(χ2=7.346,P<0.05).DU组治疗后Hp阳性3例,根除率为93.3%;镜下观察溃疡愈合44例,愈合率达97.8%.结论:Hp感染DU患者较单纯Hp相关胃炎中存在更明显的胃黏膜损害.抗Hp治疗同时促进DU的愈合和胃黏膜损害的减轻.
作者:陈桧平;徐彰;谢小志;黄开宇;徐辉;朱欢;程芹芹;朱小舟;卢华君;黄爱芬;胡伟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68例胃癌和20例癌旁胃粘膜组织中EGF的表达.结果:胃癌和癌旁胃黏膜组织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1%(28/68)和5%(1/20),EGF的表达与胃癌的Lauren's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内瘤栓、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结论:EGF检测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周新木;周丽菲;朱忆凌;黎庆荣;徐少杰;方伟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urvivin,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为77.6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表达率7.06%(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urvivin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bax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survivin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基因可能与bcl-2基因在食管鳞癌的发展中协同作用.
作者:褚文炎;黄冠成;李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多种显微技术在检测细胞凋亡中的应用.方法:以Herceptin诱导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应用Gieamsa染色光镜,EB和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Annexin V/PI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在Herceptin作用下,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到乳腺癌SKBR-3细胞出现不同方面的明显凋亡特征.结论:不同显微技术各有优缺点,要客观地证实凋亡的发生,应联合运用多种检测方法.
作者:郑易;林鹏;李红智;方周溪;胡昕;楼哲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n=10)与模型组(M组,n=20只),C组普通饲料喂养,M组采用分次大剂量维生素D.注射+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血脂学变化,制作动脉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M组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较C组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则较C组下降(P<0.05).光镜下M组中膜严重钙化,明显不规则增厚,有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纤维排列显著紊乱等;C组主动脉平滑肌排列整齐规则,管腔内皮光滑,无增生.电镜下M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局灶性纤维溶解变性.局部有脂质样颗粒沉积在细胞间隙中.平滑肌细胞核固缩,核染色变深,部分可见坏死的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局灶有血栓形成(大量红细胞),可见有泡沫细胞.C组内皮完整,平滑肌纤维正常,排列紧密,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无增生.结论:用高脂饲料及大剂量维生素D.可有效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章义利;周秀云;应斌宇;张怀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arcKATP和KCa参与高铁血红素(heme)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增加对心肌缺血复灌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大鼠心脏行Langendorff灌流,给予30 min缺血和2 h复灌,观察心室收缩功能、LDH、CK和心肌梗死等指标.结果:腹腔注射HO-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24 h后,可明显改善缺血/复灌心脏的收缩功能,减少复灌期LDH和CK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前给予胞膜KATP通道(sarcKATP通道)的阻断剂HMR-1098可取消高铁血红素引发的心肌保护作用.在高铁血红素预处理后24 h,缺血/复灌前10 min给予钙激动的钾通道(Kca通道)的阻断剂Paxiline与高铁血红素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结论:高铁血红素可诱导HO-1活性增加并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性损伤,sarcKATP通道和KCa通道在其中同时作为启动因子参与高铁血红素诱导的晚期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徐和靖;汪洋;沈岳良;陈莹莹;朱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过程中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下肢静脉血液淤滞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组(IPC)和不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组(NIPC),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个不同时期(BL、PP & RT、PO)股静脉流速.结果:NIPC组PP & RT时与BL时比较,股静脉平均血流流速下降69%,差异有显著性(P<0.05).PO时与BL时比较股静脉平均血流流速差异无显著性(P>0.05).IPC组PP & RT时与BL时比较,股静脉平均血流流速无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PP & RT时,IPC组与NIP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由于气腹和30°头高脚低体位双重作用股静脉血流缓慢、淤滞.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脉血液淤滞.
作者:吴伟军;邓超平;徐鲁白;陈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出血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危重症,可由各种病因引起.由于肺泡腔和气管、支气管腔内充满血性液,可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并引发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如不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患儿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现总结我院在2004-2006年收治肺出血患儿23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南向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