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明
目的 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两组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头架固定、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插管后,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更加迅速,能更好地控制术中血压变化,而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敏;黎笔熙;陈利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近年联合应用氦氖激光、泛昔洛韦、季德胜蛇药片治疗68例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0.2±9.6岁,部位:三叉神经8例,颈神经4例,肋间神经25例,腰神经29例,骶神经2例.病程3~12天,平均6.3±2.1天.患者均为初诊,就诊前未进行其他任何治疗.
作者:曾雪英;钟洪才;黄小雄;叶俊生;黄壮峰;陈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用8种不同配方的全麻药物行人工流产,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提供选择.方法 160例ASA Ⅰ级18~37岁早孕妇女,分为8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丙泊酚静注;Ⅱ组:芬太尼50μg静注+丙泊酚静注;Ⅲ组:丙泊酚200mg+芬太尼100μg混合液静注;Ⅳ组眯唑安定2mg静注+芬太尼100μg静注;Ⅴ组:丙泊酚200mg+氯胺酮50mg混合液静注;Ⅵ组:丙自酚3mg/kg+瑞捷50μg混合液静注;Ⅶ组:丙泊酚2mg/kg+瑞捷100μg混合液静注;Ⅷ组:丙泊酚1 mg/kg+瑞捷150μg混合液静注.病人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BP、HR和SpO2,取上述分组中的一组药物静注,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术中出现体动追加药物,手术操作过半停止用药.术中常规吸氧和辅助呼吸,术毕送入麻醉恢复室,清醒后无不适,自行离院.结果 所有病人术中无记忆,BP变化不大,呼吸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R<56bpm使用阿托品0.5mg iv有4例,分别为Ⅲ、Ⅳ、Ⅶ、Ⅷ组各1例,Ⅰ组的丙泊酚用量多,体动率高,Ⅷ组效果好、体动率小、清醒快、离院时间短,但呼吸暂停率为100%.结论 人工流产不宜单纯使用镇静药,而应同时应用镇痛药才能达到无痛人流的目的 .8组配方比较Ⅷ组疗效好,但术中必须常规SpOa监测、面罩吸氧和辅助呼吸.凡全麻下人流均应备用急救药品和设备,以策安全.
作者:甘国胜;施震;段玮;王庆利;吴明春;沈七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间断乏力、腹胀5年,加重伴尿黄14日于2005-12-21入院.入院查体:T 37.2℃,P120/min,R 18/min,BP 14.0/9.0kPa.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120/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下界位于肋下约8cm,肝区叩击痛阳性,脾大平脐,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
作者:李敬安;何俊利;杨群;余进;吴燕红;任星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s symdrome,以下简称PSS)是一种国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本病多发于青壮年,老年人少见.我院于2001年~2004年四年间共收治了14例50岁以上的PSS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新;周和政;王柏川;鄢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于2003年收治2例,进行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原则.
作者:张智勇;卢绮萍;章必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脑功能损害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常见,并与痴呆的共病率较高[1].我们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s,MMSE)检测54例重度OSAHS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并观察手术治疗半年后的变化,探讨其与睡眠结构紊乱和低氧血症的关系.
作者:姚行齐;杨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收集近6年来我院收治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诱发因素、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发病特点,探讨冠心病防治措施.
作者:蒋桔泉;丁世芳;陈志楠;付文波;龚志刚;卢青;王仁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本文从院前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医院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急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把握的问题:与HIS的融合;工作流程的优化;关联数据库的集成.
作者: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女,32岁,已婚已育,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伴下腹痛7月于2005-08-10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正常.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宫颈上唇突出,呈乳头状糜烂,触之出血,临床可见癌灶大直径约3 cm,子宫正常大小,形态规则,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宫旁无增厚感.阴道镜:柱状上皮葡萄状结构,腺管开口,化生上皮,白斑,乳头状瘤.在阴道镜下取病检提示:见瘤细胞巢状排列,细胞大小不等,核深染,异型.
作者:陈枝岚;王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儿童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病情急,伤势重,常伴有多种复合外伤及严重的休克,症状和体征易被掩盖,及时诊断和正确早期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2-06~2004-10收治本病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勇;殷桂林;朱水波;胡建才;王荣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不动杆菌及霉菌感染多见,多发生在机械通气3天后.基础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疾病、胸腹部术后、肾移植术后等.死亡25例.结论 对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治,以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志遐;胡振红;彭琪琳;傅祖红;司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海水微波固定介质的可行性及军事意义.方法 用不同浓度、相同pH值和不同pH值、相同浓度的海水作微波固定介质,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同时与0.01 MPBS液微波固定介质进行对比.结果 海水作微波固定介质所固定的组织切片染色后,细胞结构清晰,细胞形态完整.结论 海水作为微波固定介质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颜美荣;刘伟;罗胜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30例增生结节和包膜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并比较端粒酶活性水平与BPH的关系.结果 BPH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例(10%),增生结节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包膜组织中阳性1例(3.3%);BPH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增生结节阳性率明显高于包膜组织(P<0.01).结论 前列腺增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钱卫红;刘志敏;李功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缺血预处理(Cereba l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IP)是指脑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沙土鼠预先给予2min×2次的脑缺血(间隔1天)几乎能完全防止再次较严重缺血(5min)所致的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即机体对短暂缺血的适应性反应,能增加神经元对再次缺血的耐受性.
作者:解放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据统计已婚妇女中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0%~50%,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重度宫颈糜烂病程长,脓性白带多,局部用药疗效差.我科自2003-06~2004-12,用爱宝疗栓并微波治疗门诊就诊的186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并随访观察,证实临床效果好.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周俊;刘玲;邓洪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前医院实行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是把医院所有费用都纳入成本计算范围,实现全员约束.在目前经济体制和现有运行机制条件下实行全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难题,有待完善、规范.本文就科室全成本核算所遇到的难点作一探讨,并就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作者: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大会暨第七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于2006-12-25/26日在广州召开.有关单位领导和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共116人参加了会议.军区首长亲切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联勤部有关领导在会上讲了话,总后勤部卫生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会指导.
作者:向彩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分化簇34(CD34)标记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卵巢癌淋巴管,人工计数MVD与LVD,分析卵巢癌的MVD及LVD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L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1)、FIGO分期(P<0.05)及腹膜转移(P<0.05)显著正相关,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5)、腹膜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1)及FIGO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促进卵巢的生长和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高微血管密度和高淋巴管密度与腹膜转移、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作者:邱敏;梁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尤其机采单个供者血小板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急性白血病(AL)患者因出血致死的死亡率.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低于20×109/L为输注血小板指征[1~3],但血小板来源有限,保存困难,费用昂贵,反复输注还易产生血小板抗体,造成血小板无效输注.因此,如何正确掌握血小板输注适应症非常重要.近6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作了一些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华;王军;谢红;熊金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