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分析

张智勇;卢绮萍;章必成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副神经节瘤, 临床病理
摘要: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于2003年收治2例,进行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原则.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脑功能损害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常见,并与痴呆的共病率较高[1].我们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s,MMSE)检测54例重度OSAHS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并观察手术治疗半年后的变化,探讨其与睡眠结构紊乱和低氧血症的关系.

    作者:姚行齐;杨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氦氖激光、泛昔洛韦、季德胜蛇药片联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

    我院近年联合应用氦氖激光、泛昔洛韦、季德胜蛇药片治疗68例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0.2±9.6岁,部位:三叉神经8例,颈神经4例,肋间神经25例,腰神经29例,骶神经2例.病程3~12天,平均6.3±2.1天.患者均为初诊,就诊前未进行其他任何治疗.

    作者:曾雪英;钟洪才;黄小雄;叶俊生;黄壮峰;陈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糖原贮积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间断乏力、腹胀5年,加重伴尿黄14日于2005-12-21入院.入院查体:T 37.2℃,P120/min,R 18/min,BP 14.0/9.0kPa.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律120/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下界位于肋下约8cm,肝区叩击痛阳性,脾大平脐,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

    作者:李敬安;何俊利;杨群;余进;吴燕红;任星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CTA的临床应用是脑动脉瘤(AN)影像学诊断的一大进展,它已被证明是显示脑AN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及可靠的方法[1~3].随着多排螺旋CT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应用,它甚至能发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未显示的一些微小动脉瘤.我们利用64排螺旋CT在三维成像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临床特点,探讨头颈CTA在指导脑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谢玉茹;唐海亮;梁文;全显跃;唐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分化簇34(CD34)标记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卵巢癌淋巴管,人工计数MVD与LVD,分析卵巢癌的MVD及LVD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L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1)、FIGO分期(P<0.05)及腹膜转移(P<0.05)显著正相关,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5)、腹膜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1)及FIGO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促进卵巢的生长和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高微血管密度和高淋巴管密度与腹膜转移、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作者:邱敏;梁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院全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前医院实行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是把医院所有费用都纳入成本计算范围,实现全员约束.在目前经济体制和现有运行机制条件下实行全成本核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难题,有待完善、规范.本文就科室全成本核算所遇到的难点作一探讨,并就促进医院成本核算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作者: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的诊疗体会

    儿童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病情急,伤势重,常伴有多种复合外伤及严重的休克,症状和体征易被掩盖,及时诊断和正确早期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2-06~2004-10收治本病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勇;殷桂林;朱水波;胡建才;王荣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构建及需把握的问题

    目的 本文从院前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医院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急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把握的问题:与HIS的融合;工作流程的优化;关联数据库的集成.

    作者: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军队病员医疗消耗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前后的军队病员医疗消耗的变化,探索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军队病员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统计资料汇总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前后的医疗消耗数据进行了汇总、比较和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①门(急)诊医疗总费用下降幅度16.11%,其中现役军人门急诊治疗总费用增长10.94%,职工和家属则分别下降30.53%、47.86%.②住院医疗总费用增加8.11%,其中现役军人住院医疗消耗总费用增长16.87%,职工和家属则分别下降42.67%、39.04%.结论 结果表明,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分类保障模式初步形成,军队伤病员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合理医疗消费的机制基本建立.

    作者:曾艳彩;陈戈;李雪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美军队机动卫勤力量特点比较与启示

    近年来世界局部战争呈现出全时空、超立体、全领域、全天候、高强度、高技术杀伤效能的特点,给战时卫勤保障增加了新难度,提出了新课题,特别是对战场快速机动救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机动卫勤力量快速机动救治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队战时卫勤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此,本文对中美军队卫勤机动分队的机动救治特点进行概述性比较,并就其引发对我军机动卫勤力量建设的启示进行思考,旨在为我军着眼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认真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提供借鉴.

    作者:李森;陈立明;王焕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缺血预处理及其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脑缺血预处理(Cereba l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IP)是指脑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沙土鼠预先给予2min×2次的脑缺血(间隔1天)几乎能完全防止再次较严重缺血(5min)所致的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即机体对短暂缺血的适应性反应,能增加神经元对再次缺血的耐受性.

    作者:解放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收集近6年来我院收治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诱发因素、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发病特点,探讨冠心病防治措施.

    作者:蒋桔泉;丁世芳;陈志楠;付文波;龚志刚;卢青;王仁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爱宝疗栓并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186例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据统计已婚妇女中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0%~50%,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重度宫颈糜烂病程长,脓性白带多,局部用药疗效差.我科自2003-06~2004-12,用爱宝疗栓并微波治疗门诊就诊的186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并随访观察,证实临床效果好.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周俊;刘玲;邓洪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5例,感染率为17.41%,高于同期医院平均医院感染率4.62%(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依次为泌尿系统、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口腔和血液系统;病原菌以G-杆菌(53.85%)和G+球菌(41.02%)为主;医院感染主要与高龄、病程、住院时间、院前滥用抗生素、糖尿病代谢控制不佳、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或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注意提高患者免疫力等,是防治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廖小平;梁谷;黄电锋;谢桂英;梁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两组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头架固定、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插管后,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更加迅速,能更好地控制术中血压变化,而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敏;黎笔熙;陈利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海水作微波固定介质初探

    目的 探讨海水微波固定介质的可行性及军事意义.方法 用不同浓度、相同pH值和不同pH值、相同浓度的海水作微波固定介质,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同时与0.01 MPBS液微波固定介质进行对比.结果 海水作微波固定介质所固定的组织切片染色后,细胞结构清晰,细胞形态完整.结论 海水作为微波固定介质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颜美荣;刘伟;罗胜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增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30例增生结节和包膜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并比较端粒酶活性水平与BPH的关系.结果 BPH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例(10%),增生结节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包膜组织中阳性1例(3.3%);BPH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增生结节阳性率明显高于包膜组织(P<0.01).结论 前列腺增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钱卫红;刘志敏;李功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分析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们于2003年收治2例,进行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原则.

    作者:张智勇;卢绮萍;章必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4例临床观察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s symdrome,以下简称PSS)是一种国内,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本病多发于青壮年,老年人少见.我院于2001年~2004年四年间共收治了14例50岁以上的PSS病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新;周和政;王柏川;鄢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良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报告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于老年患者,约占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25%左右[1].我院于2000~2004-10月间,对血肿液化良好的38例患者,采用改良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晓勇;张志强;程新富;徐延森;谭宗德;罗晓明;钱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