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洁;金璋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38例急性ITP(AITP)和17例慢性ITP(CITP)患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P0浓度,并设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AITP、CITP及对照组TPO异常率分别为84.2%、70.6%、1 0.3%,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异常率分别为26.3%,64.7%,10.3%,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AITP,CITP及对照组TP0水平比较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CITP患儿TP0水平为高.治疗前后比较,AITP组TPO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CITP组TP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低的AITP患儿激素治疗反应好,血清TPO水平高的CITP患儿激素治疗反应差,血清TPO水平可作为预测ITP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指标.
作者: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江明华;李原;阮积晨;章佳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腕管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病,其症状和颈椎病有些相似,临床上容易将腕管综合征误诊为颈椎病,并按照颈椎病进行治疗,从而延误病情.现报告2例误诊患者,以引起同道的重视.
作者:沈权;吴剑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脑脊液(CSF)中补体C3、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关系,探索联合检测该3项指标鉴别诊断脑膜炎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化学免疫发光法分别检测37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和1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儿CSF的上述3项指标.结果:3组患儿CSF的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化脑组TNF-α(含量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他2项指标都是结脑组高;病脑组补体C.、C4含量大部分低于仪器低检出限.结论:联合检测CSF补体C3、C4和TNF-α,可以鉴别诊断化脑、结脑和病脑.
作者:王玲莉;李光乾;王慧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周期性呕吐(CVS)又称再发性呕吐,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恶心、呕吐,间歇期无症状,多数为学龄期前或学龄早期开始发病.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共确诊周期性呕吐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吴永林;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29岁,右侧腰痛20 d,伴轻度发烧,恶心呕吐.曾作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尿量正常,入院体检:T38.8℃,右腰腹部触及肿大肾脏,右肾区叩击痛(+),左侧无异常.B超示:右肾增大伴弥漫性改变,右肾中度积水,右肾包膜外少量积液,左肾正常,两侧输尿管无扩张.
作者:王于良;刘全明;徐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SCT)气管支气管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均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 multiplanarreformation,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d display,SSD)、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g,MinIP)和仿真支气管内镜(CT virtual bronchoscopy,CTVB)等方法重建.结合病理,判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PR/CMPR、SSD、MinIP和CTVB的敏感性分别为90%、60%、40%和55%,特异性分别为70%、50%、100%和70%,准确率分别为86%、58%、52%和58%.结论:MSCT重建技术对于气管支气管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殷薇薇;叶彩儿;陈彦凡;曹国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测定、线性测定、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该D-二聚体定量测定试剂线性测定良好(0~1050)ng/ml(大于该值需用因子稀释液稀释后再做测定),在(200~1050)ng/ml之间精密度测定CV小于10%;回收率在96%~102%之间,平均98.1%;回归方程为Y=1.019X±17.08,r=0.9993;对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类风湿因子对该试验干扰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郑美琴;李承;江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铜预投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8d龄清洁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即灌水组、低铜组(LC)、中铜组(MC)和高铜组(HC),每组再分应激组和室温对照组;灌胃3 w后,采用冷拘束法使大鼠产生应激性胃溃疡,观察胃黏膜溃疡指数,测定血清铜、锌值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冷应激后各组血清锌含量显著上升,灌水组、LC组和MC组血清铜含量略有下降,HC组血清铜含量则不降反升.②灌水组、LC组、MC组和HC组溃疡指数依次有降低趋势,HC组与灌水组和LC组比较有显著的降低(P<0.05).③冷应激后各组血清中SOD活性均降低,以MC组和LC组为明显(P<0.01);GSH含量均极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均略有升高.结论:冷应激能影响大鼠血清中铜锌含量和Cu/Zn比值,适量的铜给予对应激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铜提高了血清中SOD活性和GSH含量,从而增强机体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作者:吴步猛;陈锡文;金月玲;叶筱琴;金晓冬;王一龙;赵慧玲;李安乐;管敏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因腮腺肿块而住院手术治疗55例,现就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朱雪莲;陈丽霞;吴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胼胝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能肯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由于MR成像对脂肪组织有特征性的信号表现,且可以多方位成像,目前已成为诊断和评价胼胝体脂肪瘤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1].我们自2000至2003年共发现7例胼胝体脂防瘤,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利用IPS Empress 2铸瓷技术进行前牙修复的修复效果,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对79例患者的106颗前牙用IPS Empress 2铸瓷技术进行修复,参考美国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修复体的外形、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颜色匹配情况良好.结论:IPS Em-press 2铸瓷临床修复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李洪庆;麻健丰;刘传通;张大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虎杖甙(polydatin,PD)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PD组(PD组).实验末测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I/R组与S组相比,SOD活力下降,MDA含量、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增加(P均<0.01).PD组与I/R组相比,S0D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下降(P均<0.01).②电镜显示I/R组有明显的肺超微结构损伤,而PD组损伤不明显.结论:PD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方岩;王万铁;张晓隆;郝卯林;徐正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侵犯气管支气管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6例侵犯气管支气管的R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累及喉3例,均累及气管、支气管.胸部CT检查示气管、支气管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管软骨环消失,气道狭窄.治疗采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4例呼吸道梗阻者行气管切开,3例行金属气管支架置入术.目前6例均存活.结论:呼吸道受累是RP病情严重的临床表现,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控制症状,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支架置入、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以取得进一步药物治疗的机会.
作者:金旭如;李玉苹;陈成水;叶民;邢玲玲;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对六年来误诊为色素痣行超脉冲激光治疗的色素型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10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林孝华;蔡剑峰;邵笑红;杨毅;吴慧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为毕业生就业铺就道路[1].开设选修课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者:朱雪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SE-EPI(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T2WI(T2加权)序列对肝脏小实性病灶检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8个肝脏小实性病灶在SE-EPI T WI上的信号强度比值(病灶与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之比),并与FSE(快速自旋回波)、SS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进行比较.结果:23例病人共28个病灶中,SE-EPI T2WI序列均能显示,FSE与SSFSE序列分别发现26个、23个病灶.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比值在SE-EPI、FSE、SSFSE T WI三种序列差异上分别为(2.45±0.34)、(1.76±0.18)和(1.57±0.21),SE-EPI序列明显高于后两种序列(P<0.05),后两种序列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E-EPI T2WI序列对于肝脏小实性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FSE及SSFSE序列,可作为肝脏常规扫描序列.
作者:黎金林;李又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脉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调查1222老年人的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分为超重(BMI≥25 kg/m2)非超重(BMI<25 kg/m2)两组来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脉压(PP)变化.再把体重指数按BMI<20、BMI20~22.49、MI22.5~24.99、BMI25~27.49、BMI27.5~29.99、BMI>30kg/m2来观察SBP、DBP、MBP、PP以及AGE的变化.结果:超重与非超重者SBP、DBP、MBP、PP差异均有显著性.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逐渐增加,在老年人中舒张压的增幅要比收缩压小,故脉压增幅逐渐增大,也是呈现连续性的过程,而与年龄无关.结论:老年人脉压高低与体重指数大小有关联.保持适当的低体重指数不仅对控制血压有利,而且对预防血管硬化也有利.
作者:杨鹏麟;徐定修;陈鹏;张素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尾加压素Ⅱ(UⅡ)注射给药对正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的拮抗作用.方法:①从正常大鼠肺动脉内注入不同剂量的UⅡ溶液(0.1~30.0nmol·kg-1),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脉压(PP)、平均颈动脉压(mC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心率(HR)的变化.②L-NAME组大鼠预先注入L-NAME(26 mg·kg-1)进行预处理,10 min后再注射UⅡ(10.0 nmol·kg-1);对照组预先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10 min后再注射UⅡ(10.0 nmol·kg-1),然后观察UⅡ作用的峰值变化.结果:随肺动脉内UⅡ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降低SP、DP、mCAP的作用,用L-NAME预处理能削弱其降压作用约60%,而对PP、mPAP、HR无影响.结论:肺动脉内注射UⅡ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正常大鼠SP、DP、mCAP.L-NAME能削弱其降压作用,表明UⅡ的降压作用部分是通过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0)途径而实现的.
作者:骆健峰;范小芳;胡良冈;吴小脉;龚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255例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EB病毒感染多数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63.1%),其次以咳嗽(占13.7%)、颈部肿块(占4.7%)、眼睑浮肿(占3.5%)、肝脾肿大(占3.1%)、咽痛(占2.7%)、皮疹(占2.0%)为首发的亦有较多,较少见的尚有以头痛(占1.6%)、黄疸(占1.2%)、口腔溃疡(占0.8%)、肝炎(占0.8%)、皮肤出血点(占0.8%)、腹胀(占0.4%)、心律失常(占0.4%)、腮腺肿大(占0.4%)、惊厥(占0.4%)、声嘶(占0.4%)为首发症状的.EB病毒感染大多数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占51.8%),其他相关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占22.4%)、扁桃体炎(占9.0%)、淋巴结炎(占4.3%)、病毒性心肌炎(占2.0%)、病毒性脑炎(占1.6%)、噬血细胞综合征(占1.6%)、肝炎(占1.6%)、川崎病(占1.2%)、镜下血尿(占1.2%)、恶性淋巴瘤(占0.8%)、溃疡性口炎(占0.8%)、腮腺炎(占0.4%)、喉炎(占0.4%)、组织细胞增生症(占0.4%)、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占0.4%)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0.4%).结论: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汪洪姣;陈益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脑内依赖相关脑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背部皮下递增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吗啡依赖鼠依赖相关脑区兰斑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黑质、豆状核、杏仁核、海马进行观察,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六个依赖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固缩或肿胀,神经纤维肿胀,线粒体肿胀、畸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轴突、树突数量增多;胶质细胞、脑膜下淋巴细胞增多,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显著,并可见胶质结节形成.结论:随着依赖时间的延长,依赖相关脑区病理组织学损害更加明显;胶质细胞与吗啡依赖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朱华;李利华;杨举伦;蔡琳;赵永和;瞿勇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