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林;李军
目的:对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D-二聚体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测定、线性测定、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该D-二聚体定量测定试剂线性测定良好(0~1050)ng/ml(大于该值需用因子稀释液稀释后再做测定),在(200~1050)ng/ml之间精密度测定CV小于10%;回收率在96%~102%之间,平均98.1%;回归方程为Y=1.019X±17.08,r=0.9993;对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类风湿因子对该试验干扰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郑美琴;李承;江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SE-EPI(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T2WI(T2加权)序列对肝脏小实性病灶检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28个肝脏小实性病灶在SE-EPI T WI上的信号强度比值(病灶与正常肝实质信号强度之比),并与FSE(快速自旋回波)、SS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进行比较.结果:23例病人共28个病灶中,SE-EPI T2WI序列均能显示,FSE与SSFSE序列分别发现26个、23个病灶.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比值在SE-EPI、FSE、SSFSE T WI三种序列差异上分别为(2.45±0.34)、(1.76±0.18)和(1.57±0.21),SE-EPI序列明显高于后两种序列(P<0.05),后两种序列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E-EPI T2WI序列对于肝脏小实性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FSE及SSFSE序列,可作为肝脏常规扫描序列.
作者:黎金林;李又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78岁,左面部麻木感3余年,左鼻塞2年,反复发作左鼻出血半年,左侧偏头痛10 d而来本院就诊.体检:心肺无异常体征;外观左鼻扩大,轻度左凸,左鼻唇沟消失,左眼微突起,左面部较肿胀,触之较软无骨感,有少许压痛,左鼻腔外侧壁内移与鼻中隔相贴,鼻中隔受压右移,左鼻下甲黏膜尚光滑未见明显新生物,左硬腭向下隆起约3 cm×2 cm大小,故鼻咽部检查难以窥清.追问既往病史无异常,原有烟酒嗜好,烟1包/d共40余年,近5年已戒,饮白酒多一次可达半斤,基本每天均有饮酒,近3年亦已戒.
作者:黄赛瑜;高金建;黄加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脉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调查1222老年人的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分为超重(BMI≥25 kg/m2)非超重(BMI<25 kg/m2)两组来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脉压(PP)变化.再把体重指数按BMI<20、BMI20~22.49、MI22.5~24.99、BMI25~27.49、BMI27.5~29.99、BMI>30kg/m2来观察SBP、DBP、MBP、PP以及AGE的变化.结果:超重与非超重者SBP、DBP、MBP、PP差异均有显著性.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均逐渐增加,在老年人中舒张压的增幅要比收缩压小,故脉压增幅逐渐增大,也是呈现连续性的过程,而与年龄无关.结论:老年人脉压高低与体重指数大小有关联.保持适当的低体重指数不仅对控制血压有利,而且对预防血管硬化也有利.
作者:杨鹏麟;徐定修;陈鹏;张素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侵犯气管支气管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6例侵犯气管支气管的R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累及喉3例,均累及气管、支气管.胸部CT检查示气管、支气管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管软骨环消失,气道狭窄.治疗采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4例呼吸道梗阻者行气管切开,3例行金属气管支架置入术.目前6例均存活.结论:呼吸道受累是RP病情严重的临床表现,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控制症状,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支架置入、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以取得进一步药物治疗的机会.
作者:金旭如;李玉苹;陈成水;叶民;邢玲玲;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AO/ASIF分类为C3型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C3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4例.利用股骨髁支撑钢板支持部依据股骨外髁解剖型设计的特点,经钢板打入多枚螺钉固定外髁切线位骨折,以拉力螺钉前后位固定内髁切线位骨折,在髁间、髁上植骨以充填缺损.同时治疗伴随损伤的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结果:术后随访7~48个月(平均22个月),其中30例于术后6~8个月内达骨性愈合,28例于术后10个月,膝关节功能基本达健侧水平.按Merchan评分标准划分:优19例,良9例,可5例,差1例,无一例不愈合,优良率达82.4%.结论:股骨髁支撑钢板的应用,为AO/ASIFC3型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关节面的解剖性重建,各骨折块的坚强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阮国模;徐华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腕管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病,其症状和颈椎病有些相似,临床上容易将腕管综合征误诊为颈椎病,并按照颈椎病进行治疗,从而延误病情.现报告2例误诊患者,以引起同道的重视.
作者:沈权;吴剑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及其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38例急性ITP(AITP)和17例慢性ITP(CITP)患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TP0浓度,并设正常对照.结果:治疗前AITP、CITP及对照组TPO异常率分别为84.2%、70.6%、1 0.3%,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异常率分别为26.3%,64.7%,10.3%,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AITP,CITP及对照组TP0水平比较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CITP患儿TP0水平为高.治疗前后比较,AITP组TPO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CITP组TP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低的AITP患儿激素治疗反应好,血清TPO水平高的CITP患儿激素治疗反应差,血清TPO水平可作为预测ITP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指标.
作者:钱江潮;周海霞;王菊香;江明华;李原;阮积晨;章佳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虎杖甙(polydatin,PD)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PD组(PD组).实验末测血清SOD活力和MDA含量,肺湿干重比和肺泡损伤数比值,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I/R组与S组相比,SOD活力下降,MDA含量、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增加(P均<0.01).PD组与I/R组相比,S0D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湿干重比及肺泡损伤数比值下降(P均<0.01).②电镜显示I/R组有明显的肺超微结构损伤,而PD组损伤不明显.结论:PD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方岩;王万铁;张晓隆;郝卯林;徐正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29岁,右侧腰痛20 d,伴轻度发烧,恶心呕吐.曾作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尿量正常,入院体检:T38.8℃,右腰腹部触及肿大肾脏,右肾区叩击痛(+),左侧无异常.B超示:右肾增大伴弥漫性改变,右肾中度积水,右肾包膜外少量积液,左肾正常,两侧输尿管无扩张.
作者:王于良;刘全明;徐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儿脑脊液(CSF)中补体C3、C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关系,探索联合检测该3项指标鉴别诊断脑膜炎类型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化学免疫发光法分别检测37例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和1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儿CSF的上述3项指标.结果:3组患儿CSF的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化脑组TNF-α(含量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他2项指标都是结脑组高;病脑组补体C.、C4含量大部分低于仪器低检出限.结论:联合检测CSF补体C3、C4和TNF-α,可以鉴别诊断化脑、结脑和病脑.
作者:王玲莉;李光乾;王慧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因腮腺肿块而住院手术治疗55例,现就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朱雪莲;陈丽霞;吴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气道壁中EOS、全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的百分比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测定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计数BALF沉渣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气道壁中浸润的炎性细胞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H0-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发现H0-1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细胞,两组H0-1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7±0.01和0.22±0.03.哮喘组HO-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O-1表达水平与全血COHb的百分比含量、BALF中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及气道壁中EOS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943,P<0.01;r=0.912,P<0.01;r=-0.945,P<0.01).结论:哮喘大鼠的肺组织H0-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HO-1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作者:颜胜宇;李昌崇;卢荷莲;叶乐平;李少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周期性呕吐(CVS)又称再发性呕吐,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恶心、呕吐,间歇期无症状,多数为学龄期前或学龄早期开始发病.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共确诊周期性呕吐1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吴永林;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进行放射学评价.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 w、8 w、12 w、16 w,进行放射学检查和相应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愈合修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DBM经bBMP复合后,可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作者:温宏;刘忠堂;胡蕴玉;冯彦博;张宇;李也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尾加压素Ⅱ(UⅡ)注射给药对正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的拮抗作用.方法:①从正常大鼠肺动脉内注入不同剂量的UⅡ溶液(0.1~30.0nmol·kg-1),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收缩压(SP)、舒张压(DP)、脉压(PP)、平均颈动脉压(mC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心率(HR)的变化.②L-NAME组大鼠预先注入L-NAME(26 mg·kg-1)进行预处理,10 min后再注射UⅡ(10.0 nmol·kg-1);对照组预先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10 min后再注射UⅡ(10.0 nmol·kg-1),然后观察UⅡ作用的峰值变化.结果:随肺动脉内UⅡ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降低SP、DP、mCAP的作用,用L-NAME预处理能削弱其降压作用约60%,而对PP、mPAP、HR无影响.结论:肺动脉内注射UⅡ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正常大鼠SP、DP、mCAP.L-NAME能削弱其降压作用,表明UⅡ的降压作用部分是通过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0)途径而实现的.
作者:骆健峰;范小芳;胡良冈;吴小脉;龚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脑内依赖相关脑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背部皮下递增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吗啡依赖鼠依赖相关脑区兰斑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黑质、豆状核、杏仁核、海马进行观察,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吗啡依赖组大鼠六个依赖相关脑区神经细胞固缩或肿胀,神经纤维肿胀,线粒体肿胀、畸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轴突、树突数量增多;胶质细胞、脑膜下淋巴细胞增多,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显著,并可见胶质结节形成.结论:随着依赖时间的延长,依赖相关脑区病理组织学损害更加明显;胶质细胞与吗啡依赖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朱华;李利华;杨举伦;蔡琳;赵永和;瞿勇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7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0 d入院.查体:神志清晰,左上、下肢肌力Ⅳ级,病理征阴性.彩色多谱勒超声(CDUS)检查显示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低回声斑块,面积狭窄率达76.8%.DSA检查发现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充盈缺损,直径狭窄率达70%.MRI示脑内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全麻下行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试阻断右颈总动脉(CCA)和颈外动脉(ECA),经颅多谱勒(TCD)经颞窗监测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FV)示阻断前60 cm/s,阻断后降至0 cm/s.术中在颈总和颈内动脉(ICA)间建立临时转流(shunt),MCAFV恢复至55 cm/s,顺利完成内膜切除和动脉切口缝合.患者麻醉苏醒后对答正确,口齿清晰,肢体肌力同术前.术后1 w颈动脉CDUS复查显示颈动脉内膜光滑,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术后1、3、6、12个月复查无脑缺血发作,CDUS检查未见颈动脉再狭窄.
作者:虞冠锋;黄景勇;杨文军;黄河;金烈烈;林丽娜;胡明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影响住院期间和产后42 d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在温州市区爱婴医院分娩的490例产妇产后42~60 d内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全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母婴同室、住院时学会挤奶等因素呈正相关,而孕期并发症、合并症、住院时用过奶瓶、喂过糖水奶粉与全母乳喂养呈负相关.产后42 d全母乳喂养与住院时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住院时学会挤奶等因素成呈正相关,住院时喂过糖水、用过奶瓶等因素与全母乳喂养呈负相关.结论:本调查显示住院期间和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均偏低,与爱婴医院十项措施执行情况、孕期保健、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产后42 d母乳喂养率更低.因此需进一步落实爱婴医院十项措施,防治孕期并发症,加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增强母乳喂养自信心.
作者:全小珍;杨海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胼胝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能肯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由于MR成像对脂肪组织有特征性的信号表现,且可以多方位成像,目前已成为诊断和评价胼胝体脂肪瘤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1].我们自2000至2003年共发现7例胼胝体脂防瘤,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