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文;曾琳;刘媛;李强;李应玉;陈恒胜;龙在云;伍亚民
选择190例术后胃肠麻痹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104例与对照组86例;结果治疗组25 d内只有2例未痊愈,平均治疗时间为8.56 d,对照组10~25 d自行痊愈28例,余58例均大于25 d没有痊愈,提示针灸有效促进术后胃肠运动恢复,明显缩短病程,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新宇;陈媛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男性患者,年龄40~80岁,体质量65~80kg,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皮下组(n=30)、静脉组(n=20)和对照组(n=10).皮下组患者术毕皮下接一次性200 mL止痛泵(含芬太尼2mg+利多卡因100mg);静脉组术毕接静脉泵(含芬太尼2mg).泵流量为2 mL/h.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以及苏醒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总镇痛舒适评分,不良反应和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情况.结果:术后镇痛组苏醒后4,8,12,24 h的VAS评分、总镇痛舒适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镇痛组各时点VAS评分以及总镇痛舒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患者要求追加止痛剂的比例相当,对照组患者都曾要求使用止痛剂.仅有静脉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反应.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皮下持续泵入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后镇痛技术.
作者:吴灵潝;邹捍东;黄海波;李书闻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将急性发作偏头痛患者43例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给予异丙酚静脉输注,对照组25例给予麦角胺口服.用药2 h后观察,治疗组:有效率83%,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44%,总有效率68%.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异丙酚可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缓解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时伟兵;王心崇;白承新;樊立林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对80例适合骨盆牵引治疗的患者,从牵引机制及疗效方面加以分析,并对其中5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行CT复查,结果与治疗前椎间盘大小和方向均无改变.
作者:陈江华;王克琦;高曼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对121例晚期肿瘤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A 42例、观察组B 39例、观察组C 40例,3组患者在WHO三阶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500,750,1000 mL/L不同含量的乙醇硬膜外腔注射,分别对A,B,C组进行止痛治疗,止痛效果采用数字分级法评定,生活质量按Karnofsky记分标准进行评定.A组的止痛效果差,止痛持续时间短;B组止痛效果明显,并发症少;C组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重.
作者:谭小燕 刊期: 2004年第17期
总结在X射线引导下术后康复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乔折、防止发生肘内翻及恢复肘关节功能的体会.
作者:齐玉春;华凯;路宝民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背景:bcl-2,c-myc基因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不尽相同.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myc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完成.72例人类大肠腺癌选自西京医院外科手术及活检标本,5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取自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尸检组织(排除有结肠疾病).运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人类大肠腺癌及5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进行研究,计算凋亡指数及免疫组化阳性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凋亡指数.②大肠腺癌中Bcl-2及c-Myc的表达.③bcl-2和c-myc的关系.结果: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随肿瘤分化的不同,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84,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高,凋亡指数值越大.bcl-2和c-Myc在大肠腺癌中均具有较高程度的表达,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61.1%和66.7%.Bcl-2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x2=11.29,P<0.05),肿瘤分化越低,其表达也就越低.c-myc在不同分化程度大肠腺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cl-2和c-Myc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反应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5).结论:大肠腺癌细胞凋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bcl-2与c-myc均与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有关,推测bcl-2能阻断c-myc诱导凋亡的作用,但不影响其刺激增殖的作用,c-myc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调控机制是不完全一致的.
作者:张静;乔庆;马庆久;赖大年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背景:知情同意签字是中国在外科手术前严格执行的一项制度,但其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试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对象共68例,均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行择期胆囊切除的患者,年龄32~58岁.干预:68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由患者参加术前谈话并亲自签署手术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不参加术前谈话,由家属参加并签署手术同意书.主要观察指标:测定手术知情同意签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程度以及术后身体恢复的有关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同意签字后患者的收缩血压、心率、焦虑程度和术后疼痛均高于对照组(P<0 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推迟(P<0.05).结论:手术知情同意签字能使胆囊切除患者的焦虑程度增加,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应重视知情同意签字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宣传教育.
作者:李小珍;何海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所介导的胆碱能传递系统在自然睡眠的发生和全麻作用机制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枢性乙酰胆碱与全麻药的作用机制、自然睡眠及体温、皮肤感觉刺激的关系.
作者:贺赛琳;岳云;张英明;孙雪峰;陈小光;郭徽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背景:谷氨酸是感觉传人纤维的兴奋性递质,其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上有特异性分布,介导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目的:观察脑室注射谷氨酸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丘脑束旁核(PF)痛兴奋神经元(PEN)电生理学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对象为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40~280 g,雌雄不限,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学部提供.干预:实验分4组:①对照组(n=8).②谷氨酸组(n=18).③谷氨酸+生理盐水组(n=8).④谷氨酸+MK-801组(n=10).分别于脑室注射相应液体.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疼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中枢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伤害性刺激对PEN电活动的影响,谷氨酸对丘脑PF的PEN电活动的影响,核团注射MK-801阻断谷氨酸对PEN放电的加强作用.结果:①伤害性刺激使大鼠丘脑PF的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刺激前(对照组)放电频率为(2.45±0.89)Hz,刺激后放电频率为(20.34±3.25)Hz,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12,P<0.01).②脑室注射谷氨酸(150 mg/L)加强PEN的电活动,使PEN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增加,潜伏期缩短,注射谷氨酸后8~20 min的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数据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5~7.72,P<0.01).③这种作用可被谷氨酸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340 mg/L)所阻断,注射谷氨酸后8~20 min的各项指标分别与谷氨酸+生理盐水组同期数据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31~5.68,P<0.01).结论:谷氨酸在中枢痛觉调制中可能起兴奋作用,而NMDA受体参与介导中枢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
作者:闫彬彬;徐满英;肖辉;杨雷;吕春梅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由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和纤维蛋白胶(fibrn glue,FG)组成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特征,探讨其作为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注射型CPC和FG按凝固后的体积计算,以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载体.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结构特征.结果: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平均为9.54 min,终凝时间平均为21.38 min.扫描电镜发现,FG贯穿于CPC晶体间,并将CPC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有较多大孔产生,空隙率为32.6%.且有延伸的沟隙将CPC微孔相连.结论:复合材料凝固时间适合临床操作;随着FG的降解,复合材料的空隙率将提高,有望加速CPC的降解和骨的生长,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注射性载体.
作者:刘通方;刘建;孟国林;袁志;李丹;杨家骥;胡蕴玉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从乳鼠预损伤的坐骨神经中分离培养雪旺细胞.方法:预损伤SD乳鼠坐骨神经,3 d后取损伤的坐骨神经,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神经外膜,用胰酶、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接种培养后对细胞进行计数、MTT活性检测,并用S-100蛋白标记观察.结果:该方法所培养的雪旺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及纯度高,增殖旺盛.结论:此实验为神经组织工程研究中雪旺细胞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涛;秦建强;王宏亮;武雷;杨俊;余磊;许忠;徐如祥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背景:高强度超声(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HIU)在治疗临近大神经的器官、组织时,提供神经保护相关的实验依据及超声在周围神经领域的应用(如超声阻滞疗法)的实验基础及依据研究均较少.目的:观察HIU作用于兔坐骨神经干后的病理变化及其剂量与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实验在重庆医科大学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完成,以9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材料.干预:以不同的HIU剂量(强度×时间)辐照兔坐骨神经干,观察辐照处各时间点神经组织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辐照处各时间点神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大体观察:辐照后即刻辐照处神经及周围组织无明显变化,25 s后,轻微发白,50 s后,发白明显;组织学观察:辐照后坐骨神经出现轻微脱髓鞘至坏死改变.结论:坐骨神经受损伤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剂量小损伤轻,剂量大损伤重.在一定范围内,受损神经可以完全恢复,剂量过大受损神经难以恢复.
作者:李信明;魏安宁;陆杰;王智彪 刊期: 2004年第17期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20例采取药物及理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治疗组.疼痛基本缓解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蓝桂森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erbB-2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87例胃癌中p53,VEGF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黏膜p53,c-erbB-2均阴性,胃癌组织中p53,VEGF,c-erbB-2阳生率分别为47 1%,49 4%,40 2%.p53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预后等关系密切,P<0.05c-erbB-2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P<0.05o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关系,随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胃癌组织内VEGF,c-erbB-2有下降趋势.结论:p53蛋白是预测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VEGF,c-erbB-2一起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监测病情.
作者:焦亚莉;高恒瑞;杜成林;李保海;许永红;王永峰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蛋白在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背核(L3)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猫1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单侧部分切断背根手术7 d级(手术组),每组5只动物.取各组脊髓L3,L5,L6节段连续切片,片厚20μm,分别用兔抗c-jun(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测量各组术侧脊髓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c-jun蛋白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c-jun在假手术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相应节段显著增加:L3,L5,L6Ⅱ板层[(17±3),(6±1)个;(13±2),(8±2)个;(11±2),(7±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778,-3.953,P<0.01;t=-2.481,P<0.05);L3背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000,P<0.01).结论: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在脊髓Ⅱ板层和背核表达增加,提示c-jun与脊髓Ⅱ板层和背核可塑性有关.
作者:柯青;赵有成;王华;王廷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背景: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手背静脉又是常选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但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操作,它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目前还较少有人从手背静脉与手背皮神经分布、走向规律与穿刺部位疼痛性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低的佳部位,减轻患者疼痛.设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所选取的对象有12例24侧成人防腐标本和在本院住院及门诊静脉穿刺的3 011例次患者.方法:首先对24侧成人手背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找出手背静脉与皮神经分布规律,进行分区.以随机方式对本院2000-08/2001-02就诊留医患者2 980例按不同分区部位进行静脉穿刺.采用双盲法对穿刺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简化Megill疼痛评分法).分组进行相互对照,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解剖观测结果及静脉穿刺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手背解剖研究发现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神经分布稀疏(可称为乏神经区),此区域内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P<0.01).结论:乏神经区内神经分布稀疏,是减少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佳部位.
作者:张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临床评价初始剂量的丁丙诺啡含片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各类型晚期癌症中度顽固性疼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舌下含服丁丙诺啡含片0.2 mg(实验组)80例,0.4 mg(对照组)80例,连续用药1周,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丁丙诺啡片用于缓解癌症中度疼痛,初始剂量0.2mg,6~8 h/次,可使85%的疼痛患者得到中度以上缓解.丁丙诺啡片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呕吐等.其发生率0.4 mg丁丙诺啡组略高于0.2 mg丁丙诺啡组.结论:丁丙诺啡含片对晚期癌痛确有明显镇痛效果,药效维持时间长,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魏青;壬昆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加强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对改善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对5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的基础上加强肩关节的被动旋转运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关节松动手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和肩痛症状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肩痛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时,强化肩关节被动旋转运动,可以明显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作者:周长斗 刊期: 2004年第17期
目的:对正常人的腰椎动态功能进行评定,以期为今后建立本土化数据库提供有益的资料.方法:120例在过去半年内无下腰痛病史或没有背部手术的志愿者参与此研究,并使用标准的程序对受试者的腰椎动态功能进行评定,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白色人群所得出的正常值相比,在很多指标有很大的差异,正常人男、女性在各个活动方向的等长大力矩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以白种人群为基础所得出的正常数据应不适用于正常人,应有更多针对性的研究,并据此建立适用与本土化的正常值.
作者:杨保华;倪国新;吕维加 刊期: 200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