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芹;许洪伟;崔广利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证实褪黑激素缺乏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对睡眠障碍组(n=43)和睡眠正常组(n=41)的老年患者尿分别进行褪黑激素检测.结果:睡眠障碍组夜间尿褪黑激素平均总量为(189.6±32.1)pmol,白天褪黑激素总量为(42.8±3.2)pmol,睡眠正常组夜间尿褪黑激素平均总量为(247.4±28.3)pmol,白天褪黑激素总量为(68.7±2.9)pmol,无论白天还是夜间,睡眠障碍组褪黑激素积累量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组,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7.24,P<0.05).结论:褪黑激素减少可影响老年人睡眠,为临床应用褪黑激素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姜礼红;滕宗艳;张艳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血压值与其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按正规测血压的要求,对32 756例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坐位血压,并对血压分类进行统计.结果:32 756例首诊患者平均收缩压为(126.9±21.7)mm Hg(1 mm Hg=0.133kPa),舒张压为(78.1±11.4)mm Hg,男性平均血压高于女性(t=10.387,22.424,P<0.001).检出高血压11590例,男性检出4 776例,女性检出6 814例,男性检出的1,2级高血压构成比(38.10%)高于女性(33.70%)(x2=65.357,P<0.001).高血压构成比随年龄增高而增高(x2=2 388.55,P<0.0001).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1级及2级高血压的构成比分别为27.44%,37.18%,22.48%及12.91%.结论:医院门诊为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对及早检出高血压患技者并进行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王柳宁;胡世红;韦春凌;赵业萍;肖立辉;邵育敏;段明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评价干细胞心肌移植模型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12只杂种犬分两组,在全麻下左侧开胸建立前降支根部结扎和心尖区CO2冷冻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前、后4,8周应用18F-FDG心肌代谢PET(代谢显像)和99TCm-MIBI心肌SPECT(灌注显像)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计数显像减低总节段数及心肌灌注与代谢的匹配关系,计算放射性分布缺损计数(F值).结果:12只犬无1例死亡,正常心肌PET,SPECT显像清晰,F值接近零,结扎组术后8周心肌灌注F值(6.67±1.03),糖代谢F值(5.83±0.75)与术后4周(10.47±0.51,10.33±0.66)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冰冻组术后4,8周心肌灌注F值(5.67±0.82,5.17±0.98),糖代谢F值(5.50±1.31,5.00±1.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灌注减低区,结扎组术后4周梗死心肌占41.9%,8周占70%,冰冻组术后4周梗死心肌占91.7%,8周几乎占100%.结论:犬CO2冷冻慢性心肌梗死模型较结扎模型稳定,不受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干扰,适宜进行犬慢性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文根;张仁福;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31例5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9例5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免疫清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B因子的含量.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Ig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补体C4,B因子水平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M,C3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任彩玲;张钧;黄叔怀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在男性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08例男性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确定ApoE的基因型,分析比较ApoE的基因多态性与病情的关系.结果:E2/2,E2/3,E2/4,E3/3,E3/4和E4/4基因型分别占1.85%,10.19%,5.6%,39.81%,37.04%,5.6%,ε2,ε3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2%,63.43%和26.85%.E3基因型的HDL水平明显高于E2(P=0.005).E4基因型患者的病变长长度明显长于E2基因型者(P=0.023),病变积分E4基因型者明显大于E2,E3者(P均=0.014).多重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积分与病变支数、范围及基因型明显相关(b=8.118,10.356,5.187;P=0.002,0.020,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胆固醇浓度、三酰甘油浓度、HDL-C浓度和病变积分与基因型明显相关(b=0.079,0.893,-1.014,-3.413,0.049;P=0.033,0.032,0.027,0.040,0.039).结论:男性冠心病患者ApoE的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代谢和病情,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绍生;李兰荪;郭文仪;程何祥;张莉莉;苏德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科相关因素与脑性瘫痪发生的关系.方法:对707例1~7岁脑性瘫痪患儿的发病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病因中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占39.0%,新生儿重度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占30.69%,新生儿持续性黄疽占24%.双胎、巨大儿及母亲妊娠并发症,均可发生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继而导致脑性瘫痪(1个患儿可有两个以上病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持续性黄疸为脑性瘫痪发生的三大主要原因,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重度脑性瘫痪概率[Ⅰ~Ⅱ度脑性瘫痪患病率为71.4%(240/336)]更大,与足月儿、正常体质量儿[50.4%(87/37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2.58,59.252,P<0.01~0.001).脑性瘫痪患儿的分娩方式、胎次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发生与胎儿早产、出生时低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持续黄疸等产科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赵华;刘振寰;张晓静;张铭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1/3~2/3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对180例患儿进行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疗效显著.语言障碍干预越早,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于磊;韩晓蓉;于成文;孟黎萍;黄蒙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锌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许多金属酶的主要成分或是酶的激活剂,参与机体的正常生理与生化功能.缺乏或过多时,均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反应.
作者: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晓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左心房扩大,但左房扩大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了.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就诊的360例高血压患者、286例冠心病患者及255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三导心电图仪及24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1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后壁厚度(1eft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septalthink-ness,WST)、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值、E/A比值.以观察左房扩大及左室肥厚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左房内径的变化,左房内径与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0.13±5.54),(31.35±5.84)mm较正常对照组[(26.82±6.11)mm]显著增加.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伴LAD扩大者射血分数[(49.12±12.11)%]及E/A(0.86±0.2)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组及冠心病患者左房内径较正常者增加,1/3以上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患者伴有左房扩大.左房内径扩大与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减退有关;左房内径扩大可能是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病情进展及心功能减退的标志.
作者:魏玲;杨丽霞;郭传明;李丽俐;齐峰;王先梅;任丽;王燕;石燕昆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利培酮(维思通)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对控制症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作用.随着他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日趋复杂化.文章拟从药理角度综述利培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了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的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56名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住院后2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患者除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这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洛因依赖不仅会产生躯体依赖,也会产生精神或心理依赖.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进行脱毒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戒毒治疗的完成,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障碍.
作者:张爱景;杨荷叶;张玉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社区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部分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76%,患1种疾病29.4%,患2种疾病22.8%,患3种以上疾病23.8%;高血压患病率36.3%,其次是关节炎患病率17.6%;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老年人患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量愈多,烟龄愈长者,患病率愈高(P<0.05);吸烟与肺心病、糖尿病关系密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慢性病影响因素普遍存在.开展老年社区服务,倡导良好卫生行为及生活习惯,将有助于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干预迫在眉睫.
作者:马志华;张茹英;刘彦君;楚东岭;化前珍;刘冬焕;刘喜文;尼春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观察食管癌术后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效果,将64例放置胃肠减压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患者(观察组)与全部由静脉输液提供营养的患者(对照组)支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体质量减轻、血浆蛋白减少及抗感染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对促进康复十分重要.
作者:王宪东;童伟;刘大治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分析tHcy浓度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HD患者血浆tHcy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39±1.53),(12 27±2.615)μmol/L,t=9.13,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tHcy浓度越高(P<0.01);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血脂指标与tHcy之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tHcy血症可能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许莹;胡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研究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小腿骨骼肌肌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lipids,IMCL)含量,初步探讨IMCL水平与糖尿病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IMCL与胰岛素抵抗机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对10例青年男性健康志愿者及29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12例,女17例)进行了右侧小腿比目鱼肌1H-MRS测定,测量IMCL和肌酸及磷酸肌酸(Cr)波峰的峰高,计算IMCL相对于Cr的比值(IMCL/Cr).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分别测量了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与胰岛素水平、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腰臀比.结果:正常组与糖尿病组IMCL/Cr分别为1.64±0.54及2.75±0.8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6,P<0.001),而糖尿病组内男、女之间IMCL/Cr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IMCL/Cr与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及腰臀比无关.结论:对IMCL水平的测定可作为胰岛素敏感性的检测指标.
作者:张磊;金真;刘彦君;倪彩虹;曾亚伟;王彦;许樟荣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格列本脲([3H]Glibenclamide,[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影响.方法:以吡那地尔作阳性对照,制备大鼠心室膜标本,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Gli结合特性的调节作用.结果:[3H]Gli与心室膜标本呈特异性、可逆性结合,非标格列本脲可剂量依赖性的取代[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半数抑制量值为(195±62)nmol/L.在相同条件下,埃他卡林(1 nmol/L~1 mmol/L)和吡那地尔(10 μmol/L~1 mmol/L)不取代心室膜[3H]Gli的特异性结合.动力学试验表明:[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和解离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埃他卡林和吡那地尔(0.1 mmol/L)虽不影响[3H]Gli与心室膜结合的结合动力学过程,但可加速其解离动力学过程.结论:埃他卡林与吡那地尔相似,其药理学结合位点不同于Gli结合位点,但对心室膜[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具有负性变构调节作用.
作者:朱庆磊;汪海;肖文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家庭心理沟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从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开始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患者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9个月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和家属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t=2.00~3.68,P<0.05~0.01).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6.52~11.70,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4.68~5.17,P均<0.05).结论: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莹;贾金鼎;张明松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此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等特点.因此,应及早进行早期活动康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心理康复等.为降低COPD的死亡率和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宏霞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