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景;杨荷叶;张玉娟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左心房扩大,但左房扩大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了.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就诊的360例高血压患者、286例冠心病患者及255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三导心电图仪及24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1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后壁厚度(1eft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septalthink-ness,WST)、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值、E/A比值.以观察左房扩大及左室肥厚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左房内径的变化,左房内径与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0.13±5.54),(31.35±5.84)mm较正常对照组[(26.82±6.11)mm]显著增加.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伴LAD扩大者射血分数[(49.12±12.11)%]及E/A(0.86±0.2)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组及冠心病患者左房内径较正常者增加,1/3以上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患者伴有左房扩大.左房内径扩大与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减退有关;左房内径扩大可能是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病情进展及心功能减退的标志.
作者:魏玲;杨丽霞;郭传明;李丽俐;齐峰;王先梅;任丽;王燕;石燕昆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不良结果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国内外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结果证实,早期干预和家庭干预可能发挥其好的代偿能力.相反,由于家长的忽视或无知,小儿缺乏良好的育儿刺激,使高危儿遭受生物学和环境双重的高危因素,他们的预后将更差.因此,做好高危儿家长的家庭干预出院指导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李保香;张灵敏;刘素萍;董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运用康复护理方法与神经发育疗法结合(康复护理组)治疗脑瘫患儿33例,并设单纯神经发育疗法组32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在治疗两个月后依据Millani-Comparetti小儿运动发育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疗法组治疗后运动发育率(0.79±0.39)与治疗前(0.50±0.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2,P<0.01),康复护理疗法组的显效率为9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5%.
作者:鲍秀芹;许洪伟;崔广利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高危状态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将显著增高;特别是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观察项目.目的:应用迷你型营养评定(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结合人体测量学方法评价社区退休居民的营养状况.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横断面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2002-05上海市某社区退休居民115名接受MNA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学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接受调查的115名上海某社区退休居民MNA总分、腰围、臀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中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中臂肌围等调查结果.结果:①平均MNA总分为25.2±2.7,其中24名(21%)受试者MNA总分低于23.5,属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人群.②应用腰围、腰臀比和BMI评估,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4%,62%和65%.③根据中臂围、TSF和中臂肌围评估,中至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19%和2%.④MNA总分与多项人体测量学指标显著相关.结论:社区退休居民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共存,必须加强营养干预;MNA问卷在中国人营养状况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费旭峰;程庆民;施咏梅;曹伟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较对照明显减弱[分别为(4.21±2.24)%,(3.98±1.85)%,(2.66±2.0)%,(14.85±7.94)%,F=13.12,P<0.01,P<0.001],以高血压+糖尿病组下降更为显著.含服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3组较对照组均减弱,但在高血压组[(9.69±4.12)%]、糖尿病组[(10.01±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种病并存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54±2.54)%,F=9.64,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时对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呈叠加作用,且内皮非依赖的舒张功能亦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可能会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作者:薛浩;彭应心;刘国树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中合并有慢性病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SARS患者中合并慢性病的种类、数目和患者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有合并症的SARS患者平均年龄远高于无并发症者(t=12.6,P<0.05),具有1种以上并发症的病例数为87例,占12.8%,多者1例有4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是常见的SARS患者并发症,分别为20和19例,检出率分别是2.9%和2.8%;合并慢性病者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合并慢性病者(x2=11.955,8.265,P<0.05).有慢性病患者的收缩压[(16.0±2.4)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3±1.6)mm Hg]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患者[(15.3±1.1),(8.9±1.6)mm Hg](t=5.054,3.120,P<0.05).结论:①SAR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和高血压.②有并发症者多为老年SARS患者,有并发症者常预后不良.③有并发症的SARS患者呼吸功能更易受损,出现呼吸困难.
作者:徐武夷;王士雯;郭廷凯;姚伟;董强;赵玉生;卢才义;高伟;吴兴利;李泱;李国瑛;刘漠焓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背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体内/外实验动物模型结合手段,从发育学角度探讨了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与胚胎生长发育和畸形发生的内在联系,为充实和推动从分子水平揭示胚胎发育正常或异常的奥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的:探讨高温、香烟及联合对鼠胚胎脑HSP70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方法:实验在新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选用SD雄性大鼠100只,雌性大鼠200只合笼过夜,按随机抽签法将150只孕鼠分为高温和高温与香烟联合组,高温组分为37,40,41,42℃4个大组,每一大组随机分为处理时间为1,2,3,4,5 min小组,共20组;高温与香烟联合组分为37和42℃两大组,每一大组再分为皮下注射相当于0,0.5,1.0,1.5,2.0支香烟5个小组,共10组.高温组于孕鼠孕第10天进行高温处理,高温与香烟联合组于孕鼠孕第2天进行香烟处理,各组孕鼠高温处理,2 h后处死,取胎鼠全脑组织制备匀浆,测量HSP70和蛋白质含量,观察高温及高温+香烟各组胎鼠大脑蛋白质含量及诱导合成的HSP70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高温、高温与香烟联合对胎鼠脑蛋白质及HSP70变化的影响.结果:高温(40,41,42℃)导致胎脑蛋白质含量从7.01 mg下降到5.66mg,与对照组(3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92,P<0.01),并与温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同时可诱导HSP70的合成,40,41℃及42℃高诱导量分别为57.3,71.3,83.2 mg/g,41℃持续3 min以上组及42℃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02,P<0.01);高温+香烟(1.0,1.5和2.0支)组胎脑蛋白质含量分别降到5.31,5.24,5.09mg,与单独高温组比较(42℃持续5 min)胎脑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F=4.45,P<0.01);诱导HSP70合成量与单独高温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F=1.05,P>0.05).结论:高温、香烟烟雾及其联合可引起胎脑蛋白质含量减少,并诱导脑HSP70合成,但香烟的诱导作用较高温弱,与高温联合胎脑HSP70合成表现出交叉适应性反应.
作者:丰慧根;张安世;刘慧娟;张艳芬;杨保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坦度螺酮和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随机取样各23例,并比较疗效及副作用,坦度螺酮:第1~2周,30mg/d,分3次,饭后口服.第3周如HAMA减分率<30%;无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加至60mg/d,分3次,饭后口服.不需增加药量者为低剂量组、需增加药量者为高剂量组.第7~8周将高剂量组剂量减半.丁螺环酮:第1~2周,15 mg/d,分3次,饭后口服.第3周如HAMA减分率<30%;无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加至30 mg/d,分3次,饭后口服.不需增加药量者为低剂量组、需增加药量者为高剂量组.第7~8周将高剂量组剂量减半.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6,8周末各评定1次,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HAMA评分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均显著减低(P均<0.01);治疗结束时HAMA减分率:坦度螺酮组(60.30±19.76)%,丁螺环酮组(56.27±19 38)%;临床总有效率:坦度螺酮组74%,丁螺环酮组7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ESS结果表明,坦度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丁螺环酮组相当,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和26%,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头晕头昏、食欲减退、恶心等.结论:坦度螺酮的抗焦虑疗效与丁螺环酮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作者:李乐华;陈晋东;陈晓岗;赵靖平;陈远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未使用抗血小板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治疗,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血清一氧化氮水平[(40.9±12.7)μmol/L]较对照组[(21.4±5.3)μmol/L]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19.5±9.2)μmol/L]接近正常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含量[(29.34±5.3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08±4.85)μg/L](P<0.01),治疗后有所下降[(25.53±6.51)μg/L],但无显著性意义.且患者超声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一氧化氮和血小板活化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发展过程,超声治疗冠心病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140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刘海陵;阳小云;黄兆民;侯敢;黄迪南;伍洲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对58例由综合医院转入信阳市精神病医院神经科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给予氢溴西酞普兰及心理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和4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2周末、4周末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适量的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对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康复有益.
作者:余新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分析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受糖代谢异常影响,高血压伴糖尿病受血压影响后糖代谢、血压、血脂代谢等指标,以了解两者互相影响,及其加重代谢紊乱的情况.
作者:伊力哈木;谢自敬;曾小云;朱筠;王薇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采用开放性治疗,氯咪帕明对照的方法,将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研究组给予曲唑铜50~150 mg/d,对照组给予氯咪帕明50~150 mg/d,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研究组显效率为73%,对照组为7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抗抑郁作用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曲唑酮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疗效与氯咪帕明相当,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作者:马建东;寇振芬;朱性霞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选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估.结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呈现较普遍的提高,激惹、抑郁、迟缓和精神病表现亦有相应改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肯定协助作用.
作者:韩康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通过对新型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氟西汀(百优解)的药理作用及对几种抑郁症临床亚型的疗效作用、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服用剂量、临床副作用及毒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总结,研究探讨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特点和临床效果,表明氟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作用广泛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严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应激反应以心理上的应激为主,特别是在直接穿刺血管下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尤为重要.心理康复治疗可以消除外界因素对心理造成的紧张、恐惧状态,提高应激能力.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对3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时采用了行为疗法,效果满意.
作者:马建;欧晓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30例服帕罗西汀,30例服万拉法新,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按7类因子评分分析.结果:认识障碍因子分减分率帕罗西汀组(5.63±1.91和3.94±2.13)明显高于万拉法新组(5.48±1.89和3.97±2.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减分率万拉法新组(3.94±4.12和1.51±1.87)又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3.73±3.89和1.96±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7,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抗抑郁均疗效肯定,而帕罗西汀服药方式简捷,从性更好.
作者:李艳;张晓南;吴志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调查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了53例长期进行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状态,并与59例不参加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健身锻炼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175~2.536;P均<0.05),提示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可显著地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邢翠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 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其中生长激素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皮下肌注生长激素1U/kg,连续7 d.前两组每只大鼠相应皮下肌注生理盐水0.5 mL/d.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AB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1,IGF-1)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MIR 24 h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MIR组(16.17±5.02)%,假手术组为0](t=9.111,P<0.05).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呈阳性染色指数(positive index,PI)明显升高[MIR组(18.60±7.21)%,假手术组为0](t=7.297,P<0.05).心肌病理检查见心肌缺血区呈大小不一的坏死孔灶,缺血心肌间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排列不整齐(HE染色),而生长激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PI明显好于MIR组(t=4.302,2.943,P<0.05).生长激素组IGF-1着色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x2=12.443,9.167,P<0.05),心肌细胞间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坏死灶也少于MIR组.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核NF-κB染色PI,提高心肌细胞IGF-1着色强度.说明生长激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瑞健;孙培吾;林乌拉;吴伟康;张希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