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并内科慢性疾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680例回顾性分析

徐武夷;王士雯;郭廷凯;姚伟;董强;赵玉生;卢才义;高伟;吴兴利;李泱;李国瑛;刘漠焓

关键词:肺炎, 病毒性/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方法
摘要: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中合并有慢性病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SARS患者中合并慢性病的种类、数目和患者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有合并症的SARS患者平均年龄远高于无并发症者(t=12.6,P<0.05),具有1种以上并发症的病例数为87例,占12.8%,多者1例有4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是常见的SARS患者并发症,分别为20和19例,检出率分别是2.9%和2.8%;合并慢性病者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合并慢性病者(x2=11.955,8.265,P<0.05).有慢性病患者的收缩压[(16.0±2.4)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3±1.6)mm Hg]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患者[(15.3±1.1),(8.9±1.6)mm Hg](t=5.054,3.120,P<0.05).结论:①SAR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和高血压.②有并发症者多为老年SARS患者,有并发症者常预后不良.③有并发症的SARS患者呼吸功能更易受损,出现呼吸困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干预治疗儿童学习障碍的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学习障碍综合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4例学习障碍儿童采用系统化的综合干预方案,3个月为1个周期.分别用学习障碍儿童特征评定表和感觉统合量表做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除理解能力外,干预后学习障碍儿童特征评定表其他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视觉运动统合和感觉统合量表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升高(x2=5.64,P<0.05;x2=13.82,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学习障碍.

    作者:王淑玉;赵丽;张秋河;张中利;李敬慈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高温和香烟对鼠早期胚胎脑蛋白质及热休克蛋白的影响

    背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体内/外实验动物模型结合手段,从发育学角度探讨了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与胚胎生长发育和畸形发生的内在联系,为充实和推动从分子水平揭示胚胎发育正常或异常的奥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的:探讨高温、香烟及联合对鼠胚胎脑HSP70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方法:实验在新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选用SD雄性大鼠100只,雌性大鼠200只合笼过夜,按随机抽签法将150只孕鼠分为高温和高温与香烟联合组,高温组分为37,40,41,42℃4个大组,每一大组随机分为处理时间为1,2,3,4,5 min小组,共20组;高温与香烟联合组分为37和42℃两大组,每一大组再分为皮下注射相当于0,0.5,1.0,1.5,2.0支香烟5个小组,共10组.高温组于孕鼠孕第10天进行高温处理,高温与香烟联合组于孕鼠孕第2天进行香烟处理,各组孕鼠高温处理,2 h后处死,取胎鼠全脑组织制备匀浆,测量HSP70和蛋白质含量,观察高温及高温+香烟各组胎鼠大脑蛋白质含量及诱导合成的HSP70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高温、高温与香烟联合对胎鼠脑蛋白质及HSP70变化的影响.结果:高温(40,41,42℃)导致胎脑蛋白质含量从7.01 mg下降到5.66mg,与对照组(3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92,P<0.01),并与温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同时可诱导HSP70的合成,40,41℃及42℃高诱导量分别为57.3,71.3,83.2 mg/g,41℃持续3 min以上组及42℃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02,P<0.01);高温+香烟(1.0,1.5和2.0支)组胎脑蛋白质含量分别降到5.31,5.24,5.09mg,与单独高温组比较(42℃持续5 min)胎脑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F=4.45,P<0.01);诱导HSP70合成量与单独高温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F=1.05,P>0.05).结论:高温、香烟烟雾及其联合可引起胎脑蛋白质含量减少,并诱导脑HSP70合成,但香烟的诱导作用较高温弱,与高温联合胎脑HSP70合成表现出交叉适应性反应.

    作者:丰慧根;张安世;刘慧娟;张艳芬;杨保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强化控制代谢状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给糖尿病临床康复带来障碍.大型研究显示,强化控制血糖和脂质代谢异常是减少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预防失明.但代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贾悦;孙敏;刘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情感矫正剂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方法: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19±8.21)d,测试并分析眼球轨迹运动,应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PANSS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10,P<0.01),判别分析值、眼固定点数、反应性探索分、认知性探索分眼示踪总距离,眼示踪平均距离治疗前、后其差异均无显著性(t=0.36,0.56,0.47,0.77,0.06;P均>0.05).判别分析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一致性分别为84.2%和81.6%,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t=0.36,P>0.05)结论: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药物及情感矫正剂对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均无影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指标基本不受抗精神药物影响.判别分析值在药物治疗前、后一致性是稳定,并反应眼球轨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征.

    作者:韩永华;覃松;朱日升;王秀丽;孙秀琪;卞征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白癜风患者心理问题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白癜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白癜风患者,将患者按照皮损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白癜风皮损位于暴露部位,B组为皮损位于非暴露部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症状量化评分,并在两组间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CL-90人际关系的因子分A组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抑郁、焦虑因子分A组也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A,HAMD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A组HAMA>14分,存在焦虑症状,HAMD>1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结论:白癜风对外貌的影响造成患者人际关系敏感,长期的迁延不愈可能产生抑郁、焦虑.

    作者:陆新茹;王崇顺;朱光斗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 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其中生长激素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皮下肌注生长激素1U/kg,连续7 d.前两组每只大鼠相应皮下肌注生理盐水0.5 mL/d.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AB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1,IGF-1)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MIR 24 h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MIR组(16.17±5.02)%,假手术组为0](t=9.111,P<0.05).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呈阳性染色指数(positive index,PI)明显升高[MIR组(18.60±7.21)%,假手术组为0](t=7.297,P<0.05).心肌病理检查见心肌缺血区呈大小不一的坏死孔灶,缺血心肌间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排列不整齐(HE染色),而生长激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PI明显好于MIR组(t=4.302,2.943,P<0.05).生长激素组IGF-1着色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x2=12.443,9.167,P<0.05),心肌细胞间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坏死灶也少于MIR组.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核NF-κB染色PI,提高心肌细胞IGF-1着色强度.说明生长激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瑞健;孙培吾;林乌拉;吴伟康;张希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治疗方案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予以血液透析+促红素、促红素、血液透析及内科保守等治疗3个月.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相加测验.结果:血液透析+促红素治疗组、促红素治疗组和血液透析治疗组的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相加测验成绩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内科保守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促红素治疗能较好的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促红素或血液透析治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岳红红;王汉民;苗丹民;汪涌;肖力军;鲍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儿童少年期与成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与成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资料完整、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病例,按首次发病年龄分为少儿组(≤15岁,52例)和成年组(≥16岁,49例).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少儿组患者平均诊断年龄[(14.45±1.64)岁]显著大于发病年龄[(13.67±1.89)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24,P<0.05);阳性家族史、病前个性、起病形式、病程和临床疗效,与成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症状出现率为80%,其中早期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发生率(12%和36%)显著高于成年组(24%和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16,5.08;P<0.05),而妄想及逻辑障碍出现率(52%和31%)显著低于成年组(92%和7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7.75,15.73:P<0.01).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具有年龄上的特征性,注意识别早期非典型症状有助于及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谭小林;张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巨针通督补肾针刺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能力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巨针通督补肾针刺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48例患者按门诊就诊或住院顺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用巨针通督补肾针刺;对照组50例,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结果腰骶、髋、膝关节部位及压痛指数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416~5.2998,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 m步行时间、整体功能、体温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74~17.8717,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液免疫诸项指标及血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049~5.7595,P<0.05或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9%,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013,P<0.05).结论巨针通督补肾针刺法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体征积分、疼痛积分、运动能力及体液免疫指标及血沉有确切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光亭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级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应用Acu-sow-128xP-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运动负荷20%,40%,50%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患者运动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运动前显著增加,舒张充盈速度早晚期比率(E/A)、左室射血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较运动前有所降低.但是运动负荷级别为20%,及运动负荷40%时,左室射血分数运动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19,0.858,P<0.05);运动负荷50%时,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08,P<0.05).结论:AMI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等长收缩运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安全、有效.

    作者:王蓓;周立;徐建红;张华;徐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30例

    为观察针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对30例糖尿病尿潴留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对轻、中、重及极重度尿潴留患者有明显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王清泉;牛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状况分析

    分析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受糖代谢异常影响,高血压伴糖尿病受血压影响后糖代谢、血压、血脂代谢等指标,以了解两者互相影响,及其加重代谢紊乱的情况.

    作者:伊力哈木;谢自敬;曾小云;朱筠;王薇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反复热性惊厥对大鼠行为运动及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背景:热性惊厥脑损伤已经引起关注,但热性惊厥对行为运动及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对大鼠行为运动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选用21日龄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热性惊厥组、发热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干预:45℃热水浴建立热性惊厥动物模型,定时浸浴2 min设立发热对照组.通过斜板试验、悬吊试验、旷场活动试验及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运动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转体时间、悬吊时间、旷场活动性、逃逸潜伏期及搜寻策略比较.结果: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可使大鼠在斜板试验[热性惊厥组为(9.15±2.63)s,发热对照组为(5.32±2.11)s,正常对照组为(5.29±2.04)s,热性惊厥组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17,P<0.01)],悬吊试验[热性惊厥组为(33.4±18.1)s,发热对照组为(50.1±20.3)s,正常对照组为(59.0±20.7)s,热性惊厥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在显著性意义(F=8.23,P<0.01)],旷场活动试验[热性惊厥组为(5.07±2.04)分,发热对照组为(10.37±2.98)分,正常对照组为(13.22±2.26)分,热性惊厥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在显著性意义(F=7.42,P<0.01)]中行为运动能力下降.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热性惊厥组逃逸潜伏期延长,平台所在区域内的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以及穿过平台面积的次数减少.结论:热性惊厥发作可损害大鼠的行为运动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周戬平;郑娜;王帆;李瑞林;袁宝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西安市部分社区老年人疾病与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社区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部分社区年龄≥60岁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76%,患1种疾病29.4%,患2种疾病22.8%,患3种以上疾病23.8%;高血压患病率36.3%,其次是关节炎患病率17.6%;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老年人患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量愈多,烟龄愈长者,患病率愈高(P<0.05);吸烟与肺心病、糖尿病关系密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慢性病影响因素普遍存在.开展老年社区服务,倡导良好卫生行为及生活习惯,将有助于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干预迫在眉睫.

    作者:马志华;张茹英;刘彦君;楚东岭;化前珍;刘冬焕;刘喜文;尼春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沈阳市昆山社区老年人肥胖与血压的相关性调查

    为了解离退休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选择沈阳市昆山社区老年人1 207例,测量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结果表明1 207例老年人中,体质量指数大和腰围增加组的高血压患病例数和患病率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和腰围正常组,提示肥胖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更高.

    作者:邓集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羽毛球运动的康复保健功能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准并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应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羽毛球运动是适合终身体育教育的良好手段,便于开展,锻炼效果好,符合中国国情.

    作者:蔡志坚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1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轻及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肖蓉;王海琴;石红梅;谢向韶;李漓;刘雪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银屑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

    调查银屑病的精神心理特征,寻找其规律性.本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了86例银屑病患者,并与正常人常模数据对照.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数据(P<0.05~0.01),提示在治疗银屑病皮损同时也应对其精神心理异常进行干预.

    作者:赵以会;刘国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30例服帕罗西汀,30例服万拉法新,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按7类因子评分分析.结果:认识障碍因子分减分率帕罗西汀组(5.63±1.91和3.94±2.13)明显高于万拉法新组(5.48±1.89和3.97±2.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减分率万拉法新组(3.94±4.12和1.51±1.87)又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3.73±3.89和1.96±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7,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抗抑郁均疗效肯定,而帕罗西汀服药方式简捷,从性更好.

    作者:李艳;张晓南;吴志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足球活动的心理应激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在足球教学活动中如何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当前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对足球活动中可能引起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心理保健措施.

    作者:耿小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