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肖蓉;王海琴;石红梅;谢向韶;李漓;刘雪琴

关键词:肺炎, 病毒性/心理学, 精神状态检查表, 问卷
摘要: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1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轻及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的评估意义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 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 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Ⅰ,Ⅲ,Ⅴ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0.025);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Ⅰ~Ⅲ,Ⅲ~V,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40.5)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作者:李丽;王秋月;王桂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 rg/(kg·12 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缺血区重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相对重量、左室壁厚度均显著升高(t=3.598,2.348,2.324,P<0.05~0.01),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fraction of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t=4.311,3.330,P<0.01).HGF干预组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0,2.449,P<0.01);LVFS及LVEF均显著升高.HGF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t=2.302,2.344,P<0.01).左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0.01).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2表达(灰度值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值0.17)(t=21.043,P<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凋亡有关.

    作者:宋明宝;黄岚;李爱民;蒋世忠;张坡;于世勇;武晓静;赵刚;晋军;藤海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1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轻及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肖蓉;王海琴;石红梅;谢向韶;李漓;刘雪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患儿血清中铁元素变化及意义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血清中铁对脑瘫的修复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铁.结果显示有早产史脑瘫组、无早产史脑瘫组患儿血清中元素铁含量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早产史脑瘫患儿血清中元素铁含量比无早产史脑瘫组降低更明显,这表明治疗脑瘫要重视补充铁元素及检测血清中铁的变化.

    作者:郝艳秋;高阳;李风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理想的治疗方法应是早期、综合疗法,以血糖控制为基础,在改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的同时,兼顾疼痛等主观症状的消除和改善.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

    作者:蒋琳;刘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缓激肽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s)的角度,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在缓激肽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促增殖等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选SD清洁级大鼠2只,分离颈动脉平滑肌组织培养VSMC.通过3H-胸苷掺入率与VSMC3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缓激肽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及ERKS抑制剂UO126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和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缓激肽(10~8 mmol/L)处理30 minVSMC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增加412.1%和137.9%,P<0.01).缓激肽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所抑制及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7.70%和28.60%,P<0.05),明显被NAC+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65.50%,P<0.01).缓激肽增高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和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8.70%和20.80%,P<0.05),完全被NAC+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116.70%,P<0.01).结论:ERKs激活在缓激肽导致VSMC增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严高;秦永文;吴弘;文军慧;李闻捷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冠心病和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8例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和惊恐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评定,结合患者的机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和惊恐障碍患者SCL-90总分及各项评分均高于常模;女性患者的总分、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6项因子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冠心病患者年龄与SCL-90无相关性(r=-0.178~0.211,P均>0.05);惊恐障碍组患者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7项评分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患者,敌对、偏执狂2个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惊恐障碍组患者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及精神病性7项评分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组,而焦虑、敌对2个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冠状动脉病变各程度患者的心理症状除躯体化外(P<0.01),其余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并相互影响;冠心病患者与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存在差异;心理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

    作者:王旭梅;霍彬;白雪;李艳辉;王旭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鼠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卫星细胞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梗死区周围,4周后病理观察移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并测定血清VEGF浓度及血流变参数的改变.结果:卫星细胞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的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523.42±82.14)和(430.73±65.04)/mm2,t=2.98,P<0.01]、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增高[(320.05±39.29)和(271.14±37.52)μg/L,t=2.37,P<0.05],而某些血液流变参数明显改善[低切全血黏度:(11.09±1.52)和(13.02±1.56)mpa·s,t=2.22,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7.59±0.81和8.56±0.59,t=3.25,P<0.01;卡松黏度:(1.64±0.41)和(2.26±0.41)mpa·s,t=3.66,P<0.01;卡松屈服应力:(11.23±1.54)和(12.69±1.59)Pa,t=2.23,P<0.05].结论:卫星细胞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提高血清VEGF浓度,由此改善血流变参数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作者:王红勇;于长青;向德兵;胡厚祥;王毅;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龄先天肌性斜颈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

    对7例大龄先天肌性斜颈患者采用手术切断胸锁乳突肌的张力纤维,配合石膏外固定和面部、颈部按摩,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李志强;姜小华;王小希;李长江;刘英明;李立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锌对婴幼儿神经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锌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许多金属酶的主要成分或是酶的激活剂,参与机体的正常生理与生化功能.缺乏或过多时,均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反应.

    作者: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晓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综合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患病前后焦虑情绪和疑病性神经症的影响.通过实施认知疗法、行为治疗、森田疗法、支持与解释等综合心理干预,说明综合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巨针通督补肾针刺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能力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巨针通督补肾针刺为主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48例患者按门诊就诊或住院顺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用巨针通督补肾针刺;对照组50例,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结果腰骶、髋、膝关节部位及压痛指数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416~5.2998,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 m步行时间、整体功能、体温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74~17.8717,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液免疫诸项指标及血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049~5.7595,P<0.05或P<0.01).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9%,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5.013,P<0.05).结论巨针通督补肾针刺法对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体征积分、疼痛积分、运动能力及体液免疫指标及血沉有确切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光亭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再就业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情况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对94例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了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lath profile,NHP)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并调查了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和再就业情况.结果:在NHP健康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月收入≥4247.83元,43例)的精力5.83±1.37、情感3.19±0.76、睡眠7.43±2.52、社会活动1.24±0.38、身体活动1.46±0.49等条目得分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t=2.179~3.176,P<0.01~0.05).在SCL-90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小于经济一般组(t=2.194~2.907,P<0.01~0.05).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再就业例数和再就业率无明显区别,但经济优越组≤1年的再就业例数(40例)和再就业率(93.0%)明显高于经济一般组(x2=3.984,P<0.05),经济优越组的平均再就业时间为(7.72±1.36)个月/例,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10.56±3.28)个月/例(t=2.245,P<0.05).结论:经济因素和家庭收入明显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率.

    作者:张少兰;覃丽红;覃丽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利培酮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的作用

    利培酮(维思通)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对控制症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作用.随着他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日趋复杂化.文章拟从药理角度综述利培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健康体检公务员921名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结果分析

    对921名国家公务员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根据体检结果对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4项指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921名体检者中,高血压现患率为21.6%、高血脂为51.4%、高血糖为16.9%、高血尿酸为25.5%.其中52.9%并发2项以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现患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1),高血压、高血糖现患率不同年龄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高血脂不同年龄段现患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升高,干部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作者:林俊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促进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恢复

    目的观察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检验加用针刺疗法疗效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的假方法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训练组、结合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方法,训练组采用现代口腔功能训练康复方法,结合组采用针刺和口腔功能训练方法,各组均治疗60 d比较疗效.结果按基本正常、显效、有效、无效4类,结合组分别为4,6,13,7例,总有效率为76.6%,训练组、结合组分别为2,5,7,16例,总有效率53.3%和1,3,9,17例,总有效率56.6%.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71,6.94,P<0.05).结论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更有益于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恢复.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在冠心病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445例患者应用Imatron C-150型电子束CT进行平扫记录其钙化分数,分别按各个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个数进行分组,分析和比较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暴露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incidence,CAC率)分别为52.2%,62.0%,79.5%,48.9%,45.9%,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score,CAC积分)分别为1(28),3(84),45(193.8),0(20.62),0(10),均高于非暴露组冠状动脉钙化率(22.9%,31.2%,35.5%,38.5%,34.9%)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3),0(2),0(9),0(4),0(9)(P<0.05);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而增加.0~6个危险因素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16.75%,25.3%,41.6%,42.6%,55.9%,79.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0),0(1),0(6.5),0(4.345),1.03(29.925),35(218.73),604.5(952.015)(P<0.001);高龄组冠状动脉钙化率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高于低龄组.<60岁、60~80岁、≥80岁年龄组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36%、63.5%、100%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0(2),131(365.125),658.5(833)(P<0.001);男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9)高于女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0(3)(P<0.05).家族史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性别对CAC率及CAC积分有重要影响,多因素存在及较高的CAC积分对冠心病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孙玉波;贾国良;郭文怡;杨伟光;张莉莉;郑敏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004年中国行为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彩色图片见内文见4277页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减轻内毒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

    细菌内毒素主要通过激活体内免疫细胞产生过量炎症介质、氧自由基和蛋白酶类物质等而引起心脏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既往研究采用炎症介质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新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乙酰胆碱能抑制炎症介质合成,减少其释放,同时增加心脏内血流,降低能量代谢,促抗炎皮质激素分泌,具有减轻生物毒素致死效应与炎症反应的特点.因此,研究迷走神经及其递质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为合理开发迷走神经刺激方式或安全的拟胆碱药物,为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炎症损害性疾病的以及早期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石德光;杜欣;胡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