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宋明宝;黄岚;李爱民;蒋世忠;张坡;于世勇;武晓静;赵刚;晋军;藤海军

关键词:心肌梗塞/病理生理学, 心室功能, 左, 心舒期, 心缩期, 脱噬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 rg/(kg·12 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缺血区重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相对重量、左室壁厚度均显著升高(t=3.598,2.348,2.324,P<0.05~0.01),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fraction of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t=4.311,3.330,P<0.01).HGF干预组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0,2.449,P<0.01);LVFS及LVEF均显著升高.HGF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t=2.302,2.344,P<0.01).左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0.01).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2表达(灰度值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值0.17)(t=21.043,P<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凋亡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抗抑郁药氟西汀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新型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氟西汀(百优解)的药理作用及对几种抑郁症临床亚型的疗效作用、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服用剂量、临床副作用及毒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总结,研究探讨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特点和临床效果,表明氟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作用广泛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严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白癜风患者心理问题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白癜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白癜风患者,将患者按照皮损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白癜风皮损位于暴露部位,B组为皮损位于非暴露部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症状量化评分,并在两组间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SCL-90人际关系的因子分A组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抑郁、焦虑因子分A组也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MA,HAMD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A组HAMA>14分,存在焦虑症状,HAMD>1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结论:白癜风对外貌的影响造成患者人际关系敏感,长期的迁延不愈可能产生抑郁、焦虑.

    作者:陆新茹;王崇顺;朱光斗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30例服帕罗西汀,30例服万拉法新,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按7类因子评分分析.结果:认识障碍因子分减分率帕罗西汀组(5.63±1.91和3.94±2.13)明显高于万拉法新组(5.48±1.89和3.97±2.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减分率万拉法新组(3.94±4.12和1.51±1.87)又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3.73±3.89和1.96±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7,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抗抑郁均疗效肯定,而帕罗西汀服药方式简捷,从性更好.

    作者:李艳;张晓南;吴志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小儿脑性瘫痪65例护理效果分析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运用康复护理方法与神经发育疗法结合(康复护理组)治疗脑瘫患儿33例,并设单纯神经发育疗法组32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在治疗两个月后依据Millani-Comparetti小儿运动发育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疗法组治疗后运动发育率(0.79±0.39)与治疗前(0.50±0.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2,P<0.01),康复护理疗法组的显效率为9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5%.

    作者:鲍秀芹;许洪伟;崔广利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药物和心理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58例疗效分析

    对58例由综合医院转入信阳市精神病医院神经科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给予氢溴西酞普兰及心理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和4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2周末、4周末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适量的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对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康复有益.

    作者:余新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应用少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加生理盐水稀释,按照脑解剖和神经生理功能在头皮的投射区(位点),结合临床症状选配与运动、智力、语言及视听有关的位点及相关穴位.四肢部位按照局部肌肉功能选择位点及相关穴位,下肢重者同时加选腰椎间隙的位点(L4~L5)轻度刺激神经根.每周3次(其中L4~L5间隙每周2次),每疗程注射10次.两疗程之间间隔15~20 d,平均四五个疗程.对采用上述治疗方法的381例脑瘫患儿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1%,正常化190例(49.9%),显效113例(74.3%),有效66例(17.3%),无效11例(2.9%).有94.9%(317/334)患儿脑CT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脑瘫,疗效好,见效快,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万国兰;朱登纳;孙莉;李湘云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壳聚糖的体外血脂吸附能力及调脂作用观察

    目的:通过对壳聚糖几种衍生物对血脂的体外吸附实验选择出吸附能力较好的一种进行口服壳聚糖的安全性及调脂观察.方法:壳聚糖服用方式:2 g/d,早晚各服1次,连服1个月.测定服用前及服用后停药1周的血脂、肝肾功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同时以服脂必妥药物为对照组.结果:电镜观察壳聚糖具有吸附血脂的功能.比较实验组服用壳聚糖前后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肝肾功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服用壳聚糖前后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对于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调节功效.

    作者:张淑琴;纪凤翔;阚耀东;田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本刊彩页栏目欢迎作者、读者投稿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综合康复治疗智力低下患儿121例

    为探讨智力低下患儿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将121例智力低下患儿分为轻度智力低下组,中度智力低下组和重度智力低下组,给予针灸、穴位注射、智力运动功能训练的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自身对照,采取韦氏幼儿智力发育量表进行检测.结果3组患儿智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表明康复有助于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的提高.

    作者:尚清;韩雪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雷公藤缓释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为观察雷公藤缓释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3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了雷公藤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关节功能评估(signal of functionimpairment,SOFI)量表测评关节功能.服药1个月后,痊愈3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33/38),治疗后平均SOF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提示雷公藤缓释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郭建东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强化控制代谢状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给糖尿病临床康复带来障碍.大型研究显示,强化控制血糖和脂质代谢异常是减少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预防失明.但代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贾悦;孙敏;刘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

    目的:调查心脏神经症患者精神心理特征,总结其规律性.方法:95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和101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心脏神经症组的SCL-90总分(155.3±52.6/例),总均分(2.0±0.6/例),阳性项目数[(42.7±10.5)项/例],阳性症状均分(2.9±0.4/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但后者中的阴性项目数[(52.8±16.5)项/例]明显高于心脏神经症组(t=2.326~3.250,P<0.05~0.01).在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中,心脏神经症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冠心病组(t=2.266~3.214,P<0.05~0.01).结论:心脏神经症患者常比冠心病患者有更多和更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表现.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家庭护理支持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0.49),(2.01±0.54),(2.05±0.58),(1.92±0 49),(1.71±0.44),(1.70±0.50),(1.68±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0.52),(1.60±0.52),(1.80±0.59),(1.74±0.52),(1.60±0.46),(1.61±0.45),(1.56±0.48)分,t=2.075~2.252,P<0.05]. 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崔秀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埃他卡林对大鼠心室膜[3H]格列本脲结合位点的调节作用

    目的: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格列本脲([3H]Glibenclamide,[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影响.方法:以吡那地尔作阳性对照,制备大鼠心室膜标本,采用竞争结合和动力学试验,研究埃他卡林对心室膜[3H]Gli结合特性的调节作用.结果:[3H]Gli与心室膜标本呈特异性、可逆性结合,非标格列本脲可剂量依赖性的取代[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半数抑制量值为(195±62)nmol/L.在相同条件下,埃他卡林(1 nmol/L~1 mmol/L)和吡那地尔(10 μmol/L~1 mmol/L)不取代心室膜[3H]Gli的特异性结合.动力学试验表明:[3H]Gli与心室膜标本的结合和解离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埃他卡林和吡那地尔(0.1 mmol/L)虽不影响[3H]Gli与心室膜结合的结合动力学过程,但可加速其解离动力学过程.结论:埃他卡林与吡那地尔相似,其药理学结合位点不同于Gli结合位点,但对心室膜[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具有负性变构调节作用.

    作者:朱庆磊;汪海;肖文彬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性

    背景:由于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disease,AS)/冠心病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危险因素常趋向交集(聚集性)及表现以某种组合而导致AS/冠心病,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臀比的增加与某些危险因素水平的增高相关,但这些结果主要来源于高AS/冠心病患病率的西方人群.目的:探讨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BMI、腰臀比的线性组合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线性组合是否存在更高的相关性及相关特征,以便进一步认识AS/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初步探讨血脂指标预测BMI、腰臀比的重要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1995年对广东省479例女性对象进行调查,所有步骤遵循中澳合作项目研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479例女性研究对象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析结果.结果:①BMI、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分别为(21.61±3.39)kg/m2,0.80±0.06,(4.24±0.79),(1.13±0.57),(1.31±0.32)mmol/L.②BMI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1265,P<0.05;r=0.30519,P<0.01).BMI与HDL-C呈负相关(r=-0.15809,P<0.01).腰臀比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16969,0.40034,P<0.01).腰臀比与HDL-C呈负相关(r=-0.12936,P<0.01).③身体测量与血脂两组指标间典型相关系数R1,can=0.451 050(F=19.49,P<0.0001;V1=0.2877×BMI'+0.7914×腰臀比',W1=0.1840×总胆固醇'+0.8818×三酰甘油'-0.4300×HDL-C').④标准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腰臀比=0.414 37×三酰甘油'-0.164 68×HDL-C'(P<0.0001);BMI=0.321 00×三酰甘油'-0.185 45×HDL-C'(P<0.0001).结论:腰臀比可作为一标志反映高危险个体(或人群),及危险因素线性组合可作为AS/冠心病的(预测)测量指标;在低AS、低冠心病患病率女性人群中,高BMI、腰臀比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及两指标组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该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特别是针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在青壮年时期或更早期就对该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

    作者:李河;麦劲壮;饶栩栩;李义和;石美玲;刘小清;邓木兰;吴勇;高向民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弱智儿童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

    目的:了解弱智儿童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探讨弱智儿童的认知行为、智能状况与脑的高级神经电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2例弱智儿童(实验组)和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检测,观察其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和潜伏期长短、脑电图各波分化、分布及脑电地形图δ,θ电波功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为355 ms,较对照组的316 ms明显延长(t=3.143,P<0.01),波形分化较差,波幅为5.55 μ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8μV(t=2.602,P<0.05).脑电图各波分化较差,分布失正常规律,脑电地形图显示实验组θ,δ等慢波电功率分别为26.85 μV2和2.30μV2,而对照组分别为18.85 μV2和1.64 μV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48,P<0.01,t=6 398,P<0.001).结论:脑的认知功能与其高级神经的电活动密切相关,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测的结果,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弱智儿童的脑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唐可欣;王金光;王凤斌;王亚楠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的产科相关因素:707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相关因素与脑性瘫痪发生的关系.方法:对707例1~7岁脑性瘫痪患儿的发病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病因中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占39.0%,新生儿重度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占30.69%,新生儿持续性黄疽占24%.双胎、巨大儿及母亲妊娠并发症,均可发生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继而导致脑性瘫痪(1个患儿可有两个以上病因).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持续性黄疸为脑性瘫痪发生的三大主要原因,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重度脑性瘫痪概率[Ⅰ~Ⅱ度脑性瘫痪患病率为71.4%(240/336)]更大,与足月儿、正常体质量儿[50.4%(87/37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2.58,59.252,P<0.01~0.001).脑性瘫痪患儿的分娩方式、胎次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发生与胎儿早产、出生时低质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持续黄疸等产科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赵华;刘振寰;张晓静;张铭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004年中国行为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的心理状况

    为了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的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56名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住院后2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患者除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这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洛因依赖不仅会产生躯体依赖,也会产生精神或心理依赖.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进行脱毒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戒毒治疗的完成,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障碍.

    作者:张爱景;杨荷叶;张玉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手法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并出院后家庭贯序治疗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给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家庭内手法矫正的康复指导,探讨对该症患儿行早期保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例36足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行家庭内的手法矫正与绷带胶布外固定的早期治疗,并教会家长正确的矫正手法、矫正后的固定与穿戴合适支具的方法.结果:17例30足为临床效果明显,占83.3%,另3例6足畸形略有改善,占16.6%.结论:行早期的手法矫正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尽早获得矫正和康复,疗效满意.

    作者:王伟;马瑞雪;史立伟;吉士俊;李俊英;漆衡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