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新型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氟西汀(百优解)的药理作用及对几种抑郁症临床亚型的疗效作用、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服用剂量、临床副作用及毒性、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总结,研究探讨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特点和临床效果,表明氟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作用广泛的抗抑郁药物.
作者:严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与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c disorder,D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神经内分泌、生活变动事件、人格及抗抑郁剂的疗效.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共完成38例患者(MDD组20例,DD组18例)的比较.采用分析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人组前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事件量表(LES)、个性诊断问卷(PDQ-4+)、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进行比较,采用同期对照实验对噻奈普汀治疗8周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MDD首发年龄[(30.00±11.63)岁]晚于DD[(22.89±7.43)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68,P<0.05);其他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LES,PDQ-4+,T3,T4,DST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根据HAMD减分率,MDD组和DD组的有效率(80%和72%)、显效率(50%和28%)、痊愈率(15%和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DD与DD在若干临床问题方面基本一致,推测两者可能是同一疾病.
作者:林涛;蔡焯基;杨蕴萍;王丽颖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社区干预对社区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的效果.方法:于1998-07/2003-06对佛山市祖庙街社区进行5年有关精神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人群健康教育,并对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药物、心理、工疗、护理等综合性社区干预与康复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社区人群精神病的发病、死亡状况和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价社区干预的作用.结果:以干预前5年为参照,发现实施干预后社区人群发生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6,95% CI为(0.45~0.98)(P<0.05);社区人群死于精神病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为0.65,95%CI为0.42~1.00(P<0.05).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干预前的63.1%上升到干预后的100%;患者病情控制率由干预前的88.1%,上升为干预后的94.3%;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的比例由12.8%上升为32.9%;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t=3.22~9.18,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降低人群的精神病发病和死亡危险度,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劲梅;吕嘉春;陈杼豪;许家锵;曾金生;陈小青;蒋丽仪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文娱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文体娱乐活动训练,以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作为评定工具评价效果.结果文娱疗法明显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其中IPROS,SAPS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文娱疗法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
作者:李转清;郑龙娃;张爱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背景: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关于心理学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关锰接触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目的:了解锰接触者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设计: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利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市104名电焊工人(锰接触组)和57名非电焊工人(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采用心理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作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SCL-90评分结果比较.②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锰接触组有心理问题者[63.5%(66/104)],多于对照组[22.8%(13/57)].锰接触组工人的10项心理因子分和总均分在2分(轻度症状)以下,以均数加减1.96标准差计算,只有躯体化症状达到中度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其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等因子分和总均分较高(F≥5.21,P<0.05),严重程度较深,而且随工作年限增加,负性心理的程度增加(β=0.21,t=2.538,P<0.05).结论:锰接触者存在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心理临床症状,工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韦丽琴;王素华;赵若望;程世华;冀华;张玉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背景:丙溴磷为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杀虫剂,以往对其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胆碱酯酶的抑制上,而丙溴磷对脂质过氧化及肝功能影响的研究尚较少.目的:探讨丙溴磷对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及肝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济宁医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研究所毒理研究室完成.实验选择3.5月龄的健康家兔42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分为高剂量组[染毒剂量为0.08 g/(kg·d)]、低剂量组[染毒剂量为0.02 g/(kg·d)]、丙酮对照组3个组,高、低剂量组每组12只,丙酮对照组18只(给予1 mL/d丙酮).测定染毒前、染毒后5,10 d家兔血清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enzym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enzyme,GPT)活力;分别对染毒前取对照组6只白兔、染毒后5 d在3组各取6只家兔、染毒后10 d取各组剩余的白兔,进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家兔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高、低剂量组白兔染毒后5,10 d的GSH-Px,GPT,GO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丙酮对照组染毒前和处于相同染毒时间的丙酮对照组(t=2.746~10.087,P<0.01);高剂量组染毒后5 d肝组织GSH-Px,GPT,GOT,SOD活力[(1 275.6±138.2),(811.3±111.9),(1 310.3±127.4),(943.0±104.0)nkat/gl显著高于同时间低剂量组[(1 051.0±124.4),(663.8±97.2),(657.6±93.8),(734.6±99.4)μkat/L](t=2.788~10.105,P<0.01);高剂量组染毒后10d肝组织GSH-Px,GPT,GOT,SOD活力显著高于同时间低剂量组(t=2.792~7.439,P<0.01).结论:丙溴磷使家兔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强,可能是丙溴磷致肝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作者:林立;曾晓立;张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面积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98例曾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用硝酸甘油介入、99Tc-甲氨基异丁基异氰(99TcmMIBI)二次扫描方法测定存活心肌面积,同时计算出心功能指标.结果:存活心肌面积大组与存活心肌面积小组平均年龄及有无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各项危险因素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者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8.2%,后者为25.6%,2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提示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面积与心功能和心率失常密切相关.
作者:杜凤和;郭彩霞;徐秀英;赵黎佳;杨红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给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家庭内手法矫正的康复指导,探讨对该症患儿行早期保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例36足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行家庭内的手法矫正与绷带胶布外固定的早期治疗,并教会家长正确的矫正手法、矫正后的固定与穿戴合适支具的方法.结果:17例30足为临床效果明显,占83.3%,另3例6足畸形略有改善,占16.6%.结论:行早期的手法矫正可使不同畸形程度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尽早获得矫正和康复,疗效满意.
作者:王伟;马瑞雪;史立伟;吉士俊;李俊英;漆衡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0.49),(2.01±0.54),(2.05±0.58),(1.92±0 49),(1.71±0.44),(1.70±0.50),(1.68±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0.52),(1.60±0.52),(1.80±0.59),(1.74±0.52),(1.60±0.46),(1.61±0.45),(1.56±0.48)分,t=2.075~2.252,P<0.05]. 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崔秀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探讨感觉统合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对15例6个月内有脑瘫或可疑脑瘫并感觉防御患儿在应用Bobath法等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4种感觉统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15例患儿感觉防御症状均明显改善,这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婴儿早期脑瘫或可疑脑瘫感觉防御症状,从而使康复训练能顺利进行.
作者:宋少俊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 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 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Ⅰ,Ⅲ,Ⅴ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0.025);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Ⅰ~Ⅲ,Ⅲ~V,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40.5)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作者:李丽;王秋月;王桂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组)和25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较对照明显减弱[分别为(4.21±2.24)%,(3.98±1.85)%,(2.66±2.0)%,(14.85±7.94)%,F=13.12,P<0.01,P<0.001],以高血压+糖尿病组下降更为显著.含服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3组较对照组均减弱,但在高血压组[(9.69±4.12)%]、糖尿病组[(10.01±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种病并存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54±2.54)%,F=9.64,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时对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损害呈叠加作用,且内皮非依赖的舒张功能亦明显受损;两种病并存时可能会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作者:薛浩;彭应心;刘国树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和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表达情况.结果:心力衰竭组大鼠血液动力学状况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t=3.11~10.78,P<0.01).心力衰竭组与治疗组心肌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量[吸光度(A)值分别为8.04±0.17,7.10±0.1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20±0.12)(t=104.08,111.43,P<0.01),3组比较,心力衰竭组TNF-α表达量高(t=21.32,P<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表达TNF-α明显升高,心力衰竭时心肌组织是TNF-α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者:王江;田颖;祝善俊;王亚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对31例SAR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是强迫,程度轻及少出现的心理症状是恐怖;其SCL-90各因子得分大部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已婚患者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婚者;女患者所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男患者,但彼此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SARS患者在疾病应激状态下,较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肖蓉;王海琴;石红梅;谢向韶;李漓;刘雪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家庭心理沟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从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开始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患者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9个月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和家属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t=2.00~3.68,P<0.05~0.01).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6.52~11.70,P<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4.68~5.17,P均<0.05).结论: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莹;贾金鼎;张明松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医疗决策应建立在佳研究证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三者恰当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应用循证医学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蛋白尿等导致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危险因子,制定更有效的肾保护措施.指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优势,但缺乏严格控制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谢席胜;李秀钧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中合并有慢性病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0例SARS患者中合并慢性病的种类、数目和患者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有合并症的SARS患者平均年龄远高于无并发症者(t=12.6,P<0.05),具有1种以上并发症的病例数为87例,占12.8%,多者1例有4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是常见的SARS患者并发症,分别为20和19例,检出率分别是2.9%和2.8%;合并慢性病者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合并慢性病者(x2=11.955,8.265,P<0.05).有慢性病患者的收缩压[(16.0±2.4)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3±1.6)mm Hg]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患者[(15.3±1.1),(8.9±1.6)mm Hg](t=5.054,3.120,P<0.05).结论:①SAR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和高血压.②有并发症者多为老年SARS患者,有并发症者常预后不良.③有并发症的SARS患者呼吸功能更易受损,出现呼吸困难.
作者:徐武夷;王士雯;郭廷凯;姚伟;董强;赵玉生;卢才义;高伟;吴兴利;李泱;李国瑛;刘漠焓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接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单独笼养组,睡眠剥夺1d组,3d组,5 d组,7 d组和对照组,各组8只.采用小站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放射性核素99Tcm灌胃测定大鼠胃液体排空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黏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睡眠剥夺条件下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大鼠睡眠剥夺3 d,5 d,7 d组胃排空率分别为(72±4)%,(71±5)%,(70±6)%.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 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763~3.684,P均<0.01).同时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在睡眠剥夺3 d,5 d,7 d大鼠胃黏膜中胃泌素含量分别为(268±118),(306±151),(405±164)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 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104~4.787,P<0.05~0.01).胃动素含量分别为(51±32),(43±28),(36±20)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 d组比较均明显降低(t=2.054~3.062,P<0.05~0.01).生长抑素水平分别为(219±110),(260±78),(236±88)ng/L,分别与单独笼养组、对照组及睡眠剥夺1 d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023~3.120,P<0.05~0.01).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胃排空障碍和胃粘膜中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发生变化.
作者:郝悦;夏光明;周润锁;娄本信;王继琛;杨凤江;徐祎;任杰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