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锰接触者心理特征分析

韦丽琴;王素华;赵若望;程世华;冀华;张玉娥

关键词:锰/中毒, 焊接, 职业暴露, 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
摘要:背景: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关于心理学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关锰接触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目的:了解锰接触者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设计: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利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市104名电焊工人(锰接触组)和57名非电焊工人(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采用心理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作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SCL-90评分结果比较.②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比较.结果:锰接触组有心理问题者[63.5%(66/104)],多于对照组[22.8%(13/57)].锰接触组工人的10项心理因子分和总均分在2分(轻度症状)以下,以均数加减1.96标准差计算,只有躯体化症状达到中度以上.与对照组相比,其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等因子分和总均分较高(F≥5.21,P<0.05),严重程度较深,而且随工作年限增加,负性心理的程度增加(β=0.21,t=2.538,P<0.05).结论:锰接触者存在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心理临床症状,工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坦度螺酮和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随机取样各23例,并比较疗效及副作用,坦度螺酮:第1~2周,30mg/d,分3次,饭后口服.第3周如HAMA减分率<30%;无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加至60mg/d,分3次,饭后口服.不需增加药量者为低剂量组、需增加药量者为高剂量组.第7~8周将高剂量组剂量减半.丁螺环酮:第1~2周,15 mg/d,分3次,饭后口服.第3周如HAMA减分率<30%;无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加至30 mg/d,分3次,饭后口服.不需增加药量者为低剂量组、需增加药量者为高剂量组.第7~8周将高剂量组剂量减半.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6,8周末各评定1次,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HAMA评分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均显著减低(P均<0.01);治疗结束时HAMA减分率:坦度螺酮组(60.30±19.76)%,丁螺环酮组(56.27±19 38)%;临床总有效率:坦度螺酮组74%,丁螺环酮组7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ESS结果表明,坦度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丁螺环酮组相当,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和26%,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头晕头昏、食欲减退、恶心等.结论:坦度螺酮的抗焦虑疗效与丁螺环酮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作者:李乐华;陈晋东;陈晓岗;赵靖平;陈远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了53例长期进行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状态,并与59例不参加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健身锻炼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175~2.536;P均<0.05),提示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可显著地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邢翠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药物和心理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58例疗效分析

    对58例由综合医院转入信阳市精神病医院神经科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给予氢溴西酞普兰及心理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和4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2周末、4周末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适量的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对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康复有益.

    作者:余新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家庭护理支持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0.49),(2.01±0.54),(2.05±0.58),(1.92±0 49),(1.71±0.44),(1.70±0.50),(1.68±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0.52),(1.60±0.52),(1.80±0.59),(1.74±0.52),(1.60±0.46),(1.61±0.45),(1.56±0.48)分,t=2.075~2.252,P<0.05]. 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崔秀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患儿血清中铁元素变化及意义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血清中铁对脑瘫的修复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微量元素铁.结果显示有早产史脑瘫组、无早产史脑瘫组患儿血清中元素铁含量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早产史脑瘫患儿血清中元素铁含量比无早产史脑瘫组降低更明显,这表明治疗脑瘫要重视补充铁元素及检测血清中铁的变化.

    作者:郝艳秋;高阳;李风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彩色图片见内文见4277页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及情感矫正剂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方法: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19±8.21)d,测试并分析眼球轨迹运动,应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PANSS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10,P<0.01),判别分析值、眼固定点数、反应性探索分、认知性探索分眼示踪总距离,眼示踪平均距离治疗前、后其差异均无显著性(t=0.36,0.56,0.47,0.77,0.06;P均>0.05).判别分析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一致性分别为84.2%和81.6%,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t=0.36,P>0.05)结论: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药物及情感矫正剂对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均无影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指标基本不受抗精神药物影响.判别分析值在药物治疗前、后一致性是稳定,并反应眼球轨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征.

    作者:韩永华;覃松;朱日升;王秀丽;孙秀琪;卞征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及心理疏导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及心理疏导对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气滞胃痛颗粒5 g,3次/d,口服,并进行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气滞胃痛颗粒+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明显.结论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气滞胃痛颗粒改善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梁燕仪;李敏;芮铭安;马绍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龄先天肌性斜颈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

    对7例大龄先天肌性斜颈患者采用手术切断胸锁乳突肌的张力纤维,配合石膏外固定和面部、颈部按摩,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李志强;姜小华;王小希;李长江;刘英明;李立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再就业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情况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寻求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对94例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了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lath profile,NHP)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并调查了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和再就业情况.结果:在NHP健康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月收入≥4247.83元,43例)的精力5.83±1.37、情感3.19±0.76、睡眠7.43±2.52、社会活动1.24±0.38、身体活动1.46±0.49等条目得分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t=2.179~3.176,P<0.01~0.05).在SCL-90量表评分比较中,经济优越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小于经济一般组(t=2.194~2.907,P<0.01~0.05).两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再就业例数和再就业率无明显区别,但经济优越组≤1年的再就业例数(40例)和再就业率(93.0%)明显高于经济一般组(x2=3.984,P<0.05),经济优越组的平均再就业时间为(7.72±1.36)个月/例,明显低于经济一般组(10.56±3.28)个月/例(t=2.245,P<0.05).结论:经济因素和家庭收入明显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再就业率.

    作者:张少兰;覃丽红;覃丽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的评估意义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 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 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Ⅰ,Ⅲ,Ⅴ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0.025);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Ⅰ~Ⅲ,Ⅲ~V,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40.5)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作者:李丽;王秋月;王桂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与C肽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变化与C肽水平的关系,为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NCV和SNCV与C肽释放试验中糖负荷前及糖负荷120 min C肽水平的关联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MNCV及SNCV正常者和异常者的下降与糖负荷120min C肽水平下降有关(t=23.15~35.46,P<0.01),与糖负荷前C肽水平下降无关(t=0.47~1.63,P>0.05).结论:C肽水平下降可能会加速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提示保持血中C肽水平,有可能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作者:王玉霞;袁凤山;都镇先;彭扬;吴志香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

    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相当常见,并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病理生理意义奠定基础.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选取24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0 mg/kg,1.5 h后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月桂酸钠后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害及微血栓形成情况;早期缺氧心肌情况.结果:①注入月桂酸钠1.5h后冠状动脉微血栓组所有大鼠均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此情况(P<0.01);冠状动脉微血栓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10.17±2.33)%,血栓形成率为(9.42±2.02)%.②Nagar-Olsen染色显示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7.52±2.26)%,对照组无心肌缺血(P<0.01).结论: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此模型可作为冠状动脉微血栓及微栓塞研究的平台.

    作者:叶明芳;陈丹;傅发源;陈良龙;洪华山;吴黎明;林朝贵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护理专业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大专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自编调查问卷对132名护理专业大专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的SCL-90的总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292),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0.028),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38,0.005,0.037);EPQ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精神质分和掩饰分显著低于常模(P均=0.000),内外向分和神经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0,0.034);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与EPQ的精神质分(除强迫症状和恐怖因子分外)和神经质分呈显著正相关(r=0.127~0.581,P<0.05~0.01),与内外向分(除躯体化、敌对、其他和偏执因子分外)和掩饰分(除人际关系、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呈显著负相关(r=-0.369~0.177,P<0.05~0.01).结论:护理专业大专实习学生中存在不少心理问题隐患,且其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和社会学方面的因素有关.

    作者:张曙映;李春波;吴敏;吴文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高危患儿出院前的家庭护理指导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高危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不良结果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国内外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结果证实,早期干预和家庭干预可能发挥其好的代偿能力.相反,由于家长的忽视或无知,小儿缺乏良好的育儿刺激,使高危儿遭受生物学和环境双重的高危因素,他们的预后将更差.因此,做好高危儿家长的家庭干预出院指导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李保香;张灵敏;刘素萍;董丽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2004年中国行为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为探讨感觉统合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早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对15例6个月内有脑瘫或可疑脑瘫并感觉防御患儿在应用Bobath法等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4种感觉统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15例患儿感觉防御症状均明显改善,这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改善婴儿早期脑瘫或可疑脑瘫感觉防御症状,从而使康复训练能顺利进行.

    作者:宋少俊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

    目的:对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确定影响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关系(x2=4.45~10.79,P均<0.05);健康教育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91.76,P<0.05).健康干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各种因素可导致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情绪,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金道;赵美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农村城市化对老年糖尿病流行病学的影响

    选择顺德桂洲地区60岁以上人群作调查对象,随机抽样检查约3 200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发现糖尿病总患病率31.45‰,以60~70岁年龄组为高峰,提示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老年糖尿病人越来越多,饮食、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巨变对老年糖尿病患病率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李舸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唐山市人民医院介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