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李乐华;陈晋东;陈晓岗;赵靖平;陈远光

关键词:焦虑症/药物疗法, 抗焦虑药, 丁螺环酮
摘要:目的:评价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坦度螺酮和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随机取样各23例,并比较疗效及副作用,坦度螺酮:第1~2周,30mg/d,分3次,饭后口服.第3周如HAMA减分率<30%;无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加至60mg/d,分3次,饭后口服.不需增加药量者为低剂量组、需增加药量者为高剂量组.第7~8周将高剂量组剂量减半.丁螺环酮:第1~2周,15 mg/d,分3次,饭后口服.第3周如HAMA减分率<30%;无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加至30 mg/d,分3次,饭后口服.不需增加药量者为低剂量组、需增加药量者为高剂量组.第7~8周将高剂量组剂量减半.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6,8周末各评定1次,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HAMA评分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均显著减低(P均<0.01);治疗结束时HAMA减分率:坦度螺酮组(60.30±19.76)%,丁螺环酮组(56.27±19 38)%;临床总有效率:坦度螺酮组74%,丁螺环酮组70%,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ESS结果表明,坦度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丁螺环酮组相当,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和26%,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头晕头昏、食欲减退、恶心等.结论:坦度螺酮的抗焦虑疗效与丁螺环酮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nternationalindex of erectilefunction,IIEF)评分,将患者分为勃起功能正常、轻度异常组(IIEF评分≥12)及勃起功能中、重度异常组(IIEF评分<12).测定两组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性激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勃起功能中、重度异常组年龄[(58.94±9.82)岁]及病程[(9.61±6.64)年]显著高于勃起功能正常、轻度异常组[(49.14±9.44)岁,(6.11±5.06)年](t=3.93,2.28,P<0.05),GHbA1c的水平在边缘(两组的值分别为:8.86±2.15,7.91±1.53,t=1.952,P=0.056).游离睾酮同GHbAlc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病程、长期高血糖密切相关.对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ED的患者,控制血糖为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在治疗方面应为以控制血糖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信中;袁申元;王召平;张京秀;谢荣荣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快速、强化、全面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快速、强化、全面的糖尿病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更多的患者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方法:将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快速强化全面糖尿病教育治疗组(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和快速强化控制组.两组都根据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任意随机血糖、胰岛素、C肽分泌情况,在短时间内进行严格饮食控制、强化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任意随机血糖的检测,通过上述手段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目标.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同时在短期的住院期间接受良好的、内容连贯的、渐进的糖尿病基本知识.两组分别在3,6个月检测糖尿病控制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的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7.1±2.2)%]与快速强化控制组[(7.6±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7,P=0.04);快速强化全面教育组的患者血糖达标控制率(89.5%)比快速强化控制组(80.5%)明显高(t=1.89,P=0.04).结论:快速、强化、全面的糖尿病患者教育方法是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达到理想控制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建苑;黄晨;吴利平;陈金凤;徐先橘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30例

    为观察针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对30例糖尿病尿潴留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对轻、中、重及极重度尿潴留患者有明显疗效,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王清泉;牛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factor,HG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5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假手术+HGF组、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预组静脉注射给予HGF2 rg/(kg·12 h),4周后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取出心脏,梗死区/缺血区重量比为梗死范围.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相对重量、左室壁厚度均显著升高(t=3.598,2.348,2.324,P<0.05~0.01),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fraction of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t=4.311,3.330,P<0.01).HGF干预组LVESV,LVEDV显著低于对照组(t=2.810,2.449,P<0.01);LVFS及LVEF均显著升高.HGF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范围均低于对照组(t=2.302,2.344,P<0.01).左室腔直径与心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01,P<0.01).干预组梗死心肌周围bcl-2表达(灰度值1.37)显著高于对照组(灰度值0.17)(t=21.043,P<0.01).结论:HGF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并能限制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凋亡有关.

    作者:宋明宝;黄岚;李爱民;蒋世忠;张坡;于世勇;武晓静;赵刚;晋军;藤海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手术24 h)、MIR组、生长激素组,每组8只.后两组均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其中生长激素组的每只大鼠每天皮下肌注生长激素1U/kg,连续7 d.前两组每只大鼠相应皮下肌注生理盐水0.5 mL/d.以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DAB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心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1,IGF-1)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MIR 24 h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MIR组(16.17±5.02)%,假手术组为0](t=9.111,P<0.05).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呈阳性染色指数(positive index,PI)明显升高[MIR组(18.60±7.21)%,假手术组为0](t=7.297,P<0.05).心肌病理检查见心肌缺血区呈大小不一的坏死孔灶,缺血心肌间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排列不整齐(HE染色),而生长激素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心肌细胞核NF-κB蛋白PI明显好于MIR组(t=4.302,2.943,P<0.05).生长激素组IGF-1着色强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x2=12.443,9.167,P<0.05),心肌细胞间炎症细胞也明显减少,坏死灶也少于MIR组.结论:生长激素可以减少MIR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细胞核NF-κB染色PI,提高心肌细胞IGF-1着色强度.说明生长激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瑞健;孙培吾;林乌拉;吴伟康;张希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分析tHcy浓度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HD患者血浆tHcy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39±1.53),(12 27±2.615)μmol/L,t=9.13,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tHcy浓度越高(P<0.01);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血脂指标与tHcy之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tHcy血症可能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许莹;胡健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药物和心理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58例疗效分析

    对58例由综合医院转入信阳市精神病医院神经科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给予氢溴西酞普兰及心理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和4周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2周末、4周末与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总有效率为90%.适量的抗抑郁剂及心理治疗对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康复有益.

    作者:余新良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行为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转归的影响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应激反应以心理上的应激为主,特别是在直接穿刺血管下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尤为重要.心理康复治疗可以消除外界因素对心理造成的紧张、恐惧状态,提高应激能力.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对3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时采用了行为疗法,效果满意.

    作者:马建;欧晓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绝经后心肌梗死患者性激素与脂代谢的关系

    目的:探讨绝经后心肌梗死患者性激素与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放免法、免疫酶法、酶法分别检测绝经后心肌梗死组(30例)和绝经后对照组(30例)血中雌二醇、孕酮、睾酮、脂蛋白(a)、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esterol,LDL-C)水平.结果:绝经后心肌梗死组雌二醇、雌二醇/孕酮、雌二醇/睾酮、HDL-C水平显著比绝经后对照组低(t=4.834,P<0.01;t=2.760,2.539,P<0.05),脂蛋白(a)、L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21.31±17.93)mg/L,(2 98±1.04),(1.63±1.44),(4.23±0.94)mmol/L]明显比绝经后对照组高[(13.52±13.04)mg/L,(2.15±1.19),(1.13±0.55),(3.50±1.36)mmol/L](t=2.279~2.884,P<0.05),雌二醇与脂蛋白(a)、LDL-C均呈负相关(r=-0.373,P<0 05;r=-0.635,P<0.01),与HDL-C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绝经后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以雌二醇水平不足为主的性激素紊乱和脂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和血中雌二醇水平不足密切相关;血中雌二醇水平不足促进脂代谢异常,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荔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家庭护理支持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0.49),(2.01±0.54),(2.05±0.58),(1.92±0 49),(1.71±0.44),(1.70±0.50),(1.68±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0.52),(1.60±0.52),(1.80±0.59),(1.74±0.52),(1.60±0.46),(1.61±0.45),(1.56±0.48)分,t=2.075~2.252,P<0.05]. 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崔秀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彩色图片见内文见4277页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Caspase-3抑制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Caspase-3特异性肽类抑制剂AC-DEVD-CHO(acetyl-Asp-Glu-Val-Asp-aldehyde)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damage,HIBD)的疗效.方法:建立HIBD模型后予新生鼠不同剂量AC-DEVD-CHO脑室注射,24 h后用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鼠脑Caspase-3活性,确定佳剂量.通过病理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等考察AC-DEVD-CHO对HIBD的疗效.结果:HIBD新生鼠患侧脑组织Caspase-3活性随注射AC-DEVD-CHO剂量增加而递减.至300-400ng时,差别已不明显.AC-DEVD-CHO 300 ng治疗组HIBD新生鼠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30.2±11.2)%较生理盐水组(44.6±12.4)%明显降低.结论:Caspase-3抑制剂对新生鼠HIBD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雨平;赵聪敏;奚敏;王丽雁;温恩懿;于若谷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

    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相当常见,并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病理生理意义奠定基础.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选取24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0 mg/kg,1.5 h后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月桂酸钠后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害及微血栓形成情况;早期缺氧心肌情况.结果:①注入月桂酸钠1.5h后冠状动脉微血栓组所有大鼠均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此情况(P<0.01);冠状动脉微血栓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10.17±2.33)%,血栓形成率为(9.42±2.02)%.②Nagar-Olsen染色显示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7.52±2.26)%,对照组无心肌缺血(P<0.01).结论: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此模型可作为冠状动脉微血栓及微栓塞研究的平台.

    作者:叶明芳;陈丹;傅发源;陈良龙;洪华山;吴黎明;林朝贵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丙溴磷对家兔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背景:丙溴磷为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杀虫剂,以往对其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胆碱酯酶的抑制上,而丙溴磷对脂质过氧化及肝功能影响的研究尚较少.目的:探讨丙溴磷对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及肝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济宁医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研究所毒理研究室完成.实验选择3.5月龄的健康家兔42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分为高剂量组[染毒剂量为0.08 g/(kg·d)]、低剂量组[染毒剂量为0.02 g/(kg·d)]、丙酮对照组3个组,高、低剂量组每组12只,丙酮对照组18只(给予1 mL/d丙酮).测定染毒前、染毒后5,10 d家兔血清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enzyme,GO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enzyme,GPT)活力;分别对染毒前取对照组6只白兔、染毒后5 d在3组各取6只家兔、染毒后10 d取各组剩余的白兔,进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家兔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高、低剂量组白兔染毒后5,10 d的GSH-Px,GPT,GO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丙酮对照组染毒前和处于相同染毒时间的丙酮对照组(t=2.746~10.087,P<0.01);高剂量组染毒后5 d肝组织GSH-Px,GPT,GOT,SOD活力[(1 275.6±138.2),(811.3±111.9),(1 310.3±127.4),(943.0±104.0)nkat/gl显著高于同时间低剂量组[(1 051.0±124.4),(663.8±97.2),(657.6±93.8),(734.6±99.4)μkat/L](t=2.788~10.105,P<0.01);高剂量组染毒后10d肝组织GSH-Px,GPT,GOT,SOD活力显著高于同时间低剂量组(t=2.792~7.439,P<0.01).结论:丙溴磷使家兔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强,可能是丙溴磷致肝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作者:林立;曾晓立;张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强化控制代谢状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给糖尿病临床康复带来障碍.大型研究显示,强化控制血糖和脂质代谢异常是减少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预防失明.但代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贾悦;孙敏;刘超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了53例长期进行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状态,并与59例不参加健身锻炼的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健身锻炼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175~2.536;P均<0.05),提示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可显著地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邢翠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诱发电位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的评估意义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亚临床神经中毒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尚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时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其中单独检测BAEP 25例,同时检测BAEP和F-VEP 25例),与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足月适龄儿的BAEP,VEP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的Ⅰ,Ⅲ,Ⅴ波的出波率及各波分化良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0.025);Ⅰ,Ⅲ,Ⅴ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Ⅰ~Ⅲ,Ⅲ~V,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延长;F-VEP主波潜伏期为(235.5±40.5)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5,P<0.001).结论:BAEP和VEP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其听力损伤和神经系功能改变特异性较强.

    作者:李丽;王秋月;王桂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康复训练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选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估.结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呈现较普遍的提高,激惹、抑郁、迟缓和精神病表现亦有相应改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肯定协助作用.

    作者:韩康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护理专业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大专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自编调查问卷对132名护理专业大专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大专实习生的SCL-90的总分与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292),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0.028),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38,0.005,0.037);EPQ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精神质分和掩饰分显著低于常模(P均=0.000),内外向分和神经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0,0.034);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与EPQ的精神质分(除强迫症状和恐怖因子分外)和神经质分呈显著正相关(r=0.127~0.581,P<0.05~0.01),与内外向分(除躯体化、敌对、其他和偏执因子分外)和掩饰分(除人际关系、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呈显著负相关(r=-0.369~0.177,P<0.05~0.01).结论:护理专业大专实习学生中存在不少心理问题隐患,且其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和社会学方面的因素有关.

    作者:张曙映;李春波;吴敏;吴文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 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的心理状况

    为了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的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56名海洛因依赖患者在住院后2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患者除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常模外,其他8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这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洛因依赖不仅会产生躯体依赖,也会产生精神或心理依赖.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进行脱毒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戒毒治疗的完成,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以解除其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障碍.

    作者:张爱景;杨荷叶;张玉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