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庆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探讨高氧液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家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 30 min,再灌注 2 h.60只家兔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组:对照组( I组, n=20)只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 缺血 /再灌注组(Ⅱ组, I/R组, n=20),在缺血再灌注前 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0 ml/kg);高氧液治疗组(Ⅲ组, n=20),在缺血前 10 min静脉注射高氧液( 20 ml/kg).分别按 TCC法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梗死面积;原位末端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Fas、 Bcl- 2的含量,同时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III组心肌梗死细胞面积为( 2.29± 0.02) cm,与 II组的( 3.38± 0.07) cm比较,梗死面积明显缩小.II组的 AI( 20.8± 0.36) ,明显高于 I组 (4.1± 0.25),P< 0.01,t=170.4, III组的 AI( 13.3± 0.35)显著低于 II组 ,P< 0.01,t=66.8,但仍高于 I组 ,P< 0.01,t=92.8.I组 Fas的 OD值为 2.80± 0.07,II组 3.70± 0.05, III组 3.10± 0.04.I组 Bcl- 2的 OD值为 2.7± 0.02, II组 0.60± 0.03, III组 2.90± 0.02.结论高氧液具有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Fas和 Bcl- 2介导的心肌缺血 /再灌注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孙绪德;柴伟;高昌俊;张贵和;杨永慧;彭德明;赵辉;徐礼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根据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治疗现状,观察外科干预术式改善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腰腿痛的效果.方法对长征医院 31例(男 22例,女 9例)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术式效果:优 (A)7例,良 (B)4例,好转 (C)3例,差 (D)6例;改良术式效果:优 (A)3例,良 (B)2例,好转 (C)4例,差 (D)5例.结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改良术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缓解腰腿痛.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李家顺;袁文;李增春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加压接骨器( SMC)对骨折愈合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力学意义和记忆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截骨,左侧以 SMC内固定,右侧以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 1,2,4,8,12周行 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观察.结果 SMC组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 4,8,12周, SMC组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股骨力学强度均高于对照组.SMC组 4, 8, 12周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分别为( 48± 13),( 79± 15),( 86± 18),与钢板组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的意义( P< 0.05,t=7.56, P < 0.01,t=4.33).结论 SMC内固定可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作者:左传宏;苏佳灿;王家林;张春才;许硕贵;严望军;张雪松;高堂成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手腕部电烧伤将难以保留的肌腱、血管、肌肉清除后选用胸腹部、髂腹股沟皮瓣覆盖.术后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大限度地保护手腕部的功能.对 27例皮瓣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丽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抗拉伸性能.方法成人寰枢椎固定标本 24例及新鲜寰椎韧带标本 9例.测量横韧带中点处的厚度、宽度以及左右两端的宽度.取 2例新鲜横韧带标本行组织学切片观察.对 7例新鲜横韧带标本,通过 MTS- 858材料试验机测量其抗拉伸性能.结果寰椎横韧带的长度为 (20.0± 2.4) mm;中点处的宽度为 (2.1± 0.5) mm;中点处的宽度为 (10.7± 1.6) 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 (6.6± 1.1) mm、 (6.7± 1.0) 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 (3.8± 1.1) mm、 (3.7± 1.1) mm.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可分为 3种类型: (1)横韧带将齿状突后面完全包裹,占 30% (10例 ); (2)横韧带包裹齿状突后面的大部,超过 1/2,占 54% (18例 ); (3)部分覆盖齿状突的后部,不超过其 1/2,占 14% (5例 ).寰椎横韧带的齿状突面的中部可见有纵行的纤维,组织切片显示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横韧带的大载荷为 (606± 90) N,大变形量为 (4.3± 0.5) mm.结论 (1)本文结果与国外的相关报道比较,在长度上较白种人稍短,而与黄种人相近,这与人种的高矮有关.(2)寰椎横韧带与齿突接触面的中部可有条索状的疏松结缔组织存在.(3)寰椎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不恒定,这可能与齿突骨折的发生相关.
作者:昌耘冰;夏虹;钟世镇;赵卫东;尹东;张美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喉吸引旋切微创术的安全、精确、有效快速性能及在保留喉部结构完整及发音功能方面的特征.方法将特殊定制的喉吸引旋切刀应用于喉常见疾病的住院患者 23例,在支撑喉内窥镜数字成像系统的监视下,用动力系统驱动喉吸引旋切刀切除喉部病灶,从而完成手术,并对手术前后的电子喉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手术时间较传统方法或者喉显微镜下手术明显缩短,手术视野始终保持清晰,切割范围小而精确,随访 23例患者喉发音功能恢复良好或者保留了发音功能.结论在支持喉内窥镜数字成像系统监视下,喉吸引旋切技术简单、安全实用,在发音外科保留患者喉功能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高下;陈杰;沈晓辉;王健;周平;佘万东;李同美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评价 CT计量诊断( CTQD)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病理形态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将 1994- 01/2000- 0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定了病理形态的 395例 LDH患者( 452个椎间盘, A组)的术前 CT图像特征分为 5个指标 14种表现,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并以多变量判别分析时各变量的赋值为基础制订 CTQD表;将 A组的 CTQD结果与术中所见比较,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将 2000- 02/2002- 02收治的 363例 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型治疗组( B组) 185例,进行 CTQD并按 CTQD结果实施分型治疗;未分型治疗组( C组) 178例,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CTQD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4.73% ,92.81% ,90.12%和 85.49%; B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 C组(χ 2=5.009,P< 0.05), B组因非手术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 C组(χ 2=12.773,P< 0.001), B组的平均住院日数明显少于 C组( t=7.925,P< 0.001).结论 CTQD能比较准确地预测 LDH的病理形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彭耀庆;杨檑;张朝跃;江皓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应用关节镜灌洗术、软骨下钻孔术、骨膜或软骨膜移植等方法治疗关节软骨损伤,透明软骨得不到真正的修复.因此以自体或异体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并观察关节透明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内不同微环境中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兔 9只,在股骨髁髌骨滑车关节面钻取两个直径 2.5 mm、深 3 mm的骨软骨块,将软骨面向下、软骨下骨向上原位倒置,分别于 4, 8, 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 (HE)染色、 safranin- O染色、 II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 4周时倒置体表面有纤维组织覆盖,原关节软骨细胞形态结构正常.8~ 12周,倒置体表面有纤维软骨再生,原关节透明软骨基本保持其原有特性.结论以骨松质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未能完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关节软骨好采用同一组织来源的透明软骨细胞.
作者:张东;卢世璧;赵斌;余征;黄靖香;张文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及与治疗时机的关系.方法通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测定,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及 X线检查等能早期发现循环,神经病变.测定 SCV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bFGF)局部应用是近年开展的治疗方法;部分采用自体皮瓣转移或移植是加速难治性足溃疡愈合的有效治疗手段.结果 SCV:缺血性足组( 38.1± 30.8) m/s,神经性足组( 36.2± 38.1) m/s.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重视早期定期进行足神经及周围血管检查等简便易行的检查 ,发现神经及循环改变立即采取措施给以治疗 ,防止病变恶化发展.
作者:李华;郭永成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病因尚不清楚 ,通过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研究的方法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染色体核型的情况,探讨其与神经纤维瘤病( neurofibromatosis ,N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患者来自西京医院骨科 1982 - 1999年手术治疗的 28例 CPT患者中有随访记录的患者 1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及临床检查确诊.男 7例,女 3例;左侧 5例,右侧 4例,双侧 1例;年龄 4- 17岁,平均 11.5岁.7例患者躯干上有奶油咖啡斑.取患者的外周抗凝血 1- 2 ml,无菌条件下加入含有植物凝血素 (phytahematoagglutinin PHA)及体积分数为 100ml/L小牛血清的 1640培养液中, 37°C恒温箱内培养 70 - 72 h,于终止培养前 4 h加入秋水仙素( 10 μ g/ml)继续培养直至收获,制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例 CPT患者的淋巴细胞培养均获得可分析标本.所有患者染色体核型均正常,未见染色体核型缺失及多倍体 ,均为 46XY或 46XX型.结论 NF不是 CPT的病因,他们在基因定位方面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作者:崔赓;雷伟;李洁;胡蕴玉;杜俊杰;马平;黄耀添;赵黎;吕荣;杨柳;汪培铭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不同时间服用甲羟孕酮后对改善化疗期所致的食欲减退、恶心、体质量改变等生活质量的作用,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全组 102例肺癌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明确诊断.分为 3组:第Ⅰ组:化疗前≥ 3 d开始服用甲羟孕酮( 32例);第Ⅱ组:化疗同一天或化疗前 < 3 d开始服用甲羟孕酮( 37例);第Ⅲ组:化疗结束服用甲羟孕酮( 33例).甲羟孕酮 25 mg,3次 /d,连服 10~ 14 d;化疗选用以长春地辛、顺伯、异环磷酰胺为主的方案,辅助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控制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结果在化疗期间食量不减或增加者 69例,Ⅰ组为 91%( 29/32),Ⅱ组为 68%( 25/37),Ⅲ组为 45%( 15/33);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tⅡ =2.28;tⅢ =4.22).食量减少者 33例,Ⅰ组发生率 9%( 3/32),Ⅱ组发生率 32%( 12/37),Ⅲ组发生率 55%( 18/33),其中Ⅰ、Ⅱ组减少幅度轻,恢复时间快.接受化疗时 50%未发生恶心,其中Ⅰ组( 63%)明显优于Ⅱ组( 49%)Ⅲ组( 39%).体质量不变或增加者 70例,其中Ⅰ组为 88%( 28/32);Ⅱ组为 70%( 26/37);Ⅲ组为 48%( 16/33).Ⅰ组与Ⅲ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t=3.58).结论化疗前提前服用甲羟孕酮更能发挥其抗胃肠道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吕梅君;周彩存;徐建芳;张捷;鲁冰;金炳文;倪健;郑迪;张洁;徐瑛;张勤;毛仲航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 AF内固定撑开复位、间接减压的疗效.方法对 33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但 MRI示后纵韧带仍完整.其中 24例伴脊髓损伤,按 Frankel分级, A级 2例、 B级 7例、 C级 9例、 D级 6例.9例无神经压迫症状.治疗均采用后路 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横突间、椎板间植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行 CT检查,分别计算其伤椎椎体高度及椎管狭窄率,确定椎体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积的恢复程度,采用配对 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术后平均随访 13.4个月,伤椎前柱高度、后柱高度、椎管狭窄率治疗前分别为 47.9, 82.1,( 29.3± 13.5)%;治疗后分别为 86.6(t=3.034, P< 0.01), 92.3(t=3.401, P< 0.01),( 7.3± 7.9)% (t=3.626, P< 0.01).2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神经功能恢复按 Frankel分级评定, 22例分别提高 1~ 3级, 2例 A级无变化.33例中有 2例 AF钉断裂,余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椎体塌陷.结论 AF系统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过撑开复位,间接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形态,以维持和增强脊柱稳定性.
作者:郭奇峰;徐中和;温世锋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借鉴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成熟的经验 ,评价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对失稳颈段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作用.方法在 6具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上切除 C5~ 6椎间盘,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该间隙内.对该颈椎节段进行前屈 /后伸、左 /右侧弯和左 /右旋转运动稳定性评价,经颈椎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出该节段的运动范围( ROM).随后施加 2 Nm, 0.6 Hz的疲劳载荷共 2 500次,评定其稳定性,并与标准的 C5~ 6椎间盘破坏后稳定性值相比较.结果正常 C5~ 6前屈、后伸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17.03°;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 7.80° , 疲劳载荷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 9.98°;椎间盘破坏后前屈、后伸运动范围 25.53°,人工椎间盘植入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正常左右侧弯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10.75°;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和疲劳载荷后左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为 8.43°和 9.43° , 椎间盘破坏后左、右侧弯运动范围 20.70°.正常左、右旋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14.82°;人工椎间盘植入后和疲劳载荷后左、右旋运动范围分别为 13.38°和 13.83° , 椎间盘破坏后左右旋运动范围 25.88°.结论颈椎间盘破坏后椎节稳定性显著性破坏.人工椎间盘植入后脊柱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方向上稳定性显著性改善,左右旋转接近正常值,并可提供 59%正常屈伸活动, 88%正常左右侧弯活动, 93%正常左右旋转活动.
作者:沈强;贾连顺;赵定麟;袁文;倪斌;陈德玉;赵卫东;原林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GM- 1)可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价 GM- 1对颈髓半切综合征( BSS)的治疗效果.方法取 SD大鼠 55只,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直视下半切大鼠颈髓 1/2 C5- 7阶段;治疗组在伤后 15, 90, 180 min, 2, 3 d分别腹腔内注射 GM- 1 10 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 1, 6, 24 h, 1, 6周时各取损伤组合治疗组大鼠各 2只伤区颈髓组织送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进行 Rivlin斜板试验以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自制斜板上停留的大角度为 82°,损伤组术后 1周平均为 55°, 6周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65°;而治疗组术后增加较快, 6周时接近正常.治疗组半切处出血减轻,周围白质大部相连,髓鞘修复,大量重组的少突胶质细胞增生,运动功能恢复 90%.结论 GM- 1对 BSS脊髓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其恢复.
作者:田纪伟;高岱峰;李家顺;贾连顺;赵书平;叶晓健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局部胶原超常增生与沉积形成的团块,并不断扩大,多伴有明显的疼痛、瘙痒症状.目前对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极易复发,且由于手术刺激可使病变进一步扩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痛苦较大,长期使用还存在多种副作用;采用单纯在瘢痕皮肤表面擦抹药物疗效不明显.超声波可软化瘢痕组织,促进药物渗透,治疗见效快,无疼痛不适,无侵入性,无电刺激现象,无灼伤,操作简便,治愈率高.
作者:王俊;汪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肿瘤凋亡相关基因,验证维甲酸调控生物细胞增殖、分化 ,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 all- trans retinoic acid)诱导前列腺癌 DU- 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 HL- 60细胞和乳腺腺癌 MCF- 7细胞产生凋亡,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 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结果在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 DU- 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 HL- 60细胞和乳腺腺癌 MCF- 7细胞产生凋亡过程中,有 TNF、泛素、热休克蛋白和 C- erb B- 2基因参与,并成功克隆出多条可能与凋亡密切相关的未知基因,均被 GenBank收录,登录号为 AF174394,AF144056,AF141882.结论这种基于 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对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是十分有效的.
作者:邵晨;汪涌;朱峰;张磊;晏伟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 bak及其在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临床康复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 Bak、 Bax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结果在 99例星形细胞瘤中 Bax阳性反应 62例( 62.6%), Bax阳性反应 60例( 60.6%) ,在 10例用于对照的正常脑组织中, Bak阳性仅 1例( 10%), Bax阳性 2例( 20%).Bak、 Bax在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 (P< 0.01,χ 2=6.80);二者在Ⅰ和Ⅱ、Ⅱ和Ⅲ、Ⅲ和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相互间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05,χ 2=3.49);但在 50例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WHOⅠ~Ⅱ级)中明显均强于 49例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 WHOⅢ~Ⅳ级)中的表达 (P< 0.01,χ 2=7.71).结论促凋亡基因促凋亡基因 Bak及其 Bax在大部分星形细胞瘤中有不同程度表达, Bak、 Bax可能协同参与星形细胞瘤的凋亡调变,二者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有关,其研究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功能损害提供依据.
作者:陈广生;李青;黄高升;宋宏萍;叶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冷冻及神经阻滞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 20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 3组,分别给予射频热凝、冷冻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1)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 1周后射频热凝、冷冻组 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 5.1± 1.2, 4.0± 1.1,改善程度均优于神经阻滞组 (t1=3.79, P< 0.001; t2=3.42, P< 0.001);二组间 VAS评分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2)副反应:射频热凝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冷冻组和神经阻滞组.结论射频热凝及冷冻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郑虎山;张敏;朱宏骞;肖礼祖;沙彤;蒋劲;张德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胶原是组织构建和组织重建的重要材料,在外科应用的生物聚合材料中,胶原是目前研究热门的材料之一.介绍近 10年胶原作为缝合材料、溃疡、烧伤、骨组织、心瓣膜、血管、食道和气管等修复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情况 ,以及胶原作为皮肤替代品在培养皮肤细胞支持物、胶原真皮和复合移植皮等组织工程皮肤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
作者:吴志谷;黎君友;付小兵 刊期: 2003年第17期
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症是神经系统较常见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通过 1例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探讨脊髓肿瘤术后患者的功能评定和系统康复治疗方案.采用 Team会议的形式,对具体的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功能障碍评定、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进行讨论,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但远期疗效需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脊髓肿瘤术后的康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损伤水平和功能评定制定详尽的康复方案,根据再评定结果,调整康复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俞晓杰;吴毅;胡永善;白玉龙;吴军发;沈莉 刊期: 200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