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赵智强
[目的]总结魏跃钢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血热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典型验案的分析,阐述魏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辨证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病机中,病位重于血分,其发病的起始阶段以血热为主;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主要治则为“清热凉血解毒”;用自拟方“凉血解毒饮”治疗。案例中患者经治疗皮疹基本消退,诸症缓解。[结论]魏跃钢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史志欢;魏跃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学习中医临床家、教育家章次公先生的学术成就。[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次公先生之成学经历、学术思想,并以临床经验举例。[结果]次公先生在学术上无门户之见,融各家之长,兼收并蓄,自成一派。次公先生研索和阐明中医传统理论精髓,并使之发扬光大。其治疗疾病时参透病因,从整体出发,以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为主;对于药物的运用,则在考证古人用药的基础上参合自己的经验,重于实践,灵活辨证。[结论]次公先生博览群书,学术精深,值得后人学习,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精神更值得后人借鉴。
作者:张进;周晴;张云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歌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谷红注射液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谷红注射液内在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依据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山奈酚相对于谷红注射液大吸收波长的吻合度,选择适宜的对照品和显色条件进行总多酚的含量测定。[结果]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计,10批谷红注射液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分别为9.94、9.55、9.75、9.67、9.84、10.03、9.81、9.52、9.88、10.09 mg·mL-1。总多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1%,RSD为1.68%(n=6)。[结论]所建立的Folin-Ciocalteu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是定量谷红注射液中总多酚的可靠方法。
作者:罗亦琨;郑艳秋;何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报道外阴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 ES)诊断治疗过程,为临床提供罕见病例诊断治疗依据。[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发病过程、治疗过程及病理学等检查,并对外阴ES的治疗方式、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真实地记录外阴ES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患者术中病理检查诊断为外阴ES,并给予扩大清除术,现患者无复发。[结论]外阴ES临床罕见,确诊时需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局部扩大清除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晓静;王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通过分析路志正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两例患者的病案资料,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加以总结。[结果]路老主张健脾利湿应贯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并通过益气和营、调和营卫分别治疗两例病人,病人服药后关节肿痛较前缓解,食欲渐好,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路志正教授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值得参考学习。
作者:员晶;唐晓颇;姜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综述了Th细胞各亚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相关的发病机制,并针对其近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并总结Th1/Th2失衡机制、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Thl7,Th9和Th22与AA的关系。[结果]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免疫抑制治疗可抑制Th1细胞,恢复Th1/Th2比例平衡,从而使造血功能恢复。Tfh、Thl7、Th9和Th22与A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结论]AA的免疫发病机制复杂,CD4+的细胞亚群及其多种相关的细胞因子与AA发生发展相关,全面检测AA患者血清中各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变化和相关免疫功能分子的水平变化有利于AA的诊治。
作者:沈英英;林圣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感儿中医证型肺脾气虚证、脾虚肝旺证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随机抽选150例肺脾气虚证和150例脾虚肝旺证复感儿,分别检测血锌、铁、钙、镁、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抽选体检儿童2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两中医证型组复感儿锌、铁、钙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中医证型组复感儿镁、铜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脾气虚型组与脾虚肝旺型组两组间相比较,锌、铁、钙、镁、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感儿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中医证型与锌、铁、钙、镁、铜等微量元素间不存在正、负相关性。
作者:杨季国;马慧娟;钟翠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包装并鉴定带有人白介素2(hIL-2)及ZsGreen的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5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5, rAAV5),为今后利用5型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进行胰腺癌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5型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helper-free system)为模版,PCR法扩增pLVX-IRES-ZsGreen和PES-IL-2模板上的IRES-ZsGreen和IL-2基因,利用酶切位点插入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AAV-hIL-2-IRES-ZsGreen。经三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5-hIL-2-IRES-ZsGreen。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病毒包装效率,超速离心纯化、浓缩重组病毒,qPCR测定病毒的滴度。重组病毒转导细胞经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源基因经PCR检测证实病毒包装结果。[结果]5型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IL-2-IRES-ZsGreen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确定其序列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三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72h后,病毒包装效率达90%以上。5型重组病毒感染HEK 293细胞48h有荧光出现,重组病毒基因组成功扩增出外源基因IL-2,证明有感染力的重组病毒包装成功。[结论]成功包装带有hIL-2及ZsGreen标记的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滴度达到2.62×1012。
作者:陈如意;岳静;章旭君;黄春琦;张婷;许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张培影教授辨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经验。[方法]通过中医经典理论文献参考、临床观察,对UA病机、治则、辨证原则进行归纳,并以两则案例具体分析张培影教授辨治冠心病UA的特点。[结果]张培影教授提出了气虚痰滞是冠心病UA发病的前提和基础;痰滞瘀阻、心脉挛急是UA的病机关键;祛瘀和脉、健脾化痰是基本治疗原则;UA分为心血瘀阻证、痰滞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阳虚痰瘀证4型。[结论]张培影教授针对UA痰滞瘀阻、心脉挛急的病机特点,设立了祛瘀和脉、健脾化痰的治疗原则,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群;张培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稿件要求1.1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1.2稿件请寄打印稿,亦可用16开单面方格纸誊写,字迹端正。简化字以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不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中医文献考证除外)。外文请打印,必须分辨出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非英文要注明语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元明清医家辨治燥证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学习古代医著,分析医家对燥证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阐述,总结医家辨治燥证的特点。[结果]刘完素总结燥的病理为血枯、津亏,症候为内在脏腑组织干燥及外在皮肤干燥的紧敛燥涩之象,列治燥十一方;喻嘉言提出了秋燥病名,总结出“燥病必渴”的临床特点,提出治疗燥证多从肝肺入手,并自制清燥救肺汤用治温燥伤肺;费伯雄提出温燥和凉燥之分,并以五脏分证论治秋燥,强调“和法缓治”;叶天士指出燥证有内伤、外感之分,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核心,提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并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吴鞠通将秋燥按上、中、下三焦辨治,指出秋燥可沿三焦次第相传,并创立杏苏散、桑杏汤、沙参麦冬汤。[结论]金元明清医家在辨治燥证的理法方药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对后世医家研究和诊治燥证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研究肾气丸、附桂混悬液和六味地黄丸对肾阳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影响,探求附子和肉桂在肾气丸中补肾阳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肾气丸组、附桂混悬液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每组12只。采用氢化可的松肌内注射制备肾阳虚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1次/d,连续20d。每隔4d记录1次动物的症状体征(体重、肛温、饮水、摄食、大小便、脱毛、拱背、蜷缩及抓取激惹反应)。实验结束后,腹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ACTH、CORT含量;取下丘脑制备匀浆, ELISA法检测CRH和CRHR1含量。[结果]肾阳虚模型组动物出现体重下降,肛温降低,摄食量和饮水量减少等肾阳虚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相比,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卵巢、睾丸)脏器显著萎缩;血清ACTH、CORT及下丘脑CRH和CRHR1含量显著降低。药物干预后,肾气丸能显著改善肾阳虚动物的症状体征,升高血清ACTH、CORT和下丘脑CRH、CRHR1含量;附桂混悬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阳虚大鼠上述检测指标,但较肾气丸弱。六味地黄丸不能改善肾阳虚大鼠的上述检测指标。[结论]附子和肉桂在肾气丸中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发挥补肾阳的作用。
作者:徐文聃;王欣;王琛;杨元宵;李守业;李昌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36例PI患者为治疗组,运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MT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疗效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与PSQ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6例健康人为健康组,不做任何治疗,仅检测血清MT水平以及PSQI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的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1),疗程结束3个月后PSQI总分较治疗后升高(P<0.01),但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高于疗程结束3个月后(P<0.01);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的血清M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接近健康组(P>0.05);治疗前血清MT水平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分值、睡眠效率因子分值、催眠药物因子分值、日间功能因子分值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结论]浅针山根穴治疗PI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水平调节有关。
作者:郑美凤;何芙蓉;林煜芬;郑国尧;郑良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15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3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李邦伟;高宏;马睿杰;陈炜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马大正老师治疗各型经行头痛的经验。[方法]通过分析马大正老师对经行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马老的临证思路和典型案例,来阐述马大正老师治疗妇科经行头痛的临床经验。[结果]经过马大正老师的中医辨证方法拟方,分别以外感风邪、肝火上逆、血虚生风、痰浊内阻、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治疗各型经行头痛,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引起经行头痛的病因很多,但马老根据患者的特点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精准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对临床治疗经行头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婷;马大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现代医生尤其是师承学员学习《伤寒论》的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阐述《伤寒论》学习中的一些难点、疑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伤寒论》中存在许多通假字和古今字,其含义与现在已不尽相同;条文中还存在一些南阳地区的方言;部分药物如通草、麻子仁等内涵也发生了演变。[结论]学习《伤寒论》不仅要对条文反复研读,充分理解条文的含义,同时还要阅读历代注家的书籍,追根溯源,从历史、文化和源本的角度去学习、继承《伤寒论》,特别要注意避免以今释古,才能真正还原、领悟《伤寒论》的真谛。
作者:郑文龙;陈启兰;祝光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蛭龙通络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诊断为AECOPD的7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蛭龙通络方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PH、PaO2、PaCO2、HCT、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明显升高(P<0.05,P<0.01),PaCO2明显降低(P<0.05),HCT、ESR、CRP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PH明显升高(P<0.05),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蛭龙通络方以“通络”方法抑制炎症,改善通气及血流,结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治疗AECOPD效果显著。
作者:郑荣辉;许曹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微观证素及证型分布。[方法]选择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根据胃镜报告,统计病性、病位证素出现的频数、频率,病性与病位相结合,得出常见证型。[结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病位证素以胃窦为多见;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热、湿、痰瘀、虚、瘀血;常见证型有:胃热证、痰瘀阻胃证、湿热蕴胃证、胃虚证、湿困胃证、瘀阻胃络证。[结论]鉴于目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证候分型不一,微观证素辨证能够进一步规范证型,进而指导治疗。
作者:张倩;赵智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精神萎靡状态进行病因分类,以期更好地阐释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之精神萎靡状态的致病原因。[方法]根据精神萎靡状态的主要病因及致病过程,将其病因进行归类总结,从因郁致病及因病致郁两方面进行分类阐述。[结果]总结得出精神萎靡状态的常见病因,因郁致病的精神萎靡状态主要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紊乱为基本病变,以思郁、忧郁为主;因病致郁的精神萎靡状态,则是因饮食、劳倦、久病等所伤,由于失治、误治或久治不愈,随病继发的病理状态。[结论]精神萎靡状态大多隐匿起病,病程较长,不会立即危及到生命,往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开展关于精神萎靡状态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刘英杰;丁晓;滕晶;齐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