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雷;曾辉;梁长虹;吴海军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对其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尤为重要.随着64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凭借其无创、检查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能较好地诊断颅内动脉瘤,但常规CTA在显示颅底和邻近骨结构血管时易受骨的干扰,为了去除颅骨干扰,影像学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减影CTA方法,笔者就此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丽娟;吕发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43岁.因肝区隐痛不适伴腹胀1个月人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史,无血吸虫病及慢性肝炎病史.体检:心肺(-);腹壁静脉显露,血流自下向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缩小,肝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
作者:张泽富;梁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55岁.因排便不畅半年就诊.B超检查显示直肠后方有一边界清楚的液性暗区,内可见云雾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肛门指检发现直肠后壁肠外质中肿物.MRI见直肠后巨大囊性肿块,呈短T1、长T2均匀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未见明显强化;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图1~3).血肿瘤标志物正常.
作者:魏友平;沈钧康;钱铭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线性回归方法 ,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脑白质束扩散张量分析,找出与AD患者神经心理学评分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资料与方法 对20例轻度AD患者、30例中重度AD患者以及25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自愿者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DTI采用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扩散敏感梯度施加在25个不同方向,生成平均扩散系数(MD)、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图,结合彩色向量图及纤维追踪图分别测定各白质束的参数值,包括双侧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下额枕柬、钩束、穹窿体、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各DTI参数与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回归模型.结果 对照组与轻度AD组比较仅穹窿体和左侧扣带束的FA值存在明显差异;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比较穹窿体、双侧钩束、扣带束、下纵束、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及右侧下额枕束的FA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与轻度AD组的MD值在穹窿体区存在统计学差异,而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在穹窿体、双侧钩束、下额枕束、左侧扣带束、右侧上、下纵束、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均存在MD值的显著差异.回归模型提示穹窿体和左侧扣带束的FA值与MMSE评分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右侧扣带束的MD值呈负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MMSE=13.051+48.489 FA穹窿体+27.008FA左侧扣带束后部-3.074 M右侧扣带束后部.结论 AD患者的穹窿体、扣带束后部白质受累为明显且与神经心理学评分相关,对于评价AD患者的病情及监测其进展情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蓓;凌华威;李霞;王涛;张欢;柴维敏;陈克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分析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429例胆石症患者的MRCP检查资料,评价肝内胆管的解剖类型,并分析其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结果 MRCP资料显示肝内胆管变异占总病例数的31.7%,肝内胆管常型占68.3%.在肝内胆管变异的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58例(42.6%),无肝内胆管结石78例(57.4%);肝内胆管常型的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77例(26.3%),无肝内胆管结石216例(73.7%).两组病例发生肝内胆管结石概率的x.检验结果 为:X2=11.538,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内胆管变异者有更高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
作者:王润榕;杨毅;雷海燕;沈钧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着重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260 m)早产儿颅内出血(ICH)的CT特征及其与胎龄、出生体重、临床症状及转归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540例早产儿中387例ICH的CT特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0例中387例ICH的检出率为71.7%,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26例(58.4%),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SEH-IVH)124例(32.0%),脑实质出血(IPH)37例(9.6%);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2-34周者多发生SAH,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2周者发生SHE.IVH较多;临床上有症状者324例(83.7%),其中以兴奋症状为主者103例,以抑制状态为主者170例,先短暂兴奋后转为抑制状态者51例;治愈及好转211例,死亡131例,自动出院45例,病死率33.9%.结论 高海拔地区早产儿ICH发病率明显偏高(约71.7%),与高原缺氧关系密切,症状重,病死率高,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延成;王娅宁;段顺生;马辉;刘充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资料与方法 按照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模拟布源,在螺旋CT导引下局部麻醉进行125Ⅰ植入,术后1、2、6、12个月随访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7例顺利完成植入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21个病灶中,18个病灶布源满意,满意率85.71%(18/21),5例完全缓解;10例12个病灶部分缓解;稳定2例4个病灶.总有效率80.95%(17/21).随访2~52个月,5例于半年后失访,2例分别于植入术后7、10个月死亡.另10例中,2例刚植入术后2个月,其他生存1年8例,生存2年3例,生存3年1例,1例已超过52个月.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对肝脏恶性肿瘤有较好局部控制率及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段成洲;王功夏;范斌;都海芳;李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女,86岁.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左下腹疼痛,放射到左侧腹股沟区、左侧大腿,疼痛呈持续性,无法缓解.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明显肿块.患者无胸闷、胸痛,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腹泻,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患者无手术、外伤病史,否认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腹部B超提示肠腔内大量气体.
作者:张毅;杨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62岁.间断性头痛1年余,主要是额部疼痛,无规律性,逐渐加重,近20天出现表情淡漠.来我院行CT检查,双螺旋CT示左侧额部不规则肿物影,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条状钙化及硬化缘,与左侧额骨宽基底相连,左侧额叶受压.
作者:潘征;吕国士;王晓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单纯性囊肿和包虫囊肿特别是完全液化的肝包虫囊肿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囊性包虫病患者22个病灶,肝脏单纯囊肿9例10个病灶,均行b值500和1000 s/mm2的MRDWI序列扫描.结果 b值500和1000 s/mm2的病灶ADC值以及病灶和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率均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单纯囊肿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肝包虫囊肿,肝脏包虫囊肿的信号强度率明显高于肝脏单纯囊肿(P值<0.05).结论 肝脏MR DWI有助于鉴别肝脏单纯囊肿和肝脏囊性包虫囊肿.
作者:李辉;张雪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38岁.右大腿扭伤后发现大腿根部内侧肿块,缓慢增大,无明显疼痛,右髋屈曲时增大,伸直后变小或消失,下肢无感觉障碍.体检:右髋屈曲后右大腿根部内前侧可触及10 cm×10 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右髋伸直放松后肿块消失.右下肢活动无异常.
作者:黎雪琴;罗红亮;扬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脊髓分裂畸形(SCM)的MRI表现,提高对SCM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搜集行MRI检查的SCM患者资料17例,并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中,男8例,女9例,年龄~66岁,平均24.8岁.其中Pang I型9例,分布于T12~S2椎体水平,椎管内出现矢状位的骨间隔.两条半脊髓分别位于独立的硬膜囊内.Pang Ⅱ型8例,分布于T3-L5椎体水平.两条分裂的脊髓位于同一硬膜囊内.常见的伴发畸形包括圆锥低位,脊柱裂,中央管扩张,脊柱侧弯,移行椎及阻滞椎,表皮样囊肿和畸胎瘤,蝴蝶椎及楔形椎,脂肪瘤,终丝分离.1例合并神经源性膀胱、1例重复肾.结论 MRI对SCM的显示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在术前计划的制定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应该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方法 之一.
作者:刘珍友;张云亭;张敬;李威;孙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肿瘤激素受体表达状态作为乳腺癌转移的一项预后指标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 根据转移方式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将57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情况(ER+或ER-/PR+或PR-)已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并行脑MRI和全身骨核素扫描(E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28例患者发生骨转移无脑转移,57%的患者ER+/PR+.7例患者有脑转移无骨转移,71%(5/7)的患者ER-/PR-.10例患者发生骨转移无脑转移且有其他部位的转移.12例患者向脑、内脏、骨广泛转移,无ER+/PR-.以上四组ER和PR表达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除了广泛转移组,转移性乳腺癌主要有两种转移方式.:ER+/PR+的乳腺癌更容易发生骨转移.ER-/PR-的乳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而不易发生骨转移.对其的认知有利于指导放射科医师对转移病灶的检出并帮助临床医师估计乳腺癌转移至各个脏器系统的可能性,同时指导对其进行靶向预防性治疗.
作者:徐慧;贾文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对颅内结核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结核瘤患者术前或接受治疗前的1H-MRS表现,1H-MRS采用多体素2D1H-MRS,点分辨表面线圈法(PRESS).比较结核瘤病灶实质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Cr,Cho/NAA、NAA/Cho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有无脂质(Lip)峰或氨基酸峰(AAs)出现.结果 颅内结核瘤实质部分Cho较对侧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结核瘤和对侧正常脑组织Cho分别为366.7 ±137.4,325.4±126.4,P>0.05),Cr、NAA、NAK/Cho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结核瘤和对侧正常脑组织Cr分别为163.6±74.1,300.1±140.5,P<0.01;NAA分别为239.4±96.6,475.3±244.7,P<0.01;NAA/Cho分别为0.74±0.35,1.56±0.60,P<0.01),Cho/Cr、Cho/NAA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结核瘤和对侧正常脑组织Cho/Cr分别为2.05±0.63,1.14±0.38,P<0.01;Cho/NAA分别为1.70±0.85,0.79±0.34,P<0.01),有15例(15/26)见Lip峰,所有病例坏死腔均未见AAs.结论 1H-MRS能反映颅内结核瘤的病理特点,可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彭娟;罗天友;吕发金;欧阳羽;方维东;吴景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1例MS患者和21名健康自愿者进行MRI和1H-MRS检查,测量患者脑内病灶(病灶组)和病灶邻近或对侧表现正常脑白质(NAWM)(NAWM组)及自愿者正常脑白质(对照组)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乳酸盐(Lac)峰值,及NAA/Cr、NAA/Cho、Cho/Cr的浓度比值.结果 病灶组、NAWM组的NAA峰有不同程度下降、Cho峰有不同程度升高,急性病灶还可见Lac峰升高;病灶组的NAA/Cr(1.459±0.280)显著低于NAWM组(1.806±0.14)及对照组(2.109±0.246,F=65.159,P<0.001);病灶组的NAA/Cho(0.763±0.195)亦显著低于NAWM组(1.295 ±0.101)及对照组(1.618±0.243,F=171.907,P<0.001);而病灶组的Cho/Cr(1.826±0.261)显著高于NAWM组(1.503±0.216)及对照组(1.316±0.117,F=59.320,P<0.001).结论 .H.MRS可以反映MS患者病灶内组织不同病理变化所致代谢异常及检测到MS的NAWM所出现的早期生化代谢改变,对M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世林;罗明月;陈少琼;邹艳;胡兵;康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卵巢良性囊性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科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0例共45个卵巢良性囊性占位病变的CT表现.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12例15个病灶,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4例,良性囊性畸胎瘤8例10个病灶,单纯囊肿6例.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瘤在CT值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卵巢良性囊性占位在分房、钙化、脂肪成分方面亦有明显不同.结论 16层螺旋CT在卵巢良性囊性占位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志江;龚向阳;陈文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直肠内水囊填塞MRI对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2例临床初诊为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将MRI结果 与手术结果 对照.结果 MRI发现瘘管及分支共74支,肛周脓肿16例,内口48例,使用水囊后内口显示率明显提高,并与手术结果 一致.在52例肛瘘患者中发现27例为括约肌间型,8例为经括约肌型,8例为括约肌上型,9例为括约肌外型,与手术结果 一致.结论 直肠内水囊填塞MRI是一种肛瘘术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
作者:朱琼;杨烁慧;詹松华;龚志刚;谭文莉;赵喜;杨巍;郑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对肘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应用64层螺旋CT对49例肘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结构,在GE工作站(AW 4.3)上进行MPR和VR三维莺组,并与轴位CT图像和x线平片进行对比.结果 MPR结合VR图像能清晰显示肘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86处,累及关节面36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00%,高于轴位cT图像(86%、77.8%)及x线平片(70.9%、69.4%),三种方法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0,6.89、29.25,12.98,P值均<0.01).结论 64层螺旋CT MPR、V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肘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立体、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雷;刘禄明;都基权;孙百胜;张鹏;傅振强;李娟;刘东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L 12例13个病灶,重点观察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 12例患者共发现13个病灶,在T1WI上,4个病灶呈等信号,其余呈低信号.在T2WI上,6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3个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方式及特点如下:(1)全部病灶呈延迟强化;(2)动脉期4个病灶可见强化,其余无明显强化;(3)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周边部环形强化(9/13,69.23%)、分隔样强化(6/13,46.15%)、中心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2/13,15.38%)、全瘤不均质强化(1/13,7.69%);(4)延迟期病灶内存在无强化区(7/13,53.85%);(5)延迟期病灶缩小感(4/13,30.77%).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对定性诊断与鉴别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伟鹏;梁碧玲;许晓矛;陈洁容;许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