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充气扫描在大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许彪;陈刚;韦璐;曹治婷;刘正刚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大肠癌,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充气扫描在大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MS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192例,MSCT诊断189例,MSCT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8.4%、92.8%及98.1%,对肿瘤的大体分型符合率为98.4%,MSCT对大肠癌的定性诊断能力高于超声、肠镜、癌胚抗原测定三种检查方法 .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9.9%(170/189),诊断肿瘤浆膜外侵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和86.4%,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2%和88.9%.结论 采用MSCT充气扫描安全、方便、快捷、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可以有效地显示大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确定大肠癌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提高对大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例

    患者女,54岁.中腹部持续剧烈疼痛2天,并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手术及外伤史.血压:140/95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85次/min,腹柔软,中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电轴左偏-1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右肾多发小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水.给予解痉、止痛、制酸治疗,腹痛症状无缓解.

    作者:崔凯;李云云;曹竞;罗永忠;张俊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包括立卧位腹部平片7例,消化道碘水造影1例,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7例患者皆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6例CT检查见肠腔内异位结石,7例腹部平片中2例显示肠腔内异位结石,MRI检查的2例均见肠腔内异位结石,1例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充盈缺损,误为肿瘤性病变.腹部平片2例见胆囊区积气,6例CT见胆囊积气、胆囊窝结构紊乱,其中2例胆囊与十二指肠内气体相通,1例MRI显示胆囊与十二指肠间有高信号液体相通.结论 胆石性肠梗阻影像检查中腹部平片除明确肠梗阻外,仔细寻找肠内阳性结石会对诊断有帮助,CT与MRI均能明确诊断,价值相仿.

    作者:缪小芬;陆健;孙春锋;石甜甜;梁宏伟;朱纪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A对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于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 38例患者资料,在SAH急性期(3~10天)做CTA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结果3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32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对动脉瘤的检出敏感性为96.97%,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作者:相丽;郑穗生;宫希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

    脂肪肝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内含脂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toholic fatty livet disease,NAFLD).NAFLD习惯性被视为一系列肝脏脂肪变化的总称,组织学方面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在我国现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肝活检虽然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它的创伤性及抽样误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寻找无创便捷、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作者:吕培杰;陈克敏;柴维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成像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心内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资科与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23例CH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5分评分法分析术前心脏CT图像质量,比较CT与超声心动图(ECHO)及手术结果.结果(1)>6岁年龄组的CT图像质量优于≤6岁年龄组.(2)23例CHD心内结构异常共62处,M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2%、95.28%及98.38%.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平面重组(MPR)多方位成像是诊断心内结构异常的主要技术.结论 了解64-MSCT对CHD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对CHD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申艳光;苏兰芳;王云华;黄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充气扫描在大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充气扫描在大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MSCT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大肠癌192例,MSCT诊断189例,MSCT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8.4%、92.8%及98.1%,对肿瘤的大体分型符合率为98.4%,MSCT对大肠癌的定性诊断能力高于超声、肠镜、癌胚抗原测定三种检查方法 .总的分期准确率为89.9%(170/189),诊断肿瘤浆膜外侵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和86.4%,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2%和88.9%.结论 采用MSCT充气扫描安全、方便、快捷、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可以有效地显示大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确定大肠癌的侵犯范围、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等,从而提高对大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彪;陈刚;韦璐;曹治婷;刘正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骶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和MRI影像特征

    目的 探讨骶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骶部pPNETs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骶部不同部位的pPNETs表现不同.结论 骶部pPNETs虽然缺乏特征性,但一些征象可以提示pPNETs的诊断.

    作者:李建灵;张焱;胡瑛;王岸飞;程敬亮;张勇;李彩霞;李丹;李华丽;王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柯达DV8100干式相机鼓温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开机不久机器停止工作,并交替报P509、P554故障.故障分析及检修P509:加热鼓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指定温度范围.P554:加热鼓温度过高.这两种故障代码同时出现,因此不能正确判断温度过高还是在限定的时问内达不到规定的温度.

    作者:冯咏梅;汪继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目的 探讨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生于鼻咽3例,上颌窦2例,鼻腔1例,鼻腔、筛窦及蝶窦1例,鼻腔、额窦、筛窦、蝶窦及上颌窦1例;病变边界较清楚,呈椭圆形3例,分叶状5例;病变大径20~92 mm,平均49 mm.CT表现:鼻部病变造成周围骨质变形、变薄、移位、吸收,其中3例伴局部破坏;鼻咽病变位于黏膜下,黏膜表面光滑,邻近骨质未受累.与脑实质比较,平扫7例呈等密度,1例呈不均匀高密度;增强后2例呈中度、较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高度强化.MRI表现:T_1WI、T_2WI均呈等信号,其中7例T_1WI信号较均匀,T_2WI散在细条状略高信号,另1例可见片状短T_1、长T_2出血信号;增强后病变中度强化6例,显著强化2例,其中7例病变内可见强化更明显的细条状间隔,对应T_2WI所示略高信号.3例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速升缓降型.MRI均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伴发的炎症及术后的复发.结论 鼻部病变所致骨质变形和吸收、鼻咽病变黏膜下生长、MRI平扫等信号和增强后所示间隔强化是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较常见表现;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联合应用能够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杨本涛;刘淑玲;王振常;郝大鹏;陈青华;鲜军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8)F-FDG PET/CT表现一例

    患者男,48岁.消瘦1年,伴上腹部不适、暖气半年.胃镜示:胃底、胃体胃角黏膜不规则粗大、僵硬、表面糜烂,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大小不等结节样隆起.病理诊断:胃体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内大量淋巴样细胞.

    作者:吴江;朱虹;吉蘅山;薛杨波;张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头颈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头颈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64-SCTSA)的检查技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头颈部血管64-SCTSA的影像资料,讨论其技术特点、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范围,诊断结果与手术或DSA比较.结果本组检查及成像参数合理、有效,患者检查全部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分别达很好51例(60.7%),好29例(34.5%),一般4例(4.8%).84例中发现阳性病变79例,其中颅内血管病变58例,颈部血管病变21例.64-SCTS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DSA检查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SCTSA技术能减少骨结构等对血管的阻挡,有利于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作者:黄锡恩;杨烈;何宏伟;康江河;段少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脑深部灰质核团MR T_2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脑深部灰质核团MR T2值在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选取PD患者20例和对照组10名,分别对黑质、红核、尾状核、壳核、丘脑进行MRI扫描,根据Block方程求T_2值,对两组各核团T2值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是否呈正态分布、方差是否齐性,选择t检验、近似t检验;PD患侧黑质T_2值与疾病分期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随机成组设计对不同分期(1~2期、2.5~3期、4期)PD组患侧感兴趣区(ROI)T_2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例PD组患侧黑质与10名对照组黑质T_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黑质T_2值(29.65±3.41)较对照组黑质T_2值(32.45±1.78)明显减低;PD组患侧红核、尾状核、壳核及丘脑ROI与对照组ROI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PD组患侧黑质T_2值与疾病不同分期呈负相关性(r=-0.733).(3)不同分期(1~2期、2.5~3期、4期)PD组患侧黑质T2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值逐渐减低;壳核在2.5-3期与4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现为2.5~3期T_2值减低(31.74±2.80),4期壳核T_2值增高(36.74±0.63);丘脑1~2期与4期T_2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D组患侧黑质T_2值较对照组减低,提示PD患侧黑质脑铁病理性沉积.(2)PD组患侧黑质T_2值与不同分期呈负相关性,提示PD患侧黑质脑铁沉积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3)不同分期(1~2期、2.5~3期、4期)PD患侧黑质T_2值明显减低,反映不同分期黑质脑铁病理性沉积不同,且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多;PD患侧壳核T_2值从减低到增加,提示壳核脑铁沉积呈增加到减低的动态过程;4期PD患侧丘脑T_2值减低,提示丘脑脑铁沉积可能是PD晚期表现.

    作者:汤敏;焦俊;沈桂权;魏渝清;洪早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导向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术在椎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技术及其对椎体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62例椎体病变患者,男45例,女17例,单椎体病变38例,两椎体病变14例,多椎体病变10例.其中颈椎2例,胸椎28例,腰椎25例,骶尾椎7例.颈椎病变患者取仰卧位,胸、腰、骶椎病变患者取俯卧位.在CT横断扫描导向下,对病变部位穿刺活检,穿刺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6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52例(80.8%)成功取得病理组织并得到明确的病理结果,6例未取得病理组织,3例病理诊断不明确,1例不相符.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0例,得到了明确的组织学诊断,4例恶性病变因细胞组织太少仍不能明确组织学特征.结论 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具有微创、安全、取材准确、可靠、方便等优点,是脊柱病变活检的理想方法 ,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组织学依据.

    作者:祝婷婷;甘万崇;胡红耀;饶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SCT评价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的MSCT表现及特点,评估JPD与胆胰疾病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消化道造影证实的JPD患者的MSCT影像表现,根据有无伴发胆胰疾病分为两组,分别测量JPD直径大小,计算MSCT对JPD的检出率和胆胰疾病的发生率.结果51例JPD患者中,MSCT的检出率约为98%(50/51),合并胆胰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6%(39/51);合并组的憩室直径约(1.96±0.79)cm,无并发胆胰疾病组为(1.46±0.48)c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0.01<P<0.025).结论 十二指肠降段内侧与胰头之间的囊袋状影是JPD的MSCT特征表现;JPD与胆胰疾病的形成关系密切.其憩室的大小是一个潜在的因素.

    作者:毛志群;刘建滨;郭一清;刘鹏;曾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目的 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MA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PMA的MRI特征,并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岁2例、13岁及22岁各1例.发病部位分别为鞍旁、丘脑、左颞叶及右侧小脑近中线各1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MRI 2例呈囊实性改变,2例呈均匀长T_1、长T_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瘤体呈等信号,肿瘤内可有出血.增强后明显壁结节强化1例,3例均质环形中度强化,肿瘤囊壁轻度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PMA是一类瘤周无水肿、好发于近中线部位、多见于儿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的侵袭性星形细胞瘤.MRI作为PMA主要的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前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作者:黄清玲;刘文;刘宏毅;朱海青;张龙江;卢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诊断腹腔型隐睾恶变一例

    患者男,33岁.主诉3个月前无意发现右下腹部包块.无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不适等.曾在外院B超提示右肾积水而来本院求治.体检:右下腹部可扪及成人拳头大小质韧包块,边界不清,无压痛,移动度欠佳.右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左侧阴囊睾丸大小正常.

    作者:邰迎吉;张炜;邹伟;李峻;吴峻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4层MSCT、MRI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与组织学对照,评价64层螺旋CT和1.5 T MRI在显示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对13例尸检患者的心脏,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相对照.采用诊断试验分析CT、MRI诊断各型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CT、MRI对斑块分类的准确性.结果94个CT、MRI层面可与相应的组织学层面相对应.CT对于各型斑块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Ⅰ~Ⅱ型,0%和100%;Ⅲ型,0%和100%;Ⅳ~Ⅴ型,92.3%和86.8%;Ⅵ型,0%和100%;Ⅶ型,100%和100%;Ⅷ型,100%和97.8%.MRI对于各型斑块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Ⅰ~Ⅱ型,60%和100%;Ⅲ型,80%和100%;Ⅳ~Ⅴ型,96.2%和86.8%;Ⅵ型,100%和98.9%;Ⅶ型,93%和100%;Ⅷ型,100%和98.9%.结论 CT、MRI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对斑块进行分型MRI优于CT.

    作者:李涛;赵绍宏;蔡祖龙;周卫华;杨立;高元桂;郭爱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尿路造影联合CT平扫对上尿路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静脉尿路造影(IVU)后的螺旋CT平扫(IVU+CT)对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95例患者因临床怀疑上尿路疾病、超声(US)未能确诊而行IVU检查,从中实时选出IVU不能作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1例.其中65例行立即或延迟腹部CT平扫,将原始资料传递至影像工作站做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图像.比较IVU+CT与单纯IVU对上尿路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IVU+CT诊断正确62例,诊断符合率达95.4%.同期IVU检查的195例中确诊者124例(63.6%),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29.4,P<0.05).IVU+CT对上尿路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6%、91.3%,对上尿路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2%、100%;与此相对应,IVU的结果分别为59.0%、89.7%、70.8%和43.1%.结论 IVU+CT对上尿路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且相对省时省力,是对IVU的重要补充.

    作者:方向明;胡晓云;胡春洪;陈宏伟;崔磊;庄启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数字化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化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摄片技术在胸部结节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优势.资料与方法 搜集在本院行DES胸部摄影和CT检查,发现胸部结节的36例患者及证实无胸部结节的16例患者的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其普通数字化摄影(DR)图像与DES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评价两者对胸部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DES软组织图像比普通DR图像检出更多的结节,同时对结节边缘的显示更清晰,有利于定位定性诊断.结论 DES能将骨与软组织单独分开显示,分别得出标准影像、软组织影像和骨组织影像,有效地去除胸廓骨组织影的遮挡影响,提高肺结节性病变的可视性,是对DR图像诊断胸部结节的有效补充.

    作者:王秀河;陈立鹏;黄力;林志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读片窗答案

    临床诊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病理诊断 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左肝外叶)镜检:送检肝肿块内见瘤细胞,细胞呈树突状或梭形、卵圆形,胞浆丰富,红染,细胞边界不清,核卵圆形,部分呈泡状,部分深染,部分核呈偏位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18肝细胞(+),CK肝细胞(+),EMA肝细胞(+),CD31肿瘤细胞(+),CD34肿瘤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5%.

    作者:张国正;李志超;周扬;邱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