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

陆蓉;周建军;李敏;周康荣

关键词:肝脏,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淋巴瘤的CT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淋巴瘤患者的CT与病理资料,复习CT结果并与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1例肝脏淋巴瘤中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霍奇金淋巴瘤.共发现18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叶7个,右叶5个,肝门区5个,尾状叶1个.病灶呈类圆形14个,地图形4个.15个病灶位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3个位于肝脏周边.肝内病灶直径2.1~16.5 cm,平均5.7 cm.CT平扫肝内病灶密度均匀,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中度均匀强化.各期CT值分别为平扫21.8-32.2 HU(平均26.1 HU),动脉期24.9-47.3 HU(平均32.6 HU),门静脉期36.4-63.7 HU(平均53.1 HU).4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血管.肝门病灶表现为肝门静脉周围软组织影,包绕但不压迫门静脉.结论 肝脏淋巴瘤好发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或位于汇管区,肿瘤密实,CT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坏死区较小.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至中度延迟强化,强化相对均匀,部分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血管.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期肺部病变的CT分析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期肺部病变的CT表现及治疗后变化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对近4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受者中发现胸部异常的35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期胸部CT表现:9例旱局限叶或多叶的磨玻璃样改变,同时伴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16例为散在胸膜下肺内团片状或斑点状影.伴支气管气像5例;5例表现为胸膜下肺内多发球形不均匀密度影与厚壁空洞并存;4例表现为下肺间质条索状密度影;1例为肺气囊.治疗过程中累计出现19个空洞,2例纵隔气肿.2例气胸,治疗时间约2~6个月.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期肺部病变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实变病灶好发于胸膜下且易合并真菌感染出现空洞,上肺较下肺好发.

    作者:王永安;赵双全;章绪辉;陈盛亭;罗良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纵隔错构瘤一例

    患儿 男,11岁.刺激性咳嗽1周人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SCT平扫:左前上纵隔巨大囊实性肿块,约11 cm×8.0cm×7.5 cm大小,向上延伸到颈根部,密度不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平扫CT值49~51 HU,其内见小点状钙化,未见脂肪密度影(图1).

    作者:董江宁;杨荣芝;吴寒梅;钱彬;张德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脑静脉闭塞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实质损害的扩散规律及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材料与方法取家猫3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4)和假手术组(n=6).手术组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颅上矢状窦暴露.术后采用常规MRI和DTI对各组模型脑实质损害病灶进行连续动态观察,测病变区的平均扩散系数(ADCav)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计算病变区与健侧区的ADCav、FA比值.用纤维示踪技术(FT)显示脑白质纤维柬的完整性,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手术组24只猫,9只常规MRI检查为阴性;15只猫脑实质出现异常信号,术后1 h ADCav值较健侧降低,3 h后ADCav值较健侧逐渐增高,12 h后增高明显.FA值于术后各时问点均降低.各时间点病变区与健侧ADCav、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ADCav、F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2.07、9.37.P<0.05).术后1 h,FT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移位和穿过病灶区,6 h后脑白质纤维束断裂、破坏,12 h后脑白质纤维束于病灶边缘处中断.术后1 h病灶区出现细胞毒性脑水肿,3 h后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2 h后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异常表现.结论 DTI能清楚显示并定量判断急性脑静脉闭塞脑实质损害的动态变化规律,FT能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柬的受损和移位.

    作者:郭大静;孔祥泉;王志刚;赵建农;谢微波;陈维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双源CT自动化佳期相选择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评价及与心率关系的研究

    目的 评价自动化选择的佳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双源CT(DS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及心率对冠状动脉CT影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07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自动化重组优选出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按照心率将患者分为6组,评价各组之间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结果 107例,共纳入分析的血管节段为1297段.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有1217个(93.8%)和1093个(84.3%)冠状动脉节段可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收缩期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和心率没有相关性,而舒张期的影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舒张期的影像质量开始明显下降,甚至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结论 利用DSCT佳收缩期和舒张期自动化选择技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冠状动脉CT影像,可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心率对冠状动脉舒张期的影像质量有较大影响,当心率>80次/min时,应利用佳收缩期的数据进行影像重组.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周长圣;赵艳娥;王玉柱;黄伟;李林;蔡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读 片 窗

    患者 男,13岁.头痛5天,复视、呕吐3天.体检:神经生理正常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平扫:中颅凹右侧颞叶底部见一大小约5.8 cm×5.2 cm×5.0 cm囊实性病变,边缘清楚.实性部分位于肿物的内后部,大小约3.1 cm×2.3 cm×2.9 cm,CT值39 HU左右,实性部分内后缘见弧形条状钙化密度影.邻近骨质未见破坏、增生及变形.

    作者:袁涛;全冠民;杨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管状腺瘤一例

    患者 女,61岁.间断性腹痛、腹胀10年,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偶尔出现黑便.入院前1个月腹痛加重,恶心、呕吐频繁.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色素沉着.腹软、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全腹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

    作者:于代友;李泽亮;何寿华;李胜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Budd-Chiari综合征:国人病变肝静脉分布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讨国人Budd-Chiari综合征(BCS)发生肝静脉(HV)阻塞的类型与范围.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231例BC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US)、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多种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的资料,其中男142例、女89例,年龄12-72岁、平均(41.45± 10.33)岁.结果 231例BCS共有HV受累226例(占97.84%),其中HV与下腔静脉同时受累193例(占83.55%),单纯HV阻塞型33例(占14.29%).下腔静脉与HV复合阻塞193例中,左、中、右三支HV均阻塞者130例(占67.35%);左和中两支HV阻塞者5l例(26.42%).单纯性HV阻塞33例中,左、中、右三支主HV全部受累达32例(占96.97%).结论 国人BCS的HV阻塞率高达97.84%,病变分型中,以HV和下腔静脉的混合型阻塞多见(83.55%).

    作者:韩新巍;丁鹏绪;刘冰妍;秦石成;赵鑫;翟冬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部分性气管重复畸形伴前纵隔肿瘤一例

    患儿 女,3岁8个月.因憋气伴咳嗽10余天,加重1天入院.体检:头面部水肿,无发热、乏力,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病理相关性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42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行常规MRI及DWI,b值取0、1000 s/mm2,观察DWI上信号强度并测量宫颈癌和正常宫颈ADC值,计数其中32例宫颈癌HE染色病理切片的肿瘤细胞密度.结果 宫颈癌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宫颈无高信号灶;宫颈癌平均ADC值为(0.88±0.15)x10-3mm2/s,正常宫颈平均ADC值为(1.50±0.16)×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5±0.13)×10-3mm2/s,腺癌平均ADC值为(0.98±0.22)×10-3mm2/s,两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和病理级别均呈负相关(r=-0.711,P=0.000和r=-0.778,P=0.000).结论 DWI能够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其定量指标ADC值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也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可反映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度,为评估肿瘤病理级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颖;白人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CTA)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资料与方法 将常规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采用常规剂量250 mAs、B组采用150 mAs、C组采用100 mAs条件行CTA扫描.以图像显示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情况为主要指标,比较B、C两种低剂量组扫描所得图像质昔与常规剂量A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当mA值由常规250mAs降低至150 mAs和100 mAs时,CT剂量加权指数(CTDI)由16.7 mGy分别降至10.0 mGy和6.7 mGy,下降40.1%和59.8%;剂量长度积(DLP)由(564.6±32.5)mGy分别降至(336.2±24.5)mGy和(204.3±33.7)mGy,下降40.5%和63.8%.B、c组与A组比较,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0 mAs町作为颈部CTA低剂量扫描的佳mA值,适当降低管电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CTA扫描方法.

    作者:钟进;刘筠;刘学焕;宫毅;孙娟;朱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的1H-MRS和DWI研究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iular carcinoma,HCC)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评价HCC代谢物变化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HCC病灶分别进行DWI及单体素波谱分析,测量HCC胆碱峰(Cho)、脂质峰(Lip)的相对浓度及HCC的ADC值,对Cho/(Cho+Lip)比值与ADC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30个HCC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分别为(0.25±0.21)和(1.49±0.27)mm2/s.HCC的Cho/(Cho+Lip)比值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质地均一、无明显出血坏死HCC(n:10)的Cho/(Cho+Lip)比值明显升高,ADC值明显下降;不均质局灶出血坏死HCC(n=13)的Cho/(Cho+Lip)比值轻度下降,ADC值轻度升高;明显脂肪变性(n=2)及透明细胞型(n=2)HCC的Cho/(Cho+Lip)比值很低,但是ADC值无明显升高;纤维基质丰富、无明显坏死、质地均一HCC(n=3)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均较低.结论 1H-MRS与ADC值结合能基本反映HCC的肿瘤组织成分变化,有助于H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活体肿瘤成分分析.

    作者:董爱生;田建明;陆建平;左长京;王莉;王飞;汪剑;夏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酮症性高血糖脑部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所致脑部异常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临床以舞蹈症(n=3)、癫痫(n=3)为主要表现,且伴有脑部异常影像学改变的高血糖患者的CT及MRI资料.发病时患者血糖水平为21.9-43.2 mmol/L,平均32.4 mmol/L.尿酮体:(-)或(±).结果 头部CT示单侧或双侧基底节区高密度.MR T1WI多呈短T1信号,边界清楚;T2WI病灶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 非酮症性高血糖并发舞蹈症、癫痫可伴有脑部异常影像学改变,单侧或双侧基底节CT高密度及MRI短T1信号是其特点.

    作者:陈胜利;曹立荣;纪盛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体外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MRI示踪成像研究

    目的 采用多聚左旋赖氨酸(PLL)与超顺磁氧化铁纳米微粒(SPIO)的复合物对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体外进行标记,观察ADSCs脑内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增殖和迁移情况.材科与方法显微镜下直接结扎大脑中动脉方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36只,随机分成缺血对照组(12只)、磁性标记ADSCs移植组(12只)和未磁性标记ADSCs移植组(12只),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脑内移植.对移植后大鼠的神经系统行为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D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并用MRI在体观察ADSCs的存活和分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脑内移植后部分标记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移植后3周神经系统行为学评分显示移植组动物明显改善,ADSCs脑内移植后3周MR T2WI、GRET2*WI订显示移植区低信号改变并通过胼胝体向病灶迁移.结论 移植ADSCs可以有效地促进缺血性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SPIO和PLL复合物标记方法能够评价细胞移植后的细胞迁移.

    作者:陈长青;陈晨;王小宜;姜新雅;方加胜;廖伟华;龙学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内支架形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彤态改变中的作用和意义.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167例共417个冠状动脉内支架的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其中男131例,女36例,年龄43-82岁,平均56.02岁.结果 417个支架中,共有145个(占34.8%)支架发生了不同形态变化.其中发生在左冠状动脉主干3个,前降支64个,回旋支30个,第一对角支3个,中间支2个,钝缘支2个;右冠状动脉主干31个,后降支10个.将145个变形支架分为4种类型:(1)局限性外压型40个,占27.6%;(2)非局限外压型64个,占44.1%;(3)支架叠加变形39个,占26.9%;(4)打开不全型2个,占1.4%.由于支架变形导致管腔狭窄,狭窄程度一般在25%~95%,平均65.47%(s=21.33).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观察血管内支架形态变化和由此造成管腔狭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观察.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术前对患者适应证的选择上和在术中对支架类型的选择上提供帮助.

    作者:温智勇;齐旭红;任冰;康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磁共振弹性成像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弹性是人体组织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特性,人体不同组织的弹性不同,软组织的杨氏模量为1~1000kPa,结缔组织和软骨的杨氏模量为100~1000kPa,骨头的杨氏模量>108kPa(杨氏模量常用作衡量物体的弹性,是工程技术及生物医学常用的参数),而同一组织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的弹性模量往往也不同,同一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弹性模量具有很大差异[1].

    作者:汤翔宁;朱文珍;王承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8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形态、变异以及寄生供血、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比较MSCTA与DSA的符合情况,分析MSCTA对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结果 MSCTA中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肝癌规则性供血情况下二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7.5%、95%.MIP和VRT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25%、75%.MSCTA与DSA对二级肝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MIP与DSA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寄生动脉加支,肝动脉变异18例;DSA显示寄生动脉24支,显示肝动脉变异21例;MSCTA发现肝癌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5.7%.MSCTA和DSA在发现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概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腹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在矢状面夹角狭窄4例,横断面极度左偏3例;MSCTA显示情况与DSA吻合.结论 MSCTA与DSA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能全方位详尽清晰地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形态;检出肝癌变异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对指导TACE术中插管操作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言伟强;杜端明;邓乾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泡状棘球蚴病肝外转移的CT影像特点

    目的 探讨肝外泡状棘球蚴病(A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资科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AE的CT表现. 结果肺AE 24例,CT表现为以肺野外带和肺底分布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肿块结节,内见钙化灶、小空泡征或空洞;脑AE 17例,平扫呈均质实性肿块或实性肿块伴多发囊泡,增强扫描呈靶样环状强化,6例病灶周围显示小囊泡征;骨AE 4例,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内见结节样或小圈状钙化灶,病变突破骨皮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肾上腺AE 14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内多发的结节样钙化灶或小囊泡征;肾AE 2例;累及腹膜后和背部软组织AE 4例.结论 CT检查能够明确AE肝外转移部位和侵犯范围,其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流行病史有助于诊断.

    作者:蒲鹏;刘丽;邓治强;冬梅;张泽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肝脏淋巴瘤:动态增强CT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肝脏淋巴瘤的CT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淋巴瘤患者的CT与病理资料,复习CT结果并与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1例肝脏淋巴瘤中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为霍奇金淋巴瘤.共发现18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叶7个,右叶5个,肝门区5个,尾状叶1个.病灶呈类圆形14个,地图形4个.15个病灶位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3个位于肝脏周边.肝内病灶直径2.1~16.5 cm,平均5.7 cm.CT平扫肝内病灶密度均匀,动脉期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呈中度均匀强化.各期CT值分别为平扫21.8-32.2 HU(平均26.1 HU),动脉期24.9-47.3 HU(平均32.6 HU),门静脉期36.4-63.7 HU(平均53.1 HU).4例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血管.肝门病灶表现为肝门静脉周围软组织影,包绕但不压迫门静脉.结论 肝脏淋巴瘤好发于门静脉左右支邻近或位于汇管区,肿瘤密实,CT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坏死区较小.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至中度延迟强化,强化相对均匀,部分病灶内可见形态正常的肝脏血管.

    作者:陆蓉;周建军;李敏;周康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4例原发性肺动脉恶性肿瘤的CT与MR诊断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动脉恶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患者资料.2例仅行心脏MR平扫及增强,1例分别行MRI及CT检查,1例仅做CT平扫及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 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其中3例行心脏MRI检查均诊断为肿瘤,表现为肺动脉腔内软组织信号,另1例行CT增强检查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误诊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恶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特别是MRI检查对本病的定性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王振平;孔祥泉;刘颖;徐海波;刘定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卵巢甲状腺肿MRI表现一例

    患者 女,64岁.6个月前出现下腹隐痛,无恶心、呕吐,无肛门坠胀感,无发热.专科检查:阴道黏膜充血,阴道前后壁轻度膨出,宫颈点状充血,Ⅰ度糜烂,见一大小约0.5cm×0.5 cm×0.5 cm赘生物,子宫后位,稍大,质中,轻压痛,子宫上方扪及一肿物约15 cm×14 cm×18cm,边界尚清,活动可,质硬,压痛(+).

    作者:陈泽文;陈忠;梁长松;马超进;李云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