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云;唐立钧;王德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8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形态、变异以及寄生供血、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比较MSCTA与DSA的符合情况,分析MSCTA对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结果 MSCTA中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肝癌规则性供血情况下二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7.5%、95%.MIP和VRT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25%、75%.MSCTA与DSA对二级肝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MIP与DSA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寄生动脉加支,肝动脉变异18例;DSA显示寄生动脉24支,显示肝动脉变异21例;MSCTA发现肝癌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5.7%.MSCTA和DSA在发现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概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腹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在矢状面夹角狭窄4例,横断面极度左偏3例;MSCTA显示情况与DSA吻合.结论 MSCTA与DSA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能全方位详尽清晰地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形态;检出肝癌变异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对指导TACE术中插管操作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言伟强;杜端明;邓乾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并总结儿童肺不发育.发育不良综合征的胸部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不发育.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的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影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层厚8 mm,在16层螺旋CT机行层厚2 mm、层间隔1 mm重组,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小密度投影(MinlP)、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结果 24例病变MSCT后处理重组全部清晰显示并诊断,其中肺缺如2例,肺不发育3例,肺发育不全19例.结论 MSCTA及后处理重组对于诊断肺不发育-发育不良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m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 35例,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孤立型BAC基本征象的显示价值,并与常规横断位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35 例孤立型BAC根据CT图像上病灶密度表现将病灶分为3种类型:(1)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8例);(2)混杂密度结节(20例);(3)单纯实性密度结节(7例).HRCT、MPR及VR在湿示孤立型BAC的空泡征、纯磨玻璃征、环晕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位.结论 HRCT及三维重组,较常规横断位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孤立型BAC的内部细微结构及周围形态改变,对孤立型BAG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程传明;冯强;于洪;张友军;李媛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肉瘤样肝细胞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x carcinoma,SHC)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SHC的CT表现.结果 肿块大径约5~10 cm,属巨块型肝癌.6例为单发团块状,1例合并肝硬化,3例见门静脉癌栓形成.6例CT平扫表现为团块状囊实性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内见散在分布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4例)或不规则条状分隔影(2例);增强扫描示其中3例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稍有增加;3例于动脉期呈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余2例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楚,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 SHC的CT征象具有肝细胞癌(HCC)及肉瘤的双重特征,根据CT表现可以明确肿瘤的恶性特征及推测肉瘤样成分的存在,但确诊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杨炼;陈立波;潘华雄;韩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Askin瘤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胸部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其恶性程度高,临床上可见零星报道.现将我院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例经病理证实的Askin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邱大胜;陈宪;孔祥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实质损害的扩散规律及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材料与方法取家猫3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n=24)和假手术组(n=6).手术组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颅上矢状窦暴露.术后采用常规MRI和DTI对各组模型脑实质损害病灶进行连续动态观察,测病变区的平均扩散系数(ADCav)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计算病变区与健侧区的ADCav、FA比值.用纤维示踪技术(FT)显示脑白质纤维柬的完整性,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手术组24只猫,9只常规MRI检查为阴性;15只猫脑实质出现异常信号,术后1 h ADCav值较健侧降低,3 h后ADCav值较健侧逐渐增高,12 h后增高明显.FA值于术后各时问点均降低.各时间点病变区与健侧ADCav、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ADCav、F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2.07、9.37.P<0.05).术后1 h,FT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移位和穿过病灶区,6 h后脑白质纤维束断裂、破坏,12 h后脑白质纤维束于病灶边缘处中断.术后1 h病灶区出现细胞毒性脑水肿,3 h后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2 h后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异常表现.结论 DTI能清楚显示并定量判断急性脑静脉闭塞脑实质损害的动态变化规律,FT能更好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柬的受损和移位.
作者:郭大静;孔祥泉;王志刚;赵建农;谢微波;陈维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Fluency自膨胀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20例患者采用Fluency自膨胀覆膜支架行TIPS及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18例成功建立分流道,2例因严重并发症未成功.结果 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术前平均门静脉压梯度(27.11±4.86)cm H2O,术后平均门静脉压梯度(17.13±3.81)cm H2O,控制出血近期有效率为100%,再出血率为16.7%.术后血像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停止,腹水吸收明显.结论 采用Fluency自膨胀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有;闫东;袁曙光;李迎春;王家平;姜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iular carcinoma,HCC)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评价HCC代谢物变化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HCC病灶分别进行DWI及单体素波谱分析,测量HCC胆碱峰(Cho)、脂质峰(Lip)的相对浓度及HCC的ADC值,对Cho/(Cho+Lip)比值与ADC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30个HCC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分别为(0.25±0.21)和(1.49±0.27)mm2/s.HCC的Cho/(Cho+Lip)比值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质地均一、无明显出血坏死HCC(n:10)的Cho/(Cho+Lip)比值明显升高,ADC值明显下降;不均质局灶出血坏死HCC(n=13)的Cho/(Cho+Lip)比值轻度下降,ADC值轻度升高;明显脂肪变性(n=2)及透明细胞型(n=2)HCC的Cho/(Cho+Lip)比值很低,但是ADC值无明显升高;纤维基质丰富、无明显坏死、质地均一HCC(n=3)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均较低.结论 1H-MRS与ADC值结合能基本反映HCC的肿瘤组织成分变化,有助于H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活体肿瘤成分分析.
作者:董爱生;田建明;陆建平;左长京;王莉;王飞;汪剑;夏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及病理级别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42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行常规MRI及DWI,b值取0、1000 s/mm2,观察DWI上信号强度并测量宫颈癌和正常宫颈ADC值,计数其中32例宫颈癌HE染色病理切片的肿瘤细胞密度.结果 宫颈癌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宫颈无高信号灶;宫颈癌平均ADC值为(0.88±0.15)x10-3mm2/s,正常宫颈平均ADC值为(1.50±0.16)×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5±0.13)×10-3mm2/s,腺癌平均ADC值为(0.98±0.22)×10-3mm2/s,两者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和病理级别均呈负相关(r=-0.711,P=0.000和r=-0.778,P=0.000).结论 DWI能够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其定量指标ADC值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也有一定提示作用,并可反映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度,为评估肿瘤病理级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颖;白人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国人Budd-Chiari综合征(BCS)发生肝静脉(HV)阻塞的类型与范围.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231例BCS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US)、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多种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诊断的资料,其中男142例、女89例,年龄12-72岁、平均(41.45± 10.33)岁.结果 231例BCS共有HV受累226例(占97.84%),其中HV与下腔静脉同时受累193例(占83.55%),单纯HV阻塞型33例(占14.29%).下腔静脉与HV复合阻塞193例中,左、中、右三支HV均阻塞者130例(占67.35%);左和中两支HV阻塞者5l例(26.42%).单纯性HV阻塞33例中,左、中、右三支主HV全部受累达32例(占96.97%).结论 国人BCS的HV阻塞率高达97.84%,病变分型中,以HV和下腔静脉的混合型阻塞多见(83.55%).
作者:韩新巍;丁鹏绪;刘冰妍;秦石成;赵鑫;翟冬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外泡状棘球蚴病(A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资科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外AE的CT表现. 结果肺AE 24例,CT表现为以肺野外带和肺底分布为主的单发或多发肿块结节,内见钙化灶、小空泡征或空洞;脑AE 17例,平扫呈均质实性肿块或实性肿块伴多发囊泡,增强扫描呈靶样环状强化,6例病灶周围显示小囊泡征;骨AE 4例,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内见结节样或小圈状钙化灶,病变突破骨皮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肾上腺AE 14例,CT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内多发的结节样钙化灶或小囊泡征;肾AE 2例;累及腹膜后和背部软组织AE 4例.结论 CT检查能够明确AE肝外转移部位和侵犯范围,其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流行病史有助于诊断.
作者:蒲鹏;刘丽;邓治强;冬梅;张泽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6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位于脊髓内.除1例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1例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外,余12例病变平扫均表现为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其中1l例信号均匀,l例信号不均.6例增强扫描,4例无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静;张云亭;李威;张敬;张静;何雅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视.隔发育不良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证实的视-隔发育不良的CT和MRI表现.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 视-隔发育不良Ⅱ型9例,复杂型1例.Ⅱ型CT和MRI均显示透明隔完全缺如,双侧侧脑室共腔、体积增大,额角增粗、变平,双侧视神经、视束及视交叉变细,脑白质发育不良;其中合并双侧视辐射发育不良5例,第三脑室增大、变形1例,脑灰质异位1例,视隐窝憩室样扩大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尖头畸形1例.复杂型MRI显示透明隔部分缺如,双侧侧脑室共腔、体积增大,侧脑室改变同Ⅱ型;双侧视神经、视柬及视交叉变细,视辐射、胼胝体、脑白质及顶枕叶皮层发育不良,视隐窝憩室样扩大.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视一隔发育不良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兆会;王振常;鲜军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 女,61岁.间断性腹痛、腹胀10年,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偶尔出现黑便.入院前1个月腹痛加重,恶心、呕吐频繁.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色素沉着.腹软、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全腹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
作者:于代友;李泽亮;何寿华;李胜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与自旋回波序列T1WI(T1SE)在临床患者及水模间的比较研究,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1WI(T1FLAIR)在诊断脑膜病变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脑膜病变患者行增强T1SE和T1FLAIR检查,比较脑膜强化在两种序列上的显示情况.配制0.025~5 mmol/L的对比剂水溶液,测量其在两种序列上的信号强度,计算两种序列上各浓度对比剂溶液的增强率(CER)和对比剂与脑白质的对比度(CR).将对比剂倍比稀释,测量其信号强度,确定对比剂溶液在两种序列上可显示强化的低浓度.结果 27例病变在增强T1SE和增强T1FLAIR上阳性率分别为81.5%和66.7%,在两增强序列均显示异常脑膜强化的18例中,11例在增强T1SE上显示更显著,7例两种序列上显示相同.T1FLAIR上显示的低强化浓度为0.0016 mmol/L,而T1SE为0.00078mmol/L;对比剂浓度<0.1 mmot/L或>3 mmol/L时,T1AE上CER高于T1FLAIR;各浓度的对比剂与脑白质的CR均以T1SE上为高.结论 T1SE对对比剂更敏感,增强T1FLAIR对脑膜疾病的诊断不及增强T1SE.
作者:钱银锋;漆剑频;张诚;余长亮;柏亚;宫希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者 男,13岁.头痛5天,复视、呕吐3天.体检:神经生理正常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CT平扫:中颅凹右侧颞叶底部见一大小约5.8 cm×5.2 cm×5.0 cm囊实性病变,边缘清楚.实性部分位于肿物的内后部,大小约3.1 cm×2.3 cm×2.9 cm,CT值39 HU左右,实性部分内后缘见弧形条状钙化密度影.邻近骨质未见破坏、增生及变形.
作者:袁涛;全冠民;杨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自动化选择的佳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双源CT(DSCT)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及心率对冠状动脉CT影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07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自动化重组优选出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按照心率将患者分为6组,评价各组之间冠状动脉的影像质量.结果 107例,共纳入分析的血管节段为1297段.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有1217个(93.8%)和1093个(84.3%)冠状动脉节段可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收缩期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和心率没有相关性,而舒张期的影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舒张期的影像质量开始明显下降,甚至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结论 利用DSCT佳收缩期和舒张期自动化选择技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冠状动脉CT影像,可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心率对冠状动脉舒张期的影像质量有较大影响,当心率>80次/min时,应利用佳收缩期的数据进行影像重组.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周长圣;赵艳娥;王玉柱;黄伟;李林;蔡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腔内线圈MRI和相控阵线圈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直肠癌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2~68岁,平均48岁).术前行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及术后直肠标本腔内线圈MRI,以手术病理为标准,计算两种线圈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肿瘤在T2WI上呈稍低信号,直肠上段8例,中下段22例,下段6例.MRI软质相控阵线圈T分期判断总准确率约80.6%(29/36).其中T2期准确率50%(3/6),高估50%;T3期准确率86.4%(19/22),低估4.5%(1/22),高估9.9%(2/22);T4期准确率87.5%(7/8),低估12.5%(1/8).直肠腔内线圈T分期判断总准确率约77.8%(28/36).T2期准确率83.3%(5/6),高估16.7%(1/6);T3期准确率95.4%(21/22),低估4.5%(1/22);T4期准确率25%(2/8),低估75%(6/8).两种线圈结合总的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为91.7%(33/36).T2期准确率83.3%(5/6),T3期准确率为95.4%(21/22),T4期准确率87.5%(7/8).结论 相控阵线圈T2、T3期肿瘤准确率不及腔内线圈,T4期肿瘤准确率高于腔内线圈,二者结合可以提高T2、T4期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但总的T分期准确率提高不明显.
作者:邱大胜;孔祥泉;冯敢生;陈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儿 女,3岁8个月.因憋气伴咳嗽10余天,加重1天入院.体检:头面部水肿,无发热、乏力,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患儿 男,11岁.刺激性咳嗽1周人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SCT平扫:左前上纵隔巨大囊实性肿块,约11 cm×8.0cm×7.5 cm大小,向上延伸到颈根部,密度不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平扫CT值49~51 HU,其内见小点状钙化,未见脂肪密度影(图1).
作者:董江宁;杨荣芝;吴寒梅;钱彬;张德友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