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马伯恩;许连斋;熊凤眼

关键词:应用, 高压氧, 联合药物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神经系统疾病, 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胞二磷胆碱, 锥体外系, 智能障碍, 震颤麻痹, 诊断标准, 平均年龄, 良好疗效, 联合治疗, 精神症状, 患者, 功能障碍, 治疗组
摘要:1996年11月~2000年5月,应用高压氧、醒脑静、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73例患者均有一氧化碳中毒史,经数天假预期后突然发生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痴呆),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震颤麻痹)及精神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59.21岁,对照组35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57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计划饮食配合运动疗法减肥效果观察

    自1997年3月~2001年3月,笔者运用计划饮食配合运动疗法对肥胖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37例患者均为该院的学生和教师,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22~63岁,病程1年2个月~11年4个月,按超过正常体重的百分比分为轻、中、重三级: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11例;超过30%~50%为中度16例,超过50%以上为重度10例,以上患者伴高血压24例,伴糖尿病6例.

    作者:郝瑞兰;母春雷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瑞美隆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瑞美隆(米他扎品)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瑞美隆每天口服30mg/次或氟西汀每天口服20mg/次的治疗.采用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经过6周治疗,瑞美隆组和氟西汀组的MADRS量表总分由治疗前(34.24±8.79)分和(32.47±5.43)分下降至治疗后(9.65±10.95)分和(9.88±6.26)分,两组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ADRS量表睡眠减少因子分在治疗后第7、14、28、42天的减分较氟西汀组明显.结论瑞美隆与氟西汀均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瑞美隆尚有一定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作者:陈晓岗;赵靖平;李乐华;陈晋东;陈远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间歇导尿术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治疗效果的评价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icacy of 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Method 41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diabetetic neurogenic blad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n=21) and control group(n=20).Study group received 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and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5% and 40.0% for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 0.01). In study group,area opaca of residual urine shown by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number of urination decreased,urine volume increased(P<0.05)which were both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can effectively manage intractable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improve urinary incontinence,urinary retention,resume reflection bladder.

    作者:谢英才;徐明利;陈文璞;陈晓铭;武革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应用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1996年11月~2000年5月,应用高压氧、醒脑静、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73例患者均有一氧化碳中毒史,经数天假预期后突然发生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痴呆),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震颤麻痹)及精神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符合文献诊断标准[1].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59.21岁,对照组35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57岁.

    作者:马伯恩;许连斋;熊凤眼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药物治疗

    近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癫痫3个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大约2/3病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变性性疾病和CNS肿瘤[1-2].近Olsen报道卒中后癫痫发病率是10%,其中5%是早发性癫痫(高峰发生在卒中后第1天),其他5%是晚发癫痫(高峰发生在卒中后6~12个月)[3].在栓塞性卒中后,因为通常累及大血管而使皮层受损,故癫痫的发病率范围是23.1%~42.8%.朱培俊等报道我国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是9.1%,早发癫痫是6.04%,晚发癫痫3.09%.变性性痴呆也与癫痫发病率有关,据报道痴呆患者癫痫的发病率范围是10%~20%.在一项住院患者痴呆的调查中,发现年轻的癫痫患者中,根据精神状况测量,认知功能损害与只有痴呆的对照组患者比明显增加.Alzheimer病(AD)是引起老年癫痫的CNS疾病的变性病之一.本文综述了对此类病人药物治疗的有关问题.

    作者:何跃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36例神经电生理特点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是指因为血钾低于3.5mmol/L而引起的肌肉麻痹,多以发作性双下肢或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我们研究36例低血钾性麻痹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发现刺激神经时,肌肉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下降甚至消失,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静;李乃丽;侯凤英;刘素云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治疗方法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结果比较

    Background: Bronchial asthma is an allergic pulmonary disease. The attack is mostly induced by the inhalation of or contact with allergens, such as pollens, dusts, insects (such as mite), germs, etc. During the attack, patients have severe dyspnea which is due to spasm of bronchial smooth muscles, swelling of the bronchial mucosa, and hypersecretion of the mucus, leading to bronchial obstruction. To observe the endothelin(ET) and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 changes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by dopamine( DP), dobutamine( DOB),and regitine.

    作者:吕汉文;卢远达;徐淑兰;叶彩丽;林灿华;周翔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百忧解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观察百忧解治疗效果.方法80例首次、单侧且发病2周以内的PSD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接受百忧解或安慰剂治疗4周.结果PSD与病灶的侧别和大小无关,与智力呈负相关.抑郁与病灶的前后有关.百忧解治疗组患者汉密顿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对PSD均有影响.百忧解治疗有效且可耐受,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作者:黄兴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锂离子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严重者影响语言和咀嚼功能,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大多效果不稳定.采用锂离子导入法,经治疗观察,效果显著,具有显效快,疗效巩固等特点.1对象与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6例,均经五官科确诊,男36例,女30例;年龄15~64岁;病程均在50d内;右侧发病29例,左侧发病31例,双侧发病6例;症状主要有张口困难、耳前胀痛、关节有摩擦音及咬牙合痛等,严重者咀嚼困难.

    作者:何民;范忠宝;王立德;于淑梅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路易氏体痴呆的神经电生理和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路易氏体痴呆(DLB)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综合分析3例DLB患者的脑电图(EEG)、P300、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临床表现.结果DLB的EEG特点为:早期出现优势节律慢化;慢波活动增加;阵发性慢波活动.P300潜伏期延长.VEP无特征性改变.波动性认知功能减退,生动的视幻觉,僵直性帕金森症状为DLB的主要临床特点.结论早期出现的EEG优势节律慢化和阵发性慢波活动有助于DLB的临床诊断.EEG动态观察,可能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EEG信息.

    作者:王晓红;杨丽娟;解恒革;许丹;王鲁宁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系统后遗症62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以脑实质损害为主.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恢复较慢,部分严重者可留后遗症.自1989年辅以高压氧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62例病人均为住院确诊为乙脑患者,普通型16例,重型35例,极重型11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8~70岁,平均37岁.经抗病毒、退热、抗惊厥、脱水降颅压等内科治疗,病人进入恢复期后,仍留有部分神经症状体征.在继续内科治疗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

    作者:孙希平;周玉伟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电针参数定量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通过对电针频率、波型、电流强度、刺激时间等不同参数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产生不同的电针参数具有不同的针效;电针参数量化存在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更为全面、细致地研究,以提高电针的临床疗效.

    作者:蒯乐;杨华元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肌痉挛评价在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由于牵张反射亢进,致使某些肌群的张力明显增高而拮抗肌的张力相对不足,肌痉挛是在活动中采取协调性姿势的基础,肌张力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可以看作是决定预后的重大因素,因此,对32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病例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发现患儿的内收肌和腓肠肌痉挛基本缓解,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

    作者:沙丽娜;王华敏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行为评价与健康教育合格率相关性的分析

    We chose the eval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from patients to nurses as the method of nursing care management,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aluation and the passed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Now we summarize them as below. 1 Subjects and methods 1.1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came from two regions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from September 1998 to December 2000.Their ages were from 18 to 55.They all had elementary 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were farmer or worker.They received II Grade nursing care and had no handicap in communications.

    作者:郭小红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循证医学分析

    针对血管性痴呆康复用药进行检索,评价了3类药物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作者:张朝东;毕楠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57例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从1984年10月~2000年10月共收治57例,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总数57例,男35例,女22例,占同期全部小儿头部外伤的6.3%(57/905).平均年龄7.5岁(其中小4个月,大1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其中跌落伤27例,撞击伤16例,车祸伤14例.外伤后有昏迷史者共18例(占31%):其中短暂昏迷(<30min)10例;昏迷30min~6h者5例;昏迷时间>6h者3例,均有合并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其余无意识障碍.患儿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瘫痪,其中偏瘫39例,单瘫12例,双侧肢体瘫痪2例,单纯中枢性面瘫4例.伴偏身感觉障碍21例,伴中枢性面瘫8例,伴失语5例,伴癫痫发作10例.伤后出现瘫痪的时间:<12h者16例,12~48h者32例,>48小时者9例.有高颅压症状者11例(占19%).全组病人均行头颅CT检查:6~24h发现梗死灶者21例.24~48h32例,其中有7例是伤后第1次头颅CT未见异常,出现瘫痪后复查CT才发现梗死灶.梗死灶在48~72h内发现者4例.CT特点均表现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呈圆形或随圆形,CT值在6.8~22.3Hu,面积在3mm×5mm~11mm×28mm之间,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

    作者:宋伟健;杨振九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几点体会

    高压氧(HBO)作为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一种显效手段,具有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如果治疗不当,则往往不能充分发挥HBO治疗的优势,给病人留下许多后遗症状和痛苦.现以治疗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以供临床诊疗参考.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全系来自我院抢救治疗的CO中毒病人,共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35.6岁,50岁以下27例.以临床CO中毒轻、中、重度分类为标准,其中轻度中毒31例、中度中毒2例、重度中毒5例.

    作者:王勤周;陆薇;唐丽君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音乐放松辅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辅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保持入组前所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治疗组每天进行音乐放松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自主神经平衡状态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自主神经平衡指数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各种主诉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音乐放松辅助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平衡状态,降低血压.

    作者:于兰;吕秋禄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针刺配合按摩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小儿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并不少见,自2000年开始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面神经瘫痪(面瘫)3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文32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经有关检查除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瘫诊断,32例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2岁.病程短2d,长10d.

    作者:郑丹红;赵辉 刊期: 2002年第15期

  • 肉毒毒素A及可调的髋外展矫形器对大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