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MP-2及MMP-9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周进;张朝东;王军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闭塞, 免疫组化, 缺血性脑损伤
摘要:目的研究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诱导的局灶脑缺血后MMP-2及MMP-9不同时相的表达以及两者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检线法制备MCAO大鼠再灌注不同时点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者表达情况.结果MMP-9在小胶质细胞、缺血神经元、内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中表达,其中2d为高峰期.MMP-2在星形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其中5d为高峰期.结论在MCAO再灌注后MMP-2及MMP-9表达上调,提示两者与血脑屏障(BBB)破坏导致出血及水肿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分散注意力刺激对肺康复后持续运动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系统教育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自身前后对照分析

    血压需要长期定时服药 , 才能控制血压 . 如果患者缺乏系统知识 , 不明白生活行为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 , 更不能主动测血压和按时服药 , 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 文章对 15例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系统教育管理 , 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 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现报告如下 .

    作者:游克俭;许玮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灵脑100胶囊增强记忆72例疗效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参加临床观察的共计 72例 , 年龄平均 10.3岁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 其中男性 32例 , 女性 40例 . 参加受试者均无各种心、脑、肝、肾和造血疾病者并按规定时间及时服用药物 .

    作者:于延春;王淑芬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加认知治疗.两组分别于疗前及疗后3个月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O)评查.结果BPRS和ITAQ疗前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后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和病情改善.

    作者:梁绮霞;何柱国;邓利章;陆惠红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心理行为疾病的药物疗法

    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问世,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才迈入了现代科学发展道路,奠立了此类疾病治疗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非典型精神药物的开发和推出,使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又迈上了新台阶.文内对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焦虑药(苯二氮类药物、丁螺环酮)、情感稳定剂(锂盐、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妥泰)、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等作一概述.

    作者:袁勇贵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心理测验的临床应用

    心理测验在精神科、神经科、心理咨询以及临床各科有广泛用途,可用于评估儿童智能、行为发展水平,脑损害患者神经心理功能障碍情况,低智和适应不良的筛查和辅助诊断、临床治疗的疗效评估以及帮助制订康复程序等.

    作者:姚树桥;傅文青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化代谢的影响

    近年来以西药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患者的血糖 , 采用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 DPN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同时还观察了电针治疗前后 DPN患者生化代谢的变化情况 , 以探讨电针治疗 DPN的可能机制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作者:李永方;李尚丽;温娟;郑利星;郭秀英;康尔竹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维力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Background: Cytridini triphophatis(CTP) takes part in the synthesis of phospholipid and nucleic acid directly, and m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structure of cell membrane and blood brain barrier to reduce nerve cell lesions from toxic metabolites.

    作者:张国忠;董书桥;窦伟;陈沛源;杨玉庆;史洪润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65例抑郁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病情稳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抑郁情况.方法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65例病情稳定、强的松用量≤15mg/d的SLE患者.结果29例(45%)患者SDS评分>53分,具有抑郁表现.抑郁发生率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明显高于高中以上者(P<0.05);病程≤2年者明显高于病程>5年者(P<0.05).SDS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年龄、病程、抗核抗体谱、强的松用量等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随访3个月内两组均未发生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结论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的抑郁在SLE中是较常见的,有必要重视它的诊断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

    作者:徐朝焰;庄彦;任玉珍;林金娥;林丽君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心理行为疾病的临床特征与康复

    心理行为疾病是一组和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关的疾病,常常是由于个体的异常心理行为和不良应激所造成.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把握好心理行为疾病的临床特征,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克锋;杨文清;白宪光;王秉康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脑性瘫痪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治疗

    沈阳市妇儿医疗保健中心高危儿保健门诊自 2000年 9月正式启动 , 现将病例资料整理 , 其中脑性瘫痪 (脑瘫 )患儿诊断参照 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诊断标准 [1], 中枢性协调障碍 ( ZKS) 患儿诊断根据 Vojta博士 7种姿势反射有 3项以上异常并结合其他神经功能检查综合诊断 .

    作者:曹春兰;王淑波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呼吸困难是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年生存更好的指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生物反馈训练在排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

    文章就表面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法用于治疗排便失禁的操作过程,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讨论,试图能为排便失禁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种无创伤的治疗手段.

    作者:朱熊兆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入院当天即开始康复锻炼,按研究小组制订的2周康复程序进行;对照组在入院1~5d内绝对卧床休息,按研究小组制订的3周康复程序进行.比较两组康复锻炼后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6min步行试验结果、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MI早期康复干预能促进心脏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黎观妹;袁岩;陈洁清;陈丽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老年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的特点分析

    Senile cerebral apoplexy is mainly caused by arteriosclerosi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to epileptic attack. We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1 383 in patient cerebral infarction cases from 211th Hospital of PLA from January 1996 to October 2001 in which there were 79 secondary epileptic attack of senile 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Results were shown followed.

    作者:曹绪政;兰杰;徐建民;邱朝晖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与进展

    老年痴呆症中 50% ~ 60% 为阿尔茨海默病 ( Alzhrimers Disease, AD) 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药物 . 治疗目的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作者:陈莲珍;王育琴;陈宁;吴弼东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眩晕症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特征

    目的了解眩晕症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分析听觉功能及脑干功能受损程度.方法采用单耳刺激,单侧记录的方法,以北京三院检测结果及(±3s)金标准为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2例眩晕症患者中,右耳脑干诱发电位BEAM异常率明显高于左耳;右耳潜伏期及峰间期延长,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眩晕症的听功能和脑干功能判断及受损定位有一定意义.

    作者:雷丽江;洪晖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儿童孤独性障碍药物临床应用

    儿童孤独性障碍即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 , 因其病因不明 , 治疗方法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文章拟从神经药理学的角度出发 , 对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 以便在临床上对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提供裨益 .

    作者:王延祜;穆朝娟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循证医学与心理治疗

    文章对心理治疗中循证医学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在心理治疗中应用循证医学中提倡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积极创造更多的新证据,特别应注意试验方法的规范;系统综述或荟萃分析也应更加详尽而深入.

    作者:马惠霞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理行为疾病有其发病因素和临床的特殊性,患者多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和患者不能配合护理的问题,有时患者可能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利用心理学原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达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作者:关菊香;郭克锋;朱银星;杨文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