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教育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的自身前后对照分析

游克俭;许玮

关键词:系统知识, 教育管理, 高血压患者, 患者行为方式, 自身前, 生活行为方式, 不良生活习惯, 现报告如下, 治疗效果, 控制血压, 服药, 新诊断, 测血压
摘要:血压需要长期定时服药 , 才能控制血压 . 如果患者缺乏系统知识 , 不明白生活行为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 , 更不能主动测血压和按时服药 , 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 文章对 15例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系统教育管理 , 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有关知识 , 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现报告如下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阻抗耐力训练和周围肌力的减弱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运动、心理治疗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

    对 94例 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运动、心理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 1 对象与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 诊断均符合 1985年 WHO诊断标准 .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为无并发症者及合并慢性并发症者 . 男 48例 , 女 46例 , 年龄 33~ 65岁 , 平均年龄 ( 54± 8) 岁 . 病程 3月~ 12年 , 均在患者自愿 , 并能定期随访观察至少半年的基础上 , 进行试验 , 有 78例患者坚持全过程 .

    作者:王一军;李春亚;刘艳玲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肺康复程序与简单的医嘱对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安全性探讨

    2000年 8月~ 2001年 8月对 10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步行训练 , 与不进行步行训练的 108例心绞痛患者对比 , 观察步行训练的安全性 .

    作者:高洁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力量和耐力训练效果比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诱发电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表现,评价VEPP10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VEPP100异常与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R将64例糖尿病人分为两组均行VEP、NCV、SEP检测,VEP与正常组对照.结果26例合并DR的糖尿病人及38例正常眼底的糖尿病人的VEPP100分别与正常人比较,VEPP100潜伏期: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VEPP100波幅: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VEPP100异常与NCV、SEP无相关性(r=0.076,P>0.05;r=0.075P>0.05).结论DR的VEP表现以VEPP100波幅降低为主;VEP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DR提供依据.

    作者:赵董平;陈淑清;耿旭;秦小琪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电刺激痛觉相关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孙世龙[1]所报道的电刺激痛觉相关印发诱发电位(electricalpainrelatedevokedpotenlials,EPREPs)是一种实用、客观的脊髓丘脑侧束功能的检查方法,本文研究其在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世龙;张淑玲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气肌训练的效果:meta分析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对我国当前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 , 我国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在近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 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原先不可想象的 .

    作者:卜行宽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儿童孤独性障碍药物临床应用

    儿童孤独性障碍即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预后不良的精神疾病 , 因其病因不明 , 治疗方法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文章拟从神经药理学的角度出发 , 对孤独症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 以便在临床上对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提供裨益 .

    作者:王延祜;穆朝娟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老年面瘫临床预后与电生理特点

    老年面瘫在病情程度及恢复上均与年轻面瘫者不同.为此,作者从临床及电生理的角度观察总结58例面瘫患者,以研究老年组与青年组面神经受损程度、原因以及预后等的不同之处.

    作者:张昆林;陈朝晖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灵脑100胶囊增强记忆72例疗效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参加临床观察的共计 72例 , 年龄平均 10.3岁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 其中男性 32例 , 女性 40例 . 参加受试者均无各种心、脑、肝、肾和造血疾病者并按规定时间及时服用药物 .

    作者:于延春;王淑芬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老年人家庭功能障碍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调查

    保障人民群众对社区康复、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医务人员摸索和探讨的关键所在 . 现将社区内老年人在社区现状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作调查 , 报告如下 .

    作者:王伟伟;陆建华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下颌骨撞击伤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关节强直发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以不同的力量撞击兔下颌角部,观察其对兔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的力量撞击家兔一侧下颌角部,方向平行于双侧下颌角的连线,造成TMJ的间接损伤.结果两种不同的撞击力均可引起双侧TMJ的间接性损伤;其中对侧较实验侧关节结构的改变更为明显;关节盘下腔面与上腔面都受到破坏,且下腔面较上腔面破坏严重.较大撞击力量可引起较明显的关节破坏.结论下颌骨外伤后,应重视TMJ的检查与治疗,防止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或关节强直的发生.

    作者:刘桂才;周树夏;张明;刘彦普;雷德林;胡开进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脑通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记忆力32例

    血管性痴呆 ( vascular dementia,VD) 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 . 据报道约 25% 的脑卒中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智能障碍 ,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现结合 32例 VD患者应用脑通治疗 , 探讨其疗效 .

    作者:苗秀润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心理行为疾病的药物疗法

    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20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问世,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才迈入了现代科学发展道路,奠立了此类疾病治疗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非典型精神药物的开发和推出,使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又迈上了新台阶.文内对心理行为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焦虑药(苯二氮类药物、丁螺环酮)、情感稳定剂(锂盐、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妥泰)、抗精神病药(传统抗精神病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等作一概述.

    作者:袁勇贵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理行为疾病有其发病因素和临床的特殊性,患者多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和患者不能配合护理的问题,有时患者可能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利用心理学原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达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作者:关菊香;郭克锋;朱银星;杨文清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对合并肝病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干预体会

    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 , 两病并存 , 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 , 治疗上也不是单纯两种疾病治疗的简单相加 . 文章根据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康复措施 , 总结如下 .

    作者:苗秀欣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检查的诊断价值

    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对符合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1]部分患者进行了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目的是探讨BAEP在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强;董珠;谢柏杨;刘嘉玲 刊期: 2002年第21期

  • 眩晕症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特征

    目的了解眩晕症患者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分析听觉功能及脑干功能受损程度.方法采用单耳刺激,单侧记录的方法,以北京三院检测结果及(±3s)金标准为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2例眩晕症患者中,右耳脑干诱发电位BEAM异常率明显高于左耳;右耳潜伏期及峰间期延长,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眩晕症的听功能和脑干功能判断及受损定位有一定意义.

    作者:雷丽江;洪晖 刊期: 2002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