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作者:刘文忠;付小兵;程飚;李建福;孙同柱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截肢后残肢功能重建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通过22例截肢者功能训练、肢体理疗、按摩、中药外敷及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22例截肢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指导治疗,使残端愈合时间,残端定型,关节功能,穿用假肢后肢体功能等诸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使残肢残而不废,尽量发挥大功能.
作者:韩作峰;祁秀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用酶-化学除垢剂联合法制备猪胸主动脉脱细胞血管.方法猪的新鲜胸主动脉经消毒后,于离心管中经过胰蛋白酶+EDTA,曲拉通X100溶液作用后取标本.血管体积与各作用溶液体积比为3∶7.标本作苏木素-伊红、弹力纤维染色,大体、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胸主动脉中的细胞成分被除去,留下成分主要包括胶原纤维、弹性蛋白等.结论酶-化学除垢剂联合法可将猪胸主动脉细胞成分除去.胰蛋白酶,曲拉通X-100是制备血管脱细胞基质(ACTM)的良好试剂.
作者:韩雪峰;杨大平;郭铁芳;徐学武;张颖 刊期: 2002年第24期
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步态训练是重要的.在实际训练中,患者穿戴下肢永久性假肢的步行模式应该尽可能接近于正常人的步行模式.文章着重讨论了下肢永久性假肢装配后的功能训练和步态分析方法.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假肢的替代功能.
作者:瓮长水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大连市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人格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已经过检验的美国希望城(hopecity)医学研究中心编制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于2001年3~12月对正在大连市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的71例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在放疗前、中、后人格分值与生存质量分值呈正相关.在放疗前、中、后人格的N因子与生存质量的躯体、心理、社会因子呈正相关;放疗前、中P因子与生存质量的精神因子呈正相关,放疗后与躯体因子呈正相关;L因子在放疗前、后与精神因子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人格与生存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而相关的主要因素是N因子(神经质),其次是P因子(精神质)和L因子(掩饰);与E因子(内外向)无关.
作者:王若雨;姜潮;刘启贵;孙月吉;李玉民;谭淑媛 刊期: 2002年第24期
Background:Calcaneodynia refers to pain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and is often combined with spur of front edge of calcaneu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therapeutic methods to this disease,effects aren't satisfying.
作者:朱静芬 刊期: 2002年第24期
于1995年起使用国产或意大利、瑞士进口分段压力型弹力循环驱动袜,对无法手术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分段压力型弹力循环驱动袜与药物配合治疗,进行了3个月的临床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辉;刘跃英;辜庆哲 刊期: 2002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尺神经在肘部损害或长时间肘关节伸直固定,从事某种职业而产生的职业性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的症状体征.患者手步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的手功能受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肌电图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判定均有重要的价值.该病对15例肘管综和征进行诊断分析.
作者:陈慧娟;王桂风;高敏 刊期: 2002年第24期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康复医学已突破了原有的概念.临床有关康复医学的科研课题逐年增加,分科也趋于细化.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有关康复的理论、概念、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标准不断更新.和其他临床学科一样,临床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前及研究中均需了解和掌握新的研究动向,通过计算机替代手工进行文献检索已成为研究者必备的手段.
作者:曹永晖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局部使用类固醇激素对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增殖和神经轴突变性坏死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8只全部切断T10脊髓,6只横断间隙灌注地塞米松(DXM)为实验组,6只腹腔内注射DXM为全身用药组,另6只脊髓横断间隙灌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存活鼠5d后灌流固定取材石腊切片.选用神经中丝抗体(antineurofiblament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antiglialfibriallaryacidicproteinGFAP)对损伤脊髓的轴突和胶质细胞进行标记,用图象分析系统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分组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在损伤的脊髓残端GFAP阳性表达下调,而NF阳性表达上调,对照组结果相反,阳性面积均值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腹腔注射组NF阳性表达均上调且二者出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腹腔注射组GFAP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腹腔注射组与空白对照组GFAP表达结果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损伤局部灌注与全身使用DXM相比可以有效地抑制胶质细胞增殖、保护神经细胞损伤后的变性坏死.
作者:胡大勇;翁羽中;胡兵;周逸峰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集体支持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乳腺癌患者调查,选择74例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集体支持组)为连续参加抗癌乐园活动半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38例;对照组为经医院治疗后回家半年到一年而未参加抗癌乐园活动的乳腺癌患者36例.结果参加集体支持活动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未参加者,且人格因素、文化程度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结论积极参加集体支持活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易怒的程度越重,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
作者:徐萍;赵永福;姜潮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记录到了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快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国君;王玉平;遇涛;李勇杰 刊期: 2002年第24期
截肢康复是指从截肢手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临时与正式假肢的安装和使用,直到重返家庭与社会的全过程.文章重点论述了截肢部位的选择,现代截肢手术的改进,儿童截肢的特点,大腿截肢手术特点以及影响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残肢的康复.
作者:崔寿昌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中国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处进行修复实验.结果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成骨能力较强.结论此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汤顺清;石海涛;毛萱;周长忍;裴国献;陈滨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为常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为头颈部肌肉不协调过度收缩,而致一些转头动作或持续性异常头位,可伴痉挛性痛.作者在1999年12月~2002年8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1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曲芳;胡建华;刘英 刊期: 2002年第24期
Background:The manifestation of senile dementia is irreversible and slowly progressive cognitive decrease.Wh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performed,the principle of advancing step by step should be grasped.
作者:尹千红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止眩灵对大鼠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50随机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西比灵对照组.空白组各式10只,观察其血液流血的改变情况;取雄性大鼠20只开胸取主动脉制成长约3~5mm的胸主动脉环,加入不同能浓度的止眩灵观察其舒张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止眩灵对大鼠离动脉均有不同程的舒张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高浓度组与空白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受一氧化氮释放浓度的影响.结论止眩灵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影响血液流度学的改变,但与一氧化氮的释放浓度有关.
作者:梁必如;苏培基;吴俊哲;黄世波;潘乘龙 刊期: 2002年第24期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small scale of investig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fers that moderate and serious pain is observed in about 1/3 of patients receiving active anti cancer therapy and 60% in late stage. Cancer related pain is a threat to patients' living quality and confidence, so rehabilit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reatment of cancer.
作者:蔡欣;孙亮新;张洁;周涛;宋秀珍;刘基巍 刊期: 2002年第24期
目的采研究少儿与成年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后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分布与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特征与规律.方法分别取4~12岁少儿及35~53岁成年人2组健康皮肤及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二三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瘢痕组织表皮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志力;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孙晓庆;盛志勇 刊期: 200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