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质针治疗腰源性腹痛25例

吴新红

关键词:银质针治疗, 腰部软组织损伤, 临床比较, 腹部疼痛, 误诊
摘要:由于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腹部疼痛临床比较少见,容易忽视,从而造成误诊.近2年来采用银质针治疗该病2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下冲洗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

    Many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and NSAID drugs and hormones are often used in clinic,but these methods can only alleviate symptoms in a short time and can't prevent progressing of disease.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these years directing to the key that degeneration of cartilage and destroy of surface lead to osteoarthritis. Systematic clearance and douche under arthroscope have a good effect in alleviating pain and improving symptoms to osteoarthritis.

    作者:王天胜;刘永灿;谢爱国;丁海蛟;滕寿发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多种方法相结合与渐进性方法治疗烧伤瘢痕挛缩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脑性瘫痪患儿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改变

    近年来关于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继发的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相继有些报道,但关于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报道甚少.现将大连市儿童医院2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所见报告如下.

    作者:李润洁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颈椎病与脊髓空洞症

    目的探讨颈椎病与脊髓空洞症并存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目前相关文献.结果颈椎病与脊髓空洞症并存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结论颈椎病与脊髓空洞症的相关性仍不清楚,但已引起高度注意.椎管的突出物对脊髓长期压迫是否导致空洞形成,而空洞的临床意义如何等,是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探索的问题.

    作者:杨立利;贾连顺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水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应分析

    目的分析水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资料对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以水疗和牵引为主治疗3周及1年内的随访.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以水疗和牵引为主要治疗方法住院治疗,3周后再评估,1年内随访.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步态恢复时间和1年内复发中,水疗组优于牵引组.结论牵引和水疗的作用,都可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疼痛和麻木缓解,但水疗中可同时进行腰背肌及步态训练,使腰背肌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更快的得到恢复.

    作者:谢志强;马诚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急性坐骨神经痛的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其中50%~85%的病例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其疼痛性质为典型的根性神经痛.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康复科应用非手术康复治疗31例急性疼痛的重症住院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潘守政;张磊;陈红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新型天然血管支架:猪胸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

    目的研究用酶-化学除垢剂联合法制备猪胸主动脉脱细胞血管.方法猪的新鲜胸主动脉经消毒后,于离心管中经过胰蛋白酶+EDTA,曲拉通X100溶液作用后取标本.血管体积与各作用溶液体积比为3∶7.标本作苏木素-伊红、弹力纤维染色,大体、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胸主动脉中的细胞成分被除去,留下成分主要包括胶原纤维、弹性蛋白等.结论酶-化学除垢剂联合法可将猪胸主动脉细胞成分除去.胰蛋白酶,曲拉通X-100是制备血管脱细胞基质(ACTM)的良好试剂.

    作者:韩雪峰;杨大平;郭铁芳;徐学武;张颖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1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记录到了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快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国君;王玉平;遇涛;李勇杰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基微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特征,探讨血管的形成与退缩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5%深Ⅱ度烫伤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单纯烫伤两组.于伤后0.5,1,3,7,14d和21d采集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组织真皮中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TUNEL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深Ⅱ度烫伤的大鼠伤后3d,伤区出现少量的肉芽组织,7d时肉芽组织已充满伤区,再上皮化速率为30%,14d的再上皮化率达70%,至21d,伤口完全闭合,真皮内小血管的数量减少.大鼠烫伤后3d,伤区基底的真皮组织内出现PCNA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随后阳性表达逐渐增多,14d时达到高峰.至伤后21d,PCNA的阳性表达略有下降.而创伤愈合初期罕见TUNEL阳性的细胞,21d时,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显著增多.结论烫伤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活动与创面的愈合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血管形成与退缩在时序上的协调变化是组织正常修复的重要步骤.

    作者:刘文忠;付小兵;程飚;李建福;孙同柱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结肠压力测量方法介绍

    消化道测压是广泛使用的评价消化道功能的检查手段,对消化道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替代的.文章从结肠压力信号中提取有效的特征,采用学习矢量量化的方法进行结肠压力信号的识别.学习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将结肠压力信号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组,与初始的医疗诊断相符合.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根据结肠压力信号识别肠道各段的动力性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颜国正;迟冬祥;王文兴;林良明;张根福;史熠;宋安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的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按0: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年男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作者:赵廷宝;范清宇;张殿忠;周勇;刘晓平;周银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局部阻滞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和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软组织损伤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局部阻滞(L组)、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M组)和二者联合应用(L+M组).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的高VAS值、治疗次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8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L+M组在治疗后VAS下降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L组和M组;L+M组的局部阻滞次数明显少于L组的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M组;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该类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局部阻滞和微波照射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沙彤;胡广询;张德仁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运动训练与传统的门诊治疗对严重烧伤患儿康复效果比较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小儿神经源性尿失禁的外科治疗与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4~14岁206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在改良的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和膀胱包裹术进行治疗.术后3周开始进行长期康复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7年,尿控制明显改善183例,术后经过训练又有改善23例.结论此方法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康复功能训练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范应中;王汴云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股骨干骨折复位后的训练指导

    股骨干骨折后牵引、整复、固定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积极的功能训练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枢芹;张少臣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叠层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评价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中国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处进行修复实验.结果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成骨能力较强.结论此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汤顺清;石海涛;毛萱;周长忍;裴国献;陈滨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前后联合入路局部刮除置管灌注化疗及放疗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the high level sacral tumors by the surgical technique of approach in anterior with posterior to curettage and local pouring 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and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urgical technique.Methods 24 cases,include the oncology results,the functions of the sacral nerves an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Average follow up 56 months,3 malignant cases were died of the tumor metastasis.4 recurrent cases were recurre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13 and 32 months.4 cases were found sinuses in the drainage tube.This surgical technique was no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unctions of the sacral nerves.Conclusions This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ness in treatment of elevation sacral tumors.

    作者:周勇;马保安;范清宇;张明华;沈万安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乳腺癌术后患者抑郁心理分析及护理

    Background: The common mood reaction in breast cancer was depression and mental test by Zung's self evaluated depression scale showed that different degrees of depression existed in 100% patients, so, mental nursing was necessary.

    作者:段艳萍;冯莉娟;丁小蓉;杜燕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瘢痕疙瘩及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差异的生物学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周边部和中央部及瘢痕疙瘩周围皮肤(距瘢痕疙瘩边缘0.5cm范围内)的成纤维细胞呈现不同生物学性状的细胞生物学机理.方法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及周围皮肤各6例为标本,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不同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同时比较它们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和在不同浓度FasMcAb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率.MTT比色法比较其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正常.增生性瘢痕增殖活跃且细胞凋亡状况不良,瘢痕疙瘩中央部成纤维细胞处于低增殖-不凋亡状况;瘢痕疙瘩周边部成纤维细胞处于高增殖-无凋亡状况;瘢痕疙瘩周围正常皮肤大量细胞也处于高增殖及低凋亡状况.结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状况的异常可能是导致其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

    作者:鲁峰;高建华;段红杰 刊期: 2002年第24期

  • 偏瘫早期康复程序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康复程序在偏瘫早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主动与被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0.8%,住院日20.4d少于对照组的30.1d.结论偏瘫早期康复程序效果较好.

    作者:莫蓓蓉 刊期: 200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