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吴建红;林鹏

关键词:颈椎病, 眩晕, 针灸疗法
摘要: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S-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

    目的: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分析柱(200mm×4.6m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5;53:47),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1,柱温20℃.结果:连翘苷、靛蓝及靛玉红分别在2.08~20.82μg·ml-1(r:0.9999)、2.82~28.16μg·ml-1(r:0.9999)和3.02~30.20μg.ml-1(r:0.9999)范围内呈线性.连翘苷、靛蓝及靛玉红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RSD:1.0%)、101.7%(RSD为0.8%)和101.8%(RSD:1.6%).结论:实验简便,可靠,对控制药品质量及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提供一个参考方法.

    作者:杨江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降血脂中药及复方的实验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10年来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的回顾,认为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机制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但在造模方法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作者:胡钟铭;黄绳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肌收缩型头痛

    肌收缩型头痛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发展较慢,影响前额两侧及颈部和头后部,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甚至几周.迄今已有许多种减轻肌收缩型头痛的药物,反应各异,本文介绍一种针对该病疼痛机制的药物:盐酸乙哌立松(EperisoneHcl).

    作者:张晓景;余翠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对沉香煎服法的几点看法

    沉香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植物沉香Apuilaria agallocha Roxb及白木香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阴于后锉末,生用.性味辛、苦、温,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胸腹胀痛,胃寒呕吐,上盛下虚的咳嗽,效果颇佳,对它的煎服法,大多以入煎剂后下为主.笔者根据沉香的饮片特征及它的理化特点,认为沉香后下法欠妥,应研未冲服,或入丸散剂,理由如下:

    作者:董玲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沈力主任医师对肿瘤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施治

    肿瘤病人确诊时并非都能适宜手术,需要接受放疗或化疗,或者手术后甚至手术中接受放疗或化疗,由于放化疗对人体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缺乏选择性,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副反应,特别是放化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如何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需要直面的问题.现把沈力主任医师在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副反应方面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余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婴幼儿哮喘50例

    目的:探索治疗婴幼儿哮喘有效疗法.方法:对50例哮喘患儿辨证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分别用不同组方,直肠滴入给药.结果: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中药直肠滴入法是治疗婴幼儿哮喘有效方法.

    作者:周志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法复位治疗Barton骨折

    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关节边缘骨折,伴有腕关节掌、背侧脱位或半脱位者,称为Barton骨折.这些骨折,因为其复位和保持复位的方法与Colles或Smith骨折所用的方法是相反的.现结合我院2001~2003年32例Barton骨折的临床总结,就闭合复位的手法及固定等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周耀;毛亚敏;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组织培养抗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稀释度的含清肺口服液的血清在组织培养上对仙台病毒、腺病毒3型和腺病毒7型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培养体外抗病毒实验方法,比较不同组之间细胞病变.结果:清肺口服液及含药血清均有抑制病毒感染后细胞病变的作用.结论:清肺口服液和含清肺口服液的血清作1:2、1:4稀释后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病变.

    作者:李江全;汪受传;陈四文;王明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益妇宁软胶囊的药效学观察

    目的:进行益妇宁软胶囊的药效学观察.方法:测定小鼠10min内活动次数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入眠时间,测定东莨菪碱致记忆功能障碍小鼠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测定小鼠耐缺氧时间及脏器指数.结果:益妇宁软胶囊有改善小鼠记忆力,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增加脏器指数及催眠的作用.结论:益妇宁软胶囊有滋补强壮,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某些症状的作用.

    作者:马云;肖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46例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腰痛的常见原因.笔者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湛;严樟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连建伟教授诊病特点撷英

    连建伟教授诊病特点有:精通脉理、凭脉辨证,重视舌诊、丰富舌诊内涵,以及脉诊的灵活运用--脉舌取舍等.

    作者:李如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略谈善于治学和精于临床

    从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引出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性及其两个环节:熟读经典和临床实践.分别从治学和临床两方面进行论述.治学上须讲究心态和方法,临床方面须多读书,加深中医学术功底,重视医德.

    作者:何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逆转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逆转作用.方法:测定人胃癌细胞SGC-7901药物处理前后胃蛋白酶原(PG)和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力,数据采用Schefe's测试法分析.结果:巴豆生物碱处理能有效逆转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胃蛋白酶原活性,且能部分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肿瘤标志酶β-葡萄糖醛酸酶的表达.结论: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有逆转作用.在对胃蛋白酶原活性的逆转作用和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表达的抑制作用较维甲酸好.

    作者:陈美娟;瞿融;吴慧平;席蓓莉;许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9%,两组比较,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能有效治疗黄褐斑.

    作者:郑虹;徐优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玫瑰花药材含量测定及相关项目的研究

    对玫瑰花药材含量测定控制方法及有关项目进行了研究,共考察了十一批玫瑰花样品质量,为建立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龚青;戚雁飞;吴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

    通过气阴两虚兼血瘀的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法的作用机制分析及临床疗效验证,得出糖尿病应以益气养阴活血立法,疾病初期以滋阴清热或气阴双补为主,进而以益气养阴活血法贯穿始终.

    作者:柴可夫;钱俊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松霜中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测定

    复松霜是一种医院自制的复方制剂,主成分为醋酸曲安奈德、樟脑、尿素等.外用与治疗瘙痒性皮炎、皮肤过敏症等具良好效果,为特色制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医院制剂室按处方配制,但无质控标准.为规范制剂,提高制剂质量,相应制订标准,以提升医院制剂的管理.参考文献[1,2]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外标法测定该制剂中曲安奈德的含量,提取方便完全,操作简单快速,具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崔金萍;李心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温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温法临床应用甚广,寒邪非温不散,水饮非温不消,痰湿非温不化;瘀滞非温不通;冷痛非温不止;虚寒非温不补.温药含强壮之意,非温不足以振衰惫,非温不足以彰气化.

    作者:徐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凉血活血法治疗蛋白尿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2例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中药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采用凉血活血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比较,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6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比较,治疗组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比较P<0.01.结论:凉血活血中药对消除或减少蛋白尿确有疗效.

    作者:郭兰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12例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Sanders二维CT分类法,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按张铁良等制定的改良评分标准评定.优52例,良42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83.9%.结论: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严重的跟骨塌陷骨折伴较大缺损的,宜采用植骨术.

    作者:陆建阳;汤志刚;方亮;王人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