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行云;许华;熊源长;张伟时;翟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hroni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积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细胞寿命极长,并经常伴有免疫反应缺陷.故又淋巴结肿大为主,常伴有肝脾肿大、贫血及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CLL在我国发生率较低,仅占慢性白血病的10%,日本和印度与我国相似,而欧美发病率很高,占慢性白血病的50%或更多.患者多为老年人,50岁以上占90%,男女之比为2:1.
作者:唐由君;崔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药寒热并用寓意深刻,主要体现在防治未病(阻止将热将寒)、寒热同治(选药平和,兼顾多方,性用尽效)、以温治热(针对阴邪化热)、减免负效等方面.
作者:常向明;姜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祛腐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在SD大鼠背部埋入一个内径为1cm硅胶管,深达肌筋膜深层形成溃疡.按随机区组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A);模型+复方炉甘石外用散(B);模型+祛腐生肤膏组(C);每组再按敷药持续不同的时间点分3组:4天,7天,11天.结果:祛腐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优于复方炉甘石外用散.结论:祛腐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蒋凤荣;戴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疗效.方法:对门诊就诊的52例高血压病人,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指导患者在口服药物基础上,运用低盐、低热量、高维生素的高血压痛合理膳食,饮食治疗180天后观测血压、血脂控制的情况.结果:52例患者经饮食治疗180天后,血压、血脂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正确合理的饮食治疗是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作者:周翎;李玲;华金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测定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为肺气虚证本质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对58例老年肺气虚证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肺功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测定.结果:肺气虚证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肺气虚证候患者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肺气虚证患者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而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两者成负相关关系,共同参与肺气虚证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彭波;张念志;韩明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主动功能锻炼、神经阻滞、松解术以及针灸、推拿等的综合治疗.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肩周炎治疗方面的文献作了归纳及综述.
作者:陈华;杨米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芪益母草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NMDA受体活性变化的影响,探讨黄芪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结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放免法测定皮质神经组织中NMDA受体的活性,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NMDA受体活性的变化,比较黄芪注射液对该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MDA受体活性显著上升,黄芪益母草注射液高、中剂量组NMDA受体活性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受体活性增高;黄芪益母草注射液能够降低NMDA受体的活性,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朱兆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学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作用.高校要充分认识这些作用,并通过改革考试方式、转变偏重竞技体育的观念、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等途径来发挥这些独特作用.
作者:毛建雄;马重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连建伟教授遣方个性有:①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基础,凡遇与古人所述经验相吻合的病案,即遵而用之.②适当加减用药,以继承为主与变革创新相结合.③熔数方于一炉,浑然一体,左右逢源,驾驭复杂证情.④拓展前人经验,执古方以疗今病,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作者:李如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中的精华,在诊疗中把病、证、症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是中医学的长处.通过对张仲景病、证、症结合思想的阐述,冀望能对现代医学临床诊治有所启迪和帮助.
作者:黄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虚证患者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病种的关系.方法:对305例COPD虚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0.0医学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肺肾两虚证中相比较患支气管哮喘为多,肺脾肾虚组中相比较患肺气肿者为多,肺脾两虚组慢支及肺气肿者较多,患支气管哮喘为少.结论:从临床观察的COPD虚证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种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梅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荧光法测定红花及番红花色素的佳方法,方法:用岛津RF-5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扫描波长:λex=230~440nm,λem=240~600nm.结果:佳检测波长:λex340nm,λem=440nm.红花及番红花的甲醇浸泡液浓度在16.7~330μ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红花)=0.9997、r(番红花)=0.9996,红花色素在pH=12的碱性环境中所发出的荧光强度达到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红花及番红花色素的含量测定,亦可作为药材红花和番红花之间的一种鉴别手段.
作者:葛尔宁;张毅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白细胞减少症在临床各科均较常见,易伴发于各种疾病中以及肿瘤的放化疗之后.我院应用芪枣冲剂作为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药物之一,其升白作用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为;曾嵘;徐明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预防性给黄芩苷(3,10,30和100 mg·kg-1,ip)3d,缺血前30 min再给药1次,用线栓法诱导小鼠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4 h后,进行行为学、梗死体积和神经元密度评价.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在30 mg·kg-1时能显著改善神经症状、增加斜板角度,减少梗死体积,增加缺血侧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3、10和100 mg·kg-1时能显著减少梗死体积,能改善神经症状和增加斜板角度,但无显著意义.结论:黄芩苷对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储利胜;张世红;余国良;徐慧敏;张琦;魏尔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102例老年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102例住院老年患者(≥60岁)的肾活检资料,按WHO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诊断.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8例,占76.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5例,占14.71%,小管间质性疾病9例,占8.82%.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2例(31.37%),IgA肾病20例(19.61%),膜性肾病18例(17.65%),新月体性肾炎2例(1.96%),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1.96%),IgM肾病1例(0.98%),轻微病变1例(0.98%),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0.98%),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例(0.98%),淀粉样变6例(5.88%),狼疮性肾炎3例(2.94%),紫癜性肾炎3例(2.94%)(其中1例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显微镜下血管炎2例(1.96%),高血压肾损1例(0.98%),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4.90%),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2.94%),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0.98%).结论:本组资料显示老年阶段的肾小球疾病仍以原发性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为主;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淀粉样变占绝大多数,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次之,显微镜下血管炎不少见.另外在老年阶段亦不应忽视间质-小管疾病的诊断.
作者:涂晓;王文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阐释中医对更年期抑郁症的认识,并提出了注重内因、证的研究、标本兼顾、强调预防、实验研究等思路与对策.
作者:何军琴;李玛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RSV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机制十分复杂,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RSV感染后,造成机体Th1/Th2平衡紊乱,使Th2免疫应答优势,导致IL-2和IFN-γ明显减少,IL-4、IL-5、IL-10增多,并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气道神经调控失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杨季国;徐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旋转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117例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43例用枕颏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减轻患者颈项痛、偏头痛、头晕等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旋转整复手法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要优于枕颏吊带牵引.
作者:袁相龙;熊爱民;詹红生;厉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可能影响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将101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5组,分析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和24周后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根据患者自觉功能改善情况,计算改善非常好、好的患者比例率和总的改善率.结果:门诊治疗1周后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后其他时段相比,VAS评分低,自觉功能改善非常好的比例高,后三年治疗效果与前两年相比又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后两年的远期效果,无论是VAS评分还是改善率等均显著升高.结论:局部注射治疗和关节腔内注射结合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而得宝松与施沛特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远期效果,长期坚持口服药物能巩固疗效.
作者:冯行云;许华;熊源长;张伟时;翟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探讨虎杖与黄芪组方抗HSV时,其有效成分白藜芦醇与总皂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方法: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采用空斑减数实验,用中和作用原理对虎杖白藜芦醇与黄芪总皂甙合用抗HSV-2 333株的药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2 333株增殖抑制的ED50为10.85ug/ml.当白藜芦醇与总皂甙以1(Dm白藜芦醇/1(Dm)总皂甙的比例合用时,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ED50依次为0.41ug/ml,0.66ug/ml,0.86 ug/ml;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均<1.0,P<0.0005,说明这一合用比药效强,协同作用明显.结论:ACV对HSV-2 333株增殖抑制的治疗指数(Treatment Index,TI)为100.1(Dm)白藜芦醇/1(Dm)总皂甙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感染阻断、增殖抑制的TIs为248.3,154.2,118.4,为佳合用比.
作者:王志洁;黄岐善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