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兵;闵鹏秋;何之彦;杨开清;宋彬;刘荣波
目的研究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膝关节PVNS的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PVNS信号强度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T1WI高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Ⅱ型: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Ⅲ型: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每种类型分别对应其病理发展过程中的早、中及晚期病理表现.18例显示增厚的滑膜、增生的绒毛和结节,关节积液有16例;10例MRI显示关节软骨和骨组织的侵蚀、破坏,但术中发现为12例;髌下脂肪垫浸润11例,术中发现为9例;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受累2例,术中发现有3例;另外累及髌上囊17例,内侧关节囊15例,外侧关节囊11例,后侧关节囊13例.结论绒毛结节内含铁血黄素沉着所致的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但其并不贯穿PVNS全过程.MRI对诊断PVNS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具备特异性.
作者:马效德;高波;李庆国;李海峰;李娜;陈颖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7例经病理证实的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总结其MRI表现.结果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主要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内沉着含铁血黄素、关节积液、邻近骨侵蚀.结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诊断的主要依据,快速小角度激发扫描优于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扫描.
作者:郑卓肇;孙忠强;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翼腭窝及其通道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资料与方法对10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30例颌面外伤患者(翼腭窝正常)翼腭窝的矢状面重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RCT显示翼腭窝轮廓锐利,横断面形态多变,冠状面多呈四方形,重建矢状面多近似漏斗形;也能清楚显示翼腭窝的通道圆孔、眶下裂、蝶腭孔、翼管、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孔及腭小孔.圆孔在横断面上呈条状,冠状面呈圆形,前、后口宽度分别为3.3mm(0.9~5.1mm)、2.5mm(0.6~4.2mm),有显著差异(P<0.05);翼管在横断面为直或稍弯曲细管,冠状面呈圆形,前、后口宽度分别为2.3mm(0.8~4.0mm)、1.0mm(0.5~2.8mm),有显著差异(P<0.05);翼管与蝶窦关系:位于有完整分隔的蝶窦下占55%,蝶窦内占31%,不对称分隔或无分隔下占8%,上壁缺如与蝶窦交通占6%.蝶腭孔上下径5.1mm(3.1~7.6mm).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长度分别为2.8cm(2.3~3.2cm)、1.8cm(1.4~2.2cm)及1.1cm(0.8~1.5cm).以上数值男女及其左右两侧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翼腭窝HRCT检查应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两者结合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其本身及通道,易发现早期骨质异常;矢状面作为补充,主要用于观察翼腭管、腭大孔(管)及腭小孔(管).
作者:杨本涛;王振常;刘莎;鲜军舫;常青林;田其昌;兰宝森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RI在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关节PVNS的MRI、X线平片和关节镜等影像资料,比较和评价PVNS的MRI信号特点,关节内结构侵犯、关节外侵犯和骨质侵蚀等征象.结果 12例关节PVNS,8例MRI具有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和T2WI呈等低信号.MRI可以准确显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骨质侵蚀、关节内软骨和韧带侵蚀以及关节外侵犯的范围,对关节内关节软骨、半月板和交叉韧带侵蚀的显示和关节镜相当.结论 MRI在PVNS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MRI信号及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取代诊断性的关节镜检查,MRI可准确评价PVNS在关节内外的侵犯范围,对指导手术、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宇;刘庆余;梁碧玲;沈君;叶瑞心;钟镜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少见的滑膜组织良性病变.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临床以缓慢进行性关节肿胀及不适为主要症状,传统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笔者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CT所见,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CT表现.
作者:刘建英;谢苏民;潘滔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发展趋向年轻化.据统计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为能早期发现确切诊断,提高5年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乳腺癌影像检查的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章留;蔡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男,14岁.因左大腿内侧下段疼痛2年,加重5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股骨下段内侧膝上约6cm处可见一肿物隆起,约3cm×4cm,质硬,轻度压痛,无波动感,基底部固定.
作者:汤建中;郭庆乐;乌斯曼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女,37岁.因左上腹不适2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可触及一类圆形包块,直径为10cm,质韧,活动度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6.7×109/L,RBC 4.2×1012/L,HGB 121g/L,PLT 150×109/L,N 0.71,L 0.29.术前诊断:脾占位?
作者:李春元;董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患者男,10岁.2岁时发现左侧睾丸明显进行性增大,无疼痛及发热,持续约1年后增大即不明显,一直未予正规治疗.1个月前患者不慎跌倒致左侧阴囊皮肤裂伤,当地医师缝合时发现其左睾丸肿大、质硬,建议进一步诊治.患儿于2001年7月3日来院就诊,体检发现左侧睾丸肿大、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无表浅淋巴结肿大.
作者:相龙彬;丁一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脾大部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效果和优势,并作文献回顾.资料与方法 6例HS患者行经脾动脉脾大部栓塞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脾栓塞量为70%~80%.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上升,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血清胆红素浓度迅速恢复正常,脾脏缩小,患者术后体力和精力均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无损害,随访期间无严重感染发生.结论经脾动脉脾大部栓塞术是治疗HS的有效方法,安全,损伤小,且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
作者:俞志坚;陈勇;何晓峰;曾庆乐;李彦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对颅内胶质瘤术后早期反应性强化与肿瘤残存强化的MRI表现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构建一个3层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网络来鉴别诊断术后肿瘤残存与正常脑组织的反应性强化.研究对象为100例颅内胶质瘤术后患者,术后1个月内至少行1次MRI检查,80例作为训练数据,20例作为检验数据.对MR图像的5个指标进行描述,作为输入层的输入数据输入网络.用检验数据检验网络性能,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ROC)方法评价网络性能.结果人工神经网络诊断出13例残存肿瘤中的10例,敏感性为76.9%,诊断出7例反应性强化中的6例,特异性为85.7%;放射科医师诊断出8例残存肿瘤,敏感性为61.5%,诊断出5例反应性强化,特异性为71.4%.神经网络ROC曲线下面积Az=0.813±0.105,显著高于放射科医师ROC曲线下的面积Az=0.665±0.130.结论人工神经网络能成功鉴别颅内胶质瘤术后的反应性强化与肿瘤残存,可以辅助放射科医师鉴别肿瘤残存与正常脑组织的反应性强化.
作者:任爱军;高培毅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子宫附件囊性病变出血的CT表现,文献报道较少,且极易误诊.笔者搜集1999年~2001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8个病灶)的有关资料,着重分析其CT表现,并探讨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CT诊断水平.
作者:林春;张楚和;吕怀志;罗正益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激光导引装置在胸部病变CT导引穿刺活检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有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的胸部病变CT穿刺活检335例,其中139例应用激光导引装置(激光组),其余196例无激光导引装置(非激光组).依据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对活检病变作出后诊断.比较激光组与非激光组在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别.P<0.05定义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激光组诊断正确率为90.6%(126/139),明显高于非激光组82.7%(162/196)的诊断正确率(χ2=4.31,P=0.0379).对于直径>3cm的病灶,激光组和非激光组诊断正确率相近(分别为93.3%和89.7%,χ2=0.60,P=0.44),但对≤3cm的病灶,激光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非激光组(分别为88.6%和77.1%,χ2=4.12,P=0.0423);对于紧贴胸膜病灶,激光组诊断正确率(94.6%)略高于非激光组(91.5%),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30,P=0.5833),对于非紧贴胸膜病灶,激光组诊断正确率(89.2%)明显高于非激光组(79.9%)(χ2=3.87,P=0.0490).激光组和非激光组气胸发生率分别为12.2%(17/139)和12.8%(25/196)(χ2=0.01,P=0.9273).结论激光导引装置在经皮胸部CT导引穿刺活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活检难度较大的小病灶和中心性病变,CT导引下活检应用激光导引装置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黄振国;张雪哲;王武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多见于东亚、东南亚、东非、中非和南非.在我国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985年统计,全国有13.8万新发病例,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40%~45%[1].
作者:卢伟;李彦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早期CT特征.资料与方法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IPA 9例,均行胸部CT平扫.结果 CT表现为8例有胸膜下楔形实变影;7例有多发结节影,其中4例有晕征,3例有斑点状阴影.结论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和带有晕征的结节影是IPA早期的特征性CT改变.
作者:王华明;韩铁铮;张军华;马威;齐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周康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基于互联网通讯的远程会诊是以远程服务器登录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随着网络宽带技术的发展和硬件的更新,通过电话线连接的传输速度已达到512Kbps(ADSL接入),因此这种方式能达到图像实时传输的效果.为了确保会诊质量,笔者希望能直接将医院PACS系统中的医学图像传输上网,由于医学图像比普通图像大很多,一幅512×512、12位无压缩的医学图像约0.5Mb,一个患者一个部位的CT扫描图像约30幅左右,即0.5×30约15Mb的数据流量.
作者:王华;江悦华;赖声礼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来源的Krukenberg瘤的CT表现,并与病灶表现为Ⅱb、Ⅱc型的原发性卵巢肿瘤相比较.资料与方法 16例含有印戒状粘液细胞的Krukenberg瘤和16例表现为Ⅱb、Ⅱc型的原发性卵巢肿瘤.肿瘤分为3型:Ⅰ型为囊性;Ⅱ型为囊实性,又分为3个亚型,即Ⅱa型、Ⅱb型、Ⅱc型;Ⅲ型为实性.Ⅱb、Ⅱc型病灶内可伴或不伴囊肿,囊壁可强化或不强化.结果 16例Krukenberg瘤CT发现26个肿瘤,11例为双侧病灶(68.8%),4例为单侧病灶(25.0%),1例CT未发现病灶;26个肿瘤中Ⅱa型4个,Ⅱb型7个,Ⅱc型10个,Ⅲ型5个;17个Ⅱb、Ⅱc型病灶中15个有明显囊肿,其中8个显示囊壁有明显强化(47.1%).16例原发性卵巢肿瘤CT发现22个肿瘤,6例为双侧病灶(37.5%),10例为单侧病灶(62.5%).22个肿瘤中Ⅰ型1个,Ⅱb型5个,Ⅱc型16个.21个Ⅱb、Ⅱc型病灶中20个有明显囊肿,其中仅4个显示囊壁有强化(19.0%).结论卵巢双侧若出现混合性或实性为主的病灶应想到Krukenberg瘤的可能,尤其是肿块内囊肿的囊壁显示出明显强化.
作者:许玲辉;陈彤箴;王玖华;沙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初诊时多为晚期病例,多伴有慢性乙肝、肝硬化,对治疗耐受性差.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对化疗、放疗不敏感,使得肝癌患者预后不良.介入治疗目前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肝癌治疗模式已发展成为早期切除,二期切除,介入以及化疗、免疫治疗、肝移植辅以其他治疗的综合治疗[1].
作者:张大江;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结核表现为3型:(1)局灶型:9例,多位于胰头,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有周边或蜂房状强化; (2)多结节型:4例,胰腺内多发低密度病变,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胰头病变明显,呈蜂房状强化; (3)弥漫型:1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腺结核常伴有胰外结核.胰周淋巴结肿大9例,7例增强,呈花环状或环形强化;肝脏受累3例,脾脏受累4例,表现为肝、脾实质内低密度无强化病灶;胆管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各3例.结论胰腺结核CT表现多样,包括胰腺局灶性低密度肿块、多发低密度结节或弥漫性胰腺肿大,但常见的表现是胰腺内局灶性蜂房状强化的肿块.低密度的胰周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伴周边环形强化以及其他播散结核灶是支持胰腺结核诊断的重要辅助征象.
作者:黄学全;巫北海;张琳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