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激肽缓释酶对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陈卓淳

关键词:胰激肽, 缓释, 糖尿病患者, 甲襞微循环, 治疗糖尿病, 微循环改变, 微循环病变, 皮肤微循环, 对比观察, 病情轻重, 状态, 药物, 人体
摘要:甲襞微循环是人体皮肤微循环的一部分,也可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态.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甲襞微循环改变,且其改变与病情轻重一致,但在治疗糖尿病中常常被忽略,故药物改善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比观察胰激肽缓释酶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减少糖尿病所引起的微循环病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机能障碍引起便秘的康复治疗进展

    排便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慢性便秘,每隔2~3d或更长的时间排便1次,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或无明显便意.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老年人发病率尤高,大约1/4左右的老年人患习惯性便秘[1].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成为病人,而且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另外,作为对身体机能的直接影响,用力排便会减少大脑末梢动脉的血流量,同时未排除的大便也可能造成肠梗阻、腹泻等[2,3].对于排便障碍,因为机理复杂且对生命预后没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机能检查、诊断、治疗等,本文叙述因机能障碍引起慢性便秘的发病机理、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赵宪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不同胎龄胎儿半月板形态结构的光镜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胎儿半月板形态结构特点.方法:半月板水平面、冠状面常规切片,HE染色.结果:得到了胎儿半月板的形态、细胞、纤维、血管、表面被覆物的有关材料.结论:胎儿半月板表面并不平坦,随胎龄增长,其胶原纤维逐渐增多而细胞密度减小,胎儿半月板血管丰富,有滑膜被覆.

    作者:黄敏芳;胡声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研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靶基因的导入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合成,降低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靶基因编码多巴胺合成途径中重要的酶如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acid Decarboxylase,AADC)以及神经元保护分子如神经营养因子和抗凋亡蛋白.基因的导入主要有2种方式:直接转移(InVivo)和离体转移(ExVivo).本文综述了不同的基因转染系统.虽然目前PD的基因治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现有的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作者:罗涌;梁希彬;王晓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重症帕金森病患者的陪护指导

    一些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完成起居动作要比行走困难,因此重症帕金森病患者的陪护不仅仅要照看病人走路,更要协助病人翻身、坐立和完成各类起居动作,下面介绍一些陪护常用方法.

    作者:王英;张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的康复护理

    1997年6月~1999年6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20例施行康复护理,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艳芬;柯福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颈脊髓损伤152例疗效分析

    本文对152例头颈部外伤导致急性颈脊髓损伤的诊治疗效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夏磊;王利民;贺长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音频电配合指针治疗胫侧副韧带损伤

    1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7~73岁.病程1月~2年;左膝胫侧副韧带损伤11例,右膝胫侧副韧带损伤9例,部分断裂5例,完全断裂经外科手术缝合后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治疗方法为患者仰卧,伤肢伸直并外旋.医者用右手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等穴,然后在损伤局部及其上、下方拖揉、摩、擦等法.后在明显压痛点处用拇指尖均匀地指压、指拨,每指拨9下停顿10s,共指拨3次27下.手法施术完毕,用上海产YL-3音频电疗机,频率2000Hz,电极衬垫3.5cm×7cm×2,置于膝部明显压痛点及相对应部位,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

    作者:孟庆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电针加简易精神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

    1资料与方法将1996~1998年就诊的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分类法标准的53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分为电针加简易精神疗法组(简称治疗组)和药物加简易精神疗法组(简称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3岁,平均28.5岁,病程3个月~38年.对照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7~64岁,平均26.8岁;病程3个月~33年.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学军;秦福兰;程远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起居动作指导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进行性活动迟缓,肌强直和震颤,在行走过程中常表现为起步后步伐越来越快,不能急停或转弯,临床上称为慌张步态.这些表现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起居动作,病人常表现为翻身和坐起困难,本文主要介绍对帕金森病起居动作障碍的指导.

    作者:宋振全;李军;尹红;胡连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药物致聋的预防

    近年来,我国耳聋发病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药源性耳聋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青少年药物致聋率约占全部聋哑儿童中的30%~40%之多.一些研究表明致聋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多粘菌素B、奎宁、阿斯匹林等.

    作者:魏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孕妇心理特征及心理指导调查结果分析

    本调查对正常临产孕妇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为促进临产孕妇的身心健康及优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陆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1保持良好的立位姿势无论是坐位和立位经常持续性的对脊柱施加压力,若不能有意识持续的保持良好的姿势,会慢慢的加重脊柱的负担而导致脊柱变形.那么,怎样才能指导骨质疏松症患者保持正确的立位姿势呢,首先要告诉病人,无论何时要有意识的把脊背挺直,挺得高.收缩腹肌增加腹压,使臀大肌收缩,作吸气的动作,使胸廓扩展,伸展背部肌肉.其次是面向前方,收回下颚,双肩落下.后要把颈部比作漂浮于空中的气球,脊柱好像垂吊于气球下面的物体一样的感觉,这是良好姿势要形成的条件反射.不断的持有这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有兴趣跳交际舞,慢四步是非常好的训练项目.因为这些舞蹈都是以良好的姿势为基础编排而成的.动作缓慢而安全,能增强肌力和保持平衡.患者如果喜好舞蹈,更能自然高兴的坚持这种康复训练.

    作者:苏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有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化合物是一类抗糖尿病制剂.它的家庭成员目前有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匹格列酮(pioplitazone)、罗西格列酮(rosi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和希格列酮(ciglitazone)等.目前研究多的为前3种.其中曲格列酮已于1997年1月被FDA批准用于NIDDM的治疗.

    作者:陈惠英;李弥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患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心理与药物相结合是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洪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电刺激装置的迅速发展,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功能性治疗方法,在国外逐渐发展成熟,并被认为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伦学庆;章翔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脑性瘫痪大鼠颈交感神经阻断后神经症状及肌张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与脑性瘫痪大鼠痉挛肢体的关系.方法:将30只大白鼠分成3组,随机选择一组采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另一组采用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术,观察术后大鼠上肢神经症状及肌张力的改变.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大鼠上肢痉挛症状改善,肌张力下降,以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组明显.结论:交感神经阻断,不同程度缓解其所支配肌肉的痉挛状态.

    作者:吴珊鹏;罗永湘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言语障碍与治疗

    运动减少性构音障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言语障碍.声音嘶哑是其主要言语特征.多数患者表现喉机能失调.粗糙声、气息音、声音震颤、单一音调和单一音量在一些患者也可以发生,鼻音化构音和言语速率的改变可能比较少见.声门照相测量法可以做为帕金森氏病言语障碍的一种现代评测技术.本文介绍了治疗轻度至中度构音障碍的生理康复途径,药物左旋多巴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唇功能失常,一些研究还显示左旋多巴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喉机能失常和发音.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针灸疗法

    帕金森病(PD)在病机上以风气内动为其根本,其中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为动风之本,肝风、痰浊、瘀血是动风之标.在本病的选穴处方上,应兼顾主症、证候和兼症三方面,其中头部选穴对本病尤为重要;手法上主张综合多种治疗,电针、艾灸和刺络放血结合使用.临床观察结果发现,针灸对本病具有改善症状、延缓病程、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及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对于针灸的疗效机理,认为主要具有升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清除神经损伤因素和改善病变组织修复环境等效应,因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与脑梗塞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血管性痴呆和32例非痴呆的脑梗塞患者进行CT与临床等对比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颞叶、双侧基底节梗塞、梗塞伴发脑白质变性及脑萎缩明显多于非痴呆组.结论:血管性痴呆与梗塞部位及是否存在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关.

    作者:陈真理;王少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的康复指导

    肺癌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61例,男性35例,女性26例,平均57岁,行肺叶切除54例,左全肺切除7例,除1例术后并发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外,其余均顺利康复,具体方法.

    作者:毕波;都丽萍;姜淑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