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平;柯行娆;吴艳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量化评估问题.方法100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用修订的小儿脑性瘫痪运动评价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0d后,脑性瘫痪患儿功能区得分和实际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90d后,脑性瘫痪患儿第2、3、4功能区得分、实际得分和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以上).结论该量表有较好的敏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在国内推广.
作者:刘振寰;朱小宁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翁巧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宋黎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资料: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6个月9例,1~2岁12例,2~3岁6例,3~14岁5例.其中双侧瘫痪14例,单侧瘫痪9例,四肢瘫痪9例.方法:(1)药物治疗:给予脑活素、脑复康、脑细胞生长肽及脑细胞营养药物治疗.(2)针刺疗法:上肢取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穴.下肢取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解溪、太冲穴.
作者:赵春光;李姝红;商素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孙保和;冯舒宇;陈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方法介绍我院从1998年下半年用日本引进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HA-550)治疗老年疼痛患者,并且试用此治疗仪治疗和改善老年患者非疼痛的症状.方法如下:(1)痛点或神经干的照射阻滞法:主要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采用疼痛治疗仪的B型透镜,对准并贴近痛点或疼痛范围所支配椎旁神经根(特别在治疗腰腿痛、颈椎病),照射量为80%~100%,以患者感觉到温热为宜,注意避免灼伤,照射周期on/off为1/1至2/2s,间断照射10min;对痛点在四肢且范围又较广者,可让患者手持透镜,照射量为100%,在疼痛区域进行循环照射,连续照射7~10min,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min,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
作者:郭乃良;陈雄斌;赵长杰;杨旅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叶克菁;高莹莹;许锻炼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性激素失衡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及性激素引起脑梗死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之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r)、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清水平,将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沉淀飘浮酶联法及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结果男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E2、E2/T比值明显高于男性对照组,女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E2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FSH、LH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E2呈负相关,男性患者E2、E2/T比值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HDL2-C呈负相关;女性患者E2与TC、LDL-C呈负相关,与HDL-C、HDL2-C呈正相关.结论男性E2、E2/T比值水平升高,女性E2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们引起脑梗死的机制之一是影响血脂代谢,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李桂强;陈俊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心绞痛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主要以运动疗法为主,是根据住院时的各项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心脏导管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各项指标,确切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评价多次运动负荷试验后的心脏机能和身体机能状态,开展适合于每个患者具体情况的运动疗法.
作者:杨凤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为提高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其副作用发生,作者通过不同给药方式比较吗啡镇痛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奇;苏惠丽;李美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于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魏兴海;胡丽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金煌英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资料与方法110例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及门诊治疗病人.男48例,女62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0.37岁.病程7d~14个月,右肩61例,左肩49例.110例患者都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摄片检查确诊,均排除神经性、肌性、骨性及关节软骨性所致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如周围神经性损伤,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骨折、脑卒中等),并随机分为电热磁疗组50例,电针组60例.
作者:余建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陶宏英;尚珠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张晓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性尖足是痉挛型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该类型脑瘫儿足跟上提、足尖着地,难以掌握站立平衡,从而成为痉挛型脑瘫不能起步行走或走路姿势异常的重要原因.我们从1998年始对这一症状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采用系统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迎春;李建基;王莉莉;刘铁山;范建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 方法介绍透刺法: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28#毫针4根,沿囊肿四周向中心斜刺(30°~45°)透过囊壁底层,捻针50下,再将针提至囊内,向两旁各透刺1次,捻针50下.如此,15min行针1次,留针1h.加压包扎法:针后,敷料一块,盖住针孔,医者双手拽住患处,用力后拉,同时双拇指力压囊肿处,并使患处关节起伏20~30下,即可将囊肿内容物全部挤净,碘酒消毒,盖上敷料,上加一玻璃纽扣,绷带包扎2d.热敷法:撤除绷带,用毛巾热敷5d,每日3次,每次20min.热敷结束后,观察疗效.
作者:李春元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作者:尤景敏;苑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