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吴建胜
目的 统计分析国内外已发表的与双歧杆菌相关的期刊文献,了解其中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CNKI和PubMed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对两个数据库所收录的双歧杆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8年8月15日,CNKI和PubMed分别收录了9277和5130篇相关文献.在数量上,国内外对双歧杆菌的研究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从学科分布和关键词来看,中外研究共同关注了消化道疾病和儿科学,同时中外研究侧重点又有明显的差异.国内研究机构参与发表在国际杂志上的文章数量较多,但是其中作为第一发表单位的文章数量偏少.结论 双歧杆菌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还有许多需要深入和拓展的方面,研究者应当在相关领域进行实质性突破.
作者:曹林艳;谭力瑞;陈华海;胡云霏;尹业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17年丽水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7年全年临床分离病原菌,采用K-B纸片法及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5 9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875株(31.63%),革兰阴性菌4 053株(68.37%).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为多见.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敏感性较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5%和23.6%.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喹诺酮类、头孢吡肟的耐药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5%.葡萄球菌属对喹诺酮类、红霉素、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30%,未检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3.6%和68.5%.结论 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的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须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情况以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流行.
作者:丁卉;吴大盈;任建敏;赵志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的AL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严格戒酒、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维生素及门冬氨酸钾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片(0.7 g/次,3次/d,口服)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联合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片治疗,其剂量、用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数量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改善ALD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同时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肝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朱辉;吴建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N蛋白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反应活性.方法 参照GenBank中PPRV (Nigeria/75/1)N基因序列,人工合成该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N,转化至BL21 (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分析.在不同温度、时间、IPTG浓度条件下诱导表达N蛋白,确定佳表达条件.结果 PPRV N蛋白(64.4 kD)成功表达,能被羊PPRV免疫血清所识别.N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存在,其佳诱导条件:诱导温度28℃、IPTG终浓度2.0 mmol/L、诱导时间16 h.结论 原核表达的PPRVN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活性,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技术资料.
作者:苗书魁;汪萍;魏玉荣;陆桂丽;米晓云;夏俊;沙依兰·卡依扎;魏婕;王延;李金娜;马文戈;黄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前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每月上门随访1次,记录患者急性腹泻复发率,连续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肠道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样真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干预前,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强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平衡,并缩短退热时间、纠正脱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小兰;张婧祎;王小妮;余静;刘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胃癌组织中mieroRNA-148a-3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采用qRT-PCR检测胃癌与癌旁组织中miR-148a-3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LC3与Beclin 1的表达,统计分析胃癌组织中miR-148a-3p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LC3、Beclin 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法在SGC-7901细胞中转染miR-148a-3p并使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LC3的定位,Western blot检测LC3及Beclin1的表达量.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148a-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并且与胃癌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且与LC3及Beclin 1的表达呈负相关.过表达miR-148a-3p后SGC-7901细胞中LC3荧光斑点的数量显著减少,并且LC3Ⅱ与LC3 Ⅰ表达量的比值及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miR-148a-3p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恶性演进,并且miR-148a-3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波;徐皓;池堂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微生态制剂对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焦虑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单用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用组除帕罗西汀治疗外,加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早晚各210 mg(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克含长型双歧杆菌≥1.0×106 CFU、嗜酸乳杆菌≥1.0×106 CFU、粪肠球菌≥1.0×106 CFU),多早晚各840mg,共10周.治疗前后应用HAMA量表和水负荷试验进行疗效评定,应用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的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 在10周末,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用组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P<0.05);水负荷试验水负荷量高于治疗前,联用组水负荷量高于单用组.在治疗后第10周末单用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等,联用组不良反应少,联用组TE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微生态制剂对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焦虑症患者有显著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小.
作者:梁亮;马勇;高文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几种常用益生元经过不同配伍组合后对3种常用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基础培养基分别培养3株益生菌,观察不同益生元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的体外调节作用.依据不同的益生元组分配伍以及浓度制作含不同益生元组分的基础培养基体外培养3株益生菌,分别在培养的0、6、12、18和24 h取样进行平板活菌计数同时观察菌体形态.配置不同浓度的含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益生元组分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 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0.5%)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1.0%)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嗜酸乳杆菌NCFM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HN019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1.0%)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水苏糖(组合3-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Bi-07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 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水苏糖组合对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鹏宇;张美萍;麻开香;李华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分型与肺炎患儿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治疗的确诊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患儿8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研究患儿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24 h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症状等.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样本中肺炎支原体基因拷贝数,并设计引物分析MP基因分型.结果 共检出MP低拷贝量患儿15例(17.44%),中拷贝量患儿24例(27.91%),高拷贝量患儿47例(54.65%);P1-Ⅰ型MP 80例(93.02%),P1-Ⅱ型MP6例(6.98%).患儿MP基因拷贝数与病程≥10 d,体温>39℃,畏寒或寒战,GRA%,GRA,CRP,PCT,大片状实变/不张,胸腔积液呈正相关,且为弱或中等相关.MP基因拷贝数与LYM%,LYM呈负相关,且为弱相关.患儿MP分型与体温>39℃呈负相关,且为弱相关.结论 MP肺炎患儿上呼吸道MP数量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上呼吸道MP数量可成为MP肺炎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胡博;杨德彬;曹建晖;王小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女性终末期肾病月经异常患者性激素周期性改变与子宫内膜乳杆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126例ESRD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月经失调患者66例.将ESRD患者中非月经异常患者设为月经正常组60例,月经周期延长患者为延长组36例,周期缩短患者为缩短组3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分泌物微生物组成.结果缩短组患者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延长组和缩短组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us)、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阴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ginalis)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缩短组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卷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ris patus)、惰性乳杆菌(LactobaciHus in ers)、詹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阴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 vaginalis)与月经异常存在相关性.结论大部分ESRD女性患者存在月经失调和性激素水平异常,同时伴随子宫内膜微生物的改变.
作者:雷湫宇;王沂芹;王代红;聂凌;赵景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结膜囊菌群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术后感染的防范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长兴县中医院15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11份样本共检出112株细菌,检出率为53.08%,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93株,占83.04%;革兰阴性菌检出19株,占16.96%.全部菌株中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为55.36%,其次为棒状杆菌9.82%.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67.74%)、妥布霉素(46.77%)耐药较为严重,对万古霉素(100.0%)、左氧氟沙星(91.94%)、头孢他啶(90.32%)敏感.棒状杆菌对红霉素(45.45%)耐药较为严重,对万古霉素(100.00%)、妥布霉素(90.91%)、头孢他啶(100.00%)敏感.不动杆菌对红霉素(50.00%)耐药较为严重,对万古霉素(100.00%)、左氧氟沙星(100.00%)敏感.年龄>60岁、居住地农村、病程>8年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合理用药的关键,对术后眼内炎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王道斌;李永康;罗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入院第1天和第14天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同时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第1天有所下降,对照组患者各指标水平下降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传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制剂能有效改善急性心源性脑卒中伴吞咽功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阻止患者营养不良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宏博;卢蕾;田亚楠;李勇;郑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方法 收集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schizophre-nia,Sch)与18例健康者(healthy donor,HD)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基因组,扩增16S rRNA基因,运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水平的群落种类数目少于健康对照组.Alpha多样性指标中患者组的Ace指数(226.58±31.67)、Chao1指数(222.29±34.45)和Shannon指数(2.66±0.6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3.63±56.07、302.2±57.99、3.59±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01),而Simpson指数(0.20±0.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样本可被鉴别区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样本在门和属水平上肠道菌群组成和含量有差异,其中患者组拟杆菌门和软壁菌门占比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6% vs.27.05%,P=0.008;0.00% vs.0.20%,P=0.033),而放线菌门明显高于健康组(13.52%vs.2.88%,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拟杆菌属和柔嫩梭菌属占比明显低于健康组(9.15% vs.20.60%,P=0.031;3.29% vs.9.58%,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歧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和巨单胞菌属明显高于健康组(10.89% vs.1.78%,P=0.025;10.88%vs.1.98%,P=0.046;10.78% vs.2.69%,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有助于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为研究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作者:赵星梅;王喜苹;周火祥;张红梅;王秀丽;罗予;郭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与胰腺炎易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募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71名,根据是否发生易位感染,分为急性胰腺炎非感染组(131名)和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组(40名),所有入选者入院时收集粪便标本和血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及肠道屏障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胰腺炎肠道屏障以及易位感染的关系.结果 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组患者人院时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以及肠球菌含量较非感染组显著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潜在致病菌如肠球菌、肠杆菌显著高于非感染组,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内毒素水平、二胺氧化酶活性以及D-乳酸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双歧杆菌显著低于非感染组,与内毒素水平、二胺氧化酶活性以及D-乳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 肠道菌群失衡是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发生相关.
作者:黄莹;彭剑桥;王宇鹏;谭超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了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讲授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有必要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重组并优化课程设计.本文从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实施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本课程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与认识,并深入解析其课程体系建设意义,为今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思路,以达到“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培养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及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伦永志;孙杰;潘凌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我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PCR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adeB、adeJ、adeE、abeM四种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三年时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85株,检出数量逐年升高,以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为主,分别占32.7%和28.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0.0%)、替加环素(0.0%~1..6%)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2.9%~32.0%).三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有显著升高,超过2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下降超过10%.172株多重耐药菌(44.7%)中,PCR扩增结果显示adeB和adeJ阳性率分别为76.7%和51.2%,并有5株(2.91%)检出adeE基因.结论 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外排泵是导致其耐药的机制之一.
作者:潘艳;祝丽晶;陈小颖;周建宁;侯盼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