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海航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对儿童功能性便秘(FC)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FC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均予以多饮水、调整饮食和加强排便锻炼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周,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2次/d;乳果糖口服液5 mL//次,2次/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胃肠激素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SP或SS水平较前明显上升或较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儿(94.87%)较对照组更佳(79.49%) (x2 =4.13,P<0.05),研究组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4例,症状均较轻.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疗效较显著,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升高血清SP水平和降低血清SS水平,加快胃肠蠕动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李司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3例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诊断21-OHD,通过对CYP21A2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3名患者均确诊为21-OHD.基因测序发现CYP21A2基因均存在相同致病基因突变(I2g),但病史、临床表现及激素测定结果提示3例患者分别为失盐型、单纯男性化型、非经典型.结论 相同C YP21A2基因突变(I2g)可存在于不同表型的21-OHD中,相同基因不同表型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帆;王晓黎;关海霞;史晓光;单忠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支原体性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20例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汇总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CT、支原体抗体及DNA、血沉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出现高热不退,并逐渐出现肺部实变体征,部分患者并发肝功能损伤,皮疹,血液系统损伤等肺外表现.早期加用激素疗效肯定.纤维支气管镜对缓解气道阻塞效果良好.结论 RMPP发病年龄较大,容易合并其他系统损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激素及纤维支气管镜疗效肯定.应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付卓;郑跃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眼科就诊的HSK患者共7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35例)与对照组(n=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1滴/次,5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0.1%阿昔洛韦滴眼液,2滴/次,1次/2 h,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14 d后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其复发率.结果 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29% vs 77.14%)(x2=4.20,P<0.05).研究组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4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P>0.05).对治疗有效者(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随访1年,分别复发5例(15.15%)和11例(40.74%),研究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x2=4.97,P<0.05).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HSK的疗效明显优于阿昔洛韦滴眼液,安全性较佳,且其中远期疗效亦较好,能减少其复发率,具有预防病情复发作用.
作者:应海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病历,对其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居多且多为免疫力低下者感染为主,其次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以免疫力正常者为主.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结论 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熟悉其与其他疾病鉴别点,并将隐球菌作为常规病原学检查项目.
作者:贺婷;易敏;牟方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明确二者在结肠癌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98例结肠癌组织做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产物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肠壁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类型无关,与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结论 CD44S和CD44V6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展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崔冬梅;卫广辉;白春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功能不全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结果 244株病原菌以G-杆菌多(66.39%),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其次(28.28%),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G+球菌较少(5.3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对碳青霉稀类(美罗培南)及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生素较敏感,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低.结论 心功能不全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以G-杆菌、真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常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较强,耐药监测至关重要.
作者:马国平;刘彦双;王蓓;张征;梁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儿童2011-2013年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交叉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2011-2013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5 50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 Phoenix 100 MIC法结合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5 500株,以痰标本多见,占84.9%(4 668株);其在不同病房中以新生儿科病房分布高,其次为呼吸病房,分别为30.4%和23.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仅为2.5%,美罗培南、左旋氧氟沙星、亚胺硫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5%、3.6%、3.8%.2011-2013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硫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有明显改变(P<0.05).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33.2%(1 828株),2011-2013年ESBLs检出率有明显改变(P <0.0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新生儿科是本院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
作者:赵洁;景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母乳和新生儿粪便细菌与母乳性黄疸(BMJ)的相关性.方法 以BMJ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新生儿对照.RT-PCR法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细菌含量,比较BMJ组和对照组细菌含量的差别,分析血总胆红素与细菌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1) BMJ组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母乳两歧双歧杆菌与血清TSB显著负相关(r=-534,P=0.000);新生儿粪便青春双歧杆菌(r=-0.675,P=0.000)、两歧双歧杆菌(r=-0.598,P=0.000)和长双歧杆菌(r=-0.472,P=0.000)与血清TSB显著负相关.结论 母乳中双歧杆菌含量下降可能与新生儿BMJ相关.
作者:茹彩旺;秦涛;王玲;江姗姗;吴福根;陈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眼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组成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眼部感染患者,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鉴定培养.培养阳性的菌株经API或ATB试剂条鉴定,并对标本进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阳性细菌610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69.84%,革兰阴性杆菌次之,占16.89%;真菌115株,以镰刀菌属为主,占43.48%.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左氧氟沙星等对大部分菌株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掌握眼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作者:毛丽萍;王大选;黄晓彤;徐一;陈鹏飞;叶定兴;郑美琴;楼永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口炎清及其组分对肠道部分优势菌群和条件致病菌以及口腔血链球菌和变链球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为基础的活菌计数法.结果 5%和10%的口炎清及其组分对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和10%的口炎清及其组分对植物来源乳酸杆菌和人来源乳酸杆菌生长抑制效果不明显,只有10%山银花流膏有一定抑制效果.10%的山银花流膏、口炎清、玄参流膏对血链球菌和变链球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5%和10%的天冬麦冬流膏对双歧杆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 口炎清及其组分对于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血链球菌、变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乳酸杆菌抑制作用不明显,其中某些成分还有促进双歧杆菌生长作用.
作者:姚小华;高菲;张国斌;李卫华;林青;王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ICU病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分布和耐药性,为ICU患者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法国梅里埃ATB-Expression鉴定药敏分析仪完成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工作,回顾性分析ICU患者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培养鉴定结果和药敏结果,利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MDRO 432株,检出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54.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23.8%)、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12.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离率逐年上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MDRO是我院ICU病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加强目标监测,控制和减少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流行.
作者:姚燕;胡昌弟;陆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标准四联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H.pylori相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胶体果胶铋的标准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标准三联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周的临床症状缓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64,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25%(x2 =9.014,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88.7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7.5%(x2=4.449,P<0.05);观察组H.pylori根除率为91.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6.25%(x2 =6.613,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78,P>0.05).结论 标准四联对H.pylori相关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H.pylori根除率高、溃疡愈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娜;张天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对冠周袋内菌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96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2%过氧化氢溶液和0.9%生理盐水冲洗智齿冠周、盲袋,观察组冲洗后在智齿冠周及盲袋处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1次,对照组注入2%碘甘油,1次/d,连用3d.3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在治疗前与治疗3d后检测冠周袋内细菌,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冠周袋内细菌的影响.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冠周袋内细菌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能有效抑制患齿冠周袋内细菌数量,疗效较碘甘油治疗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程美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开颅术后合并感染病原菌种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五年我院神经外科103例开颅术后合并感染患者,根据合并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临床诊断标准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和非细菌性组,并分析各组病原菌与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开颅术后合并感染患者的PCT浓度: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非细菌性组,而CRP水平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颅术后合并感染病原菌种类与PCT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监测PCT水平对辅助临床判断开颅术后合并感染病原菌种类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利群;黄伟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布拉酵母菌对我国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CNKI、CBM、Medline、VIP、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4年7月)中关于布拉酵母菌预防AD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RCT,包括2 389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拉酵母菌预防婴幼儿ADD效果优于对照组[RR=0.32,95% CI(0.27,0.39),P<0.01].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布拉酵母菌预防ADD有效,安全性高.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作者:柴建华;常洪美;李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研究糖基因ST6GAL家族在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和人肝癌低转移细胞株MHCC97-L中的差异表达,明确糖基因ST6GAL家族与肝癌转移的相关性,从而确证肝癌转移诊断及抗肿瘤治疗新靶点.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析糖基因ST6GAL家族在人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的差异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干预差异表达的糖基因,检测干扰前后MHCC97-H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及体内成瘤性.结果 糖基因ST6GAL1在人肝癌高、低转移细胞株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T6GAL2的表达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当通过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使MHCC97-H细胞中ST6GAL1表达下调时,该细胞在体外的侵袭能力下降及体内成瘤性受到抑制(P<0.05).结论 人肝癌细胞中糖基因ST6GAL1的差异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成瘤性密切相关,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魏巍;孙杰;郭瑞;杨梅;史姝;杨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血培养标本,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17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370株,阳性率为18.34%,其中革兰阳性菌142株占38.38%,革兰阴性菌213株占57.57%,真菌15株,占4.05%.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9.73%、17.03%、13.51%、6.22%和4.59%.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外,革兰阴性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药物均产生了严重耐药性,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6.80%和20.00%.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100%敏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占25.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92.00%,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1株和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3株.结论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复杂,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高,且已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因此,进行早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必要,对控制感染、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昕;王原;曹俊敏;王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两组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T细胞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T细胞PD-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CHB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
作者:苏毅;包剑锋;梁学琳;郭献忠;王治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其成本-效果比及经济学价值.方法 选择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71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预防组286例,对照组28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在治疗同时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出现腹泻后继续服用:对照组待出现腹泻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至腹泻痊愈为止.观察两组患儿腹泻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分析治疗期间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成本-效果比.结果 预防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严重程度、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可减少次均住院总费用283.68元.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有很好的成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军;马红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