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梅;李维维;张肖;沈静
目的 调查北京市大兴区育龄妇女胞溶性阴道病发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就诊的育龄妇女612例,采用显微镜检方法对就诊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612例就诊者中,检出:胞溶性阴道病(Cytolytic vaginosis,CV)患者3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5.07%)、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117例(占总检测人数的19.12%)、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105(占总检测人数的17.16%)、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患者5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33%);在检出的304名患者中,CV合并VVC患者6例、VVC合并BV患者10例、BV合并TV患者12例.混合感染患者的检出率4.58% (28/612)显著低于单一感染患者的检出率40.52% (248/612) (P <0.05).结论 CV与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十分相似,且易合并感染VVC,针对疑似病例需进行鉴别诊断、明确诊断及科学治疗,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郭春秀;吴建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硝唑碘甘油糊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对冠周袋内菌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3%过氧化氢溶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智齿冠周及盲袋.观察组冲洗后在智齿冠周及肓袋处涂奥硝唑碘甘油糊剂,每天换药1次,连用5d,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涂碘甘油糊剂,每天换药1次,连用5d.5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在治疗前与治疗5d后检测冠周袋内细菌,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冠周袋内细菌的影响.结果 治疗5d后,两组患齿冠周袋内细菌数值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或P<0.01),且观察组减少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及冠周红肿好转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5.1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奥硝唑碘甘油糊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能有效的抑制患齿冠周袋内细菌的生长,患者疼痛及冠周红肿消退快,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作者:何艳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相关性,为VVC及Uu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因不同症状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结果 3117例患者中,明确感染者共2 077例,阳性检出率为66.6%;所有被检者中VVC患者占17.1%(533/3117),Uu患者占40.7%(1270/3117);Uu阳性组VVC检出率(19.9%)高于Uu 阴性组(15.2%).结论 Uu感染者易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因此,在诊断VVC时应尽量同时检测Uu,便于进一步指导治疗,减少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发生.
作者:王丽莎;田泉;薛艳;郑伟;孙戎;李娇;安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个性化护理配合黄芩苷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感染的免疫效果.方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感染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配合黄芩苷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感染的免疫效果.结果 观察组IgC、IgA、Ig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IFN-γ、TNF-α、IL-6、L-1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配合黄芩苷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感染的治疗能更好的抑制炎症因子的生长.
作者:王艳秋;王健;付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本院老年人获得性肺炎患者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特征,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哥伦比亚巧克力平板培养基分离副流感嗜血杆菌,嗜血杆菌鉴定卡(NH卡)确认鉴定菌株,纸片琼脂扩散法(K-B)做药敏试验,并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共分离出副流感嗜血杆菌87株,分离率为15.2% (87/572);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6.8% (32/87);药敏试验表明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与阴性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四环素、利福平、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氨曲南、氯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抗菌药物对该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本院老年人获得性肺炎患者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比较高,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高,大多数抗菌药物对该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重视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俞丽红;缪汉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患者68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试验组用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分次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试验组窦道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成功20例,显效12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成功14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郑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和VITEK-2 Compact鉴定仪,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 595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3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47株占63.91%,革兰阳性菌78株占33.91%,真菌5株占2.17%.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率.结论 本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菌种复杂多样,不同菌种耐药性差异较大,应该定期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作者:张灿;曾云祥;金晓立;许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从甘肃民间地产传统酿造食醋醋醅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酸醋酸菌并加以鉴定,为醋酸发酵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 通过透明圈法和产醋酸定性试验等,对其中的醋酸菌进行分离,然后进行产酸量测定比较.结果 终筛选出一株产酸量高且产量稳定的菌株A3,其产酸量为3.6468 g/100 mL.结论 根据菌株A3形态观察,再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并结合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终鉴定其为醋酸杆菌属中的Acetobacter pomorum.
作者:宋勇强;胡先望;沙芮;严晓娟;张鸣明;梁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前后患者肺组织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的变化.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择取80例患有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感染PAE前后采集肺脏活体标本,针对其中的KGF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于感染PAE的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印迹法,对肺脏活体标本中KGF的转录和翻译程度比较:结果提示感染PAE后,肺脏活体标本中K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且在感染的3d之后达到了高值.与PAE感染之前相比,肺组织KGF的蛋白表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的肺组织K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着重研究,可以有效抑制感染,对控制炎症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庆为;谢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84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常规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加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全部咯血病例支气管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血管增生紊乱,典型者为扫帚状增生紊乱的血管束,严重者伴有肺内出血病灶.两组治疗成功率为A组71.4%,B组95.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在抢救大咯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控制大咯血提供了一种实用新途径.
作者:刘扬;许岩;陈智慧;纪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不同给药途径对金双歧预防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利用金双歧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崇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开展的“金双歧辅助治疗儿童扁桃体炎的疗效研究”科研项目中试验组患儿85例,观察其在住院期间(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和出院后期间(口服抗菌药物期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两期间均口服金双歧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果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期间8例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9.41%;口服抗菌药物期间1例患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1.18%.两期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49,P=0.016).结论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比口服抗菌药物对金双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影响大,使金双歧预防继发性腹泻的能力减弱或消失.
作者:柴建华;舒红文;常洪美;李炼;余霞辉;邓毅;罗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农村傣族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妇女阴道菌群失衡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勐龙镇4个自然村的202名已婚傣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同期体检的200名景洪市女职工作对照.常规妇检采集阴道侧穹窿上1/3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02名傣族农村妇女阴道微生态正常者36例,占17.82%,阴道微生态失调166例,占82.18%;200名景洪市体检妇女微生态正常者106例,占53.00%,阴道微生态失调94例,占47.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较城市人群差,应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健康知识的普及,改善生殖健康.
作者:李芹;蔡俊娥;杨艳英;柳露;邓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523例官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523例官颈上皮内瘤变患者Uu的检出率为55.25%(289例),Uu和Mh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13.58%(71例),检出5例单一Mh感染的患者.对抗菌药物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91.16%)、美满霉素(90.48%),其次是交沙霉素(81.29%)、克拉霉素(75.85%),对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低,仅为10.20%.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支原体感染存在普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胜;毛彩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口服抗生素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在雄性SD大鼠的饮用水中添加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新霉素、杆菌肽和游霉素),饮用1周后,收集粪便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rDNA的V4区特定序列,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样品的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克雷伯菌属、理研菌科等菌群百分比显著增高,乳杆菌属、拟杆菌目(S24-7)等菌群百分比显著下降.结论 饮用抗生素的大鼠肠道菌群有显著变化.
作者:陈凤;刘爽;王龙娟;范晓磊;孙文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胆道手术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两家医院125例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药敏鉴定结果.结果 1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61.6%),革兰阳性菌42株(占33.6%),真菌6株(占4.8%).胆汁中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低的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的是氨苄西林(82.4%)、头孢唑啉(69.4%)、氨苄西林/舒巴坦(68.4%);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为0.0%,而对克林霉素(76.1%)、红霉素(58.3%)、青霉素G(56.4%)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两家医院胆道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球菌属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胆汁中病原菌感染率较高及分布广泛,且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重视胆汁细菌培养及鉴定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颜云宙;陈捷;楼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确定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的佳提取工艺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含量的测定及对昆明小鼠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细胞、B细胞的增殖检测来探讨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 采用10% TCA水浴(38℃、3h)提取脂磷壁酸效果好,LTA对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且能够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结论 长双歧杆菌LTA具有免疫功能.
作者:龚虹;黄少磊;刘斌;冯谦;李云旭;李晓军;马跃英;付艳茹;刘彦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筛选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激活剂的类型.方法 在动态物理模拟实验模型基础上,利用基于16S rDNA的基因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了两组激活剂配方激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 配方1激活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有假单胞菌属(75%)、深海弯曲菌属(18%)、陶厄菌属(6%);配方2激活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有陶厄菌属(50%)、假单胞菌属(26%)、螺杆菌属(15%)、梭菌属(9%).结论 激活剂配方2更适合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
作者:任国领;徐晶雪;张莹;曲丽娜;乐建君;张虹;黄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聚团肠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纸片扩散(K-B)法,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聚团肠杆菌65株,普外科分离出17株,占26.15%,检出率高,其次为骨外科、泌尿外科、儿科,分别分离出13株、10株、9株,各占20.00%、15.38%、13.64%;以肺部和创面感染较常见,分别占40.91%、27.27%.聚团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1.82%、63.64%、88.24%、66.67%、58.82%等,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7.14%、5.56%、0.00%、0.00%.结论 聚团肠杆菌的耐药性已较为严重,表现为对多药耐药,呈重耐药性,仅对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胝.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抽血流程的改进是否对减少血培养污染率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对江苏盛泽医院2012年呼吸内科与心内科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血培养的污染率.2013年对江苏盛泽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抽血流程改进,并统计同年该科室送检血培养的污染率;同年统计未进行抽血流程培训的心内科送检血培养的污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年呼吸内科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为2.5%,心内科送检的为2.4%;2013年呼吸内科送检的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为0.7%,心内科送检的为2.5%.2012年呼吸内科送检血培养标本污染率与同年心内科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呼吸内科送检血培养污染率与同年心内科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3年呼吸内科送检血培养污染率与2012年呼吸内科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3年心内科送检血培养污染率与2012年心内科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采血流程的改进对减少血培养污染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梅;李维维;张肖;沈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6 067份临床采集的血液进行培养,血培养阳性株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送检血培养样本6 067份,血培养阳性菌株为232份(3.82%),其中革兰阳性菌(G+)155株(66.81%),革兰阴性菌(G-)67株(28.88%),真菌10株(4.31%).从检出的情况看,排在前3位的G+菌为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性较高,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8.82%、81.82%、50.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均为100.00%,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依然保持高度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00%,但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存在严重的多药耐药现象.结论 我院血培养的阳性率及细菌耐药率均较高,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采用联合用药、交替用药方式,警惕多重耐药菌株.
作者:张能华;周铁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