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广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影响

周薇霞;俞宁娟;沈丰庆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胰岛素适宜技术, 管理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的推广对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成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 800例,按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1 000例)和对照组(800例),观察组进行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推广,对照组采用一般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减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及注射安全性,显著提高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结论 推广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对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有明显的成效,为2型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一种方法.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人血丙种球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人血丙球(IVIG)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伴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重症HFMD合并心肌损伤患儿分为治疗组(46例)、丙球组(31例)和抗病毒组(24例).3组均给予基本治疗,抗病毒组另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组加用大剂量IVIG和磷酸肌酸钠,丙球组加用大剂量IVIG,疗程5d.比较3组治疗前后疗效、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值、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值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3组间比较治疗组<丙球组<抗病毒组(均P<0.05);3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总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HFMD伴心肌损伤可促进患者心肌损伤的修复,提高疗效.

    作者:马志全;陈金春;陈海斌;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瑞安市妇女宫颈HP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研究瑞安市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瑞安籍≥20岁妇女21 196例,进行高危型(HR)-HPV定量、基因类型、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检测和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危型(LR)-HPV为18.46%,HR-HPV感染率为16.40%,LR-HPV和HR-HPV混合感染率为5.73%,HPV总感染率为29.13%,不同年龄段其感染率不同(P<0.05); HR-HPV感染中一种基因亚型占多数(92.47%),HPV58、16感染率居前,分别占24.34%和34.68%;TCT异常者HR-HPV阳性率高(P<0.05),其各细胞学类型HR-HPV感染率无差异(P> 0.05)、DH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年龄、文化程度、流产次数及宫颈疾病等有关(P< 0.05).结论 瑞安市妇女宫颈HPV感染的预防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主要发病因素,加强高发年龄段宣传教育工作,重视TCT阳性伴HPV-DNA载量高者的治疗,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郑洁;朱珍珍;黄天舒;陈海斌;肖苹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0例和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2例,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测定动脉血气、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及肺功能等.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组TO高于对照组(P<0.01),TS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吸烟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密切相关(r=0.7829、0.7371、-0.6809、-0.7023、0.6245,均P< 0.01).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期前收缩患者HRT减低,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作者:沈兴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压疮监控系统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对伤口及压疮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的医院通过各种模式进行伤口护理管理和压疮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5].2010年之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以造口/伤口治疗师带领下的伤口小组进行压疮监控,收集压疮患者资料,并完成在职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但效果不佳.为此,从2010年1月开始对原有的压疮监控系统进行整改,经过3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晓红;董燕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BsAg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g、HBeAg定量值和HBV-DNA分析

    目的 探讨HBeAg和HBsAg水平与病毒复制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宁波市石(碘)街道常住人口中656例HBsAg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DNA与HBeAg和HBsAg定量检测.结果 HBeAg阴性HBsAg弱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30.1%,HBeAg阴性HBsAg强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1.8%,两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HBsAg弱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7%,HBeAg阳性HBsAg强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DNA载量组中,高载量组(≥1.0× 106cys/ml)的HBeAg阳性率和HBsAg强阳性率高于其他载量组(均P<0.01).结论 HBeAg检测为阴性时不能排除存在高水平病毒复制,此时结合HBsAg定量值可更好的反映HBV复制水平.而在HBeAg阳性时,病毒复制活跃,其程度可由HBeAg定量值来反映.

    作者:韩建委;刘海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活髓牙牙根纵裂7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活髓牙根纵裂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确诊为活髓牙牙根纵裂的患者70例,患牙70颗,对其牙周情况、颌面磨耗及形态、合干扰或合创伤及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 牙根纵裂多发生于60岁以上患者,患者第一磨牙近中根或近中颊根,患根牙周组织破坏,明显大于无纵裂的牙根,形成局限性牙周袋,患牙合面磨耗严重,出现非工作尖高陡,工作尖磨平,深合面凹等改变,牙根纵裂的程度与深合面凹的部位有关,患牙存在合干扰或合创伤,并存在咬合不协调的易感因素.结论 合创伤是造成老年人牙根纵裂的重要因素,及时消除合创伤,及时预防和治疗牙病,保存牙体,及时修复,保持牙列完整,可以减少根裂牙的发生.

    作者:连青;马婧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24例,予根据神经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按桡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其中一期非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中,随访均为优.手术治疗19例中,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2%.结论 及时解除神经受压,加手术吻合断裂的神经能促使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恢复.

    作者:周荣立;庞清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治疗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胃肠镜、超声内镜、放大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并应用ESD方法治疗的患者401例,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病变位于食管28例,胃290例,十二指肠5例,结直肠78例.3例无法完全剥离,直接转外科手术切除;2例因出血行外科手术止血;2例术中发现结肠穿孔转外科手术;1例术后食管狭窄.间质瘤80例,平滑肌瘤11例,非腺瘤性息肉27例,侧向发育腺瘤54例,异型增生181例,囊肿2例,异位胰腺14例,纤维瘤1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6例,类癌8例,癌变19例.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并发症少.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较大.

    作者:袁晓刚;黄志刚;沈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双源CT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

    目的 应用双源CT(DSCT)无创性的观察评估他汀类药物对于冠状动脉各类不同性质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检查且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35例,进行纵向随访CT对照分析研究.二次检查间隔时间为(76±2)周,将斑块分为非钙化性、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性斑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斑块的体积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可明显缩小非钙化性斑块,非钙化性及钙化斑块治疗前后每例斑块体积、每个斑块平均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混合斑块每个斑块平均体积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LDL-C,并可明显延缓甚至逆转非钙化性斑块的进程,DSCT可以无创性的定量、定性分析评估他汀类药物对于冠状动脉各类斑块的影响.

    作者:张宏彬;冯海明;郑建军;陈国平;闫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各种急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的初步处理后,常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在院内急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笔者通过对527例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范玉华;虞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低血糖,正确指导新生儿喂养.方法 对符合母婴同室标准的2 083例出生后入母婴同室时的新生儿进行血糖检测,其中足月双胎儿45例.结果 在2 083例新生儿中,新生儿血糖≤2.2 mmol/L的241例,低血糖的检出率为11.60%,无症状性低血糖214例,低体温27例.足月双胎儿和足月正常体质量单胎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与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与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无妊娠期糖尿病的足月剖宫产儿与顺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儿与急诊剖宫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有妊娠期糖尿病组新生儿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并给予尽早开奶,加强喂养,防止持续性低血糖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作者:姜娟;王凤敏;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肝素透析在有出血倾向患者中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通常使用适量的肝素抗凝,使患者全身肝素化,以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影响透析效果.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尿毒症患者,全身肝素化,可以加重患者出血导致死亡[1].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通常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2].宁波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室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进行了改进,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月;徐海珍;徐红霞;夏瑶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尿白蛋白增加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微量白蛋白(UMA)增加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 收集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集病史,测定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及舒张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UMA等相关性指标;根据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计算受试者分值.结果 检出糖尿病肾病128例(59.2%),非糖尿病肾病88例(40.8%);其中糖尿病肾病组年龄、TC及UMA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Framingham评分糖尿病肾病组年龄评分及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总评分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年龄评分及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总评分增加,提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危险增高.

    作者:岑孟君;单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方二级甲等医院妇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护士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护士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从而影响工作绩效.护士工作满意度高的医院有更好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情况.为了解地方二级甲等医院妇科护士的自我满意度现状,2011年6月,笔者对宁波市辖地区5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的258名妇科护士开展问卷调查,以期对妇科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监测,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琴;陆燕珍;张凤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X线钡剂造影、CT和内窥镜检查克罗恩病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X线钡剂造影、腹部CT与内窥镜检查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66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内窥镜资料,分别计算X线钡剂造影、腹部CT和内窥镜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3种检查方法对克罗恩病诊断准确度间的差异.结果 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病变的检测,钡餐显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两种病变的检测,内窥镜显示率要明显高于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裂隙状溃疡、卵石征及多节段性病变进行检测时,钡餐和内窥镜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X线钡剂造影可以作为克罗恩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能同时分析其肠壁内外的病变,联合X线钡剂造影和CT能全面分析肠腔内外的病变.

    作者:滕友良;钟百书;陈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组和D组COPD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组和D组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稳定期C组和D组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CAT评分、FEV1%及6MWD情况.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终均有22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治疗随访,治疗6个月后两组CAT评分、FEV1%及6M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稳定期C组和D组的COPD患者,在改善生活质量、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方面,均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晔锋;沈巨信;余月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多发或复发肿瘤、浸润性肿瘤、高分级(Ⅱ~Ⅲ级)肿瘤患者均应考虑膀胱全切治疗,以提高远期生存率[1].近年来,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因其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有逐渐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本文拟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君;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6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体培养结果,比较感染性疾病组患儿抗生素治疗前、后及出院前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 670例新生儿中85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2.7%,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细菌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组PCT、WBC、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组,PCT在经有效抗菌治疗后可快速下降,而WBC、CRP回落速度均晚于PCT,ROC曲线下面积PCT>CRP> WBC,PCT对院内感染的截断值(cutoff)为2.33 ng/ml时,诊断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1.05%.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住院天数长、应用广谱抗生素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而PCT对NICU并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袁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后尿道损伤2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后尿道损伤的效果.方法 25例急性后尿道损伤患者均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行尿道会师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均一次性成功完成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16~80 min,术中出血30~200 ml;术后平均4周拔出导尿管并按时行尿道扩张.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19例排尿正常,尿流率均> 15 ml/s,1例因尿道严重狭窄实施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5例因尿线变细尿道扩张无效后行尿道镜下冷刀切开.25例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无尿失禁.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尿道损伤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余敏;郑俊彪;沈育忠;王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并总结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应用体会,分析影响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 129例采用六切面顺序分段法进行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孕妇的临床资料.对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确诊CHD的胎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引起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1例经产前超声诊断CHD,其中1例失访,其余100例均获得随访;12例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有10例证实,2例误诊为房间隔缺损;另外88例引产后经尸解证实.CHD检出率为1.6%(98/6129).发现CHD家族史、母亲结缔组织病或糖尿病、不良妊娠史、染色体异常、羊水量异常、孕早期致畸物接触史和心外畸形等7个因素是引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 129例胎儿中,4 107例筛查无高危因素胎儿,35例发现患有CHD,检出率0.9%(35/4 107);2 022例筛查有高危因素胎儿,64例发现患有CHD,检出率3.2%(64/2022).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产前筛选CHD的有效方法;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早期筛查、及时诊断和干预,以减少CHD患儿的出生和不良预后.

    作者:袁华琴;吕亚儿;吴俊;俞波;高枫;王晓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