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在减少肝癌患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孙敬梅;吕英慧;白丽华

关键词:
摘要: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有临床资料显示,TACE能有效延长患者2年[1]的存活率.但是在多次行TACE术后,容易增加肝脏负担,同时由于形成新生血管,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因此,每次治疗要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介入护理实践发现,肝癌TACE术后患者具有多种并发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增加治疗有效性、保障护理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理念,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疾病的恶化率,在预防危重症并发症的过程中已愈来愈受到重视[2].预见性护理的主要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确定护理要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科对肝癌行TACE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在纠正儿童医源性难治性癫痫中应用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长程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在纠正儿童“医源性难治性癫痫”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的9例药物抗癫痫效果欠佳患儿实施如下护理配合措施:预约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史及发作的相关因素;严格VEEG监测的条件,减少伪差的干扰;执行背景波及睁闭眼实验的描记、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根据患儿发作的特点给予直立试验、热水刺激等诱导发作的条件;告知患儿及家长复查VEEG及完善相关检查对纠正癫痫诊断的意义.结果 9例患儿中5例纠正了癫痫的诊断分型,2例已诊断为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的患儿病程中出现了新的发作类型,结合此次VEEG特点诊断为BECT的变异型,2例患儿排除了癫痫诊断.结论 VEEG监测在纠正儿童“医源性难治性癫痫”中应用时,应注意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严格执行监测标准,根据患儿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试验刺激,可获得真实满意的监测结果.

    作者:何彩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儿童分离性焦虑测评方法研究现状

    随着儿科护理的不断发展,医务人员对于住院患儿的心理照护意识已逐渐提高.有研究表明,对于儿童面言,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与父母分开是患儿住院期间大的压力源[1].而在PICU、部分儿科病房,由于条件及环境限制,使得住院期间必须实行无陪护制度.住院期间与父母分开会直接引起患儿的分离性焦虑,从而影响患儿的依从性以及心理健康.分离性焦虑是指儿童与依恋对象分离或面临分离威胁的情况下,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并伴有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国外研究显示,住院无陪伴患儿出院后会很长一段时间出现心理调适困难及行为变化[2].分离焦虑严重或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可能发展成为分离性焦虑障碍.

    作者:陈雅静;陈京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术后肝素置管治疗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风险分析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术后肝素置管是一种独特的、优越性很强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具有操作安全、置管成功率高、皮瓣成活率高等特点[1-5].由于此项操作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术后将套管针经小隐静脉断端置管,可以将药液直接输注在静脉,作用于皮瓣局部位置,为静脉用药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静脉通道.因此,此项技术的开展,减轻了肌肉注射扩血管药物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了输入扩张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护士工作量,降低了患者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

    作者:周俊莲;曲家富;石荣光;周玉仓;陈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护理本科生实习体验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的实习体验,探讨实习体验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取样法对已完成10个月临床实习的23名2009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正性实习体验的影响因素有:自我满足感与价值感、积极的应对方式、带教的人文关怀与榜样作用、和谐的医院氛围.负性实习体验的影响因素有:缺乏价值感的重复、缺乏人文关怀的护士、患者及医生的不尊重.结论 在实习管理、带教方式上要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老师的榜样作用及人文关怀理念,积极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养老机构自理老年人作业式健康促进模式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索构建养老机构自理老年群体的健康促进模式.方法 以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论和潘德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构建作业式健康促进模式,对86名老年人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86名老人生存质量评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在健康促进模式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健康责任感、自我实现得分较健康促进实施前有明显提升.结论 作业式健康促进模式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自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健康促进行为,促进该人群对社区健康资源的利用,值得在养老机构老年群体社区健康促进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晶;孙霞;马玲;朱庆华;赵耀松;张国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本科实习护生与在校高年级护生身体活动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与在校高年级护生的身体活动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应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汉化版(IPAQ)长卷对80名本科实习护生和84名本科在校护生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本科实习护生与在校护生1周内从事各项身体活动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护生总身体活动时间多于实习护生,2类护生均闲暇时身体活动少,静坐时间长;(2)本科实习护生与在校护生1周内从事各项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护生总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明显多于在校护生,工作中步行类轻度身体活动消耗能量多.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工作性身体活动较大,实习护生与在校护生闲暇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或运动均不足,各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注重对护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促进护生身心健康.

    作者:邹芳亮;高钰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医务社会工作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知识的了解及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 调查医务社会工作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培训需求.方法 以某心脏病专科医院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调查他们对住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护理、常见症状护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培训需求.结果 大多数医务社会工作者比较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活动和心理护理,但对于常见症状护理和药物护理等相关知识不太了解.目前的培训情况不能满足她们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需要,大部分医务社会工作者想接受多种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 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医务社会工作者进行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以提高其服务质量.

    作者:张迎红;程红;路兰;徐晶;鲁琼芳;余桂林;李金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长发育与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73例窒息复苏后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干预组实施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效果.结果 干预组生长发育、神经行为评分及智能发育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神经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作者:颜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时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均用双C治疗,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对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及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50.00%,实验组占68.57%,实验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有10.00%发生低血糖,实验组患者有1.43%发生了低血糖;对照组患者的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人数与对护理质量满意人数分别为67.14%和82.86%,实验组为95.71%和98.57%,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健康教育达标得分分别为(8.35±1A1)d、(60.36±9.23) U/d、(65.20±3.42)分,实验组分别为(4.68±1.32)d、(42.34±7.74) U/d、(90.15±2.15)分,各项指标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双C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时具有先进、有序、高效的优点,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作者:唐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批量进行毛巾加湿加温护理车的设计与应用

    我院设计发明了能够大量提供恒温、干湿度适宜毛巾的可移动装置-批量毛巾加湿加温护理车,现报道如下.制作与设计 (1)毛巾加湿加温器.此款护理车大的亮点就是大批量的毛巾加湿加温功能,通过温控装置,我们保持了毛巾加湿加温箱的温度设定在我们需要的控制温度内,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毛巾需要的温度.通过内胆的活动性网状结构,可以沥干毛巾,既能够保证毛巾的湿热,又不至于太多水分导致水滴.而且可活动的网状内胆方便定期进行消毒、清洗.(2)断电保温.由于此款车需要推到病房使用,考虑到断电后的保温,我们增加了保温层的设计,保证流动擦洗中毛巾的温度保持.(3)污物桶放置装置.无阻隔式污物桶放置,更有利于污物的丢弃,见图1.

    作者:胡晓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高职衔接中高职阶段护理专业“母婴护理”课程教学改革

    目的 拟通过改革高职护理专业“母婴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解决目前五年制护理专业在高职阶段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过多、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低、人才培养的目标水平不能有效达成的问题.方法 抽取2009级高职护理2班(51人)为实验组,3班(5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时,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 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中识记、解释、应用和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技能考核中单项技能考核成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技能考核和总成绩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高职衔接中高职阶段护理专业“母婴护理”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有效避免由于教学内容重复造成的课堂有效利用率低的现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阶段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作者:冉波;谭严;陈静雅;黄小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刷牙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刷牙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从创建到2013年4月30日,纳入刷牙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RCT).由2名评价者单独进行文献的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无法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应用GRADE系统推荐的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8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刷牙组与对照组相比,VAP的发病率、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在死亡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刷牙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口腔异味以及口腔溃疡的状况.

    作者:王瑾瑾;刘谆谆;朱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在减少肝癌患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有临床资料显示,TACE能有效延长患者2年[1]的存活率.但是在多次行TACE术后,容易增加肝脏负担,同时由于形成新生血管,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因此,每次治疗要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介入护理实践发现,肝癌TACE术后患者具有多种并发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增加治疗有效性、保障护理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理念,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疾病的恶化率,在预防危重症并发症的过程中已愈来愈受到重视[2].预见性护理的主要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确定护理要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科对肝癌行TACE术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敬梅;吕英慧;白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例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肿瘤相关性HPS(MASH)是继发性HPS的一种,是由于骨髓或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受到肿瘤的刺激后,吞噬各种血细胞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尤以淋巴瘤常见.继发于肿瘤的HPS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细胞因子风暴的强度,原发病疗效不佳,HPS预后不好[1].肿瘤继发的HPS病死率几乎为100%[2],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质量不仅受其疾病症状及化疗并发症的影响,其心理状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科2013年5月7日收治1例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属罕见病例,且心理问题十分突出,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曌;蒋金婷;王欣;管启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例重症艾滋病相关型Kaposi肉瘤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艾滋病相关型Kaposi肉瘤患者的护理.为患者进行综合的集束化护理:有效心理护理、艾滋病及Kaposi肉瘤治疗方面的护理、生活护理,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医务人员在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抢救及治疗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采用标准性预防原则,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刘瑞鑫;张艳彬;张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GPS)是以肺弥漫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病症[1].由于GPS患者的肺泡壁毛细血管基膜和肾小球基底膜存在交叉反应,故可以引起继发性肾损伤[2].该病罕见,预后不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年男性多见,平均年龄为21.0~26.8岁,男女比例3.6~9.0:1,临床特征为咳血、水肿、贫血、尿检异常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咳血发生率为82%~98%,94%的患者以咳血为首发症状[3].2012年9~11月我院收治了1例GPS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出院,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惠超;周寅;左玲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及评价指标的构建

    目的 构建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及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筛选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并形成问卷,将之施测于10所高等院校的194名护理教师.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技术进行信效度检测.结果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可提取6个能力领域,分别命名为教学研究能力、情感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能力、整合能力、组织能力,31个行为评价指标.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3 0,各能力领域的信度在0.681 0~0.815 8;各因素及总体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每个条目与其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大于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系数.结论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为高校护理教师的准入、培养和教学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卢颖;杜敏霞;张金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开放式急诊环境下初诊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开放式急诊环境下初诊患者焦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F)、心率(HR)和血压的影响,以寻求更科学有效的开放式急诊室心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180例开放式急诊室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和对家属进行系统指导的联合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行急诊室常规心理护理.2~5 h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并分析2组差异,同时比较2组患者血浆ACTH、F浓度和HR、血压值.结果 2组患者的血浆ACTH、F浓度均超过参考值,而且2组患者在焦虑值、血浆ACTH、F浓度和HR、血压值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放式急诊环境对初诊患者引起应激反应,会成为应激源.同时对家属进行系统指导的联合心理护理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急诊室初诊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进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绪.

    作者:廉莹;熊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肝功能衰竭合并垂体卒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垂体卒中(pituitary apoplexy,PA)是垂体出血或缺血坏死伴有突发的头痛、呕吐,急性视野缺损,颅神经麻痹,下丘脑功能低下甚至昏迷的一种临床急症.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以典型症状为诊断依据,PA的发生率为1.6%~2.8%.若以影像或术后病理为依据,PA发生率高达12.8%[1].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2].2012年,我院肝病科收治2例肝功能衰竭伴垂体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加强神经系统、凝血功能、电解质等的观察,及时正确的采取护理措施,提供社会心理支持,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患者好转出院,随访生活质量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湘云;谢幸尔;秦刚;沈娟;杨建梅;韩建平;王园园;居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