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平;陈方红;黄岩花;孙终霞
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期研究表明CHF患者的生化指标如尿酸、胆固醇等水平常显示异常,且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2-5].
作者:李奕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IE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CA)水平及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术后不作镇痛处理.监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MAP)、血C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h的血浆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术后24h及96h的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2.95,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除CD8+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1、2.98、3.11、3.08,P均<0.05),且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3.03,P均<0.05);术后24h、72h时观察组的CD4+、NK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2.91、3.09、3.04,P均<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使用CIEA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吕文艳;金孝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常见的非发酵菌.这类菌能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和钝化酶、形成药物渗透屏障和药物泵出等多种机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耐药性极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作者:张琼丽;李丽红;张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storm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其死亡率高、处理棘手和预后恶劣,而近年倍受临床关注.
作者:鲁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 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作者:斯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进行亚低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围术期亚低温疗法对此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伤后入手术室行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于32℃~35℃;对照组行常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及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89、10.1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高ICP于术后3、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6.8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PbtO2于术后3d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1、6.90,P均<0.05);经GOS预后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7.86%(19/28)与对照组39.28%(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P<0.05);死亡率为14.29%(4/28),与对照组32.14%(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 围术期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升高的ICP,提高PbtO2,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国内外报道临床肾结核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肾结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医患双方认识的不足,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规范,因而在医院检出的肾结核以晚期较多.
作者:陈馨;白志强;郭晓;汤志灵;邵欢;应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变化,以期对抑郁症的诊断有所帮助.方法 分抑郁症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 抑郁症患者血清IL-6(9.03±5.38)pg/ml、TNF-α(14.11±7.48)pg/ml及CRP(6.73±5.80)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2.45、2.88,P均<0.05);抑郁症患者血清IL-6与TNF-α水平具有相关性r=0.48,P<0.05).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升高可能与抑郁症发病有关.
作者:袁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分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其教学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作者:倪振宇;胡荣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罗哌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以其毒性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成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臂丛阻滞及颈丛阻滞麻醉中,而应用于小儿臂丛麻醉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麻醉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明;劳惠丽;楼静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阴式子宫切除术因有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无疤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因其术野狭小、部位深、暴露欠佳,对临床医师操作技能要求高.
作者:施雪芬;周素琴;黄意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技能是通过实践而形成的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核心的能力.随着现代医学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者:朱佩琼;戴玉英;沈颖;邓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复苏学是研究导致机体氧输送突然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病理状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发生机制和急救治疗的一门科学.这种病理状态严重影响心、肺和脑的功能,它是危重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复苏学尤其强调发生机制、全身缺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作者:李春盛;顾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表达影响,探讨TNF-a与缺血耐受的关系及其在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实验组:预缺血+缺血(IP+MCAO);假手术组(SS+MCAO):假手术代替IP,余同实验组;对照组(SS+SS),每组10只.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光镜下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比较各组TNF-a的表达变化.结果 局灶性IP能够明显改善3d后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组织学的损伤,下调了TNF-a的表达,IOD值实验组(8109.53±571.21)对比假手术组(10704.72±58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59,P<0.05).结论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作者:舒勤奋;刘小利;金煜;吴炯;姜寿峰;倪娇娜;罗祖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已成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一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周礼湘;冯联忠;费建国;倪全法;秦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由于药物的副作用等多方面原因,治疗率一直较低.百忧解分散片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而轻,使用方便的优点,但目前用于治疗老年人抑郁症的报道尚少.
作者:杜晓红;邹瑜驰;杜松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核性胸腔积液以往多采用正规抗痨及反复胸腔穿刺抽液的方法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有报道30%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仍出现胸膜粘连、肥厚的并发症而影响其肺功能.
作者:胡锡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Chiari畸形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大孔下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髓受压、颅神经和颈神经受累体征、小脑体征、颅内压增高征等,临床较为少见.传统的后颅窝减压术没有从根本上恢复枕大孔区的脑脊液循环通畅,只能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童晓飞;冯志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注组、静注+微泵组两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给予药物静脉注射:静注组艾司洛尔1mg/kg,静注+微泵组先静注0.5mg/kg,随即根据心率(控制心率在:60~90次/min)以50~200ug·kg-1·min-1的速度泵注艾司络尔.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静注+微泵组在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状态(SBP、DBP、HR、RPP)保持相对稳定.两组颈丛阻滞即刻的HR、RPP均较阻滞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23、9.42、7.62、6.86,P均<0.05);两组颈丛阻滞后5min的HR、RPP均比阻滞即刻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6、8.72、10.36、4.59,P均<0.05).阻滞后20min,静注组SBP、DBP、HR比静注+微泵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0、10.20、8.65,P均<0.05).结论 颈丛阻滞前预防性使用艾司洛尔,可以有效的抑制阻滞导致的心血管副作用,微泵持续注射比单次注射艾司洛尔效果更安全可靠.
作者:董玉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80%.
作者:杜舜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