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振宇;胡荣党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阴式子宫切除术因有手术时间短、伤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无疤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因其术野狭小、部位深、暴露欠佳,对临床医师操作技能要求高.
作者:施雪芬;周素琴;黄意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普通患者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但对肥胖患者,特别是肥胖女性患者,其优点很明显.本次研究对50例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手术切除,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徐伟;柳化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产科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而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重症子宫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次研究对产科子宫切除38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笑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IE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CA)水平及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术后不作镇痛处理.监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MAP)、血C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h的血浆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术后24h及96h的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2.95,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除CD8+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1、2.98、3.11、3.08,P均<0.05),且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3.03,P均<0.05);术后24h、72h时观察组的CD4+、NK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2.91、3.09、3.04,P均<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使用CIEA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者:吕文艳;金孝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腹腔镜对2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病人行穿孔修补术,分别于术后2、6、12月进行胃镜随访,观察溃疡修复、演变过程.结果 27例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平均(8.41±1.16)d出院.术后行胃镜随访26例溃疡完全愈合,1例因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汤浩;夏旭霞;徐永宏;王剑;程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青少年急性精索扭转早期误诊率高,常导致睾丸坏死和不可逆性睾丸萎缩的严重后果,但是盲目手术探查又会造成患者更大伤害.本次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诊断青少年急性精索扭转19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金怡;黄邦高;诸靖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技能是通过实践而形成的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核心的能力.随着现代医学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者:朱佩琼;戴玉英;沈颖;邓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压力CO2气腹下,鼠网膜内甲状旁腺(PTG)移植物的功能与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同种、成年、雌性SD大鼠作为供、受体,建立去PTG模型受体.随机分对照组、低压气腹组、高压气腹组,每受体接受一供体的两个PTG,移植于网膜内.低压气腹组、高压气腹组移植术前、后分别向腹腔灌注1kPa、2kPa压力CO2气体各30min.比较移植前、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值.结果 对照组受体鼠移植后7d血钙值(2.41±0.10)mmol/L,低压气腹组为(2.47±0.05)mmol/L,高压气腹组为(2.44±0.09)mmol/L,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68、10.51、10.07,P均<0.05);PTH值分别升至(35.10±5.17)ng/L、(36.32±6.93)ng/L和(35.90±6.51)ng/L,与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30、24.71、25.70,P均<0.05).三组移植物存活期分别为:(29.75±7.97)d、(39.67±7.51)d和(41.41±8.15)d,两组气腹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5、3.54,P均<0.05);两组气腹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结论 网膜内PTG移植能维持血钙正常水平;CO2气腹能延长网膜内PTG移植物存活期;正常范围不同压力CO2气腹不影响网膜内PTG移植物存活期.
作者:汪卫平;曹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植入性胎盘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常导致产妇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子宫穿孔和继发感染,甚至威胁产妇生命.本次研究对36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钱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子宫假性动脉瘤容易在创伤后形成.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了子宫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洪晓平;陈方红;黄岩花;孙终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进行亚低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围术期亚低温疗法对此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伤后入手术室行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于32℃~35℃;对照组行常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及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89、10.1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高ICP于术后3、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6.8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PbtO2于术后3d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1、6.90,P均<0.05);经GOS预后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7.86%(19/28)与对照组39.28%(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P<0.05);死亡率为14.29%(4/28),与对照组32.14%(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 围术期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升高的ICP,提高PbtO2,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王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罗哌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以其毒性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成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臂丛阻滞及颈丛阻滞麻醉中,而应用于小儿臂丛麻醉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麻醉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明;劳惠丽;楼静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浆和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紧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忠英;胡忠杰;徐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注组、静注+微泵组两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给予药物静脉注射:静注组艾司洛尔1mg/kg,静注+微泵组先静注0.5mg/kg,随即根据心率(控制心率在:60~90次/min)以50~200ug·kg-1·min-1的速度泵注艾司络尔.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静注+微泵组在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状态(SBP、DBP、HR、RPP)保持相对稳定.两组颈丛阻滞即刻的HR、RPP均较阻滞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23、9.42、7.62、6.86,P均<0.05);两组颈丛阻滞后5min的HR、RPP均比阻滞即刻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6、8.72、10.36、4.59,P均<0.05).阻滞后20min,静注组SBP、DBP、HR比静注+微泵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0、10.20、8.65,P均<0.05).结论 颈丛阻滞前预防性使用艾司洛尔,可以有效的抑制阻滞导致的心血管副作用,微泵持续注射比单次注射艾司洛尔效果更安全可靠.
作者:董玉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80%.
作者:杜舜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 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作者:斯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求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45例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儿,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随机均分4组:R1组2.0μg/kg,R2组2.5μg/kg,R3组3.0μg/kg.诱导使用8%七氟醚半紧闭吸入,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维持2.5%七氟醚吸入15min后分别静脉注射3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辅助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估.结果 R1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低于R2、R3组(x2=6.71,P<0.05).但R2、R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P>0.05);与T0时比较,各组患儿在T1时HR、MAP均明显下降(F分别=7.56、6.35,P均<0.05),R1组在T2、L3时HR、MAP较T1明显升高(F分别=13.34、11.75,P均<0.05),且与R2、R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8.59、7.81,P均<0.05),但R2、R3组在T2、T3时HR、MAP与T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4.12,P均>0.05).结论 瑞芬太尼2.5~3.0μg/kg复合2.5%七氟醚用于小儿无肌松药气管插管时,可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作者:金啸;严海雅;谢红;周春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已成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这一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周礼湘;冯联忠;费建国;倪全法;秦红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AIP)是一种以肺部弥漫性浸润并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本次研究对6例AI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转归进行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胡蕙蕙;闻胜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和药源性疾病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就45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报道如下.
作者:华旭东;朱晓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