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危机管理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效果评价

熊晓华

关键词:危机管理,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 危重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Management, 医疗差错, 医护人员, 普通患者, 临床护理, 护理过程, 安全事件, 医院内, 高风险, 事故, 救治, 集中, 病情, ICU
摘要:护理风险(risk management,RM)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高风险场所,病情危重患者较多,复杂多变,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在疑难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患者[2].因此,防范医疗护理风险,并从根本上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腹腔镜腹主动脉-右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患者的护理

    腹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手术路径有经腹、经腹膜后、经腹腔镜几种[1].20世纪90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血管外科,尽管该技术难度大,对术者要求高,却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作者:吕凯;张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头臂外固定架支具治疗的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患者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1].现在常用的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式有健侧颈7移位术、膈神经移位、腓肠神经移植术,术后均需要穿戴头臂外固定架4~6周来固定头臂,防止肢体的移动引起神经吻合口的断裂.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使用头臂外固定架支具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4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芳;贺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方法 护理,干预组另给予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差异.结果 干预组患者饮食控制率及遵医用药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戴秀菊;杨金娟;方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文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经治疗患者中行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病例资料15例,对其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经损伤后随访3~6个月,根据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恢复等级:Ⅴ级13例,Ⅳ级1例,Ⅲ级1例,Ⅱ、Ⅰ级和0级0例.结论 输液穿刺侵入性操作是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重要原因,护士应精准其解剖位置和穿刺头静脉轻柔熟练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关键.桡神经浅支损伤后应把握时机,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郦佳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例血友病C型患者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血友病C型是一种以Ⅺ因子缺乏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患病,自1953年开始报告至今,世界各地有200余例,国内仅有10余例.本病的凝血障碍程度较轻,临床特点为轻度出血症状,自发出血者少见,一般在外科手术、剧烈运动及严重创伤之后出血不止.

    作者:宋勤;吴晓梅;喻晓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加强危机管理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的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risk management,RM)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高风险场所,病情危重患者较多,复杂多变,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在疑难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明显高于普通患者[2].因此,防范医疗护理风险,并从根本上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熊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AMI患者尽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放梗死相关血管可挽救濒死心肌,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已成为AMI的常规治疗方法[1-2].接受PCI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只接受溶栓者,而且能及时了解冠状动脉的确切病变部位,从而有利于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能大限度地开通血管,提高心源性休克的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3].

    作者:乔香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例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术的围手术期监护

    联体双胎系单卵双胎于妊娠早期未能完全分离或分离不成功所致.联体婴儿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先天畸形,新生儿中联体儿发病率是0.001%~0.002%,女性大于男性2倍多,死亡率达91.5%[1].手术分离难度大,需多科室合作完成.我院于2010年7月收治了1对胸腹联体女婴,手术分离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梦琳;陈丽君;杨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Grave's眼病内窥镜下经筛径路眼眶减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经筛径路眼眶减压术(endoscopic transethmoid orbital decompression,ETOD)治疗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31例(57只眼)在我科实施ETOD的治疗及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31例GO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出院时31例(57只眼)眼球突出度均矫正满意,9例(16只眼)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均有所提高.术后并发眼球移位2例.结论 积极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障.

    作者:陈华蓉;施颖辉;吴淑慧;余林敏;张茜;涂云海;吴文灿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例胰腺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胰腺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近年来逐渐开始被认识的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国外文献报道[1],IPMNs占胰腺肿瘤的5%,国内罕见.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在术前往往误诊为胰腺囊腺癌、慢性胰腺炎、胰管腺癌等.它与传统胰腺癌相比,具有恶性度低,生长缓慢,很少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仇淼;张雨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干燥综合征并发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护理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为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1],表现为口、眼干燥,它不仅侵犯外分泌腺造成口干、眼干,也侵犯全身器官如神经、泌尿、呼吸等系统,且反复发作,并发症多,预后较差.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一组病因未明的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性病变,导致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局限于数个脊髓节段[2].

    作者:袁露;杨丽;章萌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实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效能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查阅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循证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立指标体系.结果 第1轮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为92%,第2轮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为100%;确立了包含3个维度,12个指标,50个评价依据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为0.987.结论 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临床医务人员可据此对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的引流效能做出评价.

    作者:李娜;李红;陈丽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96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甲级愈合分别为52例和70例;2组乙级愈合分别为35例和27例,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伤口感染率分别为10.4%和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结论 护理干预能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亚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临床优质护理健康教育与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探讨

    在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目标下,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医院的工作也逐步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和信息传递,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1].

    作者:蔡素玲;陶红梅;彭虹;钟慧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术中保温对胃癌术后SSI发生率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病房护理的延续.手术室治疗时期也是外科治疗具风险和创伤时期,其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和预后.整体理念、路径化护理的实施使手术室护理更为确切、有效、安全.近年来文献[1~2]报道,手术麻醉的影响致低体温常是术中心脏意外、出血发生的危险因子.

    作者:刘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 评价早产儿取不同体位对其心率(HR)、呼吸、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0°仰卧位组、0°俯卧位组、0°侧卧位组及30°仰卧位组、30°俯卧位组、30°侧卧位组.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观察1,2,3,4,5,6 h的HR、呼吸、MAP、SpO2及睡眠时间.结果 第3~6小时0°俯卧位组、30°俯卧位组患儿HR、呼吸低于0°仰卧位组、30°仰卧位组、0°侧卧位组、30°侧卧位组,而SpO2、睡眠时间增加.结论 俯卧位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益处,值得推广.

    作者:李神美;韦琴;李小容;李艳青;孙俭凤;梁姗;杨朝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1~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可能引起药物外渗的因素,并于2010年1~12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实施前后药物渗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药物渗出的发生率为5.77%,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为0.6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为0.59%,无皮肤坏死的情况发生.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药物渗出的情况发生.

    作者:陈殷琴;陈国珍;郑婉婷;林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弹力绷带固定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 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贴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陈秀芳;徐佩瑶;何菲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合作性网络考试在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合作性网络考试在护士在职培训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80名1~5年护龄的护理人员采取笔试考试与网络考试,每月交替进行并发放自制问卷调查护士对2种考试模式的认可程度,护理部对考试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网络考试不仅受到护理人员欢迎,而且经济、方便、节省人力资源,学习效果显著.结论 在护士在职培训中应用合作性网络考试方便实用,并能提高护士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作者:商进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良率为75.0%,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个月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价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