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程利国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特点,为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对912名大学生施测,运用SPSS11.0 for windows XP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由强到弱的3个维度依次是: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大一、大三学生的客观支持明显高于大二;在支持利用度方面大一要明显高于大二,大二明显高于大三;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非重点大学学生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社会支持总分上显著高于重点大学学生;农村与乡镇的学生在主观支持方面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上乡镇学生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专业差异不显著.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专业差异不显著,非重点大学学生社会支持感明显高于重点大学学生,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鲍英善;胡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商科专业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UPI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同卷(EPQ)集体施测2008级商科专业5623名新生.结果 UPI量表评定为第一类的学生占15.31%,有自杀意念学生占1.76%,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结果,商科专业新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常模差异显著; UPI归为第一类的学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非一类学生差异显著;UPI评定为有自杀意念学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无自杀意念学生差异显著.结论 高校应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根据不同性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鞠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80.0%,疗效相当(P>0.05).治疗8周末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HAMD及SDS评分舍曲林组第2周末显著下降,而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即显著下降.副反应方面,米氮平组以嗜睡、眩晕、头疼为主,舍曲林组以头昏、恶心、口干为主.结论 米氮平和舍曲林均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安全和有效药物.
作者:朱建中;袁周玲;袁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大学生英语学习意志调查问卷.方法 在查阅文献和开展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英语学习意志的初始调查问卷.通过205人的预测、655人的正式测试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大学生英语学习意志调查问卷的41个题项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大学生英语学习意志由学习自觉性、学习自制性和学习坚韧性3个因素构成;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2,分半信度为0.905.结论 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意志的测量.
作者:何莉;申卫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唐山市3所高中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男、女生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与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作者:李雪双;付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方法对样本进行训练,评估其训练后即时和两年后的效果.结果 在抑郁自评量表(SDS)、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的各项得分中,实验组后测与前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在训练后即时和两年后得分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团体咨询辅导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两年后评估其效果稳定.
作者:黄雪梅;黄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方法 使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500名初高中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初高中生惧怕否定评价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说明他们对别人的否定评价较为担忧,女生惧怕否定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②母亲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初高中生,其惧怕否定评价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说明他们惧怕否定评价;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初高中生,其惧怕否定评价得分低于平均水平,说明他们较少担忧别人的否定评价;③惧怕否定评价和初高中生活事件的各个因子有着显著的正相关;④初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对惧怕否定评价有预测作用,人际关系的解释量为8%,学习压力的解释量为1%.结论 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其惧怕否定有显著影响,如果能减少他们生活事件的发生,则可能减少其惧怕否定评价的程度,从而有助于其良好自我评价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周仁会;邓晓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我国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倾向作一次总的效度检验与评估.方法 从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讯网查阅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报道,经过筛选得到有效资料24篇,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抑郁水平对照研究的总效果为0.3,95%置信区间为-0.11~0.705,经过齐性检验,各项研究g值差异不显著.结论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抑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梁世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贫因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D型人格量表(DS-14),认知倾向问卷(CAOT)、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天津某高校217名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贫困大学生的押郁发生率35.9%,②抑郁组贫困生乐观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悲观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抑郁组贫困生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抑郁组贫困女生消极情感、社交抑制得分高于贫困男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可能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等因素相关.
作者:秦萍;张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 3年末干预组BPRS分及SDSS分、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熙组(P<0.01).结论 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作者:于兆阳;魏保华;张洪秋;郑春;李艳;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Review Manager4.2分析软件,对8篇文献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反4篇文献中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EPQ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患者的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进程及预后.因此,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干预意义重大.
作者:梁永红;李良冀;杨业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城区正常初产妇产后抑郁心境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自制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对广州市4个老城区32个街道的999名产后3月内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老城区正常初产妇产后抑郁心境的检出率为17.52%(175/999)I居住地近郊区、居住条件困难、孕次、有流引产史、本次剖宫产和生活事件是产后抑郁心境发生的危险因素,B型血、社会支持、产后居住条件优越、2人居住的家庭结构是减少产后押郁心境的因素.结论 产后抑郁心境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者:孙录;何萍;赵静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为学生高考前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4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28.6%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中;学生性别和文理科在焦虑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来应对考前焦虑,理科生较文科生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考前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而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责和解决问题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减少自责的使用.
作者:牛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社会支持等因素对青少年课外锻炼的影响,促进中学生课外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方法 采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跨理论模型五锻炼阶段量表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对分层整群选取的706名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资料.结果 青少年课外锻炼所处阶段、对课外锻炼的态度、所拥有的积极锻炼伙伴数目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均<0.01);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课外锻炼的态度等与青少年目前课外锻炼所处阶段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家人或朋友经常陪伴锻炼、提醒鼓励锻炼或邀请去健身场所锻炼等都会促进青少年锻炼活动的增加及规律锻炼习惯的养成.
作者:曹佃省;谢光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等不同謇庭情况的士兵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情况,探讨士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军区基层部队随机选取的310名士兵进行测验.结果 ①单亲家庭的士兵获得的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士兵;②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母的偏爱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士兵;③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父母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②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作者:姜国瑞;汤家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32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付方式、防御方式存在密切相关;②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③高、低症状组在使用防御方式上存有差异.结论 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成熟防御机能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梓;胡淑芳;刘芳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有关地震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个月内调壹218名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结果 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比未经历过地震的人更倾向于非常关注汶川地震;经历者在恐怖因子上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和未经历过地震者;大地震经历者的SCL-90的一些因子在是否在震中受过伤和地震场景是否反复出现上存在差异.结论 汶川大地震期问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心理状况较盖,主要表现在恐怖上.
作者:高志华;李建明;张艳丽;王鹤伟;杨莉莉;郎春凤;王亚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党政管理干部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307名党政管理干部进行团体用社会心理应激调查表、自我效能感、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测量.结果 ①应激心理各方面(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应激心理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自我效能感与主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289),②不同心理应激水平的主现幸福感差异显著(t=-2.425,P<0.05),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t=-47.41,P<0.001).结论 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
作者:王亚宁;李越;吴国强;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 呈现出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结论 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孙红婷;党海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分为:短期研究,长期研究,跨文化研究,多个家庭研究和不同文化的多个家庭研究.结论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实施方法趋向于多元化,但针对特定种族和文化的健康教育研究有待探讨.
作者:李艳;崔蓉;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