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佃省;谢光荣
目的 现察A型肉毒素素(BTXA)对偏侧面肌痉车(HFS)患者痉挛程度的改善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40例HFS患者进行局部注射BTXA,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痉挛程度进行评定,同时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况.结果 57.5%的HFS患者在BTXA治疗后1个月痉挛完全缓解,32.5%的HFS患者在BTXA治疗后1个月痉挛明显缓解,而且治疗后患者焦虑状况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局部注射BTXA可迅速缓解或消除HFS患者肌肉痉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崔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综合征患者性格特点,寻找相对客观的评估其病情的方法.方法 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评定忘者的人格特点.以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情绪状态,以判定患者对量表的理解,间接了解其获益心理和补偿心理.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PI各因子分70分以上者Q:1例(3.12%),F:22例(68.75%),K: 2例(6.25%),Hs:2例(6.25%),D:10例(31.25%),Hy:21例(65.62%),Pd:12例(37.50%),Mf:5例(15.62%),Pa:15例(46.87%),Pt:16例(50.00%),Sc:5例(15.62%),Ma:2例(6.25%),Si:4例(12.50%),SAS:50分以下:0例,51~62分:15例(46.87%),63~74分:12例(37.50%),75分以上6例(18.75%);SDS:50分以下10例,51~62分:11例(34.37%),63~74分:16例(50.00%),75分以上6例(18.75%)SAS小值51,大值88;SDS小值56,大值92.反映主观焦虑抑郁情绪的SAS、SDS分值的升高与MMPI因子F分升高相一致,同时表现在MMPI因子Pa、Pt、Sc、Si分值的升高.结论 脑外伤综合征患者有夸大病情的倾向;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不适;主观焦虑抑郁情绪和精神病症状表现明显;常多疑、敌意和好争论.
作者:马文有;于振剑;谷岩;马新英;刘松涛;李幼君;于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以Luthans建立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为基础,对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进行干预,考察币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修订以后的心理资本问卷和员工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结果 实验组(n=18)与对照组(n=20)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有显著差异,对前测结果进行控制的协方差分析也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是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心理资本的有效方法.
作者:温磊;七十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结合生物反馈与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促进多动症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门诊的75例多动症忠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和观察组(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做1次IVA-VPT(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测试,比较两组的6项商数值.结果 对照组各商数值明显低于观察组P<0.001).结论 药物治疗结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明显提高各商数值,使多动患儿注意力集中,活动减少.
作者:张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藏族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1名在校青海藏族大学生进行了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藏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藏族大学生其心理健康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对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大的是生理自我,其次是道德自我.结论 引导藏族大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正确理解本民族文化,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促进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凤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应用于基督徒群体的测量特性进行检验,对基督教徒主观幸福感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在广东省广州市范围内随机取样(N=304),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基督徒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组群分析.结果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运用于基督徒群体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督徒主观幸福感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以及10个分量表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居民平均水平;性别和年龄状况分别不同程度的影响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收入程度对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明显.结论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可以作为研究我国城市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工具.
作者:廖孟江;邢占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分为:短期研究,长期研究,跨文化研究,多个家庭研究和不同文化的多个家庭研究.结论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实施方法趋向于多元化,但针对特定种族和文化的健康教育研究有待探讨.
作者:李艳;崔蓉;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不同科室护理工作者压力水平进行研究.方法 将87例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组,92例综合内科护士作为对照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工作压力量表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评定姑果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两组之间在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科护士比综合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心身健康差.
作者:马新英;王长奇;王雪利;马文有;牛俊红;刘恩佑;王聪哲;杨惠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届医学毕业生抑郁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13名应届医学毕业生为实验组,189名非毕业生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成人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ANSIE)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①实验组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44.6%,与对照组比较(22.2%)有显著差异(P<0.01);②实验组EPQ中P分和N分高于对照组;③社会支持量表实验组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④实验组外控心理倾向者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者较少.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个性、控制感倾向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医学毕业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 部分应届医学毕业生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
作者:梅梓;胡淑芳;刘芳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7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舍曲林组和氯丙咪嗪组疗效相似,两组显效率经检验异差无显著性意义(P>0.05);舍曲林组副反应较氯丙咪嗪组少且轻微.结论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对强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舍曲林具有日服剂量小,给药简便,副反应轻微等优点.
作者:李莹;张建;曹红军;李德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癌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新友;李恒芬;肖伟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团体心理咨询改善高压力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拉制及身心健康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按照入组条件选出28名高压力大学生作为被试,接受团体辅导8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进行前后测评估.结果 ①特质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因子较团体心理咨询前显著提高(t=4.514,P=0.001),消极应对因子显著降低(t=-3.405,P=0.006),②有势力的他人(t=2.911,p=0.014)和机遇因子t=3.89,p=0.003)较团体心理咨询前显著降低,内控性因子有所提高但不显著;③症状量表中的躯体化(t=2.614,p=0.024)、人际关系敏感(t=5.11,p=0.000)、抑郁(t=5.694,P=0.000)、焦虑(t=4.476,P=0.001)、敌对(f=3,678,P=0.004)、恐怖(t=2.708,P=0.020)、偏执(t=5.491,P=0.000)及其他症状(t=3.286,P=0.007)均显著降低.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对改善高压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控制及身心健康是可行而有效的.
作者:禹玉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80.0%,疗效相当(P>0.05).治疗8周末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HAMD及SDS评分舍曲林组第2周末显著下降,而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即显著下降.副反应方面,米氮平组以嗜睡、眩晕、头疼为主,舍曲林组以头昏、恶心、口干为主.结论 米氮平和舍曲林均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安全和有效药物.
作者:朱建中;袁周玲;袁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顺德5所主要完全高中共296名高中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①男高中生孤独感程度显著高于女高中生;来自农村的高中生社交孤立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②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孤独感的各个维度与内外向性人格和社会支持有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内外向性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③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内外向性人格和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内外向性人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是影响高中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利军;胡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用心理技术治疗社交恐惧障碍的方法及过程.方法 依据医学鏊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以及来访者典型行为表现诊断为社交恐惧障碍;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法、谈话法、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制定详细地干预计划并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结果 治疗后来访者的焦虑、人际敏感、抑郁等消极情绪有了显著改善(P<0.01),社交恐惧障碍得到了有效控制,终治愈.结论 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技术对社交恐惧障碍进行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孙东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方法 使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500名初高中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初高中生惧怕否定评价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说明他们对别人的否定评价较为担忧,女生惧怕否定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②母亲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初高中生,其惧怕否定评价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说明他们惧怕否定评价;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初高中生,其惧怕否定评价得分低于平均水平,说明他们较少担忧别人的否定评价;③惧怕否定评价和初高中生活事件的各个因子有着显著的正相关;④初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对惧怕否定评价有预测作用,人际关系的解释量为8%,学习压力的解释量为1%.结论 初高中生生活事件对其惧怕否定有显著影响,如果能减少他们生活事件的发生,则可能减少其惧怕否定评价的程度,从而有助于其良好自我评价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周仁会;邓晓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商科专业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UPI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同卷(EPQ)集体施测2008级商科专业5623名新生.结果 UPI量表评定为第一类的学生占15.31%,有自杀意念学生占1.76%,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结果,商科专业新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常模差异显著; UPI归为第一类的学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非一类学生差异显著;UPI评定为有自杀意念学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无自杀意念学生差异显著.结论 高校应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根据不同性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鞠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药商学院学生的自杀意念率以及不同假设情况下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为自杀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490名1~3年级医药商学院本科生的自杀意念.用EPI软件进行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0名调查对象中,306人在近1年里有过消极生活态度的占62.4%;有被动死亡意念的175人,占35.7%;近1年有自杀意念的107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1.8%,近1个月有自杀意念的63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2.9%.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排在前10位的假设情况依次是;吸毒成癌、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治之症、被强奸或被强暴、配偶死亡、是别人的累赘且未来没有希望、慢性精神病、严重抑郁或忧郁、长期酗酒、因赌博而大量欠债.因吸毒成瘾、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治之症和被强奸或被强暴产生自杀的念头大于25%,25种假设情况下考虑自杀的念头都没有超过50%.结论 医药商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当医药商学院学生处于吸毒成瘾、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治之症和被强奸或被强暴等状态下,应密切关注,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曾转萍;杨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测评量表.方法 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展量袁的初步理论结构,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该量表包括16个因子,共解释变异总量的79.851%;②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22、0.901和0.896;③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 编制的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测评量表共包含16个因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高翠翠;朱丽娟;李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党政管理干部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307名党政管理干部进行团体用社会心理应激调查表、自我效能感、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测量.结果 ①应激心理各方面(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应激心理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自我效能感与主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289),②不同心理应激水平的主现幸福感差异显著(t=-2.425,P<0.05),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t=-47.41,P<0.001).结论 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
作者:王亚宁;李越;吴国强;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