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友;李恒芬;肖伟霞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 呈现出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结论 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孙红婷;党海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社会支持等因素对青少年课外锻炼的影响,促进中学生课外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方法 采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跨理论模型五锻炼阶段量表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对分层整群选取的706名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资料.结果 青少年课外锻炼所处阶段、对课外锻炼的态度、所拥有的积极锻炼伙伴数目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均<0.01);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课外锻炼的态度等与青少年目前课外锻炼所处阶段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家人或朋友经常陪伴锻炼、提醒鼓励锻炼或邀请去健身场所锻炼等都会促进青少年锻炼活动的增加及规律锻炼习惯的养成.
作者:曹佃省;谢光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测评量表.方法 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展量袁的初步理论结构,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该量表包括16个因子,共解释变异总量的79.851%;②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22、0.901和0.896;③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 编制的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测评量表共包含16个因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高翠翠;朱丽娟;李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50例孕期门诊宣教中学习拉玛泽分娩呼吸法初产妇为观察组与同期50例孕期门诊宣教中未经拉玛泽分娩呼吸法培训产妇做对照,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拉玛泽分娩法,对照组不应用拉玛泽分娩法.分则对初产妇的心理反应、疼痛程度、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焦虑、抑郁、疼痛者少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或P<0.05);观察组产程(除第三产程外)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降低,阴道自然分娩率增高,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拉玛泽分娩减痛法可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张玉花;宋少俊;郭鸿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不同科室护理工作者压力水平进行研究.方法 将87例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组,92例综合内科护士作为对照组,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士工作压力量表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评定姑果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其他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两组之间在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科护士比综合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心身健康差.
作者:马新英;王长奇;王雪利;马文有;牛俊红;刘恩佑;王聪哲;杨惠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疏离感状况.方法 采用杨东编制的<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对两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两地大学生在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立感、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三学生的总体疏离感均为高.结论 香港和内地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疏离感,应从社会适应着手引导学生学会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
作者:李艳华;程利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血液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评价丙泊酚、依托咪酯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应.方法 100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丙泊酚组(甲组)和依托咪酯组(乙组).全麻诱导后,给予琥珀胆碱肌松后行电休克治疗,记录麻醉前、麻醉后、电治疗时、电治疗结束时、呼吸恢复时的MAP、HR.于麻醉前及电治疗结束时抽取肘静脉血2ml.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Cor)浓度,以酶免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电治疗后两组病人HR、MAP均明显增高.甲组变化较乙组大(P<0.05).乙组治疗后Cor浓度、NE浓度均低于甲组(P<0.05).结论 丙泊酚、依托咪酯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不同.在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及减少应激反应方面,依托咪酯优于丙泊酚.
作者:邓春继;蔡巧颖;杜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32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付方式、防御方式存在密切相关;②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③高、低症状组在使用防御方式上存有差异.结论 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成熟防御机能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梓;胡淑芳;刘芳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移动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测查了移动公司共132名员工(获得有效问卷113份)的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所用问卷分别是职业倦怠问卷(MBI中文修订),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4,70.806,0.968.结果 ①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存在显著相关;③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③职业倦怠量表的情感枯竭、讥诮态度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 移动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职业倦怠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
作者:陈瑞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病人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种构成中以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列前3住;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为主,会诊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3.2%.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非常重要且治疗有效.
作者:莫煊;李金贤;邹韶红;张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007级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壹.结果 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总体人格特征属于中间型.EPQ的N分和P分与SCL-90各项因子存在正相关,而E分和L分与SCL-90各项因子存在负相关.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N分与P分均较高,且与不同个性类型间问题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其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高神经质、高精神质和性格内向明显者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倾向性较大.
作者:温斌;李晓波;朱慧敏;谢钢;李舒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7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舍曲林组和氯丙咪嗪组疗效相似,两组显效率经检验异差无显著性意义(P>0.05);舍曲林组副反应较氯丙咪嗪组少且轻微.结论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对强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舍曲林具有日服剂量小,给药简便,副反应轻微等优点.
作者:李莹;张建;曹红军;李德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党政管理干部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307名党政管理干部进行团体用社会心理应激调查表、自我效能感、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测量.结果 ①应激心理各方面(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应激心理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自我效能感与主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289),②不同心理应激水平的主现幸福感差异显著(t=-2.425,P<0.05),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t=-47.41,P<0.001).结论 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
作者:王亚宁;李越;吴国强;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概念.方法 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内隐性别自我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②不同性别角色分化类型在内隐联想测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内隐联想测验中对女性化词的反应时与外显量表中男性气质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无论内隐联想测验还是外显量表,其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①大学生整体上的性别认同良好,基本上已经接受并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②这说明内隐的性别自我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外显的性别自我概念可能是一致的.
作者:刘亚平;聂胜昀;马成;吕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9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的显效率为83.67%,有效率95.92%;利培酮组的显效率为79.59%,有效率93.8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利培酮组为26.5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的副反应低于利培酮,对肥胖患者和女性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马忠智;陈春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青少年人群成癌基本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戴雏斯在线认知量表(OC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马氏量表Ⅳ版本1(Mach Scale Ⅳ),对2008年3月1日~7月31日收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的81名14~25岁的网癌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网络成瘾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网瘾青少年人群内中学生与大学生OCS中的冲动控制减弱,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总分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显著正相关(P<0.05).如扩大回归进入标准为P<0.1,排除标准为P>0.11,得网瘾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与FAD中的情感介入(AI)呈正相关(P=0.022)及与日平均上网时间呈正相关(P=0.087).结论 网瘾青少年不论男女、教育程度都是一个独立人群,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及日平均上网时间对网瘾青少年人群的网瘾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钟欣;陶然;沙莎;祖思;杨凤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综合征患者性格特点,寻找相对客观的评估其病情的方法.方法 以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评定忘者的人格特点.以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情绪状态,以判定患者对量表的理解,间接了解其获益心理和补偿心理.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PI各因子分70分以上者Q:1例(3.12%),F:22例(68.75%),K: 2例(6.25%),Hs:2例(6.25%),D:10例(31.25%),Hy:21例(65.62%),Pd:12例(37.50%),Mf:5例(15.62%),Pa:15例(46.87%),Pt:16例(50.00%),Sc:5例(15.62%),Ma:2例(6.25%),Si:4例(12.50%),SAS:50分以下:0例,51~62分:15例(46.87%),63~74分:12例(37.50%),75分以上6例(18.75%);SDS:50分以下10例,51~62分:11例(34.37%),63~74分:16例(50.00%),75分以上6例(18.75%)SAS小值51,大值88;SDS小值56,大值92.反映主观焦虑抑郁情绪的SAS、SDS分值的升高与MMPI因子F分升高相一致,同时表现在MMPI因子Pa、Pt、Sc、Si分值的升高.结论 脑外伤综合征患者有夸大病情的倾向;有许多叙述不清的身体不适;主观焦虑抑郁情绪和精神病症状表现明显;常多疑、敌意和好争论.
作者:马文有;于振剑;谷岩;马新英;刘松涛;李幼君;于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商科专业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UPI量表和艾森克人格同卷(EPQ)集体施测2008级商科专业5623名新生.结果 UPI量表评定为第一类的学生占15.31%,有自杀意念学生占1.76%,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结果,商科专业新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常模差异显著; UPI归为第一类的学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非一类学生差异显著;UPI评定为有自杀意念学生在EPQ 4个分量表上得分与无自杀意念学生差异显著.结论 高校应加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根据不同性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鞠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荣格心理类型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量表进行梳理性的总结,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指导、教育工作提供1个文献索引和概念框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结果 ①在荣格心理类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5种人格量表中,梅彼类型指标人格量表(MBTI)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测试结果将人格看作是动态的、整体的、发展的;②国内已引入MBTI的G、M版并得到初步应用.结论 国内对荣格心理类型理论与MBTI的研究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拓宽,而其它4种人格量表的研究则有待关注.
作者:田凌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成为难治性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需要提供客观指征.方法 将256例药物难治性老年抑郁症与同期的非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1 : 1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成为难治性的老年抑郁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应激性生活事件(OR=3.655,95%CI:1.805~7.321),神经质(OR=4.459,95%CI:1.790~10.889),伴有精神病性症状(OR=4.361,95%CI:2.183~8.410),慢性起病(OR=0.132,95%CI:0.019~0.916),1年内未及时治疗(OR=0.408,95%CI:0.207~0.829).结论 具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神经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慢性起病、1年内未及时治疗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传芝;刘朝军;姚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