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孟江;邢占军
目的 比较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米氮平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3.3%和80.0%,疗效相当(P>0.05).治疗8周末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HAMD及SDS评分舍曲林组第2周末显著下降,而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即显著下降.副反应方面,米氮平组以嗜睡、眩晕、头疼为主,舍曲林组以头昏、恶心、口干为主.结论 米氮平和舍曲林均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安全和有效药物.
作者:朱建中;袁周玲;袁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等不同謇庭情况的士兵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情况,探讨士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军区基层部队随机选取的310名士兵进行测验.结果 ①单亲家庭的士兵获得的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士兵;②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母的偏爱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士兵;③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父母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②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作者:姜国瑞;汤家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 3年末干预组BPRS分及SDSS分、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熙组(P<0.01).结论 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作者:于兆阳;魏保华;张洪秋;郑春;李艳;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概念.方法 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内隐性别自我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②不同性别角色分化类型在内隐联想测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内隐联想测验中对女性化词的反应时与外显量表中男性气质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无论内隐联想测验还是外显量表,其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①大学生整体上的性别认同良好,基本上已经接受并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②这说明内隐的性别自我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外显的性别自我概念可能是一致的.
作者:刘亚平;聂胜昀;马成;吕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社交能力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采用团体辅导方法对样本进行训练,评估其训练后即时和两年后的效果.结果 在抑郁自评量表(SDS)、交往焦虑量表(IAS)、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的各项得分中,实验组后测与前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在训练后即时和两年后得分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团体咨询辅导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两年后评估其效果稳定.
作者:黄雪梅;黄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Review Manager4.2分析软件,对8篇文献中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反4篇文献中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EPQ中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患者的心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进程及预后.因此,加强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干预意义重大.
作者:梁永红;李良冀;杨业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对我院2008年获得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512名贫困生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结果 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除躯体化和人际关系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但在性别、年级比较时,只在个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独立学院需要做进一步心理问题筛选的学生占总数的27%,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赵英武;赵英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国外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分为:短期研究,长期研究,跨文化研究,多个家庭研究和不同文化的多个家庭研究.结论 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实施方法趋向于多元化,但针对特定种族和文化的健康教育研究有待探讨.
作者:李艳;崔蓉;罗小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与高中生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顺德5所主要完全高中共296名高中生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①男高中生孤独感程度显著高于女高中生;来自农村的高中生社交孤立程度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②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孤独感的各个维度与内外向性人格和社会支持有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内外向性人格有显著的正相关;③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内外向性人格和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内外向性人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内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是影响高中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利军;胡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编制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测评量表.方法 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展量袁的初步理论结构,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该量表包括16个因子,共解释变异总量的79.851%;②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22、0.901和0.896;③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 编制的空中乘务员心理素质测评量表共包含16个因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作者:高翠翠;朱丽娟;李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城区正常初产妇产后抑郁心境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自制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对广州市4个老城区32个街道的999名产后3月内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老城区正常初产妇产后抑郁心境的检出率为17.52%(175/999)I居住地近郊区、居住条件困难、孕次、有流引产史、本次剖宫产和生活事件是产后抑郁心境发生的危险因素,B型血、社会支持、产后居住条件优越、2人居住的家庭结构是减少产后押郁心境的因素.结论 产后抑郁心境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者:孙录;何萍;赵静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符合奈件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非干预组(106例),在入院第2天采用哮喘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述情障碍(TAS-26)及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对患者进行测壹.非干预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天,应用TAS-26、POMS-SF进行测查.结果 除因子Ⅲ外,与常模比较,哮喘患者组的TAS备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干预组TAS总分、Ⅱ、Ⅳ因子分及POMS总分、各负性因子分均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干预组POMS的VA因子分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 哮喘患者存有明显的述情障碍,心理干预能改善其述情障碍,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
作者:李萍;孙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药商学院学生的自杀意念率以及不同假设情况下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为自杀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490名1~3年级医药商学院本科生的自杀意念.用EPI软件进行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0名调查对象中,306人在近1年里有过消极生活态度的占62.4%;有被动死亡意念的175人,占35.7%;近1年有自杀意念的107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1.8%,近1个月有自杀意念的63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2.9%.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排在前10位的假设情况依次是;吸毒成癌、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治之症、被强奸或被强暴、配偶死亡、是别人的累赘且未来没有希望、慢性精神病、严重抑郁或忧郁、长期酗酒、因赌博而大量欠债.因吸毒成瘾、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治之症和被强奸或被强暴产生自杀的念头大于25%,25种假设情况下考虑自杀的念头都没有超过50%.结论 医药商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当医药商学院学生处于吸毒成瘾、感染艾滋病病毒、不治之症和被强奸或被强暴等状态下,应密切关注,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曾转萍;杨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唐山市3所高中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男、女生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父母文化程度与高中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
作者:李雪双;付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32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付方式、防御方式存在密切相关;②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③高、低症状组在使用防御方式上存有差异.结论 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成熟防御机能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梓;胡淑芳;刘芳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所有病人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种构成中以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列前3住;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为主,会诊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3.2%.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非常重要且治疗有效.
作者:莫煊;李金贤;邹韶红;张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对64例符合Young氏网络成癌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和64例健康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P<0.05),其他得分差异不显著.结论 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新友;李恒芬;肖伟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9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的显效率为83.67%,有效率95.92%;利培酮组的显效率为79.59%,有效率93.8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利培酮组为26.5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的副反应低于利培酮,对肥胖患者和女性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马忠智;陈春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的方法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结果 呈现出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结论 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孙红婷;党海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为学生高考前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4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28.6%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中;学生性别和文理科在焦虑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来应对考前焦虑,理科生较文科生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考前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而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责和解决问题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减少自责的使用.
作者:牛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