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张黎明;关艳霞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低危早产儿家庭随机分为观察组(43个家庭,43名父母)与对照组(49个家庭,49名父母).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在住院期间、出院后定期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2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结果 早产儿6个月后体质量、母乳喂养率及患病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柯淑兰;万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数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1].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与运作,结合实践经验,对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与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4个主要环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英;郭嬿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完善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治疗疾病整个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医生和护士协同工作,完美配合才能真正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在目前患者高要求,医疗法规规范的现代化医疗环境中,如何建立-个配合有效的新型医护关系模式,是目前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问题[1,2].
作者:夏虹;于沛弘;张亚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入院前-入院时-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院前,病房护士到门诊接患者;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尽显人性化理念;出院时,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换,回归家庭与社会;出院后,情系患者.对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人性化全程护理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增强;护理质量提高;出院后随访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欣茜;贺桂梅;陈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长期以来,急诊抢救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急诊抢救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抢救成功率的高低能显示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现有的护理抢救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在急诊中的要求,由此而引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1].
作者:丁琴燕;方剑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讲座及咨询、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的方式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合理的膳食、适时适量运动,同时做好血压监测、按时服药及社区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健康教育前、后生活方式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知,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李雪红;吕瑜莲;王艳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洁净度变化的特征,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方法 选取我院一间Ⅲ级洁净手术室在使用1年半和2年半后,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清洁30 min和45 min后静态尘埃微粒数.结果 洁净手术室使用1年半时清洁后自净30 min 0.5 μm微粒未超过医院洁净室洁净度指标要求<350个/L的标准,待使用2年半时清洁后自净30min 0.5 μm微粒超过了<350个/L的标准,与使用1年半时相比差异显著;并且洁净手术室使用2年半后直径较大的1 μm和2 μm微粒均较使用1年半时显著增多;清洁45 min后使用2年半的洁净手术室0.5 μm微粒亦可达到医院洁净室洁净度标准;虽然使用2年半时0.5,1,2 μm微粒的数量仍均高于使用1年半时同等状况下的测量值,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洁净手术室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洁净度下降,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数增多,但延长清洁时间仍可保证洁净度;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后,2年半后的静态尘埃微粒数仍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黄龙淳;林静;秋辉;郑红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意义,以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 对某社区已明确诊断的非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16例,采用配对设计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8例,实验组除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外,还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等措施,对照组单纯给予医院医嘱药物治疗,随访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6,12,18,24个月后的体重指数、生化指标及遵医率,以及各项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 经2年随访后,2组体重指数、血糖及HbAlc均有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患者自我遵医率均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改变不明显,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坚持实施社区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有明显效果,值得社区推广使用.
作者:田洪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控制非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12月入住我院的215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同时给予康复锻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发生感染7例;对照组发生感染16例.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比较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非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赵明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在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产后以及创伤后、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中40%~65%会并发DVT,0.5%~2.0%的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2].尤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创伤患者多长期卧床,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王建英;陈华;陈静;朱月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62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和健康教育路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
作者:李玉梅;叶素惠;林永群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在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母乳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照组仅按导乐陪伴分娩进行护理.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结论 在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促进产后早泌乳,且泌乳量充足.
作者:刘汉嫦;陈霞;黎慧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纵隔内有许多重要脏器,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心包,食管等组织、器官.胸腔内肿瘤可压迫心、肺及胸腔内大血管,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不论良恶性、生长速度如何,都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1].
作者:刘素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与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认知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上述项目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华;刘秀娥;庄淑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院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满意度、抢救质量、抢救时效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改造,并以2008年居于急救前30位的常见急危重症和居于大型突发事件前6位的事件为急救对象,实施改造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回顾并评估2007年急救护理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对比分析流程改造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估结果 和内外科危重病例抢救时间.结果 急救护理流程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专家组、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急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急救护理流程改造后具有较高的人性化,能够争取在短的时间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减少了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继续推广,并不断对流程进行改造和完善.
作者:李冬梅;赵小斐;张红娟;朱虹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产妇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雪梅;李焱;何桂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 对我院60例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过程的心理特征,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应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对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较心理护理前低.结论 对放化疗后癌症患者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常云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人工流产术,观察组于流产术实施前静脉注射异丙酚.比较2组患者术中疼痛、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宫颈松弛程度.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中镇痛率达1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异丙酚可满足人工流产手术的需要.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可明显减低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施雪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注食.而注食后塞闭胃管却是一项长期、反复又必不可少的操作.但由于材料舷本身的原因,我们常用的普通胃管没有帽塞,通常情况下,护士鼻饲完后要将胃管反折数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橡皮圈反复缠绕至紧.
作者:蒋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足月及近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亡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其死亡率.方法 对9例足月及近足月儿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NRDS死亡患儿中,5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合并新生儿肺炎,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提高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的复苏技能,是降低足月及近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窒息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宝莲;周彩峰;王玉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