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黄雪梅;李焱;何桂芬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 社区回访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产妇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失访率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及社区回访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1例纵隔巨大肿瘤急诊手术患儿的术中护理

    纵隔内有许多重要脏器,有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心包,食管等组织、器官.胸腔内肿瘤可压迫心、肺及胸腔内大血管,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不论良恶性、生长速度如何,都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1].

    作者:刘素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

    目的 探讨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实施自我护理指导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对2005年11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3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护理指导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3例胸腰椎骨折均愈合,除9例泌尿系感染经治疗痊愈外,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4~278 d.结论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康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自我护理指导,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及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的恢复身体功能.

    作者:刘明贤;蒋中艳;孙凌霞;刘从凤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通过讲座及咨询、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的方式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合理的膳食、适时适量运动,同时做好血压监测、按时服药及社区健康教育,并观察其效果,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健康教育前、后生活方式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知,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李雪红;吕瑜莲;王艳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实用改良型洗胃管在急诊洗胃过程中的应用

    插管洗胃能有效地去除胃内毒物,是口服中毒患者的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急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1].

    作者:刘雪松;崔丹;李冬梅;詹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理风险的分类及管理对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社区的保健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医疗过程所存在的内在风险却往往被人忽略.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护理工作所具有的并由护士承担的风险,通常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人身风险等[1].

    作者:陈灵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目的 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指导及干预,观察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2008年9月共收治的45例老年痴呆患者施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措施等,观察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的误吸、误服、跌倒、自伤、走失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生活自理人数增加,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所提高.结论 加强饮食和日常生活护理,重视心理及安全护理具有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值得医院、社区及家庭的推广.

    作者:帅苏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

    自残性断指再植由于致伤原因的特殊性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对断指成活及功能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月共收治自残性断指患者47例,对26例患者采取了积极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 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 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l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 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 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川崎病为小儿时期发热伴出疹性疾病,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感染性超抗原激发机体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可能为其发病机制[1].川崎病的发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男女发病之比为3:1,其继发冠状动脉损害为小儿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临床上采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丁国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急诊抢救护理评估表在提高抢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长期以来,急诊抢救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急诊抢救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抢救成功率的高低能显示出医院的医疗质量、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现有的护理抢救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在急诊中的要求,由此而引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1].

    作者:丁琴燕;方剑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产科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产科对孕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实验组孕产妇及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只给予传统接待,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孕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产科开展健康教育,进行人性化的高水平护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兰林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晚期失眠孕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失眠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12例妊娠晚期失眠症孕妇进行测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失眠症孕妇SCL-90因子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后孕妇的焦虑、抑郁和恐怖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结论 焦虑、抑郁、恐怖是引起孕妇妊娠晚期失眠的原因之一,对孕妇妊娠晚期失眠实施护理干预能帮助孕妇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章丽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心理护理组给予系统化心理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反应、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理护理组出现3~4级焦虑、恐惧的患者例数显著减少.与术前1 d比较,对照组入室后5 min的血压及心率显著升高;而心理护理组除心率加快外,血压变化并不显著.结论 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的减轻有积极作用,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及心率具有稳定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游红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Ⅲ级标准洁净手术室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洁净度变化的特征,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方法 选取我院一间Ⅲ级洁净手术室在使用1年半和2年半后,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清洁30 min和45 min后静态尘埃微粒数.结果 洁净手术室使用1年半时清洁后自净30 min 0.5 μm微粒未超过医院洁净室洁净度指标要求<350个/L的标准,待使用2年半时清洁后自净30min 0.5 μm微粒超过了<350个/L的标准,与使用1年半时相比差异显著;并且洁净手术室使用2年半后直径较大的1 μm和2 μm微粒均较使用1年半时显著增多;清洁45 min后使用2年半的洁净手术室0.5 μm微粒亦可达到医院洁净室洁净度标准;虽然使用2年半时0.5,1,2 μm微粒的数量仍均高于使用1年半时同等状况下的测量值,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随着洁净手术室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洁净度下降,室内空气尘埃粒子数增多,但延长清洁时间仍可保证洁净度;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后,2年半后的静态尘埃微粒数仍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黄龙淳;林静;秋辉;郑红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塑料保鲜膜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中保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塑料保鲜膜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保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唇腭裂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中运用塑料保鲜膜保温,对照组术中常规铺单保温,观察2组术前、术中及术毕体温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 组内比较,实验组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波动小,对照组术前、术中和术后体温波动较大;组间比较,对照组体温波动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 塑料保鲜膜覆盖患儿机体的保温方法 ,可防止患儿身体热量散失,且取材方便、经济,经临床使用证明保温效果良好.

    作者:蔡云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8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相关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以及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44例患者经NIPPV治疗后症状和血气分析结果 较治疗前有改善,无创通气时间5~9 d,平均6.5 d,均脱机出院,有效率达91.7%;通气2 h后SaO2明显升高,PaCO2和心率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2例患者经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贾旭升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巧用护针帽塞闭胃管

    临床上很多患者需要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注食.而注食后塞闭胃管却是一项长期、反复又必不可少的操作.但由于材料舷本身的原因,我们常用的普通胃管没有帽塞,通常情况下,护士鼻饲完后要将胃管反折数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再用橡皮圈反复缠绕至紧.

    作者:蒋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5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于化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使其较好地配合治疗,使用时严格按照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的应用程序和方法 做好药物保管、配制、输注的护理,用药过程中重点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和预防,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只要护理得当可以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苗凤;叶青;陈燕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与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缺损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认知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而对照组上述项目评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华;刘秀娥;庄淑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模型的应用对体外震波碎石患者排石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模型的应用对体外震波碎石(ESWL)患者排石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78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2例和实验组136例.实验组患者根据研究者制订的健康教育模型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评价2组患者碎石后第1周、第2周及1个月的排石情况,比较其治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碎石后第1周治愈率为5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2%;第2周及1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58.2%和8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0%和70.4%.结论 健康教育模型的应用可提高体外震波碎石的排石效果,尽早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捷;蔡军红;彭海燕;洪翠琼;黎美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